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精選16篇)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1
《親愛的漢修先生》講了一位叫雷伊的小男孩在二年級的時候讀了一本書,作者是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到了六年級的時候為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和漢修先生聯系的更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說了自己父母離異的事情、自己轉學后的不適應以及他內心的孤獨,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中,雷伊不僅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和父母無法相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愛,而且練了一手好文筆。
一篇描寫了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入圍獎,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作家的決心。這篇文章很好看!這本書寫出了許多細節,讓我覺得出神入化。它教會了我怎樣和爸爸媽媽相處,又教會了怎樣進行細節描寫:雷伊喜歡漢修先生的書比如雷伊向漢修先生提出一連串的問題,指導了我如何面對生活,不怕困難。
希望作者相同系列的好看的書,讓我們繼續愛看你的書!真是一本《漢修先生》勝過了所有的作文書。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2
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以后,我覺得書里的故事寫得真好,內容豐富多彩,貼近現實生活。
當我看到鮑雷伊回答漢修先生第八個問題時,我想起了我最喜歡的老師,那就是韓老師。她愛護學生,平等待人,好像自己的媽媽一樣。她講課很好,我聽得很明白。她對班里的同學要求嚴格,耐心細致,不讓每一個同學落后,教育我們人人爭當好學生。
我要敬愛老師,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3
故事講述了鮑雷伊在二年級的時候, 看了漢修先生的“狗兒快樂秘訣”的書之后,喜歡上了漢修先生,并且養成了和漢修寫信的習慣。在媽媽的鼓勵下,他堅持寫信給漢修,然后在漢修的指導下,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他把開心的和不開心的都寫在日記里,最后漸漸能寫出非常好的文章, 還獲得了獎。 鮑雷伊最后成了大作家,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們應該學習鮑雷伊堅持自己的夢想,刻苦鍛煉學習,一直到夢想成真。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4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親愛的漢修先生》,作者是貝芙莉·克萊瑞,這本書在1984年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
這本書主要講了鮑雷伊在二年級寫作水平非常差之前,他爸媽又離婚。他媽媽強迫他寫信給漢修先生,漢修先生給他回信,到了后來他六年級寫作水平十分高超,這時他爸爸向媽媽認錯,可是他媽媽拒絕了。最后他寫了一篇與爸爸坐卡車去游玩的作文,入圍小作家征文,從而加深了他當作家的決心。
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鮑雷伊他有一次飯盒被偷吃了,后來也有許多人被偷吃了。他靠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聰明才智制造了警報器,校長表揚他,然后許多同學像他一樣也制造警報器,再沒有人的飯盒被偷了。
其中我還喜歡他爸爸,我覺得他爸爸是個有責任心的人,他和鮑雷伊的媽媽離婚并沒有要逃避鮑雷伊的撫養費,每個月都會寄錢給他們。可是他的責任心又不是很強,有時會忘記,他是一個“長不大”的人。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鮑雷伊原本寫作很差,可是后來,他堅持寫日記,在一步一步地提升寫作水平。我知道了寫作是一座山,一直爬,堅持不懈才能爬到頂點,我也知道學任何東西也和這個差不多。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5
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我覺得他很感人,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男孩卻寫下了許多的蓋世奇聞。到現在我還有點愛聯系羨慕他呢?
雷伊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讀了一本課外讀物,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到了六年級,為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和漢修先生聯系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說出了他父母離異的事情和自己轉學后不適應以及他內內心的孤獨。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也理解了父母無法共同生活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而且練就了一手好文筆。他寫的一篇和爸爸座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八圍獎,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定。
看完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很大,我要向雷以學習,爭取寫出好的文章。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6
今天,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親愛的漢修先生》,我一見到,就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這本書太好了,我拿到手里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
這本書的主人翁是一個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鮑雷伊。他非常喜歡漢修先生的作品,是漢修先生的忠實讀者。從喜歡到書信交流,鮑雷伊一封接一封的給漢修先生寫信,及時后來轉學校也沒有間斷他們的聯系。鮑雷伊在信中和漢修先生無所不談,他經常告訴漢修先生自己近期的情況,他告訴漢修先生父母離異的實情和自己對轉學的不適應以及他內心的孤獨。
鮑雷伊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交流,不但學會了怎樣和人談話,還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而且還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寫出了自己和爸爸坐車出游的文章還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入圍獎,同時也堅定了鮑雷伊成為一名作家的決心。
我從這本書中感悟到,做人要懂得寬容、尊重和理解別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寬容、尊重和理解,這個社會才會和諧。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7
終于又讀完了一本好書《親愛的漢修先生》。
它講述了一個小男孩雷伊在小學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讀物,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在信中,雷伊因為父母離異無法理解,轉學后沒有朋友而苦惱。漢修先生通過書信,讓小男孩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雷伊堅持每天寫作,他從一個普通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成熟,樂觀自信的孩子,真是了不起。
讀完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8
有一本書,它以書信和日記形式記錄了主人公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讓我們明白了寫日記的重要;有一本書,它將主人公活潑可愛、積極向上的形象描繪地栩栩如生,并且告訴我怎樣去應付新生活的變化。這本書,就是《親愛的漢修先生》。
主人公鮑雷伊是個有理想、勇敢堅強、友愛寬容的孩子。雷伊在二年級時,由于喜愛一本書,與作者漢修先生用一筆、一紙開始了書信往來,并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雷伊聽取了漢修先生的建議——每天堅持寫日記。同時,雷伊的理想也在心中悄悄萌芽:要當一名作家。很快,通過他的努力,一篇《卡車上的一天》在比賽中獲得佳績,并與知名女作家共進午餐,這可是讓雷伊興奮又激動,同時,他的理想也在心中根深蒂固,毫不動搖。
雷伊也是個勇敢堅強的孩子。父母離異,讓他倍受打擊。但他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牢牢記住媽媽的話:“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于是,他便振作起來,慢慢走出了父母離異的陰影,還在新環境中交到了好朋友。
新學期,新學校,雷伊也遇到了新的麻煩——午餐總是不翼而飛。這可怎么辦呢?睿智的雷伊刻苦鉆研,終于研究出了一個“午餐盒警報器”,這可不怕偷啦!本想抓出元兇,但在法蘭德林先生的教導下,他決定不再追究午餐的問題。也許小偷有什么難言之隱呢?這他可說不準。你們說,雷伊是一個友愛寬容的孩子嗎?
《親愛的漢修先生》曾在1984年獲得過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呢!這樣一本令人記憶深刻的書,你想來看看嗎?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9
自從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以后,我深有體會,我就把我的體會向你說說吧!
《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主要寫了漢修先生、鮑雷伊、媽媽、爸爸、法蘭德林先生和“土匪”。主要寫了鮑雷伊和漢修先生的通信經過。他倆為什么會被聯系在一起了呢?因為漢修先生寫了一本狗兒的書,叫做《狗兒流浪記》。鮑雷伊因為從二年級到六年級給漢修先生寫了一連串的日記和信,他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親愛的漢修先生》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貝芙莉.克萊瑞,她也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受這本書影響,我開始天天寫日記,好讓我的作文水平也像鮑雷伊一樣提高起來……
我很喜歡《親愛的漢修先生》,他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思想,點燃了我的靈魂,還像一位智者指導我走在人生的大路上!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10
我是又笑又哭地讀完了這本國際大獎小說《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主要講了小男孩兒鮑雷伊和漢修先生的通信往來。通過寫信,雷伊給漢修先生說了生活中的麻煩和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樂觀、富有同情心的雷伊。
當他的午餐被偷時,他最開始非常生氣,后來經過查找書籍,竟然研究出了午餐防盜報警器,到最后也沒有抓到小偷,我還以為他會一直找,直到找到為止呢,可是他到后來見識到了自己研究的防盜警報器的厲害后,他卻為那個小偷著想,因為如果真的抓捕住了他,該有多么難處理這件事,畢竟他們還要在一個學校上學,那個人或許是因為家境貧寒或者別的什么原因而沒有帶足夠多和好吃的午餐來學校。
學校要舉行作文比賽,他費勁心思寫了一篇想象力作文,但是最終不知道怎么結尾而改寫了一篇真實的作文《卡車上的一天》。他有些失望,沒有得到獎。得獎的獎勵是和著名的作家一起吃飯,雷伊覺得很慶幸,幸虧來見面的作家不是他的漢修先生,不然他不得后悔一輩子呀!但是后來他又很幸運地入圍了榮譽獎。他很高興終于可以看到一位“真正的,還活著的作家”,跟作家見面吃飯時,他都不敢跟作家說話,作家注意到他,知道了他就是寫《卡車上的一天》的小作者。這位作家竟然看過雷伊的作文,還能記住作文的題目,因為她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寫作,寫真實的生活,是最有感情的表達。得到作家的夸獎,他給漢修先生寫信更起勁了!
最后,雷伊終于想通了爸媽為什么分開。他的爸爸愛卡車和休息站,還有奔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感覺,而媽媽卻喜歡安安靜靜地工作,他們的“土匪”更愛和爸爸一起到每個休息站。雖然他們不在一起了,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這讓他感到了滿滿的幸福。
我要向雷伊學多替別人著想,還要站在多個角度看待問題,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就像他媽媽說的:“不管事情看起來有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11
我把《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讀了兩遍了,還在上面標出值得我學習的好詞語呢!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鮑雷伊剛開始是一個不愛讀書的小男孩,后來他讀了漢修先生寫的《狗兒快樂的秘訣》,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為了逗狗高興,給它放女歌星的錄音帶,結果狗就像唱歌一樣,不停地大叫,狗是聽不懂錄音帶的,這一點很有趣。
圣誕節的第一天鮑雷伊沒有收到爸爸寄來的禮物他心想,說不定爸爸不寄了,而是爸爸太忙了,我和鮑雷伊一樣傷心。去年,六一兒童節的時候,爸爸也沒給我一件禮物,我特別傷心。
最最讓我開心的是,鮑雷伊學會了給漢修先生寫很長很長的日記,他現在是一個自信,開朗的小男孩了,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怕了,這點值得我學習。
以前我不愛讀書,我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以后,我覺得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12
《親愛的漢修先生》講述的是一個名叫鮑雷伊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
鮑雷伊在小學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讀物:《狗兒快樂秘訣》,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來往,鮑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爸爸媽媽離異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一篇描寫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榮譽入圍獎,同時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單純的孩子。通過書信的方式,他與漢修先生傾訴自己的煩惱,以及憂傷與孤獨,并在署名中寫了“討厭你的”、“還在生氣的”、“學生”、“最忠實的粉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十分豪放,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后面的閱讀中,漢修先生也給了鮑雷伊一些寫作、閱讀的建議:多聽多讀多看多觀察。這一系列的建議給了鮑雷伊很大的幫助,因此,他寫了一篇優秀的文章:《卡車上的一天》。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敏感的孩子。親人離開的痛苦會讓一個孩子頃刻間長大,這成長的代價是痛苦,因這悲傷太過綿長……在圣誕節的時候,等爸爸一星期電話卻沒等到的鮑雷伊,主動給爸爸打電話,卻聽到了另一個男孩的聲音,他倏然掛斷了電話,因為他害怕,他害怕他的爸爸不再愛他和他的媽媽。他一直都渴望爸爸媽媽能重新和好,回歸以前的生活,但現實殘忍地告訴他:不能。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勇敢的孩子。何為成長?何為長大?成長,就是踏著荊棘一路高歌,哪怕是鮮血淋漓,也要走到底。面對父母的離異,他勇敢地接受,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挫折,“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有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媽媽的這句話也一定在鮑雷伊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成為他堅強的后盾。
漫漫人生路上,有的人,生如夏花絢爛,死如秋葉靜美。在鮑雷伊的成長道路上,漢修先生、法蘭德林先生、校長、圖書管理員、爸爸、媽媽等給予了他一些幫助,為他的夢想開啟了希望的窗戶。
成長,一個殘酷的話題,有一個人在成長,就有一個人在老去,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啊,新一輩的人出生,他們擁有的時間很多,但年老的這一代獻花卻正在枯萎。
鮑雷伊通過歲月的洗禮,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理解了父母不能共同相處的原因,接受了漢修先生的建議,堅定了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我們也因該同鮑雷伊一樣,遇到困難不退縮,堅強面對,勇敢克服,理解他人的離開。
用一刀一刀的凌遲著,剜去血肉的疼痛來褪去幼稚的心性,剝去天真幻想,強迫著自己蛻變。用這疼痛給自己的心鑄一道高墻,只為能再也無所畏懼,堅不可摧。這樣,待再有離別之時,亦不會再遭受痛楚煎熬……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13
書,是巨大的力量;書,也是逆境中的慰籍;書,更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然,也有人會覺得書根本其實讀來也沒有什么用處,可是當他們長大過后,就會發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了。
在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叫做《親愛的漢修先生》的書。這本書不僅僅得過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而且勝過所有的作文書。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雷伊的孩子在小學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讀物,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到了六年級,為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跟漢修先生聯系的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說出了他父母離異的實,自己轉學后的不適應以及她內心的孤獨。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手筆:一篇描寫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入圍獎,同時也更堅定了他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這本書中,雷伊的媽媽也讓我非常感動。她能正確地引導孩子,讓他能樂觀堅強的面對人生。她說:“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媽媽對人生堅強的態度,對雷伊產生了影響。
這本書可以讓我從雷伊的書信和日記中接觸到他的內心世界。這本1948年得獎的作品,并未隨著潮流的變遷而褪色。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14
老師給我們推薦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于是我靜下心來細細讀了一遍,并在書旁做了批注。一個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書中一個又一個的人物形象也漸漸的清晰·可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描述了一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孩子——鮑雷伊。他安靜·內向,并不是超常生,也沒有特殊才藝,甚至起初還不太喜歡寫作業,討厭寫額外的作業。
他對于父母的離異從理解到不理解,對丟午餐的事件,由起初的怨恨到想辦法抓住小偷,再到最后對小偷的寬容。這一步一步地成長和轉變,作者都寫的細膩·真實·感人。
雷伊媽媽的形象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單身母親是很不容易的,而一個單身母親就更難了,作為這樣的母親還能夠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樂觀堅強地面對人生的挫折,更是難能可貴。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15
《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貝芙莉·克萊瑞創作的,獲得了1984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所有人都值得一看的小說。這本書里沒有光怪陸離的故事情節,寫的盡是主人翁對一些生活瑣碎事情的敘述,但足以讓讀者從中產生共鳴,似曾相識。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直到脈絡清晰。
故事是通過鮑萊伊讀了漢修先生寫的《狗兒快樂秘訣》展開的,因為那本書對他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鮑萊伊也有一只叫“土匪”的愛狗,剪不斷,理還亂,有很多問題需要尋求答案,便寫信同漢修先生聯系。到了六年級,為了老師布置的一篇作家專題報告,他跟漢修先生聯系得更加密切,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鮑萊伊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漸漸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在寫信過程中,從他如實地回答漢修先生的十個問題,到對自己真實境遇和內心世界的剖白,一發而不可收,并且越寫越好,在描寫“蝴蝶樹林”時,已經能讓人動容。一篇描寫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入圍獎。
這應驗了美國詩人惠特曼的一首詩: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了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鮑萊伊在成長過程中,媽媽是他的一盞燈,為他照亮前行的路;漢修先生是他的陽光和新鮮空氣,為他的寫作作了最好的指導,給他指明了方向。相信鮑萊伊一定會成為名副其實的作家的。
這本書之所以能得金獎,我還認為他能給讀者有很多層面的遐想空間。如果說漢修先生為鮑萊伊打開了一扇窗,鮑萊伊卻把自己的心靈之門敞開了。他是一個普通的和我們一樣的孩子,他所敘述的事情和想法,在不同的時空里,類似的也在同樣發生著,不管是今天、明天還是將來。
在鮑萊伊寫到自己的午餐常常被偷的事件,使我不禁回憶起幼兒園時,我從學校帶回一塊折成小動物的漂亮手帕,在媽媽面前炫耀,沒想到媽媽不但沒有笑容,反而神情嚴肅地告訴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準拿回家。第二天,我就將它交還給了老師。從此我就知道沒有得到主人的允許,即使是特別想要的東西也不能隨便拿。但這些事情,也都在別的小朋友身上發生著,上一年級時我書包上的小掛件沒了,雖然扣得很緊,還有像剪刀、橡皮、蠟筆一類的,也沒少缺過。當時我的心情是很糟糕的,并且痛恨那些拿走我心愛東西的同齡人。也經常會碰到別的小朋友說什么什么不見了,明明是放得很好的,控制不住的小朋友還會大哭一場。難怪鮑萊伊想盡辦法要在飯盒上裝一個警報器。原來這是孩子的共性,大家都喜歡得到和擁有自己心愛的東西,只是有些小朋友會缺少一些辨別能力,事情就上演了。可見,我們就是一塊未干的橡皮泥,有著極大的可塑性,這本書無疑給父母、教師們許多啟示。
在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之后,我也慶幸自己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學習之余,有時候好朋友會到我家來玩。有一次,我偶然到好朋友家去玩,發現她放在床頭的指甲貼、小黃鴨發夾、小裝飾包跟我的一模一樣,覺得很奇怪。結果回家來一看,我的這些東西全然沒了蹤影。我就開始懷疑她的會不會是我的,媽媽卻指責我不能隨便懷疑別人,我就暗暗著手調查,經過反復調查取證,這些東西確實是從我家里拿走的。經過一個月的內心糾結,我終于下決心打電話告訴她媽媽,在她爸媽的耐心指導下,她終于說出了實情,而且也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并保證以后不再重犯。
媽媽對我說,小朋友拿了東西不能說“偷”這個詞,有了缺點互相指出來才是真正的朋友。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而且我們依然是很親密的朋友。
“請你跟我們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陽光說。
“請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鮮的青春吧!”空氣說。
“請你盡情地閱讀屬于你的年齡的文學書吧!”梅子涵說。
這些書,是我們一輩子的書,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閱讀經典,它能觸摸我們的靈魂,它能凈化我們的心靈。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 篇16
到了寒假,老師推薦我們去讀一讀《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
于是我就在書店里買來了這本書看看。剛開始還沒讀之前,我就覺得這本書可能會沒有意思,因為都是日記嘛,所以我就郁悶的心情來看這本書,但后來越看越有趣,然后我就專心致志地看起來。甚至愛上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鮑雷伊的男孩,從小爸爸媽媽離了婚,后來上二年級的時候他讀了一本《狗兒快樂秘訣》這本書,他太喜歡這本書了,就給這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發了一封信,從此他就不斷的給他寫信。到了六年級,為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跟漢修先生聯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鮑雷伊說出了他前父母離異的實情,自己轉學后不適應以及他內心的孤獨,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鮑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事只要有信心和耐心,堅持不懈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