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永恒讀后感(精選3篇)
人與永恒讀后感 篇1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隨手寫下的一些隨感的結集,它展現了生與死、愛與孤獨、真實、美、哲學與藝術、寫作、天才等等的廣闊領域。
周國平在他的小書里說,“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為物傷其類:自己也會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為殊途同歸:自己也得死。”可能是因為年輕吧,路還很長,我還不曾想到因最終會死而同情自己。但是,我卻因經歷別人的死而心生感觸。其實,對于死,人并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給帶來的傷心絕望,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知道自己最終會死,而是因為看到自己的至親至愛在自己眼前死去。我看到過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們向上天祈求,讓他們代替孩子死。這讓我覺得,許多人其實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擔心他人死。然而無論是誰死,最后大家也都“殊途同歸”:死。曾經,我因為一個至親的離世而久久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正如無人不知的誰都必須死,我也深知這個道理。但是,就是不能釋懷。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個老師對我說,“人就是這樣的,來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該做的事,他也就走了。”多么微妙,我頓時放下心中所有的陰郁。
在所有的主題中,我最喜歡“幸福與痛苦”作者寫道:“幸福是有限的,因為上帝的賜予本來就是有限的。痛苦是有限的,因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我們總是一味地追求幸福,缺刻意避開痛苦。其實,幸福與痛苦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人氣有很大的差別,只是因為我們的偏見。然而,作者確認為幸福都是在痛苦中破繭而出,換句話說,我們不可以把幸福與痛苦看得太膚淺。
我沒有周國平先生那樣的智慧,但我還是會學著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獲。
人與永恒讀后感 篇2
自從讀過周國平先生的文章,我就愛上他的文章了,覺得他的文章里流露著濃濃的人文主義和對人生對生活的感悟與哲理。而《人與永恒》就體現而來周國平先生對人和自然生態的關系來著手,用了關懷的角度看問題。提醒著人們要愛護珍惜自然。
《人與永恒》一書記錄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態,而這樣的原生態正存在于每一個感受著思考的人的頭腦里。當人們為了生活忙碌,忘記了思考,作者卻將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感悟呈現出來,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脫、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恒等26個話題。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恒》,是他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思,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滲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諦。下面我將我在這本書中讀到的最喜歡句子摘錄出來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談談我對這些句子的感想。周國平先生是個愛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樣從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幽默是一種輕松的深刻。面對嚴肅的膚淺,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會,學不了。有一本雜志聲稱它能教人幽默,從而輕松地生活。我不曾見過比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式態度,它要求與生活保持一個距離,暫時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發現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寧說,人這時成了一個神,他通過對人生缺陷的戲侮而暫時擺脫了這缺陷。那種毫無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隱蔽的諷刺聽作夸獎,又把善意的玩笑聽作辱罵。”我們喜歡和幽默的人相處是因為能從他們身上得到歡笑。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種能力能給人帶去歡樂,我們在羨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時卻忘了原來不茍言笑的我們也有這種能力。正如周國平先生說的那樣幽默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只要我們對生活持一種樂觀的態度,我們會驚奇的發現生活回饋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幽默而已。
“閑適和散漫都是從俗務中抽身出來的狀態,心境卻迥異。閑適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連徜徉,悠然自得,內心是寧靜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東抓西摸,無所適從,內心是煩亂而渾濁的。”在大都市的繁華中生活久了,感覺自己曾經澄澈的心都變得渾濁了,偶爾回歸一下大自然,給自己的心放個假,到個恬靜的地方清洗一下內心的濁氣也不錯,或者就只是靜靜地一個人坐在房間里放空一下頭腦,什么也不想,試著去感受一下那忘我的怡然!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態度決定一切,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這些身外之物。人能活著的時間就那么幾十年,能享受的身外之物也就這么多,可是享受不等于幸福,我們在苦苦追尋這些身外之物的時候為什么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身邊的幸福呢?為什么不駐足觀賞一下路兩旁的美景呢?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只是一種主觀感受,“信則有不信則無”相信有幸福的人他會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熱愛生活,去從生活中找幸福;不相信幸福的人他只會抱怨生活,排斥生活,在生活頹廢自己。
我沒有周國平先生那樣的智慧,但我還是會學著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這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
人與永恒讀后感 篇3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恒》,是他寫下的內心的感思,書中道出了人生真諦。我讀后的感想如下,特與大家分享!
一、讓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認識。
書中對幸福與痛苦的解說,使我不斷的思考。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周先生說“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適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我想開花是生命的過程。從生到死,有多遠,只是呼吸之間,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心情大多是相似的:悲傷與快樂!與其悲傷生活還不如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
二、對自我能力的重新認識。
周先生語錄:“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過來說,不善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此書讓我心靈沉淀,免除浮躁。懂得去學會享受孤獨。
三、對以前的我產生思考。
我活著,不單是為了體驗生活,辛酸的,痛苦的,這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歡樂和痛苦是我們應具備的。我們生活在眼前,不能忘記了永恒和無限,不能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這本書,《人與永恒》,讓我思考永恒,鞭策自己做個有深度的人,學會從容,試著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