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字讀后感(精選12篇)
兩百字讀后感 篇1
我看完了森林報冬的第一個月,這個月果然精彩,看得我都快入迷了,而且還增添了不少知識!
隨著冬天的到來,北冰洋進入了漫長的黑夜,太陽已經離開,甚至來年開春也不會露面,大洋已被冰覆蓋,地上到處是冰天雪地。可是還有動物留在這兒,在厚厚的冰層下有海豹,它們在冰層還薄的時候,在冰面上打了一個洞,用來透氣,當這個透氣孔結了冰,它們便把冰撞開。他們用這個透氣孔來透氣,還可以從這兒爬到冰面上去休息或睡覺。在雪下面生活著兔尾鼠,它們的窩有許多條通道,吃的是埋藏在地里的野草,
北極狐抓的是山鶉,當他們鉆進雪里睡覺時,便偷偷地走過去,毫不費力地將它們捕獲。馴鹿在冬季來臨前就已設法離開了島嶼,去往原始森林。這里雖然沒有太陽,但是那里的人們卻看得見,因為月亮會照耀大地,還經常出現北極光。哪兒還有暴風雪,厲害著呢!能把屋子給埋了,讓人們一個星期都出不來!
冬天,樹木們都在沉睡,可是鋸條卻不知疲倦的發出聲音。人們正準備迎接春天,選種,檢查幼苗。獵人們在為鳥兒做窩、補充食料。是他們不會在這個無比寒冷的冬天死于非命!還可以多加二十只小鳥。
多么期待接下來的故事將多么精彩,多么向往會有多么有趣的內容正等著我!我一定會認認真真地看完《森林報》的最后一本——冬!
兩百字讀后感 篇2
你聽說過病嗎?恐怕不少人和我一樣的一知半解。對于我們來說,病更像一個十分久遠的傳說。在記憶的長廊中搜索對它的認識,是曾經在一本泛黃的民間故事書里看到富家病女子誘騙窮苦男子成婚,因為當地有傳說婚后女子將病傳給男子即可痊愈,而男子則得病身亡。故事結局早已忘卻,然而當時故事的氛圍著實影響了我,時至今日還能回憶起一絲當時的恐懼。”百度“告訴我,病是世界上古老的三大傳染病之一,在現代高水平的醫療治療技術下,仍然肆虐著很多偏遠落后的地區,麻風患者受著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的同時,也會受到外人不同的眼光,在百姓當中也因此有著聞麻色變的說法。
如果有一本以病為背景的小說書,你會愿意看嗎?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小說《島》,就是以此作為小說的背景。島,即斯皮納龍格島,1903年至1957年間是希臘主要的病隔離區。如果不是女兒推薦,如果還有其它的書可以選擇,我想這個國慶長假我也不會走進《島》的世界。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故事雖然沉重而憂傷,然而小說的敘述基調卻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溫情,正是這打動著我,讓我的閱讀體驗無比美好。6日那天早上吃早飯時,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然后幾乎就進入了一個渾然忘我的境界,直到女兒喊我倒杯茶,我才從書中走出來,才恍然發現衣服沒洗,床鋪沒整理,而此時,時針已指向了”10“。大概只有年輕時候閱讀言情小說才能達到如此忘我的境界吧。
女主人公瑪麗婭和她的母親相隔十四年,先后因病被送到了斯皮納龍格島。母親不幸病逝,而瑪麗婭卻因新藥試驗成功而獲救。僅管在閱讀之初,斯皮納龍格島在我的心里建構起一個冰冷和恐怖的意象:五十年間只有上島的人,沒有離開的人,島上的人因病毀容、殘疾,最終凄涼、孤獨、絕望、痛苦地死去……那種畫面沉重得簡直讓人窒息。然而隨著敘述的展開和深入,尤其是看著一群雖然身患絕癥,但卻不氣餒、不放棄,依然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努力改變生存狀態的病人,那種冰冷恐怖的意象竟然一點點的消解融化了。有時候讀著讀著,我甚至會忘了這座島的使命,忘了它是一座永遠沒有返還之路的島,甚至會有種來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我怕我的這種感覺缺乏同情心,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瑪麗婭生活的布拉卡村與斯皮納龍格島僅一水之隔,一箭之地,甚至隔海相望可以看到那邊的人在忙些什么,但卻永遠無緣再次踏上家鄉,她會有怎樣錐心的絕望與凄涼?可是憂傷中我還是看到了溫情,哀婉中依然讀到了希望。我想這就是這本小說的魅力所在吧。
兩百字讀后感 篇3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不公平的。下面我來寫一寫吧!
這本書作者是:安妮·弗蘭克,他已經16歲了,想當一名作家,可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候失去了生命。在安妮的世界里:她沒有安靜的上課,沒有和孩子們嬉戲玩耍,只因為她痛恨戰爭。
這本書中我痛恨戰爭。因為戰爭讓許多可愛的孩子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也讓安妮這樣失去了生命,讓我們像社會發誓:請不要再有戰爭出現。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要向安妮學習,憎恨戰爭!維護和平!
兩百字讀后感 篇4
這本書被視為我國諷刺文學的經典之作,因為這本書是用一則則平實又深刻的故事,讓我們知道科舉制度對中華民族在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起著多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在對知識的追求上,造成了多么嚴重的傷害。十八世紀,吳敬梓在南京完成這部杰作,留下他對懦弱學子的感嘆。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勤學苦讀的王冕、愛財勝命的嚴大育、騙吃騙喝的張鐵臂、坐吃山空的權勿用、還有知情達理的戲子鮑文卿……作家吳敬梓將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仿佛就發生在我身邊一樣。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戲子鮑文卿,他幫助了一位知縣,保住了知縣的烏紗帽,知縣感謝他,讓他在身旁坐下,但鮑文卿不肯,知縣請他吃飯,鮑文卿還卻直搖頭,直到管家陪他吃飯,他才歡歡喜喜地說笑起來。一位戲子都這么知禮守義,我們真應該學習他這種精神。我比較佩服王冕的身處誘惑時表現出來的堅定,唾棄權勿用、牛浦郎、張鐵臂等人的不知廉恥。
這本書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講述了清朝科舉制度腐敗、考試弊端百出,既可以請人考試,又可以行賄,還可以冒名頂替。當安東升為安慶知府他去考察童生時,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筆的,有傳考卷的,有丟紙團、扔磚頭的,擠眉弄眼的,惡形惡狀,無所不為,甚至還有一個童生,借口出去方便的機會,走到土墻根前,竟把土墻挖了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從隋朝開始科舉制度的出現,給了天下所有讀書人一個報效國家的機會。因為它不分貧賤富貴,所有的知識分子都能憑借真才實學進入仕途,為國效力。但隨著歲月流逝卻慢慢變了質。至使到了清朝這樣的環境下能出什么樣的人才官吏,而在這種環境下演生出一批批各種使詐耍滑的官員,又怎么能使清政府千秋萬代呢。
《儒林外史》給我了許多思考,不僅有豐富的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所以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書中描寫了很多人物,讀了之后,我感觸萬千,知道了什么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兩百字讀后感 篇5
《小屁孩日記》是一本很好看的書。
這本書講的是:這是一個美國中學男生的日記。他為自己的瘦小個子而苦惱,老是擔心被同班大塊頭欺負,這是他心里的一個小小的自卑。可另一方面呢,他又為自己的腦瓜比別人聰明,而覺得別人是笨蛋,老想投機取巧偷懶。他在老媽的要求下寫日記,幻想著自己成名后應付蜂擁而來的記者。他喜歡玩電子游戲,可是他老爸卻常常把他趕出家門,讓他活動一下,但他還是跑到朋友家打游戲,然后到人家的花園走一會兒,就被灑水車弄濕,扮成一身大汗的樣子。不過,格雷在家斗不過哥哥羅德里克和弟弟曼尼。
我很喜歡這本書。
兩百字讀后感 篇6
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書,我在里面學到了很多成語。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成語故事是《拔苗助長》。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是個急性子,老是擔心自己的禾苗長的不夠快,于是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兒子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就不會得到成功。故事里的農夫就犯了這樣一個思維錯誤。我們在學習中也應該避免犯這樣的錯誤,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是有一個過程的,就像種禾苗一樣,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踏踏實實的學習,最后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我還學會了如何使用這個成語造句: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循序漸進,不可拔苗助長。
兩百字讀后感 篇7
小蘿卜頭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叫張振的小朋友很小被抓進監獄,吃剩飯,最后為革命事業光榮犧牲的事。
讀完后我便開始想起我的生活: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有吃有喝。而小蘿卜頭卻吃殘渣剩飯,穿有洞的衣服,背用樹葉縫的書包。但是他仍然堅持讀書,最后還光榮犧牲。
他之所以叫小蘿卜頭是因為他在監獄里吃剩飯,導致發育不良體型瘦的像蘿卜,所以叫小蘿卜頭。再看看我們個個都長得肥頭大耳,吃著肥肉喝著果汁,我們有沒有為自己感到羞恥?
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多做家務,助人為樂,勤工儉學,珍惜糧食,把愛心一傳十 ,十傳百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的力量,當正能量活世界上每個角落,我們的世界將會是多么美好!
兩百字讀后感 篇8
很多人說《弟子規》里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道,我很羨慕。《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感情得到了升華,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它長養了我的智慧,震撼著我的心靈。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的人生會大不相同。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出現 “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辛苦和委屈。“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辛苦供養我讀書,而我有時卻不能如他們所愿,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煩,有時甚至故意做些讓父母生氣的事。因為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要想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兩百字讀后感 篇9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浙江省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美國人,名叫弗蘭克·鮑姆。
這本書主要講述一個名叫多蘿西的小女孩和她的小狗托托,她的亨利叔叔,愛姆嬸嬸以及她的朋友稻草人,鐵皮樵夫,小膽獅的故事。多蘿西和她的叔叔,嬸嬸幸福的住在一起,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龍卷風把她和小狗托托吹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那里有個人長得很怪,叫孟奇金,多蘿西看見一個女巫, 女巫說:“在整個奧芝國共有四個女巫,其中東方女巫和西方女巫是壞的,北方女巫和南方女巫是好的,我是北方女巫。”多蘿西說她要回家鄉堪薩斯,可是北方女巫太老了,法力不夠,無法幫助她。但她告訴多蘿西在翡翠城有一個叫奧芝的法師,他可能能幫助她。多蘿西出發了,但那兒離翡翠城太遠,要走很久的路,一路上她先遇到了稻草人,后來又遇到了鐵皮樵夫和小膽獅,鐵皮樵夫想要一顆心,小膽獅想要膽量,所以它們一起結伴上路,走呀走,經歷重重艱難險阻,終于到了翡翠城,它們向奧芝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奧芝說:“只要你們能打死西方女巫,我就實現你們的愿望。”西方女巫很強大,但很怕水,有一次多蘿西無意中把水撲到了女巫身上, 女巫馬上就溶化了。于是奧芝幫助它們實現了愿望,奧芝在稻草人頭上放了一個圓圓的假腦袋,鐵皮樵夫有了一顆假心,并給獅子一杯水當藥喝,不久之后,它們覺得自己的愿望都得以實現了。最后只剩下多蘿西的愿望了,有一位好心的老兵告訴她格林達可能可以幫助她。多蘿西又出發去尋找女巫。又歷盡艱難險阻。最后,南方女巫實現了她的愿望,多蘿西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回到了亨利叔叔和愛姆嬸嬸的身邊。
我讀了這本書感受甚多。多蘿西是個勇敢,善良,喜歡交朋友的人,也是愛幫助朋友的人,任何時候不會扔下朋友不管,我妹妹就是這樣,在她學校,有人打架,亂罵人,她會主動上去幫助別人解開這個“結”。她也喜歡主動跟其它班的同學交朋友。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就能到達理想的目的地。學習也是一樣,面對挫折,不要低頭,不要氣餒,迎刃而上, 永不放棄,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兩百字讀后感 篇10
除了人為"催熟"兒童,天真爛漫的兒童時代也正在漸漸提前消逝。我曾從事教師工作十余年,深刻感受到孩子越來越難教,越來越早熟、越來越淡漠而以自我為中心,教師在孩子眼里越來越沒權威……這讓人困惑的境況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翻開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尼爾 ·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一書,我找到了關鍵的答案——一覽無余的媒介。
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里,運用他對心理學、歷史學、語義學的深刻見解,有說服力地闡述了一個觸目驚心而頗具創意的論題:在電視之類媒體的猛烈沖擊下,兒童和成人之間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問題等轉變為娛樂,導致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兒童的天真無邪、可塑性和好奇心在逐漸退化,童年在提前消逝。"兒童之所以好奇,是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將要知道的東西,成人之所以權威,主要是因為他們是知識的主要來源。"如今電視、電腦日益繁盛,特別是電腦,成了孩子們的"玩具"和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電子媒體迅速、肆無忌憚地在孩子面前展示成人世界的內容,海量的"怪力亂神"信息沖擊著孩子的頭腦,導致孩子的好奇心漸漸消失,成人的權威和光環在孩子眼中也失去了大部分,孩子的好奇被憤世嫉俗代替,然后演變為漠不關心,"當兒童有機會接觸到從前密藏的成人信息的果實的時候,他們已經被逐出兒童這個樂園了。"
如今的孩子缺少玩伴,學業太重,家長望子成龍讓孩子壓力過大,羅大佑《童年》歌詞里的"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兒停在上面……"的童真情趣在日漸遠離,"捉迷藏"之類兒童游戲已成為瀕臨滅絕的物種,誰還看見九歲以上的兒童玩拋石子、滾鐵環、跳橡皮筋這樣的游戲?孩子的主要娛樂是看電視、玩電腦,充斥電視屏幕的戰爭、婚戀、魔幻題材的電視劇,無益孩子童年的健康成長;電腦里的暴力游戲、八卦新聞和各種豐胸之類的廣告比比皆是,這些都在暗淡著童年純真的天空。
童年在提早消逝,成人們請不要再拿兒童來"消費"了,而應好好探問——拿什么來拯救孩子們的童年?凈化媒介信息,設置兒童觀看專區,減輕孩子學業壓力……努力保護孩子充滿好奇、幻想、純潔、爛漫的童年凈土。
兩百字讀后感 篇11
一個悶熱的夏天,我捧著那本厚厚的歷史書,念叨著似乎已厭倦了的歷史事件,突然地,我腦海里顯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項羽為什么要自刎呢?為什么要將自己的生命看得如此低廉?盡管我對此有再多的疑問,但還抵不住多日的疲勞,上下眼皮開始打架,不久就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
“呼呼呼——”一起冬風灌入我的衣衫,冷到了脊梁骨,剛剛才睜開朦朧睡眼的我老遠就聽見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中間還夾雜著幾句惡狠狠的“殺啊!”,我不無好奇地向旁邊一探頭,結果滿眼都是充滿了敵意的軍馬及士兵:“我居然闖進了劇組?不是吧?我如果出去不就成名啦?哈哈……還有好多明星啊!”我興奮且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顧不上冷,急著去找導演編劇,結果……一灘血向我撲來,來不及反應便看見一人倒在了我的腳下,拍戲動真格的嗎?看著那些陌生面孔,好像不是拍戲,我漸漸的怕了,曾經看過好多穿越劇,我不會也……?我的臉由紅到青,由青到紫,來回變換著。正在不知所措時,望見了一個和我一樣焦急的女人,我慢慢走過去,吞吞吐吐地說道:“請……請問,現在是……什么朝代啊?這兒又是哪啊?”那人臉上的焦急并沒又散去,而是多了一絲不解:“你?……”“對不起啊,我的歷史成績不太好……”“歷史成績?……哦!你不知道嗎?現在是秦朝時期,這里是烏江!”那女人更疑惑了,我苦笑道:“那你是?”“霸王的妻子——虞姬”她昂起頭,眼中洋溢著幸福和自豪。……許久我沒有回答,看著眼前的情景,聽著剛剛的闡述,既是歷史成績再不好,也能猜得出來,這是霸王別姬的情景,也是項羽、虞姬離別之日,世人當然不會讓這種悲劇出現在自己的眼前,當自己從思考中蘇醒過來時,我試圖拼命地將之后的情節告訴他,但歷史終究是不能改變的,他依舊向前沖去:“我虞姬,生是項羽的人,死亦霸王的鬼!”接著,一支利劍插入了她的胸口,血,噴涌而出……“虞戈!——”一聲撕心裂肺的聲音回響在周圍,在我心底的迷瞬間解開,此時的項羽瘋似的與敵軍搏斗:“沒想到我項羽居然和當初的兄弟為敵,真是好笑……哈哈哈……”霎時,所有的敵軍潰敗在項羽腳下,而項羽站在人山的最高峰:“今日,我雖死,卻還是,西楚霸王!”這渾厚的聲音,這寧折不彎的英雄氣概,除了他又有誰能成稱得上西楚霸王?但就這樣一位英雄號杰,在他一生最驕傲的時刻卻毅然倒在了一片血海之中……
剛剛的一切,是真的嗎?為什么好吵,好熱?“醒醒啦,吃飯啦!睡覺還背書啊?”這聲音?……原來僅僅是一場幻想,一場夢,不過真的讓我明白了許多,見識了許多,也讓我自問自答——項羽的犧牲是對得起自己的稱號的,而并非因為他將生命看得微不足道,則是看透了生命中更深一層的意義,自此贏得了更大的價值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這足以見他的霸氣,而“烏江自刎”更是將項羽的一往直前,視死如歸的霸氣推到了至高點。他的“情”主要體現在對虞姬的深情之上。兵敗垓下,四面楚歌,霸王醉放心不下的就是心愛的虞姬,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一面,也很好的詮釋了霸王即愛江山也愛美人的男兒氣概。此外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心,同甘共苦的精神,項羽的果斷,細膩,勇猛的性格也使人折服。當然人無完人,項羽也有他自身的缺點,他的鼠目寸光,殘暴不仁,妄自菲薄,最終使他走上了末路,終于無奈別了虞姬,在烏江自刎,可嘆一代英雄就此沉睡烏江,任其血液注入滾滾烏江。烏江自刎,霸王別姬!當我們在為項羽凄涼的英雄末路感到同情的同時,也不禁責問歷史為什么選擇了劉邦,而不是霸王。但我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里多么洶涌,多么絢爛,我們都是一個過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亂世的光華似乎就在瞬間,烏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驚醒了沉睡的霸王。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抑或是毛澤東之類“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批判?這些我們無從知道。只要我們謙虛謹慎、踏實做人、以史為鑒,這便足夠了!而對于這位英雄,我們只能用攜帶著惋惜的贊語道:“再見,霸王!”
兩百字讀后感 篇12
每當我坐在沙發上看著《西游記》時,都會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也很想擁有孫悟空的勇敢機智和那七十二變,還有一根會變大變小的如意金箍棒。
偉大的吳承恩寫出了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面,最后都是化險為夷,為了取得最后的真經,師徒四人,踏遍河山,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艱辛和痛苦,最后終于取得了真經。《西游記》是一部擬事小說,作者將自己當成孫悟空,將政府比喻成唐三藏,毫無本領,比喻當時政府十分腐敗,當官的人亂收老百姓的錢,使用勇敢機智的孫悟空來保護政府,最后得到了勝利。我為作者吳承恩為祖國奉獻自己,卻無處可投的精神有所感動,也對當時的社會感到十分的不滿,從《西游記》中也感到吳承恩在不斷的堅持,正如孫悟空不斷的和唐三藏去取經,永不言敗。《西游記》中的豬八戒、沙和尚、孫悟空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去推翻當時黑暗的社會。
孫悟空大吃蟠桃,偷吃仙丹,隨后下凡去,玉帝得知后萬分氣憤,派十萬天兵天將下凡捉拿孫悟空,孫悟空和楊戩大戰幾百場,不分勝負,最后太上老君偷襲孫悟空,將孫悟空抓了起來,孫悟空被雷擊、砍頭、用釘子打,用三味真火燒,卻毫不動搖,太上老君把孫悟空放入八卦爐燒了七七四十九天,孫悟空十分勇敢,永不放棄,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出去。七七四十九天后,孫悟空出來了,練成了火眼金睛。大鬧天宮,最后被如來佛來壓在了五指山下。過了五百年,唐三藏奉命去往西天取經,急需人才,才將他救了出來,一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
孫悟空是一個所有人都很贊揚的人,他十分的自由,他勇敢機智,為保護師父,他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使我非常的喜歡,也非常的贊揚。為了事業,孫悟空會用自己的生命來保駕護航,師徒之間感情也非常的厚。唐三藏是唯一一個使人琢磨不透的人,他十分的憐憫他人,十分有愛心,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也要放走,豈不知壞蛋放走后被害的人將更多,這真是太有“慈愛心”了。
豬八戒總喜歡在背后說壞話,是一個口是心非的人物,十分貪生怕死。但他也是有特長,還能服從師父的命令。是西游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之一。
沙和尚十分的忠誠,也有些傻傻的,任何東西都是他扛,任勞任怨,如老黃牛,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西游記》中給我最大感觸的是孫悟空,他降妖除魔,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堅持就能成功。名著真不愧為名著,它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豪杰,為著人類的理想而共同奮斗。我也要從《西游記》中獲取力量,爭取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成為自己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