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3篇)
終身成長讀后感 篇1
這是一本我在樊登讀書會反復聽了6遍音頻的書,這兩天趁公司斷網把紙質書拿出來看完了,驚覺這本書里的理論已經潛移默化的在改變我,那就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一種開放、積極向上的思維: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由此產生學習的欲望,會傾向于:
1、迎接挑戰、面對挫折堅持不懈。
2、認為努力是會有結果的、大腦和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訓練而得到加強的。
3、愿意從批評中學習,從他人的成功中學到新知,獲得靈感,以此幫助他們取得很高的成就。
與成長型思維相對立的是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是一種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是一成不變的,由此產生一種讓自己表現得聰明的欲望,因此會傾向于:
1、避免挑戰,遇到阻礙時容易自我保護、責備他人,認為努力是不會有結果的。
2、忽視有用的負面反饋信息,當他人成功時會感受到威脅,從而舉步維艱,無法取得自己本來有潛力取得的成就。
講真,這一年多來感覺自己在思維上還是成長很多,接下去要針對我在情緒管理上從固定型思維到成長型思維的轉變。
自從有了孩子,我很容易因為孩子的某些行為和言語而被他們惹火進而大發雷霆,還記得肉肉在小時候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莫生氣。在了解成長型思維之前,我以為和孩子相處容易情緒失控是我的天性使然,一切都是因為我的孩子,他太難教太難搞,就算我怎么努力我就是一個容易情緒失控的人,我沒有好的辦法可以控制我的情緒,當時也看和育兒相關的書籍,會用到書里提到的一些共情、傾聽的方法,然而到了關鍵時刻,我吼、孩子哭的情景還是經常在家里上演。
直到去年,聽到這本書的音頻,大腦和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訓練而得到加強的理論對我影響很大,我開始尋求改變,改變我的大腦,改變我的認知,改變我的情緒管理。
我首先參加了PET的工作坊,我走出自己的圈子和同頻的伙伴一起從他人成功的案例中學習新知,我努力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自己會情緒失控的原因,我開始學習復盤,從孩子的反饋中學習,從一次又一次的情緒失控中總結,奇跡的事情發生了。
最近陪肉肉在社群里英語閱讀打卡,他一個中班的孩子要先跟著老師把繪本中的幾句英語句子念會,再自己獨立把學會的幾句句子念完。肉肉好勝心很強,在打卡的時候句子中出現陌生的單詞他忘記怎么發音了,會尋求我的幫助,但是他要求我迅速的教給他,然后他就迅速的念出來;而我希望他把所有新學的單詞全部學會了再去朗讀,不然只是短時記憶沒有效果。我和他的想法發生了分歧,他情緒失控了,他用他固定型的思維方式責怪我,他覺得自己努力了沒有用,他不接受自己失敗不完美,也不接受自己完不成打卡。他大喊大叫,一邊哭一邊說,我對你的心都碎了。
要在以前,碰到他這樣子無理取鬧,我馬上會被他點燃,責怪他明明是自己方法不對,怎么還怪罪在媽媽身上,巴拉巴拉說他一堆,然后生氣的離開,拒絕擁抱他。
然而這次,我竟然很平靜的用PET學到的方法分析是誰在問題區,他為什么會這么激烈,很溫和的把他抱到身邊,說聽到你說對媽媽心都碎了我很傷心,但是我希望你能夠真正學有所用,而不是簡單的重復,我希望你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為了自己去學習,這就夠了。
待他情緒稍微平靜了一點之后,我們還討論了一下怎么樣能夠快速掌握他不認識的單詞并念正確,一場紛爭就在我溫柔而堅定的引導下解決了。
事后我和他再討論起這件事情,肉肉說他為什么會情緒這么激動,都是跟我學的,我很震驚,家長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你怎樣孩子就學的怎樣。我告訴他,我以前確實是這樣的,不過,我每天都在學習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緒,怎么好好和肉肉說話,我覺得我今天比昨天的自己有所進步,我很開心我做到了,我希望你也能慢慢進步。
最近和他夜談,他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贏不重要,最大的努力才是最需要的”,很震驚這是一個五歲孩子口中說出的話,而我是直到自己活了三十幾歲才開始有所醒悟。
以上,就是《終身成長》成長型思維給我和孩子帶來的小小的成長。
終身成長讀后感 篇2
思維分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本書作者不是一棒子打死一個的態度,他認為這兩張模式都存在,它們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一個人會同時具備這兩種思維模式,不同的時間只使用其中一種而已。當然,使用了不同的模式就帶來了不同的結果。結果顯示,成長型思維模式狀態往往能給人帶來好的結果。
那什么是固定型思維呢?生活中我們常說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我也想努力啊,可我不會!”前面一句是我常說的話,后面一句我是兒子常說的。顯然我們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很難付諸行動,對他們來說,行動了也會有失敗的可能,而這件事情失敗就表示我這個人也很失敗,努力了也可能失敗,還努力干嘛呢?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差,于是就不努力,不努力你總不能說我天生能力差吧!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他們放棄努力。我給孩子規定了時間,讓他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什么作業,然后我去檢查的時候才發現他更本做不到。我就會很有情緒,始終認為他不主動想要變得更好,不在乎他在別人眼中的好壞,因自己有那一點點努力就停滯不前。我也總是在情緒中發泄自己的不滿,跟他講道理,讓他再努力一點。“你太讓我失望了。你是有努力,但這點努力還不夠。我給你的時間,你都干嘛了?是我給你的時間不夠還是你根本就沒想要抓緊?”
被我指責了一通之后,他說:“是我的問題!痹谶@之后他又做了一個作業,這次是又積極又努力,很快就做完了,做完后他告訴我:“媽媽,你知道我這次為什么做的這么快嗎?因為我腦子里一直有個鈴鐺在響,它提醒著我。所以我就很快很好,不然......”
我一直都在強調努力的不夠,要主動想好,因為我曾經真的經歷過這樣一段想努力,但最終沒能實現的事情。那是高中的高考前了,我的成績一直不理想,我很想提高成績,也告訴自己要努力才行,那段時間努力聽,可已經越來越多的內容聽不懂了,越來越多的題目不會做了。我百爪撓心啊,想努力,可就是找不到一努力就能上去的學習方法。我內心有些放棄了,我不想努力了,因為努力了也沒用,也提高不了。就這樣我和努力這件事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只要我看見孩子不努力,我就受不了?匆娝慌拖窨匆姰敵醴艞壟Φ奈易约。我用發泄情緒繼續保護我的那一點點自尊。
發現了嗎?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為自己找到借口不去做某些事,比如不去找學習方法。不去總結自己的問題,而只想著改正錯誤。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更看中行動和方法,看中如何努力提高自己。
可笑的是,一次我把兒子留在車里,我回家取個東西,回來時他不愿意了,說我怎么去了這么久,他快悶死了,其實也不到10分鐘,而且車窗是開著的。他一個勁的怪我,也讓我很快有了情緒,跟他理論了半天,他說:“你只考慮自己,都不考慮我,你說什么都是對的,我說什么都不對。你覺得快就是快,是吧!那我還覺得慢呢!你覺得快那是你覺得。”理論中我絲毫沒覺得自己不對,只想著“他覺得不舒服了,應該自己想辦法,而不是指責別人。一味地指責別人是不對的!
不過他的話還是讓我察覺到我沒有同理他的感受,也沒能看到他的情緒和需要了。我立刻收拾好自己的情緒,感受他的感受,最后我送給兒子一個小鈴鐺,希望在我有情緒的時候,讓兒子用它來提醒我,這一下他的情緒平復了許多。他松開了緊鎖的眉頭,臉上露出來信任的微笑。
當情緒來臨時,我很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是只要觀察情緒就可以,不要讓頭腦跟著情緒走。這一點很難,真的很難。不是一次兩次的事,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不斷的重復練習觀察情緒而不作為。
就目前而言,我需要幫助兒子總結學習方法,總結自己的不足,在不足的地方多練習而不是責怪他不夠努力。努力這個詞不夠具體和細節化,孩子聽不懂。比如,他不懂題目的意思,那就要每天閱讀,最好讀完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業方面不求做快,只求做對。生活中引導孩子多思考。當然了,要想做到這些,首先父母必須是會主動這樣做的人,不是為孩子而特意做的,是父母本生就是個愛思考的人,是個愛看書,愛思考,愛總結,求隊而不求快的人。當然后如我們本來不是這樣的人,現在開始努力練習,讓自己朝這方向努力。
終身成長讀后感 篇3
無論在哪一個時間段,人都應該終身成長!畹嚼稀W到老’現代人順應時代快節湊的發展的一個必須,學無止境啊!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完成自我生命成長的過程,做人需要無止境的學習,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
實則每個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人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書中所提出的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式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做事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因此害怕錯誤,覺得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是后天努力學習可以提高去達成,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會把錯誤和挑戰看成成長和改善的機會,有大局觀,會不斷地往前看。
其實不然,這兩種狀態是每個人身上都會具有的。我們要做的是減少固定型思維,在不斷成長過程中要激發自己對成長型思維的認知,并且要刻意訓練用成長型思維面對我們的生活,才能做到消極情緒越來越少,而積極情緒會上升。‘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然而人的思維模式不是一朝一夕長成的,而是在歲月里日積月累的過程,逐漸形成的一種思考、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則毫無疑問是被習慣這種東西牽著走的,很少有人能夠把做的每一件事深深的自我覺察和自我思考,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慣性的思考,慣性的做事,思維模式也是慣性的。
我覺得自己就屬于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在生活中比較大男子主義,覺得家庭中的雜事由女人來解決,比較重大的事情還是需要男人來決定。所以家中一般的瑣事我都不用去想。然而工作中我比較理智,也就是思維模式不同,放下所有瑣事來學習,提高自我的認知。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與家人持有不同意見,我本意比較向著說服教育方式,不能打罵教育,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思考、學習,讓孩子慢慢的形成自主、自我意識。不是附加式的灌輸。其實這也是一個人成長中必要經過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有人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是自我成長,這句話好到位。孩子需要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尤其是成人容易本固化,覺得我已經是大人了,只是在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其實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你成長的。成長美學的特征就是相信累積的效應,對人生持有固定論的人,本質只是為拒絕改變尋找理由和借口。相信發展,相信改變,容易形成正反饋,微弱優勢聚沙成塔,成功世界本就來自一只蝴蝶揮揮翅膀的觸發,這就是成長的秘密。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