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精選16篇)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1
有許多書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從中吸取精華和營養,更加茁壯成長。上個星期,我讀了《 安妮日記》,感覺既真切又感人。
安妮·費蘭克是一個二戰時期,納粹大屠殺猶太人時一個15歲猶太女孩。她有一個姐姐瑪格 ,本來一家人其樂融融,但是希特勒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費蘭格家被迫住進了秘密小屋 。此外,同居室還有一個牙醫,幾對夫妻,還有一個男孩皮德。在這一段充滿噩夢的將近25 個月的危險日子里,安妮用純真而感人的筆觸記錄下了躲藏在秘密小屋的恐懼、害怕,以及 與皮德之間真摯男女情意。安妮夢見親愛的已經過世的外婆,夢見親愛的朋友達莉,心里充 滿了焦慮和擔心。而日記是她最好的傾訴,也是二戰期間猶太人悲慘命運的一個證明!日記 本是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的一份禮物,她給日記本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基帝”,向它吐露 自己的心聲以及自己內心的無助與煩惱,思考生命和戰爭……
在安妮15歲那年的8月份,有人告密,秘密小屋的8個人全部被捕。數日后,安妮和姐姐瑪格 死于集中營,8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還生。
多么不幸的故事呀!25個月的悲慘生活,忍受饑餓、擔心、害怕……在困難中成長,在害怕 中成熟。在躲避的日子里,安妮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女孩長成了一個花季少女,在這花一般 的年齡,只能躲避在那矮小的秘密小屋。
一本日記,讓我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體會到了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讓我們認識到了 納粹惡魔給人類整體以及每個個體帶來的傷害以及無可彌補的傷痛!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2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安妮日記〉,《安妮日記》取材于二戰時期的真實事件。她在日記 中吐露了安妮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 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樸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 。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這本書主要記錄的是安妮在密室里的生活,盡管密室的生活是如此的枯燥無味,但在她的筆 下卻顯得生動有趣。在日記中,安妮表達了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也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 。13歲的她,卻表現得如此成熟,與她相比之下,我們是多么的幸福。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 家中。我們擁有自由,我們可以上學,我們可以與自己的同伴一起玩,我們可以無限時的做 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們可以……
但是,在生活中,卻有許多人不懂得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總是常常抱怨自己, 抱怨他人。總是嫌這嫌那的,有許多的不滿,有許多的要求。但在安妮的一篇日記中,她這 樣寫道——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 能不幸福。相比之下,我就覺得很慚愧。
以前,我總是對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的。一點都不懂的尊重他們,總認為他們對我所做的一 切都是應該的。但是現在,當我看了《安妮日記》后,我覺得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珍惜現在,珍惜和平,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3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書的作者——安妮,同樣是這場經歷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稱的形式 將納粹分子的暴力行為統統記錄在日記本上,使后人有機會了解真實的歷史進程。同為猶太 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納粹的不講道理的行為[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她認為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運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個名叫‘’后屋‘’的地方,并 在此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卻 是無辜受害的猶太人,最終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憑什么,憑什么納粹可以隨便剝奪猶太人的生命?憑什么猶太人就要忍受滅族的悲慘命 運?可憐的安妮雖揭示了恐怖的歷史,但她并沒有改變歷史!我為此感到痛心:一個正值豆 蔻年華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遺憾了。回首想想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們,沒有經歷 過生離死別,天天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里,竟忘了幾百年前一個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少女在 為自己的明天發著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繼續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別人告了密,被抓 到納粹集中營里去。這種對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現在有幾個學生會考慮這些。
安妮在日記里講述了自己對人生,愛情的見解[抑或說成感悟],讓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 界,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讀來讓人獲益匪淺。
朋友,讀讀安妮日記吧,相信你也會因此變得更成熟,言語更富有哲理!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4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為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
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里寫道。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里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著黎明并鼓勵別人,溫暖別人。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愿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著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著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里,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里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5
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我還一直沉侵在故事情節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氣、溫柔的 悲傷的種種表情感動得落淚。
我想原來我一直沒有崇拜的人,但讀完《安妮日記》之后,崇拜的對象已在我心中悄然 誕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籠罩著每天,戰爭讓很多種族滅絕,也讓天空烏云密布 。這里有許多的猶太人被蓋世太保的鐵抓襲擊,他們就這么無辜的離開了人世。這是歷史上 異常慘絕人煙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個猶太少女,她原來過著多么幸福美滿的生活 啊!命運卻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許多人都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當時安妮還是個13 歲的女孩。它是活潑好動天真的,卻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幾年不出門,密室每個地方都有非常 嚴格的限制。膽敢你面對這些時,本應該是被逼瘋,但她沒有屈服,反而讓她在遇到這種困 境時產生了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漸漸長大,她在社會中完全獨立了,15歲的他想改變現在,想到了男女平等,這些 社會問題。戰爭是恐怖的,它能破壞一切,卻不能破環擁有一顆勇敢、堅強、自由的心!雖 然她最后沒有逃過殘害的命運,不過她的心永遠活在世上,或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她閉上雙 眼時,它距自己的16歲生日只差3個月。“多么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啦!”我不禁悲嘆道 。
雖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說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我堅信他的愿望能實現。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這本書會一直壓制住戰勝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她能感動全世界, 但愿世界不會再有戰爭!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6
安妮是一位普通的猶太少女,本應該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但當時德國排斥猶太人 風氣日盛,1933年,父親奧圖便放棄于德國的事業而將家庭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便在 那里上學,暫時有一段平靜的時光。但是1940年5月后,荷蘭為德國攻占之后,荷蘭的新統治 者英夸特也將排猶法律于荷蘭執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轉入猶太人學校就讀。這段 期間安妮開始寫日記。
1942年,由于納粹捕捉猶太人的行為日益嚴重,安妮一家決定搬到更隱蔽且安全的地 方,那年的7月9 日,安妮一家與范丹一家搬入奧圖公司的三樓與四樓,以書柜擋住出入口以 避人耳目,過著隱蔽的生活。應還可以住一個人,所以后來他們的伙伴又多了一位牙牙醫杜 賽爾。
在”密室“中,安妮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她在密室中的生活。 安妮自從搬到荷蘭 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陰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開窗簾,怕別人看見,晚上只能打開一點點 窗戶透透氣,但立刻就要關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為隔壁會聽到;再加上 一家人脾氣暴躁,經常大吵大鬧,克萊爾的體弱多病,外面不斷傳來的猶太人被殺的消息, 搞得大家心神不寧。
在密室生活的兩年里,正處于花季少女時期的安妮,在極度的恐慌與不愉快下,在 暗淡無光的密室里, 度過了少女成長的關鍵時期。然而她卻毫無辦法,因為他們是走到處處 都會受到德國人歧視的猶太人。戰爭的殘酷令我們無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來到的時刻,納粹分子沖進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 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媽媽,凡丹夫婦一家 ,杜瑟爾都慘死在集中營里。克萊爾被送往德國服勞役,中途逃脫;只有安妮的爸爸活著走 出了集中營。
安妮死的時候,年僅15歲,因傷寒而死去,她本來應有一個美好的生活,但由于 戰爭,她失去了生命。但從她的日記里看出,她渴望和平,渴望光明。她從一個不懂事的小 孩子,漸漸成長為一個有主見的少女。所以,我們要遠離戰爭,減少戰爭對我們的傷害,讓 和平永駐人間。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7
有一本書,它雖然年代久遠,但寶刀未老;它曾久經滄桑,卻面孔如新。它就是‐‐《安妮日記》。
在那個深受著納粹黑暗勢力張牙舞爪的年代,猶太族人民正遭受著滅頂之災,沒有光明,沒有未來與希望。
在納粹的魔鬼統治下,所有猶太人都受著歧視排斥。隨著一道道殘酷的命令下達,猶太族的孩子被強行要求轉入猶太學校,安妮也不例外。自此開始,安妮不能平等的同外界交流。納粹分子這樣的行為是多么的自私,令人咬牙切齒。在學校,安妮和她的猶太族同學理應是無時無刻遭受著精神的屈辱。從日記&ldqu;我們的自由已經少的可憐,不過總算還能忍受&rdqu;看出,這時候他們沒有了言行自由,有的是思想束縛的牢籠;他們抬頭望不見深邃而湛藍的天空,看得見的只是黑暗而骯臟的角落。這群可憐的人們,甚至連在街頭都不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在我看來,這無疑是納粹分子站在所謂的高角度去質疑一個民族的骨氣和尊嚴。這群惡煞窮盡所有手段,想方設法的捆綁猶太人的所有,但我看來,他們用鐵籠子囚禁住的僅僅只是幾幅軀殼,他們捆綁不住猶太人自由不屈的精神靈魂。
緊跟著納粹憲兵的抓捕猶太人行動開始,安妮一家與他們的其他朋友被迫躲在了一座食品大樓。這兒只有小小的幾間密室,狹小黑暗。從此他們便長期的定居在這個秘密的小閣樓中。我覺得生活中,他們的食品供給可能是最困難的一項。在無人問津的小閣樓里,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外界援助,只有夜晚偷偷的跑去,還只能是去&ldqu;黑市&rdqu;購買食物。由這一個詞語的選用,就可以看出在納粹統治下,社會各民族的不平等,還能隱隱透出社會矛盾的不安存在。仔細看過,從這些日記文字中,單是食品一項,就制訂了看似繁瑣的許多規則,&ldqu;早餐每天早上九點,星期日和假日約…….&rdqu;。我想,正是這些平時看似無用的食物和吃飯規則,才能維持在困難時期小閣樓里的長久生存。這恰恰更好的體現了安妮與他們的鎮定智慧。從這些一個個小小的生活片段中,安妮向我們展現了他們躲避納粹的真實的生活細節。
也許安妮的生活只是簡單地敘述艱苦的生活,也許安妮的生活是那時候猶太人生存的一個縮影……但我覺得無論安妮日記是什么,它永遠體現著在特定困難時期,人們所體現出來的鎮定智慧。在我看來,這種智慧的產生可能是被壓迫的,是被束縛的。但這種智慧的價值一定是萬分寶貴,值得我們去好好深思與琢磨。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8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寫日記嗎?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這本書深 深地吸引了我。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它主 要講的是: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他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內,她用她的筆記錄了 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長經歷,并對戰爭、反猶太人主義、與父母的關系、自然、宗教等 問題進行了反思。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這天,納粹警察沖進密室,逮捕 了安妮他們,把他們投入了集中營。在戰爭結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將過去的時候,安妮和她 的媽媽、姐姐都慘死在集中營里,彼得一家和杜瑟爾醫生也慘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 生還。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里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 ,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日記本陪伴著她。她向它訴說心中的苦悶,講 述身邊發生的事情,描寫各種感受和情感。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純的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 惑與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與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譴責 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從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熱 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懷著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 服。我們還要學習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 。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9
“只要我還活著,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里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安妮日記》它不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閱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帶著好奇與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致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為“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為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里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著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饑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于自己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沖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里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于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
《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10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安妮用日記的形式記述二戰期間她們一家人居住在密室里的生活。在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安妮便把它當做自己的朋友并取名為凱蒂,向她述說著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
安妮的父母是移居在德國的猶太人,1942年德國法西斯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安妮一家為了躲避德國納粹,逃到了父親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那里從此便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在這個窄小的密室里居住的除了安妮一家還有凡達恩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再后又來來了一位牙醫名叫杜塞爾。
在密室的生活每天都提心吊膽,不見天日,他們不敢大聲說話,更不敢外出,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日復一日他們娛樂的方式便是在電臺里收聽音樂,偶爾得知道外界朋友被納粹發現的消息,每個人都陷入悲傷之中。每當安妮感到悲傷煩悶她會跑到閣樓打開窗戶享受溫暖的陽光,面對窗外的藍天白云,絲絲的涼風,安妮便更加感到自己要堅持著,等待光明的到來。
面對單調枯燥的生活,面對煩躁的家人,面對死亡的陰影,安妮在日記中透露出了她的悲傷沮喪,透露出她對自由的渴望,但是這一切并沒有使她內心荒蕪,她從未絕望過,她相信生活相信未來,父親
曾對她說過“無論活在哪里或怎么活著,只要生命還在,就有希望”。而安妮也就是秉著這個積極的態度來對抗著這可怕的日子。戰爭帶來的痛苦是無限的,但安妮抱著樂觀的態度,靜靜的等待,等著悲慘的結束。
面對原本安寧幸福的生活,突如其來的改變讓一個年僅13歲的小女孩如何接受?但是安妮,她體現出了一種以前前所未有的勇氣面對黑暗的生活,面對外面的世界,面對自然,是的,她無比的渴望,就因為她這種急切的渴望,更堅定了她對生活熱情。
安妮他們在這個充滿恐懼,與世隔絕的密室中生活了足足兩年,在1944年8月4日,全副武裝的荷蘭納粹對辦公室進行了一次突襲,密室中的8個人包括安妮全部被捕。一個一個相繼死亡,1945年2月,面對與她相依為命的姐姐的死亡,安妮的意志被徹底摧毀,幾天后離開了了這個充滿恐懼世界。
安妮曾說:“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而現在安妮象征著一種在困境中不懈追求光明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11
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我還一直沉侵在故事情節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氣、溫柔的 悲傷的種種表情感動得落淚。
我想原來我一直沒有崇拜的人,但讀完《安妮日記》之后,崇拜的對象已在我心中悄然 誕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籠罩著每天,戰爭讓很多種族滅絕,也讓天空烏云密布 。這里有許多的猶太人被蓋世太保的鐵抓襲擊,他們就這么無辜的離開了人世。這是歷史上 異常慘絕人煙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個猶太少女,她原來過著多么幸福美滿的生活 啊!命運卻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許多人都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當時安妮還是個13 歲的女孩。它是活潑好動天真的,卻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幾年不出門,密室每個地方都有非常 嚴格的限制。膽敢你面對這些時,本應該是被逼瘋,但她沒有屈服,反而讓她在遇到這種困 境時產生了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漸漸長大,她在社會中完全獨立了,15歲的他想改變現在,想到了男女平等,這些 社會問題。戰爭是恐怖的,它能破壞一切,卻不能破環擁有一顆勇敢、堅強、自由的心!雖 然她最后沒有逃過殘害的命運,不過她的心永遠活在世上,或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她閉上雙 眼時,它距自己的16歲生日只差3個月。“多么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啦!”我不禁悲嘆道 。
雖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說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我堅信他的愿望能實現。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這本書會一直壓制住戰勝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她能感動全世界, 但愿世界不會再有戰爭!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12
最近我很熱衷于世界名著。后來品德書里有《安妮日記》資料,我便順便把《安妮日記》找 來讀了。
剛開始讀的時候,真的沒什么感覺。唯一的感觸也就是覺得,安妮是個很樸素很認真的女孩 ,她偶爾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著,但面對自己覺得不正確的現象就會勇敢地反駁。我認 為安妮是個很不錯的少女。盡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氣,但也正好反映了一個花季少女的倔強 、純真與可愛。而在搬進密室后,她變得更加成熟了。當然,這是后話。
后來繼承自己奇怪的讀書習慣,直接翻了結尾。看到“后記”,我簡直是義憤填膺,氣憤不 已。在當時納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里的8人,7人死于慘無人道的集中營、監獄等。而那幾 位幫助密室住戶的幾個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執著的立場,認真的 敘述,盡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記,但還是深深感動了我。
“生活最真實的就是背叛。”沒有誰背叛了猶太人,他們卻被命運所背棄。安妮心中所向往 的正義、公平之所以是一個奢望,終究在于這個滿目瘡痍的社會。在當時的世界,公平啦、 正直啦,即使有人懷著這樣的情感,但也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猶太民族是個智慧的民族,可 惜智慧無法改變命運,這正可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既然如此,所謂的正直有從 何而來呢?因為血統而被殺,因為言行而被殺,因為反抗而被殺——這就是戰爭所帶來的殘 酷和無奈。這些災難的罪魁禍首,還是戰爭罷了,還是野心罷了。
我所慶幸的是,那樣一個被權利和戰爭所左右的年代結束了。在安妮的生命里,有著太多的 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夠看到這一切,該是多么美好。我靜靜地沉思著。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13
讀完《安妮日記》,安妮,這個比我大幾歲的小姐姐,給了我太多的震撼。
為了躲避德國納粹的追殺,他們一家住進了狹小的“秘密后屋”。他們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小心翼翼地活動在沒有陽光、沒有自由、沒有足夠食物的幾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時刻擔心被人發現,被納粹抓走。這樣的生活安妮足足過了25個月。面對這樣的生活,安妮從來沒有絕望過,她堅持讀書學習,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盼望著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我關掉燈,想象著我的小房間就是安妮曾經呆過的“秘密后屋”,在這兒住上25個月,那該有多可怕!——我得整天面對恐懼,在黑暗中摸索著行走,不能大聲說話,甚至連上廁所沖水都要膽戰心驚……我每天都提心吊膽,死亡會隨時降臨。我渴望自由,渴望和平,渴望見到湛藍的天空,渴望美麗的大自然,可是,我都不能!我一定會絕望,我想我甚至會發瘋。
這時,我才感到,我是多么幸福!生活在黨的陽光下的我,從小就在爸爸媽媽呵護下長大,好似一個美麗的泡泡,燦爛奪目,卻經不起一丁點風吹草動。我常常會因為一點點小小的困難而苦惱,比起安妮,我所謂的“困難”根本不值得一提。
對于安妮來說,自由,理想,和平就是她的幸福,這些對于生活在今天這個和平時代的我來說,天天都擁有,安妮在那樣的磨難中尚且能夠以樂觀的心態戰勝一切困難,為自己的理想努力奮斗。我還有什么借口說自己做不到呢?還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呢?
讓我們一起勇敢地面對困難,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強!有一天能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的女孩,一個不愿低頭的女孩,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不斷地激勵著我們。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14
在混亂中,有一個聲音保留了下來——安妮。她講述了她所經歷的一切事情。
猶太人為國做了許多好事,卻被一句謊話變成了“千古罪犯”。而命運卻像開玩笑似的,把 安妮誕生在猶太人族里。安妮原本平淡的生活毀滅了。但是安妮爸爸好心的同事幫他們安了 家,于是安妮一家和范達恩一家“逃”到了“秘密后屋”躲避德國軍隊的追擊,經歷了許多 事情。在這些事中,安妮和雙胞胎姐姐瑪格特的感情好了起來,且被嘲笑不懂事的安妮越來 越顯得比同齡人要成熟得多。并且喜歡上了知心人彼得。
他們8人生活了25個月左右。他們早上不能有動靜,包括洗澡上則所;連晚上都不能開燈。
但好運不長,安妮和其他7人因有人告密而被抓。1944年10月,安妮,瑪格特和范達恩太太被 送往貝爾森集中營。而被留下來的弗蘭克太太絕食死了。最后,俄軍救了弗蘭克先生,使他 活了下來,但瑪格特和安妮——兩位花季少女先后死于疾病。那時的安妮還不到16歲。
安妮是多有個性的一個人啊!被祖國拋棄了,卻仍然愛著荷蘭,愛著祖國的語言;就算到了 秘密后屋,也把看書當成一種娛樂,一種放松身心的游戲;當別人再三嘲笑她的不足時,她 只是忍氣吞聲,盡量改正;她還把自己的感情和事情毫不留情的,毫無虛假的寫在了筆記本 上。
“我希望即便自己死后仍然繼續活著。”安妮已完成了她的心愿。我認為《安妮日記》會流 傳下去。而安妮也會留在我們心中。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15
身為猶太人的她,以及她的一家,受到了許多的限制:必須在衣服上繡黃色的六角星徽;不準開車,不準搭電車,必須繳出家里所有的自行車;晚上八點后不準出門,就連坐在自己家院子里也不行;只能在每天下午三點到五點到指定的商店買東西;不準進電影院、歌廳等娛樂場所;游泳池,網球場和其他運動場所也一概不能進;不得與基督教徒來往,并且只能進猶太學校……
我和她是花在兩個不同時間的同齡女孩,她活在二戰時期,那是個被沒日沒夜的戰火包圍的世界。而我活在一個和她完完全全不同的世界里,這是個別無限熱情和無限的愛圍裹的世界里……
我真得很幸福,活在一個這么光明的世界里,這里沒有戰亂,沒有壓迫,只有和平。‘世界大戰’已經告一段落,美好邁入社會。這是一個美好的社會,一個美好的時代。也許我上輩子無辜的受到許多苦難,但現在的我很幸福,活在這個世上真好。
我真的很滿足,活在一個這么公平的世界里,這里沒有偏袒,沒有不公平,只有無私。‘不公平的法制’已經過去了,和平邁入社會。這是一個和平的社會,一個和平的時代。也許我上輩子受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壓迫,但現在的我很滿足,活在這個世上真好。
當我受到身邊人的關心和愛戴時,我覺得我好幸福;當我自由的穿梭在大街上時,我好滿足。
安妮,我和你素未謀面,但從你的日記里,我感到你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從中我覺得我是多么的膽小,你讓我感到幸福和滿足。
沒錯,活在這個世上真好。
《安妮日記》讀后感800字 篇16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豆蔻年華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似一縷陽光,如一 陣清風……那時的我們擁有最純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把開始記錄是13歲,在15歲被納粹抓獲。——她把那“美好” 歲月記錄了下來。
我們在想象“安妮”過得舒適生活,錯了!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戰時期,為了躲避納粹的殺害,于是隨家人躲到了 一間密室里,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在十三四歲我們應該享受著老師的教育,父母的疼愛,擁有最美麗的笑臉,最動聽的笑聲 ,享受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記本陪著她。
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時光,這里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饑餓,只有恐懼和病痛 一直折磨著他們。“安妮”在這種環境下中學會了:不屈服,不氣餒。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 的錯誤,正視自己的缺點。
安妮初進密室,對“凡。丹夫婦”是厭惡的,對母親的責備的不滿……可是“安妮”學會了 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開始的厭惡,到真正安定下來,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
“安妮”在密室中喜歡上了“彼得”——一個靦腆的男生,在這個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 萌動。在這個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樂觀,滿懷理想感染著身邊的人,感染著“彼得 ”,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歡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筆,故事結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 ”被納粹抓走了!
仔細回味,這本日記,筆調貼近我們,又和我們的生活大不一樣。“安妮”把成長中的困 惑與好奇真實地記錄出來,在日記中“安妮”對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諱,讓我們好像看到另一 個自己。
我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我們沒有渡過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是在歡笑中度過的。“ 安妮”也是幸運的,她在這時間里,認識到了自己,學會了堅強,熱愛生活。
可愛的“安妮”在納粹的迫害下永遠的閉上了眼,距離她16歲生日僅剩3個月,距離這個 集中營集中營獲救僅剩1個月,“安妮”用自己的筆寫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讓我們這些 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不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們,應該深思: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會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