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讀后感(精選12篇)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1
說來慚愧,初入大學時的鴻鵠之志,滿腔熱血,可直至今日卻只讀了兩本書。我就只能拿這兩本書做一個比較,相較于之前所讀的第一本書《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呼嘯山莊》所帶給我的震撼與感觸遠大于它。不少的評論家與小說家時常將《簡·愛》與《呼嘯山莊》放在一起做評注,至于理由我會在后文對艾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的作者)的描述中作解釋,而我還沒有讀過《簡·愛》,就不妄自菲薄的憑借從網上得來的一知半解對其做介紹了。那我就單從《呼嘯山莊》這一本書出發,談談我對其的淺見。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艾米麗·勃朗特,師從譯序我了解到這位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詩人與小說家僅僅度過了三十個春秋便默默地離開了人事,而《呼嘯山莊》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說,但只是這一部書就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的地位。而至于為何評論家都要將《簡·愛》與《呼嘯山莊》放在一起作比較。也許是因為兩書中對“愛”的描述大相徑庭,而更是因為兩本書都出自勃朗特姐妹之手。一對姐妹所處的教育環境一致,寫出的文章風格卻幾乎完全不同。在1847年她們姐妹的小說出版之時,只有《簡·愛》獲得了成功,而《呼嘯山莊》并沒有被當時的讀者所理解。就連夏洛蒂(《簡·愛》的作者)也無法理解艾米麗的思想。而正是這種不同成就了這對姐妹在世界文壇上一齊大放異彩,相映成輝。
以上是我對文章作者一些粗淺的見解,畢竟小說是讀者內心的寫照,結合作者的生平往往能更好的融入到書中。而在抒發我個人對于該書內容的見解之前,我不得不先提一下該書的題目。“呼嘯山莊”一詞出自著名翻譯家楊苡老先生之手。這“呼嘯”一詞譯的甚是恰當,作為書中主要的場景呼嘯山莊一詞在行文中甚是多見,而相較另一種譯法“咆哮山莊”,“呼嘯”一詞更能將讀者帶入到山莊中的人與事,愛與恨中。
說完了我對于“呼嘯”一詞的鐘愛,再來談談我對全文結構的見解。全書的行文思路與敘事順序都如此獨特,從一位管家向另一位房客的敘述中,既有當時人的感受,又有好似旁觀者的見解,就是在這樣談話似的場合下幾乎完成了幾乎整本書的內容,其中夾雜著,倒敘,插敘,順序各種記敘手法。全書的結構看似那樣復雜,可讀來卻更有感觸,就好像神來之筆,艾米麗信手拈來地將讀者帶入到呼嘯山莊中,讓讀者感覺自己就好像是洛克·伍德,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愛與恨。
《呼嘯山莊》被稱作是一本“奇特的書”。鄙人不才在粗讀一遍之后,無法真正參悟其中最令人稱奇的部分,也就只能談論一些自己的淺見,先不說內容,除了前面提到的結構外,文章中幾處邏輯關系的處理也頗有奇趣。在老恩肖先生帶回希刺克厲夫這個棄兒后,為何他就要將其當做親生兒子看待,甚至更優于自己的兒女。這實是有些不合常理。還有一處,在凱瑟琳向艾倫闡述自己是否愿意答應林惇的求婚是,說道“嫁給希刺克厲夫就會降低我的身份。”而希刺克厲夫恰好聽到此處便離家出走了,試問他為何不接著聽下去,聽到她講完再走呢?而緊接著凱瑟琳所表達出的那令鬼神動容的對希刺克厲夫的情感也無法使他留下來嗎?此處希刺克厲夫的離開也許是為了故事發展的需要,可此處畢竟有些欠妥當。以上只是小生個人的一些淺見,而且這兩處未免對全書的邏輯以及情節的發展。
說了這么多結構,邏輯,還有對于作者的介紹,下面著重要講的是晚生對于全書內容的見解。晚學竊以為全書所圍繞的中心便是愛與希刺克厲夫的復仇。那我就以愛與復仇兩個方面來抒發我對于全書的見解。
先從愛入手說起。這本被譽為“最奇特的小說”,晚學以為它奇就奇在對愛的描繪上。在全書伊始希刺克厲夫對于凱瑟琳的愛慕與好感在兒時就已開始,而這份愛在凱瑟琳死后也未能結束,這種愛一直縈繞在他心中,支配著他,后來的掘墓與最后追隨者凱瑟琳的靈魂死去,這種種,后學都以為是因愛而生。而他所愛的凱瑟琳,她所表達的愛也是十分復雜。她將希刺克厲夫看成是自己,把她對希刺克厲夫的愛比作是恒久不變的巖石,永遠永遠地把他放在心里。她嫁給林惇為的就是幫助希刺克厲夫高升,并且把他放置在辛德雷(凱瑟琳的哥哥)無權過問的地位。而當希刺克厲夫來到畫眉田莊,與林惇發生爭執之時,凱瑟琳終于看到了林惇的偽善。而先前對于希刺克厲夫扭曲的一廂情愿的愛,在那時便擊垮了她的內心。
而書中除了著重描寫的兩個主角的愛,還有幾位人物的愛也是不能忽視的。辛德雷·恩肖作為恩肖家的長子,凱瑟琳的兄長,他受到的是英國長子的教育,自命不凡,對凱瑟琳也并不友好,對希刺克厲夫可以說是打壓。關于我對他的看法在后文中會有詳細的論述。就是這位長子,在他的妻子死后便一蹶不振,在書中第八章有這么一句話,“辛德雷·恩肖,至于他自己,變得絕望了,他的悲哀是屬于哭不出來的那種。”他對他妻子的愛或許太過深沉,以至于他一直沉浸在愛人死去的悲痛中直到自己死去。
還值得一提的是小凱瑟琳對她表弟希刺克厲夫·林惇的“愛”,至于為什么我要打引號,我覺得她們之間的情感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愛,他們之間的書信交流也并不真的是傳情,多少含有希刺克厲夫的指示在內,并且他們情感的出發點是小凱瑟琳對于小林惇的同情。
再說到仇恨,后學竊以為這本小說的高潮就在于希刺克厲夫的復仇。由愛生恨,因恨生仇。自希刺克厲夫離家出走,在外有成歸來,他的復仇便已開始。他回到呼嘯山莊,以賭博的方式得取了辛德雷所有的財產,而當他到畫眉田莊得知已經嫁給林惇的凱瑟琳依然愛著自己,便又開始了對林惇的復仇,他誘使伊莎貝拉(林惇的妹妹)與他私奔,并且搶回他們的兒子希刺克厲夫·林惇,誘使小林惇博得小凱瑟琳的喜愛,用違背道德甚至是違法的方式監禁小凱瑟琳使其與他的兒子結婚,由此來奪得畫眉田莊的財產。
以上是末學對于希刺克厲夫復仇的一個大致概括,其中我覺得還有值得詳談的幾點。在辛德雷死后,希刺克厲夫得到了教育與撫養哈里頓的權利,在書中第十七章有這么一句話:“我們要看看用同樣的風吹扭它,這棵樹會不會像另外一棵樹長得那樣彎曲!”他的復仇不止是讓辛德雷滅亡,更是針對他的后輩。希刺克厲夫知道哈里頓有天分可他就是要其像野孩子一樣成長,使他落魄。在書中二十一章還有一處寫到哈里頓與小林惇的比較“一個是金子卻當鋪地的石頭用了,另一個是錫擦亮了來仿制銀器。”此處便可印證我的看法。
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伊莎貝拉·林惇與希刺克厲夫我并沒有將他們放在“愛”的部分里講述。這是因為我覺得他們之間并沒有愛,他們是由于伊莎貝拉的癡心與希刺克厲夫復仇的需要而走到一起的。當伊莎貝拉與他離開了畫眉田莊,他便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吊死了她的狗,并且還揚言要吊死畫眉田莊的所有人。他偽善的面目也確是騙得了伊莎貝拉,并且為他生子。希刺克厲夫也最終憑借他的兒子奪得了畫眉田莊。
在全書末尾,作者對于希刺克厲夫的復仇也終是給了一個令人寬慰的結局。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情感日益深厚,當希刺克厲夫明白這一點時,狂怒是不可避免的,可他在哈里頓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感覺他們就像是自己與凱瑟琳兒時的樣子,他放棄了復仇。在書中三十三章中有一段話,其中有這么一句話我竊以為最能表達他當時的情感:“我已經失掉了欣賞他們毀滅的能力,而我太懶得去做無謂的破壞了。”最終他追隨了凱瑟琳的亡魂,含著似乎是對愛的滿足去世了。
文章最后所表達的意義似乎太多隱晦,末學自知才疏學淺,謹在此表達一點自己的看法。全文最后一句:“誰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靜的土地下面的長眠者竟會有并不平靜的睡眠。”我竊以為是希刺克厲夫終于如愿,在死后與凱瑟琳的亡魂長相廝守,而這也并非他一廂情愿,畢竟還有牧羊小童的話作為佐證,這一處未免有些神鬼之亂,我只知作者在此處也終于讓希刺克厲夫也凱瑟琳在一起,了卻了“心愿”。
說完了不才所理解的全書的內容,還有幾個方面,我也想在此處做些許評論。文章就是作者內心的寫照,更何況這本《呼嘯山莊》是那樣的用情至深,感人肺腑。試問作者在生命短短的三十年里,沒有將自己的親身體驗帶入到書中,又如何能寫出這樣的曠世奇作。書中辛德雷·恩肖一角我覺得就是艾米麗的親生兄長勃蘭威爾的真實刻畫,書中的辛德雷作為長子,對于希刺克厲夫與凱瑟琳百般打壓,近乎折磨。而生活中勃蘭威爾對于勃朗特姐妹也是百般刁難。不論是辛德雷還是勃倫威爾都是暴君,這點似乎毋庸置疑。
還有一處是在書中第二十四章處,小凱瑟琳與小林惇在一起,討論自己所認為的天堂:一種是恬靜的心醉神迷,一種是燦爛的歡欣。我竊以為這兩種都是作者心目中的天堂,作者當時的家雖然臨近毫渥斯工業區,然而這所住宅恰好位于城鎮與荒野之間,她一方面看到了城鎮的繁榮,一方面受到了荒野氣氛的感染,一動一靜,都給作者留下了較深的感悟。
最后要說的一點也許是學語文應試技巧的通病,喜愛用做題的方式去理解文章,但若以這種眼光去看,作者所用的寫作手法也確是精妙。文章有多處用到以景襯情的手法,且聽我慢慢道來。書中第二十二章中有這么一句話:“雨開始穿過那悲嘆著的樹枝間降了下來。”這擬人的手法,將此時的悲情刻畫到了極致,周圍的景色仿佛都被這悲哀所感染,悲嘆起來。還有在書中第三十四章中“不止是吉默吞那邊流水淙淙可以清楚地聽到,就連它的漣波潺潺,以及它沖過小石子或者穿過那些他不能淹沒的大石頭中間的汨汨也聽得到。”此處用靜來描寫當時的希刺克厲夫,也確是傳神,把他當時對凱瑟琳的想念反襯得那樣強烈。書中還有多處這樣傳神的描寫在這就不一一例舉了,也正是這些作者的神來之筆,使文章更加豐滿,使讀者更能融入其中。
以上的所有只是我個人對于這本《呼嘯山莊》的淺見,畢竟這是我恢復讀書計劃后所讀的第一本書,許久沒能動筆寫作,文筆生疏,難免會有詞不達意之處。才疏學淺所以才需要多加學習,呼嘯山莊,在這厭世者的天堂中所發生的種種,在我日后重讀之時,福至心頭,必定會有新的收獲。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2
有的人將這稱為悲劇,并將這一悲劇看作是卡瑟琳自私虛榮本性的自作自受,有的人怪罪希斯克列夫復仇心太重,而可憐林敦一家的遭際。
不錯的,卡瑟琳違背真我的“過錯”是這場悲劇的直接原因,而希斯克列夫過切的不理智的愛是那粒罪惡的火星。埃德加的一生都在奉獻中度過,為所愛的妹妹、卡瑟琳、女兒無私地奉獻自己全部的愛與體貼。
正是這樣一個基督徒,在臨死前獲得了永生,他像一個地獄里的天使,守護著畫眉田莊,守護著他最愛的女兒卡茜。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的真愛是那個不英俊的鄰居希斯么?當然不會,但他確確實實是愛著卡瑟琳的,他的無私光芒使這個家在他生前圣潔無暇。但是若說畫眉田莊是親情的天堂,那么呼嘯山莊便是真愛的神域。人性沒有真正的丑惡與絕對的美好,作為平凡人的我們的性格培養,更多的來自于或黑暗或大同的社會的熏陶,這點上不僅異域異情,而且是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是該去適應,去思考的,而之后我會有所分說。
全書以希斯克列夫的人性復蘇后自殺殉情,并與卡瑟琳的孤魂漫步田野為結局并達到高潮。人性在此升華,他死時露出的陰險笑容詮釋了愛的自私。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沒有愿意分享自己的真愛的人,但是是否自私的愛就意味著占有?不然,因為那就不是自私了,而是不理智,一個理智的愛一定是愿守護摯愛一生平安無事,哪怕自己痛苦一生。而這點上作者艾米利·勃朗特,似乎也不大懂吧。當愛不能凝固成占有,那就讓它蒸發為來自心底的祝福,何苦冷酷?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3
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姐姐夏洛蒂是《簡·愛》的作者。《呼嘯山莊》問世,負面消息居多,艾米麗·勃朗特也在疾病中死去,年僅30歲。之后這本書在評論界備受推崇,與小說情節一樣也有了戲劇性的反轉,以下介紹劇情。
故事涉及了兩個山莊的兩戶家庭,時間跨度大概有30年。故事以外來客洛克烏闖進呼嘯山莊開始,當他被惡劣的環境和詭異的氣氛驚嚇住時,六七條獵犬向他沖來,主人公希克厲此時出場,他是個非常有氣質的人。晚上借宿的洛克烏伸手去關窗,突然握住了一個冰冷的手臂,這個像幽靈一樣的人自稱叫凱瑟琳,洛克烏突然想到在這個莊園里看到的日記的主人也叫凱瑟琳,緊接著希克厲聽到洛克烏的描述,突然情感崩潰,打開窗戶大聲叫喊,他希望凱瑟琳進來,但是凱瑟琳沒有出面。呼嘯山莊里還有一些詭異奇怪的人物,兩個被壓抑的青年男女,一個粗魯的男仆,這時候留給洛克烏和讀者都是巨大的懸念,唯一可以聊上幾句的人是女仆納莉。
納莉開始敘述山莊的過去,那時的主人還是歐肖家族,山莊經營不善,從主人到仆人活的都很粗糙。歐肖有個兒子叫亨德萊,脾氣比較爆,還有個女兒叫凱瑟琳,聰明漂亮。凱瑟琳6歲的時候,希望騎馬,所以讓父親去城市里帶2根馬鞭回來,歐肖晚上回來,身邊多了一個叫希克厲的男孩,說是街頭撿來的流浪兒。這個撿來的男孩立馬成為了不安定因素,歐肖對他越好,兒子亨德萊就越不滿。希克厲天生有傲氣,每次沖突都不輸給亨德萊,即使亨德萊做出過激舉動,他也不認輸。
歐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希克厲失去了保護傘,有事沒事就要挨亨得利的揍。不過這時候希克厲也沒有特別沮喪,他和年紀相仿的凱瑟琳能玩到一起,凱瑟琳給希克厲是平等的,快樂的。有天晚上,他們2個跑到畫眉山莊看到了精致的布置,這與呼嘯山莊截然不同,里面有兩兄妹在爭吵。埃德加·林頓,畫眉山莊的少爺,和他爭吵的是妹妹伊莎貝拉。這樣的景象讓希克厲心煩,厭惡,卻讓凱瑟琳覺得這里很美好。這天晚上凱瑟琳被畫眉山莊的獵狗咬傷,所以她需要在這里住上5個禮拜,希克厲只能一個人回去,再次見到凱瑟琳后,希克厲發現凱瑟琳變了個樣,特別是一副淑女的打扮。之后兩個山莊的走動開始頻繁,林頓少爺開始追求凱瑟琳,哥哥亨德萊當然非常支持這門婚事,這讓希克厲的整個世界開始崩塌。之后有一次他和林頓少爺正面沖突,將一盆蘋果醬砸到對方臉上,之后立馬被亨德萊嚴厲的教訓,希克厲也向女仆納莉說過,一定會用合適的方式去報復。不過在沖突中,林頓少爺表現出的膽小,怕事也被凱瑟琳親眼看到。
之后5年,各位主要角色都度過他們的青春期,凱瑟琳已經成為了兩個山莊的女王,亨德萊的妻子難產而死,留下一個叫哈里頓的兒子,亨德萊深受打擊,整天在酒精中消磨時間,有一次醉酒將哈里頓扔下樓梯,幸好被希克厲接住免于一死。這時候的呼嘯山莊一天不如一天,希克厲也覺得報復的時間離他不遠了。但是林頓向凱瑟琳求婚成功,凱瑟琳表面確實答應,但心里知道她喜歡的是林頓少爺的外表和體面,心里還是對希克厲有感情。她與納莉講述心中的想法,她認為只有嫁給林頓才能讓呼嘯山莊繼續經營下去,但是如果選擇希克厲,大家只能去討飯了。這些話恰好被希克厲聽到,受到打擊的希克厲立馬離家出走,凱瑟琳發現后大病一場,但是林頓家伸出了援手,細心照料凱瑟琳,甚至林頓的父母也因此染病離開人世。
從此歲月靜好,凱瑟琳帶著納莉來到了畫眉山莊。但是希克厲還是回來了,并且混的相當不錯,書中沒有講述發跡的過程,猜測是做了一些非法的勾當。希克厲回來的時候,正好凱瑟琳正在懷孕中,他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先追求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謀求林頓的家產。懷孕的凱瑟琳受到了刺激,舉止開始瘋癲,在產下女兒小凱瑟琳后就去世了。希克厲又將伊莎貝拉誘騙私奔,回來后又及其冷淡,對她進行虐待。伊莎貝拉無法忍受,選擇逃走,在異鄉生下了兒子小林頓,沒過多久,就死在了外面。接回親生兒子的希克厲看到小林頓,不管從長相和性格都和林頓家的人一樣溫和,懦弱。另一邊亨德萊早就病逝,希克厲故意不讓哈里頓接受教育,報復亨德萊當時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接著希克厲故意撮合小林頓和小凱瑟琳,逼后者嫁給已經病得不行的親生兒子。
時間還是會慢慢過去,小林頓已經病重不治,小凱瑟琳與哈里頓走到了一起,并教他看書認字,哈里頓也把小凱瑟琳當成了女神。就這樣,在希克厲的眼皮底下,下一代又開始了他這一代的循環。看在眼里的希克厲也已經被時間沖淡了仇恨,變得心如止水,兩個家族又以另一種形式走到了一起。希克厲在凱瑟琳的墓旁邊給自己留了一個位置,還把林頓的棺材封得更死了。最后希克厲絕食,迫不及待的迎接死亡。最后一章,希克厲也去世了,凱瑟琳,林頓,希克厲被埋到了一起。
本作采用了當時還沒有的輪回框架,將兩代人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這種結構在拉美文學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這里達到了頂峰,他所著的《百年孤獨》有7代人命運的輪回。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4
對于英美名著小說是我自己很喜歡的小說,首先因為我自己對名著很感興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之前看過的每一部小說我都很認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無論是名著本身的內涵還是外延的知識,我都收獲頗豐。其中《呼嘯山莊》是我感受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對這部小說稍作剖析。
記得高中的時候一直就想看《呼嘯山莊》,但是很多人都說很晦澀難懂,最后一直到現在才看了。看了一遍之后的確有很多不明之處,但再一次細細閱讀之后,作品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終于明白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的原因。
作為一部英國古典文學作品,我一開始以為《呼嘯山莊》和以往我看過的十九世紀女作家的作品一樣,都是描寫上流社會高雅的愛情,影片會出現那些熟悉的聚會,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預期相反,我卻看到同時代英國社會的壓迫和陰冷,人性的欲望以及不擇手段報復的丑惡面。可能也正因為這些原因,同時代的英國人反而無法接受這樣一部作品,因為這里面包含的東西很多都與當時的社會相悖,直到后來人們才逐漸發現《呼嘯山莊》的閃光點與研究價值。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紀30年代的小說家,當時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斗爭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災難促進了工會的形成,也導致了工人運動走向高潮。社會矛盾的呼聲反映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現了對平民百姓的極大同情。
《呼嘯山莊》主要講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刻骨銘心的愛戀,也正是這種至高無上的愛卻孕育了如影隨形的狠,一切由愛出發,期間是希斯克利夫對剝奪自己愛與被愛的權利的林頓和恩蕭兩家的報復,以希斯克利夫死在當年關閉他和凱瑟琳的房間,繼續尋找凱瑟琳的愛終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細節之處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愛情融為一體、跨越生死,真正的偉大愛戀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5
合上《呼嘯山莊》,那荒原中的風卻仍在心間咆哮、怒吼。 多年前也曾讀過《簡愛》,簡·愛用她的內在美,獨立人格去沖破樊籬,爭取平等和自由,像一個出生平凡的知識女性的奮斗史,它的理想是經過適當的奮斗和反抗就可以摸到的理想。但不難看出,夏洛蒂是向往標準的貴族生活的,那種精致的高貴,靜穆的偉大。而艾米莉呢,她的《呼嘯山莊》簡直就是一個叛徒,它沒有一絲對抗不平等的抗辯色彩,因為它本身就瘋狂的愛著那荒野里的風,那野性和曠野的氣息。精美典雅的貴族世界對艾米莉來說簡直無法容忍,荒涼僻靜的原野才是她自由的樂園。 《呼嘯山莊》寫的是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后與老莊主的女兒凱瑟琳自幼相戀,但卻被老莊主的兒子亨德萊妒忌對他百般虐待和侮辱,其后凱瑟琳嫁給埃德加,產女身亡。希斯克利夫為此開展了長達二十多年、摧毀兩代人的復仇,掠奪了亨德萊、埃德加的財產,禁錮其子女于地獄一般的呼嘯山莊。 希斯克利夫是一個極為復雜的人物,看到他的所作所為,正常的人估計都會覺得他殘忍,偏執,兇惡,但這似乎都是因為愛。幼時孤兒的歲月他不曾體會愛,少年時期與他天性一致、相互依賴的凱瑟琳是他這輩子唯一的慰藉與依戀,他愛她愛的深沉熱烈,但嫉妒成性的亨德萊那不散的恨意扭曲并挫折了希斯克利夫的愛情,卡瑟琳的背棄,讓怨恨與復仇成為他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他又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同情和理解的人物呢? 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說《呼嘯山莊》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奇特的一本書。一是文學史上少見,二是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藝術形式極為獨特。它打破了當時許多作家慣用的平鋪直敘的寫作手法,采用了“復調”式的結構。它是超越時代的作品,它不符合俗世的任何法則,它粗暴、簡陋、狂野,它凄厲、恐怖、殘酷,它擁有摧毀一切,擊碎心靈的神秘力量,感謝艾米莉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文學魅力。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6
前一段時間讀了《呼嘯山莊》,感覺它是一部殘酷的小說。它揭示出短暫的歡樂只是永恒痛苦的回光返照。主人翁之一希刺克歷夫是一個惡魔式的英雄,一種頑強力量的象征。他全部的堅毅勇猛和不屈不撓都附諸在對凱瑟琳無望的愛,以及對阻礙他的愛的現實的一切有關聯者的瘋狂的報復上。
他所有的動機和行為出于他生命本質的需要。可以說他的生命永遠以自我為軸心,按照充足的個性化自由運轉:就像是他得不到凱瑟琳的愛,就要付出一切來報復破壞他們愛情的人。
我想悲劇大約是基于對災難的反抗,希刺克歷夫在辛德雷的摧殘和凱瑟琳的背棄后,在不能實現愛的欲望下,對于他生命的意義只剩下復仇。在他身上更深切的讓我感受到的是靈魂和肉體被傷害,被欺凌后的扭曲。凱瑟琳是一個典型憂郁的精靈,她在愛的狂喜和巨大的激動中憂郁而終,并保持貫穿一生充滿無法掙脫的精神沖突。盡管這個沖突出是她自我選擇的結果……
不可否認這一篇小說涵蓋的東西遠遠超越了愛情的本身,它贊揚了人的美德,抨擊了人心的黑暗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的追求。我們從中學到的是如何把自我與他人對照來發現自己的缺點,洗卻心靈的骯臟,同時也教給我們如何面對世界,如何以自己的愛來換取世界的光明。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7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酷感情的余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莊的后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感情,它幸存于復仇的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感情的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的最后的完美想象,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里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的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后,真正為之動容的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綿綿遺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著石楠的荒原上,萌生著、鋪陳著、燃燒著、呼嘯著,滾滾而來……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8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的確,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為一種樂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能夠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凱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里看到自我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為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完美的感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并且飽含著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感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們之間那場因為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感情。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9
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復雜的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的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的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的呼嘯。
年少輕狂的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的凱瑟琳相愛,卻在復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感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余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了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為最后的贏家,希斯克利夫對也無法逃脫他死于愛的夢靨。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10
人性的光與影在這個小小山莊與田莊之間一覽無余。
——題記
天色已然昏暗,夕陽的余輝在陰霾的貪婪吮吸下留給大地的只有無盡的黑暗。合上書本,心里或說沉痛亦或是欣慰,這本世界名著帶給我久久的思考……
主人公希斯克列夫,這個童年飽經坎坷、出身貧賤的孩子,上帝似乎在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所謂造物弄人。他因受拐賣幼時被迫脫離父母的溫懷,但他幸而得到歐肖一家的收養,并成為了老歐肖眼里的寵兒;他因出身貧賤而遭到亨德萊·歐肖、仆人約瑟夫的無盡凌辱與打罵,但正因為其倔強不屈忍辱負重的性格,使美麗動人的卡瑟琳·歐肖與他相愛,這兩個反抗世俗的玩伴懷著一種真摯而熱烈的情感,相依相偕,似乎一切都那么美好;當他沉浸在幸福與快樂的生活中時,門第、學識與財富成了卡瑟琳虛榮自傲的心中一枚可憎而不可棄的污點,在全家、在世俗的“諂媚”下,她拋棄了真我,不僅答應埃德加·林敦的求婚,而且用一句: “嫁給他真是太丟人了!”的話深深刺痛了希斯不成熟而又極其自傲的心靈。他離家三年,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
日夜的思念,心靈的呼喚,他最終還是回到一別三載的山莊,也許這對處于幸福家庭而沒有真愛的卡瑟琳是一種心靈的復蘇,可也許這是使這個平和家庭支離破碎的原因,他向林頓一家實施了殘酷無情的報復。他自己認為這是對卡瑟琳的解脫,因為他在卡瑟琳生時沒有對紳士埃德加發起進攻。但他最終使卡瑟琳因左右為難而死。盡管她在生命的最后一秒得到了希斯的懷抱,嘴角帶著那迷人的微笑。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11
《呼嘯山莊》不像《簡愛》那樣以作家經歷為藍本,而是充滿濃郁浪漫激情的虛構。它通篇像是帶血腥氣的恩仇故事,又像是交織激烈感情的愛情羅曼司。
小說更貫穿了一種對荒原和野性的歌頌。小說女主人公凱瑟琳在病中對保姆解說自己的夢境時說,天堂不是她的家,她一心只想回到荒原。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愛情,與荒原上的石南共生,渾然天成,粗獷奔放,頑強對抗虛偽的世俗文明,宣揚人向自然的歸復。
讀完整篇小說,我被那種粗獷而奔放的氣息深深感染,一種野性的、未開化的精神交織在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愛情之中。凱瑟琳在她的從小玩伴兼女仆心中,是一個頑固不化的孩子,無理取鬧,從不顧及他人的感受;而希斯克利夫,則表現的更為蠻橫,粗魯。
凱瑟琳自己也說,她喜歡他并不是因為他長得有多好看,而是因為希斯克利夫比她更像她自己。他們是兩塊未被雕琢的荒原上的石頭,鋒芒畢露。
盡管希斯克利夫有種種不是,心狠手辣;凱瑟琳也是種種傲嬌,無法讓人忍受,但人不得不為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間深沉而強烈的愛情而感動和震撼,也被那種野性和粗獷所征服。
呼嘯山莊讀后感 篇12
書,一向是我的最愛,這不,寒假期間,我一下子把十大名著全買來了。其中,《呼嘯山莊》給我的啟示最大。
文中死亡希刺克厲夫既讓人同情,又讓人氣惱。他愛凱瑟琳,為了她不顧一切,可因為凱瑟琳的虛榮最終使希刺克里夫成為魔鬼。他報復她,到頭來痛苦的是他自我。
上一代的恩怨使無辜的孩子受到牽連,林頓因為父親的不管不問,最終走向死亡。而哈里頓和凱蒂心中有愛,幸福的生活在一齊。希刺克里夫不知為何,死于非命。故事的結局令人感慨萬千,它使我明白,處心積慮地報復別人,不但會使自我身心疲憊,還會傷害到許多人。可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甚至是諷刺的。所以,就應寬容的對待別人。
合上書,心里思潮起伏。我站起身,眺望遠方,思緒飛走了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