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讀后感(精選10篇)
父與子讀后感 篇1
我在暑假里讀了《父與子》這本書,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漫畫書,講的是一個父親與兒子的有趣生活。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大好時機》這幅漫畫故事。
一天父與子家中不小心失火,火勢越來越大,房子里被燒得一片彤紅,你與子為了自己的財產,拼命的把家具和一些生活用品搬出去,父親正好把兒子的書包也帶了出來。
兒子看見父親把自己的書包帶了出來,就想:如果我把書包都燒了,不用不用再念書了?!現在真是一個大好時機。兒子趕緊拿出語文書和數學書,趁父親又跑回家搬東西時,立刻跑到窗旁,準備把書扔進火海。
兒子剛把書扔進火海,父親就跑了出來,父親說:“你為什么要把書扔了,書可是精神糧食……”。
父與子讀后感 篇2
今年寒假,我一共看了三本書,其中有一本十分獨特,那就是漫畫《父與子》。這是一本生動、有趣、幽默、引人入勝的書,作者是德國的著名漫畫作家:埃·奧·卜勞恩,我十分喜歡!
漫畫書在我的印象中字本來就少,但這本書幾乎是一個字都沒有。但是在閱讀時,你會情不自禁地讀出你心中的故事!這本書令我愛不釋手,里面的每一幅圖畫都是如此生動傳神、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樣。我現在才突然覺得,原來圖畫是那么神奇,將生活中的一件件事兒表達出來。在遠古時代,祖先們都是用手語和圖畫來表達事情與感情的。在看《父與子》時,我還把幾個故事通過自己的想象將他寫下來,變成一個完整的小故事。但我每次“翻譯”完一個故事,總會想出第二種,第三種“翻譯”方法。原來,圖畫是如此奇妙、多變,能有這么多的變化,讓人不由的稱贊道:“好!”我讀了這本書后,感覺到了圖畫的神奇,也感受到了人們的智慧與思維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每個故事只有幾幅畫,但還能描述出的故事,真神奇!以前是我小看了畫!
讀了《父與子》,我知道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需要我們去留心,生命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讓我們做愛觀察、愛創造的人吧!
父與子讀后感 篇3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叫《父與子》的漫畫書,漫畫非常有趣,處處蘊藏著父與子之間深深的愛。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心愛的圣誕禮物》這個故事。
故事的內容是:兒子用自己的零花錢給父親買了煙斗、領帶和手杖送給父親,而父親給兒子買了玩具槍、自行車送給兒子,他們倆都為對方收到禮物緊緊相擁,淚流滿面,都為對方對自己的愛感到幸福。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故事,可體現父子對兒子的愛。日常生活中,愛不是要做一件很大的一件事,才是愛,只要我們仔細地觀察,我們就能感受得到。
有一次,我看書睡著了,沒蓋被子,媽媽下班回來見我沒蓋被子,馬上輕輕地給我蓋上。這雖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但也是一種母愛。所以說生活中的愛很多很多,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它們。
父與子讀后感 篇4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漫畫書,名叫《父與子》。這本書通過一個一個幽默、溫馨、感人的故事講了一個父親和一個兒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故事里的父親可愛、童心未泯、脾氣暴躁、具有正義感,兒子調皮、聰明、善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的愛對方。有一個故事名字叫《足球》,讓 我非常感動:有一天父親和兒子在玩球,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個坑里,父親不顧一切的下到坑里去幫兒子找球。球找到了,可是父親的光頭先從坑里露了出來,兒 子誤認為是球,用腳踢了一下,父親頭上起了個大包。兒子嚇哭了,又自責又愧疚。父親忍著著痛笑嘻嘻的說:沒事,沒事。還有一個故事,兒子向父親要一個玩具 火車,父親就是不給,表情很兇惡,把兒子嚇的哇哇大哭。當父親在鏡子里看到自己兇惡的表情時,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很自責,就自己打自己屁股來懲罰自己,我 又好笑又感動。……許多感人溫馨的故事,讓我理解了我的爸爸對我的愛,雖然有時他會打我、罵我。但我知道,在他心中我是NO。1。
看完這本書以后,我更加的愛我爸爸,也更加體諒他。
父與子讀后感 篇5
我們現實生活是一樣的,遇到困難永不退縮,即使再大的困難也要戰勝。
在這篇漫畫里,我還感受到了父與子互相配合,心靈相通和溝通,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是他們的幽默。最主要的條件之一是溝通,溝通可以了解別人,化解矛盾,不無聊。
兒子總是在父親的陪同下走好他的前半生,父親總是在兒子的陪同下走完他的后半生。當父親做成功了一件事,人們會說:“那是由于父親的經驗豐富,”當兒子做成功了一件事情,人們還會說“那是由于后生可畏,年輕有為”。如果父親做失敗了一件事情,人們會說:“那是廉頗老矣。”如果兒子做失敗了一件事情,人們會說:“還太年輕,不成熟所至。”
人生的旅途總是要伴隨著成熟和稚嫩、歡樂和懊惱、成功和失敗,之所以這樣才使得人生更加神秘和豐富多彩。
父與子讀后感 篇6
《父與子》是一本世界著名的連環漫畫集。這是一本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好書,希望會贏得大家的喜愛。
這本漫畫集的作者是埃·奧·卜勞恩。不滿30歲時,他的名字已響徹畫壇。
卜勞恩的漫畫之廣受歡迎,決不是偶然的。它具有許多鮮明的特點:
——洗練的筆墨。卜勞恩的漫畫通常只有寥寥數筆,卻使畫中父親與兒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一驚一疑,一喜一怒,栩栩如生。如《自衛的雪人》:兒子堆了個雪人,好事之徒加以破壞,于是父子合作,繪制了雪人的腦袋和衣服,由父親扮做雪人,當好事之徒再來故伎重演時,就只有吃虧的份了。
——真是的感受。《父與子》這本漫畫集不僅凝結了卜勞恩與兒子克里斯蒂安之間的濃烈親情,而且還融入了卜勞恩與他自己父親之家的銘心摯愛,因而心手掂來便能打動讀者。如《意外的禮物》:兒子本來給父親準備了一件禮物,是扔標槍者的微型雕塑。但過于興奮,奔跑間跌了一跤,雕塑別摔得粉碎。父親并沒有責怪兒子,而從塑像碎片中揀出那根標槍,用來捅煙斗,于是父親和還在啼哭中的兒子抱在一起了。當然,事情并不都“化兇為吉”,有時也會“化吉為兇”。
——生活的情趣。人們之所以喜愛《父與子》這本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書中充滿生活的情趣。如《魚兒的信》:父親在垂釣,兒子卻悄悄寫了一封信,然后神不知鬼不覺的下水把信掛在了釣鉤上。等父親釣上來一看,竟是一封“魚兒的信”,上書:“我們今天不愿來。敬禮!”這的確是淘氣,但淘氣后面不也蘊含著兒子的智慧和父子間難得的情趣嗎?
——人生的哲理。卜勞恩的漫畫當然會給人巨大的愉快和難得的樂趣,但不止這些。讀者在發出會心的微笑之余,還會陷入深沉的思索,領悟到某種人生的哲理。如《痛苦的自我批評》:兒子想要拿小火車頭去玩,父親不準,兒子哭了,呼氣還是不準,最后總算把小火車頭給了兒子。這時父親去照鏡子,鏡子中兇狠的尊榮實在很不雅觀,于是父親便拿起鞭子來大自己的屁股。這樣的自責難道不能給做家長的某種啟發嗎?
愿《父與子》代代相傳,愿這本書蘊含的情趣和哲理永遠給人歡樂和啟迪!
父與子讀后感 篇7
《父與子》是一本沒有字只有畫的漫畫,它里面講的是光頭大胡子爸爸和聰明可愛的兒子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
這一本書里面有100多個笑話。雖然它沒有文字,但看了以后就會大笑。這是為什么呢?我來告訴大家。這是因為它沒有文字只有圖畫,我們看圖時就會產生各種 想象。這本書還有深刻的意思。別看它只是一本漫畫,可是它可以讓我們學到知識——想象力,這樣我們就可以很輕松的把文章寫好。但是,要想把文章寫好,不光 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還要有足夠的詞匯量。
這就是《父與子》的魅力,我把它當成瑰寶一樣看待,因為它給了我許多知識,也讓我懂得許多道理;我把它當成知識的寶庫,因為它有很多的知識,很多很有意思的知識······
父與子讀后感 篇8
今天,我來給大家推薦一本好看的漫畫書,他的名字是《父與子》,它的作者是德國著名的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我看的是吉林攝影出版社出版的。
最近每天晚上臨睡前,洗漱好的我,都會看一會《父與子》,每次看的時候都會逗得我“咯咯”直笑,會把正在化妝臺前擦油的媽媽嚇一跳。媽媽問我:“怎么了呀?”我說:“你看這本書一定也會伴你笑得肚子疼呢!”
《父與子》是一本幽默連環畫,書中塑造了一對可愛又十分有趣的父子,他們善良、正直、真誠、寬容,并富有幽默感,總是能令人捧腹大笑。同學們,一定不能錯過這本好書哦!
父與子讀后感 篇9
假期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漫畫《父與子》,我一看到書里父親和兒子的樣子就很可笑。書里有調皮、可愛、喜歡搞惡作劇的兒子。長著大胡子、善良、又經常被人嘲笑的父親,爸爸和兒子發生的每一個故事,看后都使我哈哈大笑。
比如說,爸爸會把夢與現實搞混,爸爸夢見兒子在拔小天使的羽毛,等他醒來后,發現兒子真的在玩羽毛,就打了他,其實兒子是在玩普通的羽毛。一天兒子回家,發現家里窗戶不停地冒煙,以為著火了。
于是二話不說就沖了一桶水進去,爸爸成了落湯雞。其實,是爸爸在抽煙。我最喜歡的是戰爭允許一切手段,講的是兒子和父親在浴缸里玩船模大戰,兒子勁太小,總是打不中父親的船模,父親卻百發百中,這下兒子可生氣了,正當爸爸得意揚揚得把兒子的船模放進水里的時候,兒子打開浴頭,把爸爸林成了落湯雞,爸爸灰心喪氣的去換衣服的時候,兒子卻興高采烈的把爸爸的船模一個又一個的扔進水里,書里的兒子是多么聰明呀!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看完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想起了我跟爸爸一些有趣的事。雖然他們兩個都有缺點,但爸爸和兒子感情深厚,善良,可愛,熱心助人,我非常喜歡他們。我要學習他們的優點,做一個善良樂于助人的人。
父與子讀后感 篇10
暑假里,我看了《父與子》這部漫畫書,作品中一個個生動、幽默、滑稽的小故事都是來自于漫畫家卡勞思與兒子克里斯蒂安在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這本書講的是長著刺猬頭、調皮、可愛、喜歡搞惡作劇的兒子與長著大胡子,善良,經常被人嘲笑的父親,他們演出了一場場生動又好玩的畫面,看后使我哈哈大笑,回味無窮。
漫 畫《父與子》這本書非常有趣,處處顯示父子之間深深的愛!陡概c子》中我最喜歡的畫面是《父親幫忙》這幅畫面。這個小故事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寫 家庭作業的時候,父親看孩子非常的為難,一時糊涂的父親心疼兒子,就替兒子寫起作業來,兒子非常高興。第二天,老師檢查作業時,發現兒子的作業跟平常的筆 記不一樣,經過老師三番五次的審問后,最終兒子承認是父親替自己做的作業。于是,放學后,老師一起和孩子回家,要家訪,進到家里,就對孩子的父親說:“既 然你愿意幫孩子做”好事“,也幫孩子接受懲罰吧!”于是就出現了老師打爸爸屁股的這幅滑稽的畫面。
從這幅畫漫中,我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賴家長,作業對于自己非常重要。這位父親對孩子的愛是不對的,這是溺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