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的讀后感300字(精選5篇)
傷仲永的讀后感300字 篇1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后,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后卻得到“泯然眾人”的結果。
我想:如果一個人要想去成才,不管你有沒有天賦,最重要的就是你后天的勤奮努力!他的父親在我眼中是一個愚昧的人,拿自己的兒子當作搖錢樹,卻白白荒廢了自己兒子的才華.真是替仲永憐惜啊~其實這篇文章還給我了更好的啟示,像我們這些不是天資聰明的平常人平時并沒有去努力的認真學習,那我們如今再不努力的認真學習,會不會我們將來連一個極為普通人都不是呢? 我們應該努力的去學習,應該好好學習!我同樣也相信不管你有沒有天賦,最重要的就是你后天的勤奮努力!!!
傷仲永的讀后感300字 篇2
有人認為成功來自于先天的資質,也有大部分人認為成功來自于后天的學習與積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材,五歲就會作詩。但他的父親只認為他有先天的資質就夠了,不需要后天的學習與積累,所以不讓他上學。后來,鄉里人全都知道了方仲永是一個天才,于是就請方仲永的父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為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事賺錢。于是他就帶著方仲永到各家各戶做客,為他人寫詩賺錢。后來方仲永長大了,但他的知識并沒有增長,所以他漸漸地變得和常人一樣,后來又漸漸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來,只有先天的資質是無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后天的學習與積累才行。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現在才發覺,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一個天資聰穎的人,若不把握機會,勤奮、努力地學習、讀書,結局也就會像本文的仲永一樣吧。更何況我們“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資質成材的一個都沒有,但是靠后天的學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不勝數: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資質不能驕傲,要在后天的學習和積累上跟出色才行。
傷仲永的讀后感300字 篇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說的真是一點不錯。一本好書就可以讓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書可以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讀完一本好書就會讓人豁然開朗。是書讓人類走上了進步的階梯,有了今天這欣欣向榮的世界。書這無聲的預言家,預知著未來,預知著中國的夢。
何謂天才?我認為,天才分兩種,一是付出極大的努力的人,二是智力超凡鶴立雞群的人,主要為是第一種。王安石所寫的《傷仲永》,明確的告訴我們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讀了《傷仲永》一問得知,仲永天生聰明,后來沒有接受后天教育變成了普通人,從中我懂得一個道理,天資聰慧的人要想使之永恒,必須不斷的努力刻苦學習。正如華羅庚說的,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要想成功必須有付出,“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以來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如果有人異想天開,想獲得成功卻不肯刻苦勤奮,這樣的人只是白日做夢。
所以說天才在于勤奮。
傷仲永的讀后感300字 篇4
本文講的是一個天生聰慧的小孩子,因為父親的愚昧無知,不讓他學習,而只是為了謀利,來賺取財務,斷送了一個可以有成就的一個人。
仲永的家庭是一個世世代代以耕田為主的農戶,他5歲那年突然讓父親給他準備書具,隨即寫了四句詩并自己題上名字,“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從那以后漸漸的有人給他錢請他作詩。因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從此不讓他去上學。結果可想而知,仲永的才華全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我相信如果仲永接受了后天的教育他一定會成為一位著名的詩人。
從方仲永成長情況來看,我知道了后天的教育對于一個人是成為天才還是常人是多么重要!天才的成功與后天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像仲永那樣天資聰慧而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一個普通的人,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聰明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一定會一事無成。所以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要努力學習,爭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平時我認為自己上學天天騎自行車去學校,好辛苦,好累呀。但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言文后,我才知道學習是多么重要!比起他來,我可幸福多了,我們真得要珍惜這么好的時光,刻苦學習,不讓仲永的悲劇再發生。
傷仲永的讀后感300字 篇5
山東省汶上縣白石鎮中學韓春梅
轉眼間,《傷仲永》一課就學完了,學完這課,我的感受頗深。
在文中,年僅5歲的方仲永就已經會題詩了,而且所題的詩還頗有蘊意。我不得不羨慕他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親卻認為這樣有錢可賺、有利可圖。帶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孰不知,他這是在害他的兒子啊!由于他有那樣一位父親,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眾人矣”。
方仲永最后才華消失,與普通人一樣,也不能全怪他的父親,他也有一定的責任。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就應該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為此認真學習。然而,他并沒有學,使他成為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這么好天才就這樣成為普通人,著實令人心痛呀!
現實生活中,也有“方仲永”這樣的人,他只想著自己這么聰明,就不用學習了,可是,就算是偉人,不努力學習也不行啊!偉人也是通過后天的努力學習才成為偉人的呀!說到這兒,我不得不說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時,是班里有名的差學生,差不多每次考試都拿“第一名”,班里的同學都嘲笑他,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于是,童第周決定讓同學們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同學們在玩耍時,他更是如饑似渴的學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班里的學生都對童第周刮目相看,由于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在班里是數一數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順利的考上了大學。
方仲永與童第周的事例向我們證實了這樣一個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環境和不斷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為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