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讀后感(通用5篇)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 篇1
該書上篇講李白,下篇講杜甫。郭沫若以其卓越的考據(jù)功底和敏銳的詩人感受,生動還原出一代“詩仙”“詩圣”的真實生活。書中諸多觀點極富創(chuàng)見,隨手援引資料更是妙趣橫生。
初版于1971年10月的文史巨匠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曾讓二十多年前的筆者佩服得簡直是五體投地:詩仙李白與詩圣杜甫現(xiàn)存的2400多首詩作,在郭老那里就如常人腦中的乘法口訣一樣爛熟于心,為了佐證自己的某一觀點,他可以信手拈來,而且是旁征博引,動輒十幾條乃至數(shù)十條,這讓我驚詫于郭老深厚的考據(jù)功底和超人的記憶力!須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網(wǎng)絡(luò)與搜索引擎尚未問世,而郭老卻已近耄耋之年。此其一。其二,巨著熔文史于一爐,郭老以詩人的筆觸,史家的慧眼,將李杜的身世婚姻、生活狀況、政治活動、宗教信仰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以及二人的交游,兼及他們與賀知章、嚴武、岑參、蘇渙等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以及唐玄宗李隆基、永王李瞞、節(jié)度使哥舒翰等要人的交往等等,條分縷析,娓娓道來,新見迭出,別開生面。一幅幅李唐王朝由鼎盛輝煌轉(zhuǎn)至衰敗凋零的歷史畫卷徐徐展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既波瀾壯闊,又流光溢彩。
大文豪蘇東坡曾有詩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李白與杜甫》這樣的信息量豐沛、學(xué)術(shù)底蘊深厚而又“一掃從來因襲皮相之論”的力作,真是讓我等文史愛好者大快朵頤。讀《李白與杜甫》,其快感猶如讀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隨便翻開其中的一頁,讀者都可以“眼前直下三千字”,隨著郭老滔滔大河般汪洋恣肆的探析與闡發(fā),與作者共振:或者百感交集,或者唏噓不已,或者茅塞頓開,或者慷慨激昂。
“杜甫應(yīng)該肯定,我不反對,我所反對的是把杜甫當為‘圣人’,當為‘它布’(圖騰),神圣不可侵犯。千家注杜,太求甚解。李白,我肯定了他,但也不是全面肯定。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這是郭老的夫子自道。茅盾則說:“郭老《李白與杜甫》自必勝于《柳文指要》,對青年有用。論杜稍苛,對李有偏愛之處。論李杜思想甚多創(chuàng)見。”竊以為,將兩位大師的這兩段話結(jié)合起來看待和評價《李白與杜甫》,庶幾接近客觀。
入選《中國圖書商報》“60年最具影響力的600本書”首批書目的《李白與杜甫》已經(jīng)于20xx年5月再版。經(jīng)典,不但是百讀不厭的,而且必經(jīng)得起歷史的檢驗。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 篇2
《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的一部作品,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觸。李白和杜甫是我們都知道的詩人,郭沫若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作家,那么作家眼中的詩人們是什么樣的呢?
中國每一朝代幾乎都有一種代表性的文體,漢賦、魏晉小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唐朝詩歌最勝,李杜又是唐朝詩人中無法超越的雙峰,為人贊譽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捧為詩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詩文的文章專著是數(shù)不勝數(shù)。
手中這本《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1971年就寫成的作品,除了一些短詩詞,此書可稱為是他的封筆之作,而且此書是在郭沫若的兩個兒子郭民英、郭世英相繼自殺后著成的。人在痛苦時會作情感轉(zhuǎn)移,或寄請于工作,或寄情山水,或寄情與文字,或寄情煙花柳巷,或寄情故紙堆,或寄情政治對于文人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寄請于文字古籍學(xué)術(shù),當年魯迅就曾抄古碑排解苦悶彷徨,沈從文解放后研究古代服飾放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遠離政治。
這本《李白與杜甫》卻有別于郭沫若的那些聽命文學(xué)、口號文學(xué)、政治論文,仿佛回復(fù)了他早期的部分張揚與反叛的個性,隱含著痛苦的傾訴與反思。
有一種痛苦叫喪子之痛,有一種解脫叫寄情古籍。我想這本書也許就是郭沫若寄情于李白杜甫的詩歌和古文獻來轉(zhuǎn)移喪子之痛的產(chǎn)物。這本書既是詩論又是史論還是詩人傳記,再夾雜一些個人感情寓意在里面,所以此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廣受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 篇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知道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是誰寫的嗎?他就是唐朝大詩人李白所作。今天,我讀了一篇《李白》的故事,知道了許多李白小時候的趣事。
李白小時候是一個性情活波、好動,經(jīng)常坐不住的人。有一天,他趁先生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的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手里拿著一根鐵杵用力地來回磨。李白好奇的問:“老婆婆,您磨這個干什么?”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針。”李白說:“鐵杵磨成針,那得磨到什么時候啊?”老婆婆回答到:“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總有一天會摸成針的。”李白一聽,恍然大悟,這和讀書不是一樣的嗎。只要天天認真地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總有一天會把天下的好書讀完的。他對這幾天來自己的行動捫心自省,他決定要加倍努力學(xué)習(xí),再也不偷偷跑掉了。由于李白的勤奮努力,終于使他成為一位著名的大詩人。
現(xiàn)在,正是我們讀書的好時光,要像李白一樣具有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只有這樣,才能終成大器。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 篇4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叫《李白》。
如果大家能被幾首唐詩,里面肯定有李白寫的詩。在我眼里,李白又是個朋友滿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飲酒、作詩、交朋友中度過的。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幫助別人。
李白又被人們稱為詩仙、詩豪,寫的詩十分有名。他和杜甫被稱為大李杜。他通常作詩的時候喜歡喝酒,寫出來的詩栩栩如生,所以人們喜歡他寫的詩。
這本書中《思親還家》這個小故事讓我深有感觸,這個故事主要寫了李白思念家鄉(xiāng)了想回家。他為了回家,連自己的官都不要了。看出了李白喜歡家鄉(xiāng),我也是和李白一樣。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 篇5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很聰明的人。他10歲就會背四書五經(jīng);別人要背一天的文章他一小時就會背了。可他卻很貪玩。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老奶奶在用一根很粗的鐵棒磨繡花針,在老奶奶的點化下,他領(lǐng)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的道理。從此,他就刻苦努力,終于成為了一代詩仙。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劍客。他出生在胡地,父親是個商人,在經(jīng)商途中經(jīng)常會遇到強盜,所以從小父親就教他練劍,以后又拜師學(xué)藝,練就了一身好劍術(shù)。后來,郭子儀因打抱不平被關(guān)進大牢時,李白仗義將他救了出來。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個朋友滿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飲酒、作詩、交朋友中度過的。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幫助別人。
李白的一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一生。李白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篇,還給我們留下了他那傳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