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精選16篇)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格列佛游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江夸生·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敘述的是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經歷,格列佛四次航行,第一次他遇到了暴風雨,暴風吹翻了航船,格列佛飄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國)后來逃出,回到了英國;第二次格列佛又出門航行,又遇上了暴風,于是格列佛與船員想在一座小島上拋錨,格列佛一人劃著救生艇準備靠岸,當他呼叫同伴時,同伴竟被一個巨人追趕拋棄了格列佛,后來格列佛走上小島,被巨人捉住。最后逃出。第三次,格列佛在航行時遇上了海盜,并被海盜拋棄到一個小島上去,在那里,格列佛遇到了飛行島,這里的人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
離開該國后,格列佛來到印度,然后乘船回到英國。第四次,格列佛在航行時遇到了水手叛亂,被放逐到慧骃國,這兒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在那里,格列佛被稱為他們那里的一種畜牲——“野胡”,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駰”國的馬民看來是一只有理性的“列胡”。在“慧骃”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國。然而“慧骃”國決議要消滅那里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
讀完這本書,我也希望自己能到小人國去看一看,如果我到了那里,我會幫助小人國的居民蓋房子,如果哪里有犯罪者,我會立馬跑過去捉拿他,我相信,在我和小人國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國家會越來越繁榮!
《格列佛游記》不但給了我知識,還讓我體驗了一個個奇妙世界,也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本書,沒白讀!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2
拿起《格列佛游記》,仔細閱讀著其中有趣、驚險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帶入斯威夫特的游歷的世界……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愛好出游的人,他渴望著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也許正是他那無畏的探索精神,才讓我們也領略到了這奇特的四個國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與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國和大人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利立浦特的居民們雖然都不過是一般人手掌那么大的人,但他們卻十分的勤奮與聰明。格列佛為這個國家出了不少力,最后卻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彈劾,被迫離開這個國家。這也從某個角度折射了當時英國政府的昏暗、各派之間的爭斗以及與法國的戰爭等等,充分表現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在大人國,格列佛又從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諷刺了人類的一些不好的習性。
第三部中的飛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島上的人們只重視音樂與數學,一點沒有想到要全方面發展,才能讓國家強大起來。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實驗的人,譬如用蜘蛛網作防線,用嗅覺、觸覺辨別顏色,還有把糞便還原為原來的食物等等。這些實驗都是很愚蠢,有的實驗甚至根本沒有意義,但他們卻依然熱衷于做這些實驗,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種植出更優良的糧食,讓土地都變的荒廢后還不以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科學研究者,并諷刺了人類的瘋狂和邪惡的本性,人性隨著歷史的前進一步步地墮落,走向深淵。
在慧骃國中,格列佛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骃。在慧骃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是人們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在這里,你不需要考慮別人說話的真假,因為他們不知道說謊是什么。但是,格列佛卻因過于崇拜慧骃,而成了憤世嫉俗的偏執狂,根本看不到人的優點,把人看作與耶胡一樣,最終格列佛也成為了作者嘲諷的對象。
這部小說真實地描繪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圖畫,讓讀者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由此也想到了很多。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3
下雨天讀書是最愜意的,上次買的一本書還放在抽屜里,書名是《格列佛游記》,書很新,還透著油墨香味。《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江奈生·斯威福特,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家、作家和政論家。《格列佛游記》寫的是一名醫生,名叫格列佛,他曾去過許多與世隔絕的地方。
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島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度過三年奇妙的生活并經過多次冒險,回到英國的經歷。
這本書讀來讓人愛不釋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絕。可是,這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格列佛游記》中的諷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劍,首當其沖被評點和挖苦的,即是當日之英國。那時,英國政府專制黑暗,目中無人。人們都奢侈浪費或貪婪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過著悲慘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的被金錢所奴役驅使,不由要對人的本性生疑。
小說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的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立浦特般的蕞爾小國,它的歷史充斥著貪婪、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所產生的惡果。斯威福特的諷刺還橫掃了英國社會其他許多重要方面。
第三卷里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描寫是直接針對英國皇室學會的,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種種憂慮;有關勒皮他飛島一段則影射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總之,在十八世紀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榮、物欲張揚、政界腐敗及對外擴張等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福特則敏銳抓住了時代的特點和弊病,痛下針砭。
這部小說不但抨擊社會現狀,還有意識地模仿了某些語言和文體。格列佛在抄下“領土廣被”一語后,還在括號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他似乎并無評論,只是在忠實客觀地為我們解釋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就陡然縮為周長不過十余英里的彈丸之地,諷刺鋒芒脫影而出。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4
我一向自詡讀書甚多,常常冷不丁地從書中揀一句出來,把和我談話的人說得瞠目結舌,然后夸夸其談的告訴他出自誰誰誰的某某某名著。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很得意,就以為自己已經博覽群書,通天曉地了。還裝出一副文縐縐的樣子,像中了狀元郎似的,好不驕傲了。昨天,我與好友M君正在閑談,正起興時,我眼珠子一轉,腦筋一動,又冒出一句托爾斯泰的名言來,并用調侃的語氣問他說看過這篇文章沒有。他很惱怒,大聲質問我:“你太自以為是了,我問你,《格列佛游記》,看過沒?”這一下可把我問住了。說實話,我對這部世界名著早已久仰,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能拜讀。于是,找了個空閑的時間,去書店把這本書捧回了家。
古人讀書有頭懸梁,錐刺股之說,而我讀書大概也有此種精神吧。只兩天,這本二指厚有余的大書就被我看完了。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先生的奇遇。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只海軍艦隊。大致說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復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
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后用像作者他們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鐘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后,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并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游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里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而說它所謂的諷刺意味,則又可以用書中的另一句話來詮釋,“一個人如果要在與他的地位完全不可相比的人們面前保持自己的尊嚴,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勞無益的。
轉眼見又到了書的第三卷,飛行的島國,這一卷在我看來是最為引人入勝的了,作者再一次去進行航海,但一樣也是遭遇的厄運,他被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之上。卻意外的發現了飛行的島國——拉普他。這里的人十分奇怪,似乎對樂器有種莫名的喜愛,他們除了把飯菜都做成各種各樣的樂器形狀以外,還時不時的就皇帝連同所有大臣拿上樂器演奏三個小時。并且把音樂視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如果不懂音樂,或是不精通音樂,那他不管有何德何能,也是要比別人矮一頭。格列佛先生在這里先是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他去參觀了位于飛島國的陸地領土上的首都拉加多,并去游覽了著名的“設計家學院”。
在這里見到了許多的奇人,了解到了許多奇怪的事,甚至見到了一臺能自己寫出哲學,詩歌,政治,法律,數學和神學著作的書。作者在這里呆了一段時間后也離開了這個地方。隨之來到了本書的第四卷,慧馬國。格列佛在慧馬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后,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總而言之,《格列佛游記》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優秀小說,也是一章具有著強烈諷刺意味的哲理文。他諷刺了社會上的種種丑惡,卻又不明說出來,而是巧妙的將它們安插在書中的故事中,把人類貪婪,為了謀權牟利的心機在小人國的大臣們身上體現出來。把人類妄自尊大,自以為是,掠奪殘忍的本性在與大人國的交往中體現出來。至于飛島國與慧馬國的啟示,在上面我已經說到了。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5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20xx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是“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那里是第一范文網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愿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6
在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
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耗子展開斗爭;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島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驚嘆不已的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
讀著讀著,我仿佛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7
今天我讀了《格列佛游記》這本名著,這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和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馬因國的奇遇,反映了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和罪惡及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如《宮廷游戲》這一章,本章寫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國的游戲,利立浦特用比賽絕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候選人必須冒著跌斷脖子的危險來表演繩技,以達到爬上去的目的,爬山去以后的所作所為也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員也時常會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術的高低獲得各種絲線,小人國里的官員腰上幾乎沒有不掛絲線的,這只能說明他們的事阿諛奉承的小人。
斯威夫特借此抨擊了英國宮廷和大臣們的昏聵無能,無情的諷刺了高官厚爵獲得者們的阿諛奉承的丑惡嘴臉。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8
前幾天,我看了《格列佛游記》,收獲頗豐,現在來分享一下它的內容和我的感想。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萊繆爾·格列佛,他從十四歲開始在英國與荷蘭的大學中念書,后來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一次,他乘的船不幸在塔斯馬尼亞島遇難,他漂流到利立浦特島上。島上居民身高竟然都只有六寸左右!可以想像在島上的生活很奇特。回家兩個月后,他再次起航,很不幸,他們又遇上了風暴,這次到達的竟是巨人島。船員們下船尋找淡水,格列佛獨自參觀這個島。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六十尺!
接著,他又展開了第三次航行遇到了海盜,海盜將他放在獨木舟上自生自滅,后來他漂流到了飛島國,那是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人們的觀念非常封閉。在島上住了五年六個月后,他回到了大陸。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個叫慧骃國的地方,那里的主人是馬,是具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和禮節的馬。在那個世界里,沒有貪婪,沒有欺騙,沒有戰爭,沒有陷害,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他們就是慧骃族。
他們圈養一種叫做“耶胡”的人形怪物,讓他們為自己勞作。因為人類的外形酷似耶胡,又從格列佛口中得知人類有一些他們所不可理喻的“撒謊”、“貪婪”等邪惡行徑,所以慧骃族的首領對人類十分排斥。在島上生活了一陣子后,他就被首領放逐了。在海上漂泊之時,格列佛被一個商人救起,最后終于回到了英國。但是回到家中后,格列佛因為已經習慣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質,而不能容忍家人的氣味,便買了兩匹馬,天天與他們談心,安度晚年。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已經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格列佛去過的這幾個島國和那些獨特的文化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我也喜愛旅行,讀著讀著,仿佛我自己也置身于那些奇風異俗之中,隨著作者的經歷或喜或驚,或樂或悲。作者生動的描述經常讓我忍俊不禁,反復閱讀,不能罷手。
然而,看完之后,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內容引人入勝的,更是針砭時弊,諷刺了當時英國的現狀。并且用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人類和動物的關系,如慧骃國里把馬作為高等動物,而人是低等動物,從這個特別的角度來提醒人們不能和耶胡一樣粗俗、無禮。書中多次用人(馬)或物來暗指當時英國的情況。作者用心良苦,希望人們看完他的書后能夠多思考,并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9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是一位偉大的戰士和超級諷刺大師。不置可否,《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同樣是一部優秀的諷 刺小說。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英國現在的政府與社會現狀早就有了很大改觀,也就是說作者原來的寫作意圖已經不再具有現實意義,但這并不妨礙《格列佛游記》在 今天贏得的廣泛關注,新時期的讀者們又賦予了它新的,“…..作品中那些幻想性描寫讓人著迷…..人們把它看作兒童文學作品,認為它包含鼓勵兒童了解 世界的外向化的價值取向……”,我想,格列佛游記的涵義還不止僅限于此,它其中也包含了更深刻的教育意義。
格列佛一生的航海旅行,屢遇驚險,小人國里,先被小人們俘虜,后來又差點被刺瞎雙眼;大人國中被巨人威脅賣命的演出,幾乎命喪黃泉……格列佛遇 到的危險不勝枚舉,然而,在每次開始新的航海時他都義無反顧,這就是他對航海的執著。我們不能說格列佛最后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但他的確獲得了豐富的人生 經歷,讓生命更有意義。這就使執著的結果,當你認定了自己的方向后,執著的追求吧,不要輕易放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冰心說過,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 羨它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當然,無論任何事情僅僅有執著是不夠的。在這方面,我們就要承認格列佛是一個十分有頭腦的人,雖然青年時期的格列佛一直積極的尋找各種機會學習 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零零散散地、東拼西湊地、他掌握了各種航海知識和技能,為自己的航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厚積方能勃發,這些積累讓他日后受益 匪淺 ----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各種惡劣的條件。而對于我們哪?青年時期正是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的關鍵時刻,雖然說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但人一生中畢竟只有一個 學習的最佳時機。“時過而后學,則勤苦而難成”。我讀過這樣一首詩:曾經想穿過那段最無暇的時光/去實現所有繽紛的夢想/當回首那深深淺淺的腳印/不禁頓 足扼腕/恨冬日太短/夏日不長/總想把那段沒走好的時光再走一遍/便知該如何珍惜每一抹霞光/每一縷黃昏/從此再也不管懵懂與疏狂。正當年少的我們,正處 在“最無暇的時光”,好好的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知識,不致回首時再“頓足扼腕”,悔不當初。
第四次航海,格列佛被聘為船長。中途水手叛變,他被放逐到“慧馬國”。在那里,他遇見了一種有智慧的馬,而且那里的馬兒通人性,善良、仁愛、品 格高尚。這是作者把自己對社會理想注入到了慧馬國,把最完美的人性灌注在慧馬身上。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像慧馬一樣完美無暇,但有的基本品格我們還 是應該具備的。比如慧馬們從來就不知道什么是“撒謊”,而我們這里哪?如今在不少商場假冒偽劣產品肆意橫行,雖然有消協出來主持公道,但這種現象還是屢禁 不止,我想只有那些生產者真正把誠實守信放在心上時,這種事情才不會再發生。我們這些青年更應該把誠實守信融進血液,銘刻于心。
格列佛游記中的教育意義深刻而深遠,不一而足。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10
前兩天,我和媽媽一起閱讀了一本名為《格列佛游記》的書,書中一個個離奇、荒誕而又滑稽的故事讓我們愛不釋手,我相信全世界的孩子都會非常喜歡它,沒有幾個孩子不知道小人國和大人國的傳奇故事。英國外科醫生格列佛航海遇險,淪為小人國的俘虜,被當成“巨人山”,成為戰爭的工具;后來他又誤闖飛島國,聽到許多當地居民異想天開的發明,經歷了種種奇異的冒險。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例如我國古代的《徐霞客游記》、英國的《魯賓遜漂流記》都充分證明了這個道理。
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一千本好書,就是一千太陽。燦爛千陽,會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會讓這個世界所有的秘密在我們面前一覽無余地展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人受益終身。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11
《格列佛游記》這本小說,是以其杰出的諷刺而名垂世界文學史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在當中有“宮廷游戲”和“語言的妙用”兩小節,我最為喜歡。
在“宮廷游戲”那些正在候補朝廷中的重要官職和希望得到皇帝寵幸的人才來表演這種技藝。舉行這種游戲時往往發生致命的意外事件。“我”親眼看見三個候補人員跌斷了胳膊和腿。還有一種游戲是在特別重大的節日專門表演給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皇帝把三根六英尺長的絲線放在桌上。兩根藍的一根紅的還有一根綠的。他們在一個與地面平行的棍子上面或下面挑來爬去。第一名是藍絲線,第二名是紅絲線,第三名是綠絲線,他們把這些絲線纏兩道在腰間。
本章與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國的游戲,利立浦特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候選人中必須冒著跌斷脖子的危險來表演繩技,以達到爬上去的目的。爬上去以后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員也時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術高低獲得各種絲線,小人國里的官員腰上幾乎沒有不纏絲線的。這只能說明他們全是奸佞獻媚的小人。斯威夫特借此抨擊了英國宮廷和大臣們的旨聵無能,無情地諷刺了高管厚爵獲得者們阿諛奉承的丑惡嘴臉。
在“語言的妙用”中作者本來是反對設計家廢除口語,以物示意的辦法的,但是,他卻一憤慨的心情談到了婦女怎樣和俗人文育聯合起來反對取消日常的語言。他分明是在批評英國的殖民統治政策,卻偏偏要聲明這和大不列顛民族無關。作者巧妙地用反語進行諷刺,使讀者能更深刻地體味到作者的本意。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遜。與魯濱遜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個地方,必然去認識那里的社會,種種形式的政治生活。
《格列佛游記》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作品熔現實與幻想于一爐,將兩者進行對比,用虛實的反差來完善諷刺的藝術效果,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12
《格列佛游記》主要寫的是格列佛是一個船上的醫生,他幾次出海探險,卻每次都遇到了意外。出意外之后,格列佛本以為活不下去了,卻發現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國家:大人國,小人國,飛鳥國,慧馬國等等。而在這些國家里,格列佛都有不同的遭遇。
格列佛因為在海上遇到了大風,從此開始了各種稀奇古怪的遭遇,這便是英國杰出的諷刺小說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的內容。
這部小說通過格列佛到小人國,大人國,飛鳥國等國家的離奇旅行種種遭遇,集中反映了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和種種矛盾。
格列佛每到一個國家,都受到了不同待遇,無奇不有。作者對每一種情景都做了細致的描寫,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想象豐富,構思巧妙,讀起來妙趣橫生。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13
在許多人眼中,《格列佛游記》這部書也許僅僅只是一部異想天開的幻想書,但我卻認為這部書實際上暗暗涵蓋著對現實社會的諷刺與批判,盡管這層意思也許并不明顯,但我卻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在小人國,小人國國王在認為格列佛有用處時,對他盡己所能地提供生活條件,花多少錢也不認為可惜,只因為格列佛可以幫助他打勝仗,可以保他國家的安全,幫他侵略他國。但當格列佛由于仁慈之心拒絕了他要消滅其他國家的無理要求時,他就認為格列佛對他已無用,雖然沒有立即將格列佛趕走,但他對格列佛的態度明顯冷淡了許多。更可恨的是以弗林奈普為首的朝廷權臣,他們因嫉妒格列佛的官位,所以百般刁難他,在國王面前惡意詆毀,誹謗他,甚至向國王獻計要殺死格列佛。要不是內務大臣萊瑞索好意冒險提醒他,真不敢想格列佛會怎樣。
格列佛在大人國的經歷與小人國的十分相似。在大人國里,他遇到了如小人國國王一樣對有用之人奉承,對無用之人厭棄的農民,也遇到了如佛林奈普般陰險狡詐的小人,那就是王后的矮子,總之,這次歷險也并非十分稱心。
最引人深思的是在慧骃國的經歷,在這里,慧骃們擁有所有人們所崇敬的高尚品德,它們善良、樸實、勤勞、勇敢、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相互之間沒有任何欺騙、隱瞞,在這里我看到的是一個正義,純真的世界。而格列佛在這樣純潔的生物面前顯得那樣卑微、丑惡,當他在向主任談論國家政策時連自己都覺得羞恥得難以開口。盡管他竭力想要幫國家進行辯護,但他無法找到充分的理由去駁回那公正的評價,因為事實本就如此。
這本書以格列佛的眼光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是幾個對英國社會的縮影:小人國國王與大人國農民的無恥,小人國弗林奈普與大人國王后的矮子的陰險狡詐,飛島國學院人們的不切實際的荒謬追求……這些都是集中反映了當時英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又以各國領導者的評價客觀地反映了他人對英國社會的看法,尤其是慧骃對英國制度的評判也是十分公正、嚴謹、深刻,它幾乎將社會制度的失敗毫不保留地完全暴露在讀者的眼中,這也更加凸顯了作者對英國制度的諷刺與批判。
《格列佛游記》描繪了一個怪誕夸張的奇異世界,也展露了一個無奈的社會生活,也許乍一看,它的韻味并不深刻,但若細細品味,其中所描繪出的那個復雜、勢力、黑暗的英國社會,著實發人深省。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14
《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于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后,大呼“上當”也于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么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后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涌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于肺腑啊!讀完之后,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如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古人讀書有頭懸梁,錐刺股之說,而我讀書大概也有此種精神吧。只兩天,這本二指厚有余的大書就被我看完了。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先生的奇遇。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只海軍艦隊。大致說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
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復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后用像作者他們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鐘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后,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并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游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里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
而說它所謂的諷刺意味,則又可以用書中的另一句話來詮釋,“一個人如果要在與他的地位完全不可相比的人們面前保持自己的尊嚴,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勞無益的。”轉眼見又到了書的第三卷,飛行的島國,這一卷在我看來是最為引人入勝的了,作者再一次去進行航海,但一樣也是遭遇的厄運,他被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之上。卻意外的發現了飛行的島國——拉普他。
這里的人十分奇怪,似乎對樂器有種莫名的喜愛,他們除了把飯菜都做成各種各樣的樂器形狀以外,還時不時的就皇帝連同所有大臣拿上樂器演奏三個小時。并且把音樂視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如果不懂音樂,或是不精通音樂,那他不管有何德何能,也是要比別人矮一頭。格列佛先生在這里先是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他去參觀了位于飛島國的陸地領土上的首都拉加多,并去游覽了著名的“設計家學院”。
在這里見到了許多的奇人,了解到了許多奇怪的事,甚至見到了一臺能自己寫出哲學,詩歌,政治,法律,數學和神學著作的書。作者在這里呆了一段時間后也離開了這個地方。隨之來到了本書的第四卷,慧馬國。格列佛在慧馬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后,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總而言之,《格列佛游記》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優秀小說,也是一章具有著強烈諷刺意味的哲理文。他諷刺了社會上的種種丑惡,卻又不明說出來,而是巧妙的將它們安插在書中的故事中,把人類貪婪,為了謀權牟利的心機在小人國的大臣們身上體現出來。把人類妄自尊大,自以為是,掠奪殘忍的本性在與大人國的交往中體現出來。至于飛島國與慧馬國的啟示,在上面我已經說到了。
學生很喜歡這本書,可以從書中找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學到許多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我真想和格列佛一樣的周游世界,探詢人們不知道的秘密,我告訴學生只有學好知識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教育他們一定要好好學習。
在書中我非常喜歡作者的一段話,那也是他的人生所得,值得我們去體會,我也會把這段話當做我的做人標準。“人人都能擁有真誠,公正,克制自己等等美德。如果人人都能實現這些美德,再加上經驗和善本之心,人人就能為國家盡義務,只不過還需要學習一段時間罷了。如果一個人缺少德行,即使他具有卓越的才能也于事無補……”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15
格列佛這3格字,一看就沒什么大不了的,可當我看完這本《格列佛游記》時,我再也不覺得這個人沒什么了。
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只海軍艦隊。大致說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復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后用像作者他們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鐘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我們龐大的、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如果我們也能讓全國人民的雄心銜接在一起的話,我想這會兒,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后,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并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游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里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便進而轉化為對普遍人性的懷疑。關于“錢”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
在第4卷,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馬國,為了讓他的慧駟馬主明白人何以會義無返顧地去欺騙搶劫、殺人放火等。這是這本書的關鍵。
總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就是對一個國家的這種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大全 篇16
一打開《格列佛游記》的目錄,詳盡有趣的內容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小人國、大人國……一看就知道一定十分的有趣。我便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和許多國外著作一樣,《格列佛游記》也帶著濃郁的異國風情,每一卷都反映著作者生活的時期中英國各方面的狀況。幸好書中有一段譯前序,介紹了一些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對理解書中內容是有所裨益的。而書中應用的反語修辭,更是處處可見。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 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后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后,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夸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后,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愿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