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選擇讀后感(共9篇)
翻開《歷史的選擇》,一行行文字映入我的眼簾。
這本書一共有三大章節,它見證了中國從建國初期到現在的九十年光陰歲月,記錄了中國從一個腐朽沒落的時代走向科技發達的世界大國的坎坷經歷。
當我讀到《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一文時,心中猶如波濤洶涌的大海,久久難以平靜。香港、澳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卻長期被殖民主義者無恥地霸占了。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迅速強大起來。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門這兩個浮萍般“漂泊在外”的游子,終于相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看到這里,我心中百感交集。為殖民主義者的蠻橫無理而咬牙切齒,又為“百年國恥,一朝得雪”而揚眉,為國家的強盛而自豪!
讀完《歷史的選擇》這本書的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我見到一幕幕慘劇: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大發其財,英法聯軍將圓明園洗劫一空,列強在中國領土上橫行霸道,日寇大肆屠殺南京平民……就這樣,由于中國的落后,多少寶貴財富從中國的領土上流失,多少中國人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喪生。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俄戰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北京條約》,太多太多的苦難,太多太多的枷鎖,中國被他們折磨得傷痕累累,奄奄一息。可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袖手旁觀,對侵略者點頭哈腰、俯首貼耳。
國家落后,人民受難。中國人民會在侵略者的屠刀面前屈服嗎?不,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在黑暗中奮起抗爭。葉挺寧把牢籠坐穿也不歸順蔣賊,面對敵人的酷刑毫無懼色,為國舍身炸碉堡,楊靖宇只身一人寧死不屈……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用他們的身軀,撐起了民族的脊梁,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終于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建立了新中國。
如今,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涌現了一批批愛國赤子:錢學森不顧阻撓回到中國,吳登云懷著救死扶傷的心來到帕米爾高原,楊利偉承載著13億人民的飛天夢想駛向月球……
國力不斷強盛,中國迎來了歷史上的空前盛世。神五、神六、神七都相繼發射,并圓滿完成航天任務;在北京奧運會,中國健兒勇奪51金,令世人刮目相看;三峽水利、青藏鐵路紛紛竣工,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
祖國的科技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
我小的時候,就聽媽媽說起她以前的生活。從前無論買什么東西,都要憑票。一個星期才能吃上一頓肉,經常要忍饑挨餓。而現在,媽媽每天都為我做營養美味的食物。翻開爸爸已經泛黃的相冊,大家都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而現在,我每天都穿著整潔干凈的校服,坐在寬敞的教室里學習。不說不知道,變化還真大呢!
歷史,選擇了中國,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千瘡百孔的國家,一個曾飽經風霜的國家。但它并不懦弱,并不屈服,它堅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切的屈辱和不幸都將成為歷史,這時誰又能否認之后的中國不會繁榮富強呢?正如一位學者所說:中國是一只沉睡多年的雄獅,如果它蘇醒必將震撼全世界!
合上書,在暖暖的陽光下,我的思緒漸飄漸遠……
翻開歷史這本破舊的大書,許多滄桑的故事也呈現在我們眼前。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央政府的喜怒悲歡,隨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展現在我的眼前。
在1921年7月23日之31日,一個預示著徹底改變中國命運的秘密會議在上海舉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來自7個地區,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的12名正式代表,陸續走進這間陳述簡單 氣氛莊重的房間。會議期間,各地代表報告了本地區黨員組織的狀況和工作進程,交流了經驗體會,集中討論了黨的綱領和決議。而在7月30日晚,由于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的突然闖入,會議被迫中斷。
第二天清晨,在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會議繼續進行。會上討論并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這是黨的第一個正式文獻。
會議圓滿結束。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產生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誕生了!歷史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讓黑暗中國重建光明。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使中國邁向了前進的腳步,中國革命的面貌頓時煥然一新。
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年輕的共和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李四光讓祖國脫掉了貧油的帽子。國家要求地質部給工業建設提供更多的能源資源,盡快找到大油田。石油大會戰打響了!當時外國地質學家不斷地說中國沒有石油,但李四光覺得在這國的陸地上一定有石油,就親自組織隊伍,在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進行石油普查。石油勘探隊各兵種聯合作戰,會戰很快進入了高潮。隊員們為了找油,不分晝夜、不顧寒暑地戰斗在北國草原上。就這樣,在這些石油人的努力大干巧干下,鉆頭打進了1300多米深的地方,滾滾石油冒了出來。終于荒原上嶄新的石油城拔地而起!
前人的一個個事跡是多么激動人心啊。90年后的我們看得連聲叫好,恨不得自己快快長大,快快加入這浩浩蕩蕩的建設大軍中,用現代化的技術,發現新能源,用高科技來證實中國的實力。讓中國這條東方巨龍騰飛在世界的上空!
它記錄下了那些烽火連天的歲月,銘刻下了明妃的憂怨,沉淀下了歷史的精髓。
他忘記了那些慘絕人寰的殺戮,掩埋了累累白骨的姓名,屏棄了歷史的“雜質”。
銘記與忘記,一對矛盾,結合于一體,渾然天成。這樣的“一體”,只有郁悶關。
銘記下的凄美篇章
大漢風采,昭昭日月:為和平友好,張騫出使西域,大漢朝的馬蹄踏過這里;旌旗飄飄,驃騎將軍西擊匈奴,漢人的鮮血灑在這里;曲中憂怨,昭君出塞,迎親的樂曲響在這里;“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蔡文姬的車輪碾過這里。蕓蕓眾生,雖然他們早已被封印在歷史的長河中很久很久了,但玉門關見證了他們的曾經存在,銘記下了這些歷史的凄美篇章。
玉門關,是血與淚的銘記,是生命存在的見證,是歷史走過的痕跡。
忘記了的平凡渺小
大漢盛世,并不朗朗乾坤:玉門關忘記了西出西域被俘致死的大漢臣子;忘記了驃騎將軍一場戰爭帶來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忘記了“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的慘劇;忘記了大漠黃昏,那一抹青冢的孤獨;忘記了文姬的兩個孩子遙望著母親遠去車影是那雙后會無期的眼睛。蕓蕓眾生,他們早已被歷史所遺棄。因為他們在大漢如此盛大的輝煌面前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
玉門關,是平凡與渺小的深淵,忘記了滄海中的一栗又一栗,是歷史走過的一片茫然。
銘記下的平凡,忘記了的輝煌
當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當和親的曲調早已消失在廣袤的天空,當塵埃早已掩蓋了車輪碾過的痕跡,當時間早已撫平了人們心中的傷痕。此時的大漢早已化為一堆堆黃土,留給人們的早已不是曾經的輝煌——一切都是那么的蒼白無力。難道這個就是玉門關銘記下的大漢?這個就是為中華民族贏得至高無上尊嚴的大漢?時間可是抹去一切。經過了過年歲月的侵蝕,大漢朝早已輝煌不在。因為它只屬于歷史,永遠只是丹青中壯麗的一筆,只可遠觀,遠的足以讓人去忘記,最后只剩下一個粗獷的輪廓。
當大漢朝的背影消失在21世紀的夕陽中,無論是昭君還是蔡文姬,無論是張騫還是霍去病,卻依舊向人們昭示著生命的傳奇與瑰麗。這些被歷史屏棄的“雜質”——被萬丈光芒掩蓋的珍珠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田。因為他們雖生的平凡,卻演繹了不平凡的人生,向人們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把自己生命中最璀璨的部分留在了大漢的回憶里;因為他們至今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更因為只有生命的絕響才會成為人們心中的永恒。
這幾天,我認真閱讀了《歷史的選擇》這本書,我激動的心情難以用語言表達。書中有許多時代人物的故事,是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才知道的。特別是讀完大家的好榜樣雷鋒的事跡后,我收獲頗豐。
1956年,雷鋒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鋒生活十分簡樸。他的襪子總是補了又補,他的搪瓷盆和漱口缸已經掉瓷了,也舍不得買新的。
雷鋒對自己小氣,對別人十分大方。他把平時撿來的破銅爛鐵和舊螺絲釘放起來,別人需要的時候,就找出來,沒有用的就賣錢。
遼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雷鋒把100元積蓄全部捐了出來,而自己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執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年僅22歲。
雷鋒雖然是一名普通戰士,但他卻在他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干了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在自己的日記中曾經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
子’,那我甘心情愿做這樣的‘傻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也正因為如此,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歷史的選擇》這本書將永遠激勵著我以后要學習雷鋒那種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在生活中,不亂花一分錢,不和同學比吃穿,無論誰有了困難,我都要去幫助。在學習上發揚雷鋒的釘子精神,刻苦、勤奮,努力學習,長大成為一名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的接班人。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老一輩對我們的期望!
承雷鋒精神,做時代新人!
五年級歷史的選擇讀后感:發奮學習
讀后感讀后感最近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一本書是《歷史的選擇》。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能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愛國之心。它使我對我國的歷史進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經過60年的奮斗,中國共產黨取得了舉世矚目偉大的成就。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還需要一代又一代長期堅苦的奮斗。中國今天的預備必將成為明天的勝利。文中的英雄人物事跡個個催人淚下,贊嘆不已。令人敬佩的為了開辟一條前進的道路,不顧自己的生命去和敵人決一死戰,他能像鋼鐵一樣站在橋下,臨危不懼而勇敢地舉起炸藥包,在犧牲的時候,年僅19歲。他的高呼聲仿佛就在我的耳旁,指引我努力學習的方向。當我讀完的感人故事,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一個為了全村人的生命,失去了她自己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雖然犧牲了,但她以短暫的青春年華經,譜寫出了永生的詩篇,以不巧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宣言。毛澤東主席揮筆為寫下8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還有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了敵人正在噴著火花的槍口,為新中國開辟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年僅22歲。接著被授于英雄稱號。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譜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我們將踏著英雄的足跡,從小立志,發奮學習。我堅信,中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上述五年級歷史的選擇讀后感,是一篇很好的習作。
打開《歷史的選擇》,我看到了祖國媽媽一路艱辛走來的足跡。90年前的祖國,是忍受無數屈辱和貧窮的中國,但是在經受饑寒和壓迫面前,無數中華兒女不曾放棄,他們挽救國家的危亡,實現國家的富強,不斷地尋找真理,尋找力量,在漫長迷茫中探索。“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就是所有中華兒女堅定不移的信念。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過了戰火紛飛的革命歷程,告別了血雨腥風,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引來了煥然一新的新中國。
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歷史的選擇》讓我明白,我們是幸福的新一代,我們生活在繁榮昌盛的新中國,和平穩定的社會里。沒有饑寒交迫,沒有槍風彈雨,辛勤的老師們帶鄰我們暢游知識的海洋,學習中華五千年文明文化,學習艱苦奮斗的中華民族精神,學習科普知識,探索無數未知的奧秘。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星星火炬,為照亮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要努力學習汲取力量,相信我們會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輝煌祖國媽媽前進的方向。
仰望鮮艷的五星紅旗,《歷史的選擇》教會我不要忘記,那是無數革命先烈們,用他們誓死保家衛國的熱血染紅的旗幟。敵人面前,他們不畏嚴刑拷打,不受威逼利誘,戰場上他們不畏生死,沖鋒向前,烈士們的身軀躺在中華大地上,鮮血染紅的黨旗,帶領我們祖國走向勝利,我自豪我是少先隊員,胸前的紅領巾告訴我它是五星紅旗的一角。
讓我們秉承先烈們的宏偉壯志,振興中化,勤學奮進,不忘祖國媽媽一路走來的荊棘坎坷,努力譜寫中國明天的宏圖篇章。
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其規律性的。它記載的是一些事實,一些規律。回顧歷史,秦始皇嬴政選擇了李斯提出的法家思想,統一六國;漢高祖劉邦選擇了道家的黃老思想,使國家休養生息;漢武帝劉徹選擇了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從此影響了整個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而歷史選擇了中國,落后的中國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黨杰出的領導人,使整個中國的人們從此過上了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這是人類發展的進程,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更是歷史需要的選擇。
讀了《歷史的選擇》這本書使我感受頗深,我深深明白了從小到大都在耳邊回響的那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詞,從解放前的革命到解放后的建設發展,我們偉大的祖國一路走來是多么的艱辛與不易。我們的歷史,并不像旅行中沿途美麗的風景那樣美好,而是歷經滄桑、飽經風霜,是不能用簡單的一句或幾句話就能概括出來的;我們的歷史,也不似數學圖形中簡單的直線,而是蜿蜒曲折、錯綜復雜,是無法用區區一把直尺就可以勾勒出來的。我們耳熟能詳的是,我們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形成了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方針政策,我們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形成了以“鄧--理論”為指導的方針政策,但我們卻很少了解這兩代領導集體的偉大指導思想形成的艱苦歷程。直到讀了《歷史的選擇》這本書,我才更詳細的明白了一個道理,正確的選擇要通過多少次人們的實踐,多少次歷史的考驗。從1935年的遵義會議,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我黨歷經十余載的反復錘煉,最終才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使中國革命走上了順利發展的道路。建國初期,劉少奇同志主持挽救“大躍進”的國民經濟困難,黨中央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將實事求是作為重中之重。雖然經歷“十年內亂”,使我們的祖國瀕臨千瘡百孔,但是最終正確的指導方針,中國共產黨正確的領導帶領我們毅然走出了陰霾。在鄧--的領導下中國開創了改革開放的大業,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我們的祖國,經歷過困難與挫折,經歷過失敗與落后,但這些最終都成為了成功路上很好的經驗教訓。雖然步履艱辛,但是卻勇于擔當。即使跌倒,但從未放棄。
石頭經過雕琢才會成為美玉,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經歷了千錘萬鑿。歷史不僅構造了一塊美麗的玉器,更沉淀了成為世界奇葩之一的中華文化。歷史積淀的每一道刻痕都昭示著人民的智慧結晶,昭示著我們國家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歷史沒有如果,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承載風雨興衰,卻風雨兼程,經久佇立,屹立于世界之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閱讀我祖國的歷史,一定也要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黨史,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每一次選擇都與我偉大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遵義會議的召開,停止了“左傾”錯誤思想在黨內的統治,重新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這次決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侵華戰爭隨即打響。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歷經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積極開展并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從1957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進行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也出現了 “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指導,因此,釀成了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內亂,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遭受了嚴重破壞和損失。 1978年,在鄧--領導下的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線,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如雨后春筍般獲得重生。即使危難當前,我們的黨領導下的中國也會如小草般生生不息,迎著春風綠意叢生。
如今,身為零零后的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下聽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在溫馨的家庭里享受美好的生活,這是新中國帶給我們的甜美果實。我
們是幸福年輕的新一代,我們要珍惜偉大先烈給我們帶來的一切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更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學習他人優點,改善自身缺點,做偉大祖國的建設者、接班人。
在《歷史的選擇》一書中,我看到了我偉大祖國一路走向現在的興旺發達的偉大歷程,看到了我中華民族歷史的天空是多么的浩瀚無窮,看到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一次次用實踐證明了的正確思想克服錯誤的思想,摸索出先進的發展規律。我想,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歷史選擇了我們的祖國,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行走在歷史的長河邊,背負著紅色的繩索,拉一拉,牽出的是中華的燦爛文明。
當古老的先民第一次找到朱砂,第一次將它涂在額頭,第一次在污濁中的那抹鮮艷的顏色中炫舞時,紅色走進了人的家園,那是精神的家園。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國度,從秦時的統一到漢時的昌盛,從四大發明到祖沖之的圓周率,國家的腐敗無能,人民的民不聊生,帝國主義列強趁機侵入我國。國家,眼看就要被瓜分,民族眼看就要滅亡。危難之中,是誰來拯救中華民族?又有誰來驅逐侵略者?是共產黨,是因為共產黨的誕生,從而率領著我們的祖輩,與敵人浴血奮戰,趕跑了侵略者和共產黨,從而創立了新中國。緊接著,共產黨又帶領著我們的父輩,艱苦奮斗,建立了小康社會,使原本貧窮落后的中國變成了如今這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新面貌。
鳥兒選擇了天空,因為他有一雙能夠凌空飛翔的翅膀;駿馬選擇了馳騁千里,因為它有矯健的身姿;魚兒選擇了海洋,因為它有一條能夠游水的尾巴;歷史選擇了中國,那是因為中國的民族有著團結的力量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中國,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列強侵略的國家,一個飽經風霜的國家。但是,他并不懦弱,他選擇的是“千魔萬韌還堅勁”,選擇了“粉身碎骨全不顧”正是這種精神,讓歷史選擇了中國——東方的一直永恒不會的雄師。
鄧小平曾經說過:落后就要挨打“,為什么中國落后?因為當時的封建主義在中國蔓延的太深,女孩都不用上學,導致了阻礙中國前進的腳步,當時人們也不團結,各家過自己的,從沒有過禮尚往來,失去了心連心的這種默契,從而導致了中國被侵犯。
但是,最后我們站起來了,從開天辟地的共產黨的誕生到今天的小康社會,經歷了整整九十度春秋。
現在,中國選擇了我們,歷史選擇了我們。世界都在關注我們的中國。但是,他們想象中的傷痕累累的屈辱的那一頁,中國永遠不會再現了。
讓我們新一代,為中國抹平創傷,為他扎下屈辱的包袱。讓他輕松的發展,用事實來反擊帝國主義,反擊中國不再是東亞病夫,讓我們用前進的拳頭擊碎帝國主義的思想,用前進的腳步軋碎帝國主義的意圖。
這幾天,我認真閱讀了《歷史的選擇》這本書,我激動的心情難以用語言表達。書中有許多時代人物的故事,是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才知道的。特別是讀完大家的好榜樣雷鋒的事跡后,我收獲頗豐。
1956年,雷鋒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鋒生活十分簡樸。他的襪子總是補了又補,他的搪瓷盆和漱口缸已經掉瓷了,也舍不得買新的。
雷鋒對自己小氣,對別人十分大方。他把平時撿來的破銅爛鐵和舊螺絲釘放起來,別人需要的時候,就找出來,沒有用的就賣錢。
遼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雷鋒把100元積蓄全部捐了出來,而自己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執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年僅22歲。
雷鋒雖然是一名普通戰士,但他卻在他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干了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在自己的日記中曾經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
子’,那我甘心情愿做這樣的‘傻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也正因為如此,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歷史的選擇》這本書將永遠激勵著我以后要學習雷鋒那種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在生活中,不亂花一分錢,不和同學比吃穿,無論誰有了困難,我都要去幫助。在學習上發揚雷鋒的釘子精神,刻苦、勤奮,努力學習,長大成為一名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的接班人。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老一輩對我們的期望!
承雷鋒精神,做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