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讀后感(共8篇)
“哎!多美好的雷鋒,就這么被一根木柱子打死了,好可惜啊!”我合上《兒童歷史啟啟蒙》,眼前不禁浮現出雷鋒幫助人們的畫面,心里為這個助人為樂的好同志感到惋惜。
《向雷鋒學習》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雷鋒幫助別人的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雷鋒生在舊社會是個孤兒,他的家人全都是被逼死的。他小小年紀就要去砍柴,有時,還要去討飯。一次他去砍柴,財主婆說山是她的,用柴刀把雷鋒砍傷,留下了疤痕;解放后,雷鋒被送進學校,他決心好好學習,報答祖國。雷鋒當過工人、農民、農工,樣樣都干得很出色,后來他報名當了汽車兵,很快就成了第一個新兵班調出去的人,正式參加了運輸工作,他幫助學校的工人運磚,秋天發大水,雷鋒帶病支援災區,,治水工地上,他的鐵鍬沖走了,就用手挖;他支援建筑捐了僅有的200元錢;戰士的衣服他來洗,戰士的襪子他來補;后來大家才知道是他干的;有個人把錢和車票丟了,雷鋒為她把票補上了,那人問他住哪兒,叫啥,他說:“我叫解放軍,住在中國啊!”雷鋒干的好事說不完,可惜,他在一次事故中被木柱子打死,死時,他才22歲,毛澤東主席為他題詞,人們都向雷鋒學習。
像雷鋒這樣的人也不少,我們身邊就很多,老師講過,有一個撿垃圾的老人,他在撿垃圾時,撿到一個皮包,打開一看里面有10萬元,老人知道這么多錢,可以讓他自己度過晚年,但他沒有把錢占為己有,而是交給了警察,并天天去問找到失主了嗎?這可見老人多么關心失主,終于有一天警察找到了失主,老人放心了,失主知道是老人拾金不昧,硬給老人1萬元,老人無奈只好收下,老人讓失主去了他家,坐了一會兒,失主走了,老人笑了笑,又去撿垃圾,失主回到家,發現了1萬塊錢,他去找老人,沒有找到,聽別人說,老人走了,失主流下了眼淚,說:“多好的人啊!”
老人為了不讓失主給自己報酬,離開了家,真是和雷鋒一樣的好人,真值得我們學習啊!
雷鋒,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啊!
他,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的無私奉獻,學習他的刻苦,學習他的善良,學習他的一切一切。
當今社會,我們十分需要像雷鋒的人,為人民服務,寧可犧牲自己也愿幫助別人。如:當雷鋒放假時,他也不收分文去幫助工人干活且不留姓名做好事。又如,他在下雨天,幫助大姐背小孩走山路回家。
這舍己為人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每一個人都像雷鋒。這將是一個“大同社會”。毫無紛爭,只有人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的樣子。
雷鋒年輕就因功而逝,可他的精神卻永遠的刻在我們心中,一代一代的流傳百世。
在平時的學習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應該想起雷鋒,咬緊牙挺過去,不向困難低頭。在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學習雷鋒的勤儉節約,讓這些錢發揮最大的作用,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讓他們與我們共享人間的快樂,人間的溫馨。
讓我們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以雷鋒為榜樣,造福人類,永遠為人民服務!
提起雷鋒叔叔,爸爸媽媽這一輩人總是會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因為他們是在雷鋒精神的影響下長大起來的。雷鋒就是他們的偶像,心目中的英雄。而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雷鋒叔叔離我們很遙遠,雷鋒叔叔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我們都不太清楚。
上個星期,學校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我們讀《雷鋒日記》,并寫下讀后感。一回到家,我就上網找到《雷鋒日記》,并饒有興致地看起來,誰知一看就入了迷。隨著閱讀的深入,雷鋒叔叔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漸漸地清晰起來,我仿佛看見一身軍裝的他正笑瞇瞇地向我走來。雷鋒叔叔公而忘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他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因為他初中畢業就參加工作了,所以文化水平不高,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雷鋒叔叔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利用一切空余時間自學。有一次,他到電影院看電影,因為機器故障,電影沒有按時放映,他就掏出書本來看。他就是這樣爭分奪秒地學習的。他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用力擠,總會有的。
看完雷鋒叔叔的光輝事跡,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也很想多學點知識,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可是我就是不肯用功。我太貪玩了,電腦游戲、悠悠球對我太有吸引力了。每天一回到家,就想上樓去玩電腦游戲。能完成作業就不錯了,從來就不想去復習功課。爸爸媽媽時常催促我學習,可我總是把爸爸媽媽的話當做耳邊風。
讀了《雷鋒日記》,我受益匪淺。我明白,學習要靠自覺,要勤奮,要刻苦。我以前消磨浪費了太多寶貴的時間。今后我要學習雷鋒叔叔刻苦鉆研的“釘子”精神,擠出時間學習,把過去浪費的時間補回來。也希望不太愛學習的同學也去認真讀一讀《雷鋒日記》,相信他們也會從中受到不少的啟發和教育的。
以下文章是由應屆畢業生讀后感欄目的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的《雷鋒日記》200字讀后感三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雷鋒日記》讀后感1
讀了《雷鋒日記》后,我感到雷鋒叔叔是非常自覺地去做好事,比如: 部隊安排大家看電影,其他同志都去了,而雷鋒卻在默默地掏糞池,并把這些糞便帶到附近的社區給他們做肥料。有句話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而我們同學卻經常是老師催我們去做好事,我們才做好事,有時候老師叫我們寫好人好事,我們都寫不出來。我們有的同學做了一點點好事以后,就跑到老師那里說:“老師!老師!我剛才做了一件好事!”而雷鋒叔叔卻是做好事不留名,比如說:他趁同志們外出的時間偷偷地把大家的被單、襪子、衣服全洗了。在這些方面,我覺得我們都要向雷鋒叔叔學習,爭取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力所能及,我都要努力去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從為人民服務中得到快樂和幸福。 《雷鋒日記》讀后感二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家喻戶曉的民歌時常在我耳邊響起。在三月學雷鋒月里,我們身邊涌現出許多“活雷鋒”,看著這情景,我又拿起了那本看了無數遍《雷鋒日記》。這本書雖然已經看了很多次,但是每次看,我都深有感觸,淚流滿面。雷鋒出生在1940年簡家村的一個冬天里,他一生從事革命事業,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人民,他曾經在日記里寫著: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雷鋒叔叔是多么偉大啊,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了,可他的螺絲釘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雷鋒日記》讀后感2
通過讀雷鋒日記,我明白了怎樣正確對待他人,雷鋒那種不怕苦不怕累,拾金不昧的釘子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日記中雷鋒寫過這樣一句名言:“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在學習中要向雷鋒叔叔那樣,勤學好問,一絲不茍,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都要按時完成,那樣我們 的學習成績才會不斷提高。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做好事,不做壞事。無論做某些事都要為別人著想,那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美好!
《雷鋒日記》讀后感3
媽媽常說,60年代學雷鋒以來,到處都能感受到雷鋒精神給社會帶來的好風氣。媽媽還說,外國也有學雷鋒的呢!雷鋒叔叔真偉大!真是了不起!
聽媽媽的話,我不由得雙翻開了“雷鋒日記”。其中一篇是1962年5月寫的。這篇日記生活地記敘了雷鋒大年初一主動去車站幫忙,為老太太找座位,旅客倒水的感人事跡。雷鋒雖然放棄了節日的休息時間,自己累了點,但卻為人民做了好事,他感到十分幸福。
我想到前幾天我看到一個老爺爺他站在車上,卻一個人都不愿給那個老爺爺座一會兒,我多么希望車上有人學雷鋒,讓個坐呀!
這位老爺爺車上的經歷,寫日記中的雷鋒事跡相對照,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社會是多么需要雷鋒。那些只顧自己不愿助人的人,應該好好學習雷鋒!
愿雷鋒精神永遠發揚光大!
讀了《雷鋒傳》, 我深有感觸,不禁贊嘆黨的偉大,博愛,無私。
雷鋒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自幼父母雙亡,只能與祖父相依為命。因家境貧寒,他只得給財主當長工,瘦弱的他幾乎被迫害致死,就在他走投無路時,共產黨救了他,給了他糧食衣服,他還分得了土地。黨無微不至的關懷讓雷鋒十分感動,立志報效黨,報效國家。不覺間時光飛逝,中國解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雷鋒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為國家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雷鋒那種舍己為人、一心為國的精神已成為時代的旗幟,形成了獨特的雷鋒精神,那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又是怎樣的一種愛鑄成了這種偉大的精神!
是黨的博愛和黨的無私感染了雷鋒!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闊步向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事業。
雷鋒在工廠工作時,工廠的旁邊住著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大娘,腿腳不便,家境不好。雷鋒得知后,主動去照顧她,幫她砍柴,幫她挑水,為她修房子,雷鋒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一半的錢給老大娘。有一次老大娘病了,躺在床上,雷鋒跑了二十幾里請來大夫,晚上雷鋒就守在床頭,徹夜未眠。第二天早上,老大娘看見雷鋒經腫的雙眼,眼淚頓時溢滿了眼眶,逢人便夸雷鋒比親兒子還親。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正是由于這種舍己為人、不謀私利的精神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流淚,讓我們更堅定,讓我們更堅強!
爺爺的時代是艱苦的時代
爺爺摸著我的頭說:“孩子,不能忘了黨的恩懷,一定要好好學習回報黨,回報社會,要不是黨,你爺爺我早就死了,哪里還有你呢?”我知道他又要講令他永志不忘的事了。“1946年那年,我15歲,被國民黨抓了壯丁,派去征剿共產黨,那時爺爺哪里還管得了誰打誰,只要有口飯吃就行了。后來,被共產黨俘虜,他們得知我是壯丁時,他們放了我,還給我回家的路費。回到家,我發現家鄉的財主已經被打倒了,我們分得了土地,咱們家還分得了五畝地呢。以前我們是財主的傭工,現在我們是自己的主人;以前家里四條腿的是板凳,現在是耕地的牛;以前家里長毛的是吱吱亂叫的老鼠,現是肥壯的驢。”爺爺仿佛在記憶里遨游,陶醉的樣子,滿足的面容,我不禁感嘆黨的偉大。
父親的時代是拼搏的時代
父親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你應當感謝黨,是她幫助我們脫離貧困,實現溫飽,走向小康。是她無私的奉獻,永遠向前的堅定步伐支起中國的脊梁。1978年時,你爸我剛18歲,見證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輝煌,目睹了改革開放之風在中華大地上盛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們家分了10畝地,當年糧食產量翻了三番,金黃色的糧食連接成了長龍,交足了公家的剩下就是自己的,我們把糧食賣了,第二年就蓋了新房,第三年我們家就成為全村最先買電視機的人家。后來我又參加了高考,獲得大學文憑,又娶了你的母親,從此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父親閃爍著光亮的眼,烔烔有神,激動的臉龐通紅,我不禁感嘆黨博愛。
我的時代是不斷前進的時代
我在日記里寫道:“今天,我家買了電腦,看著嶄新的電腦,頓發神思,水泥馬路村村通,通到我家的門口,我家大棚里的蔬菜不會因交通不好而爛掉;自來水家家到,不會因為缺水而發愁;田里的水稻、小麥機械收割,不會因為暴風驟雨而泡了一年的收成。我的弟弟上公辦學校,義務制教育學費幾乎沒有,今年他考上了縣城里最好的高中。糧食稅免除實行糧食補貼,農民的臉上笑開了花。農村醫療體制日趨完善,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這些都是黨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不禁感嘆黨無私。
黨就像母親一樣把我們哺育,黨用她最無私最真切的愛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強大的中華兒女,黨用她堅定目光撥開歷史的埃塵,引領了一代又一代智慧的中國人,走向未來。黨的偉大,黨的博愛,黨的無私時刻影響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奮發向前,奮勇爭先。
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社會合諧而穩定,人民安泰而幸福,黨的偉大,黨的博愛,黨的無私感染著我們。雷鋒精神將繼續傳承下去,生生不息。
雷鋒,對我來說,是個遙遠而陌生的人,只是在聽大人們偶爾談起時覺得他很了不起。當我讀了《雷鋒日記》后,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偉大”!他雖然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從那平平凡凡的每一天中,點點滴滴的每件事中,我覺得他就是顆閃閃的“釘子”!
釘子看似普通,但哪里都需要,都離不開它。雷鋒就是顆釘子:大家排練節目時他端茶送水;工地起房子,他推車運磚;發洪水鬧旱災時,他立刻寄去自己的存款……他做的好事真是數也數不清,敬他愛他的人更是數也數不清!
我們也要做個“釘子”一樣的人,不怕苦不怕累,樂于助人。同學有困難時,耐心講解;操場有紙屑時,彎腰拾起;參加集體活動時,獻計獻策;“手拉手”活動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伙伴們,讓我們都來做個閃閃的“釘子”,好嗎?
我又一次唱起這首老歌:“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伴著這熟悉的旋律,哼著這雄壯有力的歌詞。讓我想起了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叔叔。
據我所知雷鋒叔叔的原名叫雷正興。他出生于1940年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的一個貧苦的家庭里。雷鋒3歲時,他的爺爺雷新庭卻在春節前夕被地主活活逼死;雷鋒5歲時,他的父親雷明亮在江邊運貨的路上遭到國民黨逃兵的一陣毒打。當雷鋒父親反抗日寇時,又遭受毒打,由于沒錢治病,不久就去世了。雷鋒家里很窮,他哥哥11歲就去當童工,因為歲數小,被餓成了皮包骨,最終不幸染上了肺結核,不久也去世了。更不幸的是,雷鋒唯一的親人——他的媽媽,受到地主的凌辱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懸梁自盡。年僅7歲的雷鋒從此淪為孤兒,在六叔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艱難地活了下來。疑?這段文字為何如此眼熟,哦,這段文字是我在看《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本書時抄寫下來的。我環顧四周,那本《學習雷鋒好榜樣》映入我的眼簾,原來是我看了一半,把他遺棄在我的書桌上。呀!我怎么把它給忘了呢?老師在寒假前,發給我們的呀,我決定再做一回書蟲,細細品味一番。
雷鋒叔叔做的好事說個幾百年都說不完。大到雨夜搶救水泥,小到撿起一張小紙片。做了好事別人問他叫什么名字,雷鋒叔叔毫不猶豫地說:“我是解放軍。”這種無私奉獻的好人上哪找去呀!在我的印象中,人們都是比較現實的。那里還有做好事不留姓名的。
不過,這個好人讓我這個小丫頭無意中給碰到了。我是在哪碰到的呢?告訴你吧,我就是在我們的補習班里碰到的。她就是我們班里的雷鋒。她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女孩,因為成績不好來補習。她的外表算是普通,她的頭發有些毛躁的,皮膚黑黝黝的,眼睛水汪汪的,像葡萄的大小,是個文靜的小女孩。可能是她的位子靠窗邊吧,她總愛幻想,上課時總愛往窗外發呆。老師多次找她談話,可她就是改不掉這個壞毛病。弄得大家有點不喜歡她了,說她無藥可救了,這個無藥可救的女孩叫陳安珠。
不過,經歷了那件事之后,大家都一同認為她就是雷鋒。都敬佩她了。都會親切的喊上一聲:“小珠珠”。
那天早上,萬里無云, 春風拂面。大家陸續來到補習班,可我們班的那位驕傲的尖子生生病了。大家甚是高興。原因有兩個:一、尖子生不來上課,大家都想好好展示一番;二、下次來上課時,尖子生就會少上幾節課,少學了那幾節課學到的知識。老師這么忙,也沒有時間去幫她輔導。“叮鈴鈴,叮鈴鈴。”上課的鈴聲響起了。以前老師問什么問題,一些人明明會,就是不舉手,可是今天就不一樣,老師問什么問題,會的都舉手了,不會的就思考,實在想不出來的就等下課了幾個人三三兩兩在一起討論。就連我們班的差生都認認真真地做筆記。老師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讓我們再接再厲。我們也感受到了被表揚的滋味。
事情就發生在這兒。第二天,那驕傲的尖子生來到補習班。大家圍團在尖子生的身旁,紛紛問她問題,她不僅能回答出來,而且還倒背如流。“叮鈴鈴,叮鈴鈴。”上課的鈴聲響起了,老師說今天考試。大家有些懼怕,又有些高興。懼怕的是尖子生會不會又考第一名,高興的是會不會是自己考第一名又或者是自己的成績進步了呢。老師把考卷發下來,在我們身邊轉來轉去,一會皺緊眉頭,一會舒展眉頭。下午,老師告訴我們,尖子生考了第一名。差生考了前二十幾名,進步很大。大家甚是奇怪,為什么尖子生昨天沒來上課,為什么考了第一名呢?差生怎么進步這么快呢?大家紛紛去問尖子生和差生,可能是差生從來沒有這樣被重視吧,臉漲得通紅通紅的,尖子生說:“這多虧了陳安珠。昨天,她來我家,說是幫我補今天所學的知識。我一想:差生給尖子生補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呀!我正想趕她走,又想:除了她誰會給我補習今天所學的知識呢?我又趕忙請她進來,讓她給我講題目。只要我不會的題,她就告訴我怎么做,方法,公式,原因,一點也不少,就這樣她自己又復習了一遍,這多虧了她呀!”她這種樂于助人的行為讓我深受感動,我真的要好好的謝謝她。
咦!差生竟然去幫尖子生復習。她這種做法需要多么大的思想競爭啊!陳安珠的這種做法不也是助人為樂的精神嗎?“看見了,看見了,在我們班里我也看見了雷鋒叔叔的影子,陳安珠的做法多像雷鋒的做法呀!這本書告訴我們:朋友只間要互幫互助,而殘疾人我們更應該幫助他們,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做什么是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也要為他人著想。
初二暑假讀后感300字:讀《雷鋒》有感
雷鋒,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全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的戰士,他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戰士,但救人無數。
他,是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釘,但他盡職盡責,做到了他該做的,陳為了一顆不生銹的螺絲釘。他的死是光榮的,有價值的,是比泰山還重的。
“世界上最光榮的事——勞動。世界上最體面的人——勞動者。”這是雷鋒的經典名言。是啊,勞動最光榮,他爸又顯得生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我要學習雷鋒精神,把有限的生命利用起來,投入到為學習奮斗的無止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