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讀后感(共5篇)
《復興之路》觀后感:自古前進路上多荊棘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復興之路》觀后感:自古前進路上多荊棘
為了迎接黨的17的勝利召開,cctv最近在播出紀錄片《復興之路》,片中詳細解讀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國人民的戰斗與建設歷史。
在第3、4集詳細說到了66年到76年的文+革十年這段歷史,我興奮的看到,在這一次對這一段歷史的表述中,采取了直面的態度,在片中解說詞里談到:文+革是錯誤的,是浩劫!由此可見,這與我們小時的歷史書中簡單的一段話含糊表述形成鮮明對比,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我黨在進步,以及用更為寬大與胸懷在理解過去的事情、與迎接未來的事情。
我出生在改革開放以后的年代,我們現在年齡在30以下的這一輩對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XX年有幸來北京發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這一段歷史,我看了國家圖書館公開的一些這方面的資料。XX年住院時候結識了一個70歲的老病友,從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們理解的這XX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里現在還供著中國計算機報l主編從韶山“請”來的主席銅像。對于這XX年浩劫,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主席是個人,不是個神,其次主席是個詩人,再次主席才是個主席。在革命戰爭年代,主席是偉大的,他一手締造的新中國。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時代來了,主席的治國不斷的被證明偏離軌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這邊過了紅線拉過去了,其他同志給拉回來。
但是主席畢竟是個詩人,以及權利的擁有者,詩人最好的表達方式是詩,因此,66—76的這XX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頭銜,我理解的是,這XX年主席以文化的名義與自己斗爭了XX年,但是在后期他自己也證明與自己斗爭的失敗。這個斗爭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復興之路》中,我還激動的看到,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且艱難的道路,人類歷史上在上世紀之初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繁榮,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說詞說到,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可以看出一個大國從傷痕一路走來的不容易,這就像我們一個家庭一樣。我小時候父親去世,家里老屋連樓板都沒,還拉了一筆看似不小的債務。后來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掙錢還債,再后來家里老屋鋪上樓板,家里用上煤氣灶,買來西湖牌黑白電視。到以后2姐在北京讀完大學,做了白領,以及到我大學畢業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買房子。
在中國,在我那個村子里,很多鄉親都是這樣從貧窮走到小康,從物資的豐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滿足。一個家的復興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們偉大國家的強大之路嗎?
復興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從衰落到再次興盛的過程中所探索走過的道路。而國人,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著苦澀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濃艷的鮮血。
這段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了太多代價之后換來的沉痛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擔子之重大,付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圣使命。
18世紀后期,英國的工業革命,美國的獨立戰爭和法國的大革命使西方一些國家相繼進入工業化和現代化。此時,國人還沉醉在康乾盛世的迷夢中,落后的制度與經濟,毫無底氣的浮夸和自大,使舊中國危機四伏。鴉片戰爭伊始,中國——這個得了太多富貴病的雄獅被深深刺痛了。自此,它身上燃起了太多的戰火,遭受了太多的屈辱:小到一個家庭的衰敗,親人被蹂躪和戕害;大到國家的道歉、賠款、割地。短短幾十年,簽定的各種不平條約就有百條之多。
在這一時期,很多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重振國威,或上書或改革或革命,都在華夏民族的復興道路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編纂《海國圖志》的魏源帶著理性救國的態度,喊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并寫出了第一代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對國家前途的思考;洋務運動風生水起,期間中國自主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以軍事工業為主的近代企業出現了;孫中山請愿于朝廷,俾倡于新政的主張,以及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千余名舉人共同發起了“公車上書”,提出變法主張,更是表現了知識分子為了國家存亡所做的貢獻,“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氣壯山河的詩句,至今仍激勵著無數熱血志士投身于祖國現代化的建設中去;20世紀的中國,起義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廣州起義、武昌起義等的爆發,使大清王朝最終土崩瓦解。
然而這一切都未能徹底挽救中國。隨著十月革命炮聲的響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中華兒女在國家危亡之際,在民族救亡的艱難探索之中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與發展,國人最終尋得了一條謀求發展的正確道路。
中國在之后復興道路上雖又經歷了種種艱難的探索和各種磨難,但最終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國門逐漸向世界打開,同時國人的心胸與眼界也逐漸開闊,從此中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無論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青藏鐵路的通車,還是載人航天飛船與現在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成功發射等等,無不是我們在這條復興之路的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無不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以及奮發向上的決心與信心。華夏民族也由此達到了“自唐漢以來所未有也”的盛世。
生于盛世是我們這代人的福氣,在這個時代墮落,則是我們這代人的大不幸,無論清醒與否。
國人似乎都有個劣根性,就是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五千年的滄桑,同時又有著五千年的健忘與空白。站在歷史的高度逆流遙望時間的長河,一陣感慨與喟嘆之后,一切又會復原常規:許多同學仍為自己擁有些許洋貨而驕傲自豪,仍對外國的圓月向往不已,仍會在遭受一次又一次不經意間襲來的空虛寂寞彷徨之感后,繼續沉淪,不可自持。而非在這個社會轉型期,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候,能夠奮起直追,努力上進,承擔時代所付予我們的重責。一個人,只有在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感之后,才有可能做出卓越的成就;只有具有了責任心,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墮落本無罪,只是美得很頹廢。”而這種對于年輕一代近乎奢侈的美,我們實在無權去擁有,更無力承受。也許我們始終無法完美,但我們完全可以努力臻于完美;也許我們只能仰望偉大,但我們仍舊可以盡力接近偉大。上升或下降,人的可愛之處就在于此。
回顧歷史不是為了給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為久壞失修到麻木的靈魂豐富情感,銘記歷史是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現在該做什么,將來要成為一個什么樣子。我想,這是我們反復溫習歷史最起碼要得到與明白的。
在這個和平年代,要想實現自己的價值早已不是扛一把槍桿子去戎馬生涯。今朝,只有認清形勢,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期努力儲備知識,并積極投身于現代化的建設中去,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實現。雌伏是為了雄飛。回到最實際的現在,作為一位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努力儲備與完善自己知識的同時,盡可能地多方面發展自己,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關心社會的進程,做個世界人。為將來自己能夠更好地投身于祖國的建設,實現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這類話可以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也正因為如此,它們就像日子一樣——因為太熟悉與相似而被我們忽視其價值。我認為只有腳踏實地的去做,才是務實的表現,才能在中華民族這個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
人們說,時間可以忘記一切。但我們永遠忘不了中國共產黨90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感謝中國共產黨,給我們帶來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我深感驕傲。
今天,我讀完了《復興之路》這本書,深有感觸。我深深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翻天覆地的變化。仁人志士前赴后繼,為了祖國的富強而奔走呼號,英勇捐軀,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睡獅。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深感自豪。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強大的后盾。我們在1840年之后,不斷地經歷苦難。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我們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我們的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要不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出現,要不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奮斗,恐怕我們都走不出那種艱難的生活吧。在黨的陽光下。我們看到生活的希望。
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我們完成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完成了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獨立,中國的強大。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啟航了改革開放,啟航了對外開放。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富強,中國的復興。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走出了汶川地震,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實力,中國的偉大。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學子,除了感謝,我還感受到了我身上肩負的重大責任。我們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我要好好學習,努力為中國的未來作出貢獻。
我深深地相信,中國這棵大樹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為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當20世紀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信息革命已全面來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提速。在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帶領著改革開放的中國邁向新世紀。此后的13年,每個關注中國發展的目光都注意到了中華民族釋放出的驚人活力,世界見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中國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這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構想,是在1992年黨的xx大上正式提出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在一起,既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么,這樣一種經濟體制將如何建立?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又將開啟怎樣一段新的航程?
上海浦東:今天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國際金融貿易區,它像一只頭雁,帶動著整個長江流域地區,共同經歷了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黃金年代。然而,在17年前,被宣布為國家級開發區的時候,這里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1992年,浦東開發的戰略目標被寫進了黨的xx大報告,這是黨的代表大會第一次具體部署一個城市的經濟建設工作,從此,這個中國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區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浦東開發和許多同樣發端于1992年的經濟事件一道成為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中國全力起飛的寫照。
正是在1992年上海寶山鋼鐵集團擴建工程建成投產,寶鋼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王均瑤在浙江創辦國內首家包機公司被譽為“膽大包天”。劉永好在四川成立希望集團,這是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準的私營企業集團。王選在北京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統,他領導的北大方正集團成為推動信息化的先行者。
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的出口呈現高速增長,“中國制造”開始走向世界,同時,一批大型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來華投資新主角,1993年,世界500強之一的摩托羅拉公司把全球董事會從美國搬到中國來召開,董事們樂觀地認為中國將是摩托羅拉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給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的同時也為政府解決發展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一次由十多億人共同參與的偉大變革注定不會一帆風順。1992年8月5日,一個重達18公斤的包裹寄到了深圳市,包裹內是2800張身份證。五天之后,150萬股民匯集了多萬張身份證,從全國各地南下深圳搶購新發行的股票,最終釀成了中國股票發行史上的8.10事件。這次極端搶購事件的背后,透露出1992年獨特的經濟溫度。伴隨著普通百姓對市場經濟的熱情,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通貨膨脹的問題出現了,鋼材、水泥、木材的價格比上一年上漲50%以上,全國消費品價格平均上漲了13%,如何才能讓過熱的經濟冷卻下來,同時又保持發展的活力呢?
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開始發生轉變,三年后,通貨膨脹率從最高時的24%降到了1996年的8%,同時依然保持了9.7%的經濟增長率,人們形象地把這次利用市場規律進行的宏觀調控比喻為“軟著陸”。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到20世紀末,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的實質是利益格局的調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創的年代,那些曾經支撐著共和國經濟大廈為新中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國有企業有很多在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許多國有企業的從業人員因此經歷了一段難忘的日子。
下崗,這個詞匯開始頻繁出現,根據勞動部門公布的資料,1993年,全國下崗職工累計達300萬人,此后逐年上升,到1997年時突破1000萬人,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上海也有百萬工人相繼下崗,其中紡織工人就有27萬。
在經濟體制轉型中,廣大下崗工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面對短時間內出現的成千上萬的下崗工人,黨和政府沒有坐視不管,而是想盡辦法加大再就業的培訓力度,積極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強化企業管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10多年前的中國,處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新體制正在建立之中而舊體制仍在運行。20世紀90年代中期,無論是國有企業改革還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的積極探索,使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一步步深化。
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去世,聯合國為這位老人降半旗志哀,百姓們自發前來送行,感謝他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感謝他帶領中國人走上富強的道路,這一年全世界都聽到了一個堅定的聲音,中國將沿著鄧小平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xx大將無疑以這一點為標志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xx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xx大更進一步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并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問題作出了新的論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意義深遠的重大戰略決策。
經過五年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1997年時的中國人擁有了許許多多值得珍藏的記憶,這一年中國創造了15000億的國內生產總值,外匯儲備也紀錄地達到近1400億美元,并成為世界排名第十的貿易大國。這一年,中國告別了短缺經濟,人們開始體會幾千年來所向往的小康生活。這一年,中國國旗在香港冉冉升起,這片一百年前被迫割讓的國土重新回到祖國,兩年后,澳門也順利回歸祖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舞臺上一個重要而積極的力量,在一場不期而遇的危機中這份力量更是贏得了世人的尊重。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暴發,這場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東南亞各國和日本、韓國等地,為了擴大出口,緩解危機,不少亞洲國家的貨幣大幅度貶值,這使得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高出,外貿出口遭遇巨大的壓力。此時,如果人民幣貶值中國商品就能加大國際競爭力,但這將會使整個亞洲地區的危機升級,世界注視著中國。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傳達了堅定的信號,這讓許多外國觀察者對負責任的中國刮目相看。就在亞洲金融危機的余震還未完全消散的時候,考驗就接踵而至。1998年夏天,中國遭遇了又一次嚴峻的挑戰,那是一場來自自然界的災難。長江爆發全流域性大洪水。
20世紀末,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再次提速,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小,市場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變大,全球競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如何才能盡快完善國內體制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呢?早在1986年,中國就開始了回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的努力,十幾年過去了,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關貿總協定,中國的復關申請變成了“入世”談判,但距離成功卻依然路途迢迢。面對入世將會付出的代價,國內也不時傳出憂慮的聲音。
1997年10月26日訪問美國,對于渴望到世界市場游泳的中國經濟這是一次肩負使命的遠行,在嗅覺靈敏的國際觀察家眼中這是一次將會影響世界的對話,一時間,美國總統克林頓舉行的歡迎晚宴的請柬成為最熱門的入場券,正是這次訪問,確定了中美兩國將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訪問也加快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步伐。
北京時間XX年11月10日23時38分,隨著擊槌敲響,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此時,距離中國遞交復關申請已有15年,有人說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織這一刻,實現了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中國的確變了,變得自信和從容了,中國又沒有變,細心的人們發現經過市場洗禮后,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已越來越多地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
而這一變化的背后,也離不開法制的不斷完善,有人說: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從1992年到XX年的XX年間,中國的法制建設快速推進,全國人大共修訂法律167件,其中,涉及市場經濟的有61件。
世紀之交,中國人不僅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強壯了筋骨,初步展現出一個發展中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而且還創造性地踐行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贏得了舉辦世界上最重要體育賽事的榮耀。XX年秋天,中國共產黨再一次表現出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么建設黨的問題。在黨的xx大上,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章程》。
xx大不僅總結概括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而且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新世紀的晨光中,人們發現中華民族燃燒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復興之夢,獲得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明確的目標。
1XX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云變幻的20世紀時中國告別了這個世紀曾經的苦難,經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點,伴隨著國家一起邁入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經過十多年的創新和實踐,中國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開啟了一段新的奮斗征途,獲得了充分自信的中國人站在了新世紀新階段的起跑線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將薪火相傳。
當20世紀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信息革命已全面來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提速。在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帶領著改革開放的中國邁向新世紀。此后的13年,每個關注中國發展的目光都注意到了中華民族釋放出的驚人活力,世界見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中國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這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構想,是在1992年黨的xx大上正式提出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在一起,既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么,這樣一種經濟體制將如何建立?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又將開啟怎樣一段新的航程?
上海浦東:今天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國際金融貿易區,它像一只頭雁,帶動著整個長江流域地區,共同經歷了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黃金年代。然而,在17年前,被宣布為國家級開發區的時候,這里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1992年,浦東開發的戰略目標被寫進了黨的xx大報告,這是黨的代表大會第一次具體部署一個城市的經濟建設工作,從此,這個中國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區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浦東開發和許多同樣發端于1992年的經濟事件一道成為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中國全力起飛的寫照。
正是在1992年上海寶山鋼鐵集團擴建工程建成投產,寶鋼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王均瑤在浙江創辦國內首家包機公司被譽為“膽大包天”。劉永好在四川成立希望集團,這是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準的私營企業集團。王選在北京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統,他領導的北大方正集團成為推動信息化的先行者。
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的出口呈現高速增長,“中國制造”開始走向世界,同時,一批大型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來華投資新主角,1993年,世界500強之一的摩托羅拉公司把全球董事會從美國搬到中國來召開,董事們樂觀地認為中國將是摩托羅拉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給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的同時也為政府解決發展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一次由十多億人共同參與的偉大變革注定不會一帆風順。1992年8月5日,一個重達18公斤的包裹寄到了深圳市,包裹內是2800張身份證。五天之后,150萬股民匯集了多萬張身份證,從全國各地南下深圳搶購新發行的股票,最終釀成了中國股票發行史上的8.10事件。這次極端搶購事件的背后,透露出1992年獨特的經濟溫度。伴隨著普通百姓對市場經濟的熱情,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通貨膨脹的問題出現了,鋼材、水泥、木材的價格比上一年上漲50%以上,全國消費品價格平均上漲了13%,如何才能讓過熱的經濟冷卻下來,同時又保持發展的活力呢?
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開始發生轉變,三年后,通貨膨脹率從最高時的24%降到了1996年的8%,同時依然保持了9.7%的經濟增長率,人們形象地把這次利用市場規律進行的宏觀調控比喻為“軟著陸”。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到20世紀末,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的實質是利益格局的調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創的年代,那些曾經支撐著共和國經濟大廈為新中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國有企業有很多在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許多國有企業的從業人員因此經歷了一段難忘的日子。
下崗,這個詞匯開始頻繁出現,根據勞動部門公布的資料,1993年,全國下崗職工累計達300萬人,此后逐年上升,到1997年時突破1000萬人,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上海也有百萬工人相繼下崗,其中紡織工人就有27萬。
在經濟體制轉型中,廣大下崗工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面對短時間內出現的成千上萬的下崗工人,黨和政府沒有坐視不管,而是想盡辦法加大再就業的培訓力度,積極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強化企業管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10多年前的中國,處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新體制正在建立之中而舊體制仍在運行。20世紀90年代中期,無論是國有企業改革還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的積極探索,使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一步步深化。
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去世,聯合國為這位老人降半旗志哀,百姓們自發前來送行,感謝他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感謝他帶領中國人走上富強的道路,這一年全世界都聽到了一個堅定的聲音,中國將沿著鄧小平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xx大將無疑以這一點為標志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xx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xx大更進一步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并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問題作出了新的論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意義深遠的重大戰略決策。
經過五年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1997年時的中國人擁有了許許多多值得珍藏的記憶,這一年中國創造了15000億的國內生產總值,外匯儲備也紀錄地達到近1400億美元,并成為世界排名第十的貿易大國。這一年,中國告別了短缺經濟,人們開始體會幾千年來所向往的小康生活。這一年,中國國旗在香港冉冉升起,這片一百年前被迫割讓的國土重新回到祖國,兩年后,澳門也順利回歸祖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舞臺上一個重要而積極的力量,在一場不期而遇的危機中這份力量更是贏得了世人的尊重。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暴發,這場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東南亞各國和日本、韓國等地,為了擴大出口,緩解危機,不少亞洲國家的貨幣大幅度貶值,這使得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高出,外貿出口遭遇巨大的壓力。此時,如果人民幣貶值中國商品就能加大國際競爭力,但這將會使整個亞洲地區的危機升級,世界注視著中國。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傳達了堅定的信號,這讓許多外國觀察者對負責任的中國刮目相看。就在亞洲金融危機的余震還未完全消散的時候,考驗就接踵而至。1998年夏天,中國遭遇了又一次嚴峻的挑戰,那是一場來自自然界的災難。長江爆發全流域性大洪水。
20世紀末,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再次提速,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小,市場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變大,全球競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如何才能盡快完善國內體制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呢?早在1986年,中國就開始了回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的努力,十幾年過去了,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關貿總協定,中國的復關申請變成了“入世”談判,但距離成功卻依然路途迢迢。面對入世將會付出的代價,國內也不時傳出憂慮的聲音。
1997年10月26日訪問美國,對于渴望到世界市場游泳的中國經濟這是一次肩負使命的遠行,在嗅覺靈敏的國際觀察家眼中這是一次將會影響世界的對話,一時間,美國總統克林頓舉行的歡迎晚宴的請柬成為最熱門的入場券,正是這次訪問,確定了中美兩國將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訪問也加快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步伐。
北京時間XX年11月10日23時38分,隨著擊槌敲響,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此時,距離中國遞交復關申請已有15年,有人說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織這一刻,實現了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中國的確變了,變得自信和從容了,中國又沒有變,細心的人們發現經過市場洗禮后,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已越來越多地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
而這一變化的背后,也離不開法制的不斷完善,有人說: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從1992年到XX年的XX年間,中國的法制建設快速推進,全國人大共修訂法律167件,其中,涉及市場經濟的有61件。
世紀之交,中國人不僅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強壯了筋骨,初步展現出一個發展中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而且還創造性地踐行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贏得了舉辦世界上最重要體育賽事的榮耀。XX年秋天,中國共產黨再一次表現出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么建設黨的問題。在黨的xx大上,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章程》。
xx大不僅總結概括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而且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新世紀的晨光中,人們發現中華民族燃燒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復興之夢,獲得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明確的目標。
1XX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云變幻的20世紀時中國告別了這個世紀曾經的苦難,經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點,伴隨著國家一起邁入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經過十多年的創新和實踐,中國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開啟了一段新的奮斗征途,獲得了充分自信的中國人站在了新世紀新階段的起跑線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將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