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共4篇)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挲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溫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升起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弦,述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冰玉在琴聲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淚珠,在這片土地上灑落。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地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這就是我所喜歡的《穆斯林的葬禮》的結(jié)尾。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很遺憾沒有真正認真拜讀過,這次“偶然”的機會,終于使我有幸一睹它的風(fēng)采,想寫下些什么,卻又不知從何下筆.那個彌散著淡淡的憂傷的月與玉的意境讓我不忍下筆,似乎稍不留意就會打碎這個絕美的意境。 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潔詩篇;一部映射普通大眾生活的歷史之劇;一部折射平凡卻辛酸的愛情故事的縮寫;一部展現(xiàn)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fēng)情的真實畫卷。這部長達50萬字的長篇小說,以其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nèi)涵、冷峻的文筆,對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習(xí)慣、婚喪嫁娶習(xí)俗做了全面、徹底的描繪。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xiàn)了廣闊的生活畫面。作品中人物活動的時間,上迄二十世紀初,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活動的范圍從亞洲到西歐,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的的沉重災(zāi)難,還有鮮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習(xí)俗、玉器行的歷史和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它不僅是穆斯林的葬禮,也是愛情的葬禮,圍繞著幾代人的似乎“扭曲”的愛情書寫穆斯林人的生活……。 讀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書中美麗的言語和措辭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對于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于環(huán)境的襯托,作者運用的詞語都那么的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我覺得它是現(xiàn)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jié)和風(fēng)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yīng)”就不以為怪了。讀完這本書,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我甚至抱怨作者為什么如此殘忍,要賦予一位完美的妙齡少女如此苦難并短暫的一生,要拆散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脫了,而活著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我曾經(jīng)想到過一個問題:為什么這本書的書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禮》,穆斯林的葬禮,葬去的究竟還有什么呢?也許還有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情,這也是作者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但作者以一種似現(xiàn)、似全似殘的寫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我的心情好似秋風(fēng)中墜下的一片落葉,隨著人物的經(jīng)歷,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最令我震撼心靈的是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韓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愛情了嗎?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沒有。讀過他們,令人有一種由衷的欽羨,又有一種揪心的疼痛。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fā)展到最后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在閱讀他們兩人的言語和對白的同時,我內(nèi)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同時又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著。我不能不承認,我被這種高尚的愛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節(jié)中,隨著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隨之變化。說實話,我很羨慕,甚至向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相儒以沫,但可惜的是她的愛情追求顯得稀里糊涂,幾乎在不懂什么是愛,什么是責(zé)任的情況下,就懵懵懂懂地跟著本能的喜好感覺飄飄然起來,乃至最后死到臨頭滿腦子還都是那么可憐的一點所謂的本能的美好感覺。不幸的出世、抑郁的生長、痛苦的愛情、悲慘的喪生……新月的悲劇也許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jié)果,叫人不得不為之哀嘆,這也正是整部小說的過人之處罷。 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白紙黑字里面的主人公!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為何在現(xiàn)實面前,你如此不堪一擊? 生命在命運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哀歌為誰而響起?《梁祝》樂曲在春蠶吐絲的節(jié)奏中淡淡遠去。留下一片純凈,一片空靈……
《穆斯林的葬禮》一書中以韓子奇的成長經(jīng)歷為線索,一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展示了人世間的冷暖、丑惡、親情、觀念等,啟發(fā)人們?nèi)ニ伎既松谑缿?yīng)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韓子奇畢竟經(jīng)歷了并非人人都能經(jīng)歷的高潔、純凈的意境。人應(yīng)該是這樣的大寫的“人”。人的心決不單單是解剖圖畫上的那顆有著什么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臟。
主人公韓子奇小時候是一個被師傅領(lǐng)養(yǎng)的孤兒,因害怕師傅拒絕自己編謊話說自己是基督教徒。后因長相英俊有對瓷器有著特殊的喜愛被新月的祖父看重,手留在店里當(dāng)員工。大小姐慢慢的喜歡上了韓子奇,很快的發(fā)生了一場變故,老爺子因不能按期做好客人所預(yù)購的瓷器被小人陷害,導(dǎo)致傾家蕩產(chǎn)。韓子奇為了重整店里的事業(yè),自愿當(dāng)賊人店里的員工,經(jīng)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于靠著新奇的技術(shù)打敗了他人,重振店里的局面。韓子奇認為有責(zé)任管理產(chǎn)業(yè),與大小姐成婚,不就有了兒子天星。本該幸福的生活下去,然而一場國家級別的戰(zhàn)爭不得不出國,二小姐從小就對這個名義上的姐夫存在依靠和愛意,偷偷地跟隨韓子奇出國,兩人慢慢的產(chǎn)生了愛情并有了新月。戰(zhàn)爭結(jié)束回國后,二小姐沒有臉面見大姐再次離開了家出國。大小姐一直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對新月很不好,韓子奇用自己全部寵愛著女兒新月。
韓子奇是一個好父親,經(jīng)歷了道德上的煎熬在妻子的冷言冷語中活著,到臨死的時候終于說出了不是基督教的事實。他的一生磨難重重,有責(zé)任感,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同時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
天星從小就知道新月是自己小阿姨的女兒,一直用自己的全力疼愛著妹妹,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新月買了當(dāng)時最流行的衣裙,支持者新月的一切選擇,充分展示了一個哥哥對妹妹的無私的愛。大小姐同樣也是一個悲劇的代表,經(jīng)歷了妹妹和丈夫的背叛,默默地經(jīng)營著一個家庭,不希望新月重蹈她母親的道路,堅決反對新月上英語學(xué)院就讀。星月在學(xué)校慢慢的與自己的老師發(fā)生了戀情,遭受到了母親的反對。新月從小就有心臟病,因父親遭遇車禍又再次引發(fā),導(dǎo)致失去了生命。她的老師也陷入了在他人看來不道德的師生戀,因新月的死而消沉。
新月是新生思想的代表,敢做敢愛,頂住世俗的輿論與自己的老師發(fā)生了戀情,體現(xiàn)了新思想新人生的追求路。堅守自己的觀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實現(xiàn)理想、幸福。幸福掌握造自己的手中,要敢于去面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有責(zé)任,有擔(dān)當(dāng),有悔過的心,有對他人的愛,有追求幸福的勇氣,同時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從來不知道,神州大地上,文化古都中,有著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
從來不知道,悠久歷史里,漫漫長河中,有著一個用汗水和血淚凝成的玉的故事。
玉和月構(gòu)成了這部小說的兩條線索,兩條線索交錯著向前推進。
先說玉。玉,令人神往的古老傳說,那是一條綿延不絕、滾滾流逝的長河,無數(shù)的能工巧匠為玉河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可在無情的歷史面前,他們只能被湮沒。這是工匠不可更改的宿命么?任你多么技藝超群,多么巧奪天工,就算你的心血流傳千古,它總是不屬于你的。當(dāng)人們?yōu)橹傻挠衿鞣Q贊不已的時候,誰又能想到它的締造者呢?
韓子奇懂玉,他比梁亦清更懂。技藝超群的梁亦清,也許知道的只是坐在水凳上轉(zhuǎn)啊轉(zhuǎn),為的是把全家的生計轉(zhuǎn)回來。他只是一個工匠,善于雕琢的工匠罷了。他不曾探尋過玉的歷史,也不明白玉的價值。可是他也是珍玉如命的啊,不然,怎么會當(dāng)傾注了畢生心血的鄭和航海圖功虧一簣時,吐血而死呢?每個工匠都會珍愛自己苦心造就的作品,希望它能流傳于世,就算是自己不能被世人銘記,也依然無怨!
韓子奇卻不能稱為玉匠,用收藏家來稱呼他吧。他是真真正正的把玉作為自己的生命,他收藏的不僅僅是玉,還是那歷經(jīng)千年的文化積淀!
一塊玉就是一部歷史!
韓子奇的一輩子可以說是活在了玉上,可他再怎么致力于鑒玉,藏玉,到頭來還是免不了夢醒一場空的悲劇命運!珍若性命的古玉,還不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嗎?既是如此,懂玉、藏玉又有什么意義呢?人生苦短,古玉卻能活千年。玉和人,究竟誰奴役了誰?誰又是誰的主人?
梁君璧,父親刻玉、丈夫藏玉,可是沉浮數(shù)十載,她還是不明白玉的含義。不可否認的說,君璧是一個女強人。父死兄走、家徒四壁,她能料理喪事,安慰母親,照顧幼妹;戰(zhàn)亂不斷,丈夫遠離,她仍能主持家務(wù)、撫養(yǎng)愛子。她的能力,我一向沒有小覷;她的堅強,我是一直佩服。為此,我甚至是責(zé)怪那個愛玉卻拋家棄子的韓子奇。
可是,君璧,你再怎么強,你還是得依靠男人啊。為此,你將自己都交給了和丈夫共同建造的家。你愛奇哥哥,愛韓天星,愛這個家,這些都沒有錯。
你有什么錯呢?曾經(jīng),我是很厭惡梁君璧的,可是再一次看的時候,才知道她只是做了她該做的。盡管有時候有些極端,有些得理不讓人。是韓子奇對不起她的,是梁冰玉對不起她的。誰讓自己的丈夫和親妹子一起背叛呢?冰玉再怎么說愛情是神圣的,她依舊是奪走自己親姐姐的男人啊,何況這個姐姐在冰玉的生活中更是母親一樣的角色。
君璧對新月不好有什么可以指責(zé)的呢?哪個女人可以大度到容納丈夫的私生女?既然君璧容納了,盡管也容納的是自己的外甥女,那我們又如何能過多的要求她再對新月好一點呢?
也許,她是錯的。她錯在不應(yīng)該趕走忠心于奇珍齋的老侯,錯在不應(yīng)該破壞天星和容桂芳的感情。君璧就是太強勢了,強勢的不容許別人的欺侮,不容許自己不喜歡的女人做自己的兒媳。
韓子奇一生愛玉,君璧的一生呢?只是恪守著賢妻良母的職責(zé),就算曾經(jīng)顯赫過、富貴過;就算她既不賢也不良,她追求的仍是安適的生活,在家人平安的前提下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
年輕時關(guān)愛著丈夫,年老了謀劃著兒子的終身,這不正是普通女人的一生嗎?也許韓子奇不愛她,至少不是刻骨銘心的,而她也無法理解韓子奇的愛玉的追求。她的角色除了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之外,就只剩下一個虔誠的信徒了。她日日夜夜地信奉著真主,虔誠地為家人禱告,執(zhí)著著作為穆斯林的信念。可是太過執(zhí)著了,執(zhí)著的阻斷了新月和雁潮的愛情,可是都頭來還不是一場空嗎?自己的丈夫就不是一個穆斯林,還有什么理由去拒絕楚雁潮呢?是命運在開玩笑嗎?還是一場空啊!
韓子奇不愛君璧,卻在遠赴倫敦中與自己的小姨子相愛了。梁冰玉,可不可以說是為愛情而活的呢?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的思想與一般女子不同。她的人生也并不是想自己姐姐一樣做一個家庭主婦。每一個妙齡少女都會憧憬著美好的愛情,這種愛情是刻骨銘心、浪漫深刻的,而不是像姐姐姐夫那樣,沒有花前月下、沒有甜言蜜語,有的只是生活的瑣碎。
“我有權(quán)利生活,有權(quán)利愛!”愛的追求總是那么轟轟烈烈的,這是向奧利佛學(xué)的嗎?還是冰玉的骨子里就有這種不顧一切包括道德倫理的愛情觀?情感路上遭遇過挫折,她卻走得更遠。心里早就依賴上了姐夫,倫敦大轟炸給了自己真正認識自己情感的機會。一旦愛上了,就無怨無悔。冰玉說女人也有尊嚴,也有人格,冰玉說有權(quán)利愛,這話沒錯。可是顧道德了嗎?
你追求的愛情是建立在你親姐姐的痛苦上的啊!你有沒有想過當(dāng)韓子奇不顧一切的跟你走得時候,你的姐姐,你的外甥怎么辦?你讓他們?nèi)ヒ揽空l?你追求的是愛情,可韓子奇給不了,韓子奇有的只是婚姻,也許是不幸的婚姻。愛情和婚姻是不一樣的,多年后的冰玉是否能明白理想的愛情與現(xiàn)實的差距?默默蒼天,沉沉大地,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
月,新月一輪。如果上一輩的追求逃脫不了夢醒成空的命運,這一輩人是不是更會追求呢?
新月,溫柔美麗,多愁善感,她的時代也不再是父輩那個戰(zhàn)火紛飛了。新月是幸運的,衣食無憂,韓子奇、韓天星、姑媽,還有楚雁潮,哪一個不愛她呢?新月是充實的,北京大學(xué)高材生,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北大西語系,除此之外再無退路。新月的追求,是熱心的譯著事業(yè),是純潔的美好愛情。新月的青春,朝氣是多么讓人羨慕!正當(dāng)妙齡,有著太多太多的夢想,有著太多太多的憧憬。新月是不幸的,生命之花還未來得及盛開便要宣告枯萎了。
新月的人生雖然短暫,可是卻比別人活得更有意義。至少在她的人生里,她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她是為著學(xué)業(yè)而不懈奮斗的。她收獲了愛情,她是為著信念而不懈堅持的。
楚雁潮,不一樣是有追求有理想嗎?和新月正是一對。其實雁潮何嘗不是一個癡情種?他是平凡的,同時又是偉大的。平凡處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xué)教師,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偉大處則是那感人至深的愛情,對新月的至死不渝。愛情,還是美好的!至少韓楚之間的愛情令我動容,它超越了宗教,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一切。韓家因為楚不是穆斯林的反對阻隔不了,楚家因為新月命在垂危的反對也阻隔不了,就算是生離死別也阻隔不了的。死神可以帶走生命,但帶不走愛情。他們的愛情基礎(chǔ)呢,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有著共同的理想追求——為中國的譯著事業(yè)添一份光彩!這是君璧和子奇所沒有的,因為君璧到死都不能理解古玉的價值。
天星,家里的頂梁柱吧?他是當(dāng)之無愧的硬漢啊,對新月無私的愛又如何不讓人感動?一個男子漢,他是懂得自己的責(zé)任的。他知道,他要撐起這個家,他要對這個家負責(zé),對父母負責(zé),對妻子負責(zé)。男人明白了自己的重任,他就是個好男人了。雖然天星失去了真摯的愛,卻也收獲了一個安寧穩(wěn)定的家。此生足矣!
月落了嗎?還是會升起來的!
現(xiàn)實與浪漫,兩個不同的愛情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之一
孤冷寂靜的夜空,冷艷刺眼的雜星,無力垂掛的殘月,碧綠如水的玉片閃耀著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塊碎了的美玉。樸素神圣的葬禮,將那一段纏綿凄婉的愛情永遠地埋在了幽幽松林下那片黃土之中,只留下一個凄涼的身影。那《梁祝》的娓娓笛聲是在傾訴心中的思念,還是在無力地痛哭?
穆斯林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讀完,已無數(shù)次地淚眼婆娑,心中無數(shù)次地哀嘆,無數(shù)次地質(zhì)問,最終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只有無奈地任憑心中潮起潮伏。也許,悲劇總是唯美動人的,尤其是愛情悲劇,總是能惹得人為之淚垂。
悲劇之一——現(xiàn)實的愛情不該幻想著浪漫
梁君璧,她與韓子奇之間是基于三年朝夕相處的親情后,又經(jīng)歷了三年 “背叛遺棄”,而又重聚的剎那產(chǎn)生的火山爆發(fā)式的愛情。她需要他,那個破碎得只剩下三個女人的家需要他。他韓子奇從流浪而來,為了報答師傅的收留、授藝和養(yǎng)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則視他為困苦時可以依靠的寬厚得肩膀,落魄時能夠重振家業(yè)的脊梁。他與她結(jié)合了,現(xiàn)實的結(jié)合。她的決定沒有錯。雖然她是個穆斯林,雖然她有了堅強的依靠,但她的身上清晰地散發(fā)著作為長女——中國式長女的特有味道:成熟,穩(wěn)重,能堅忍地撐起一個家庭。少年喪父讓作為長女的她過早的成熟。她穩(wěn)重,有魄力,和子奇一起重新高高掛起了奇珍齋的牌匾。她,是個賢良的妻子,同舟共濟讓他們的愛深厚、純凈,讓這個穆斯林的琢玉世家由衰敗而興盛,讓千千萬萬在水凳上琢了一輩子玉,也同時受了玉器商人一輩子剝削的民間的巧手藝人們重又獲得世人的尊重。
如果她安于這種現(xiàn)實的愛情,亦或只是親情的話,那么,即使是動蕩的局勢造成的親人的離散,甚至是丈夫與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夠尊重和默認的。悲劇就在于她太愛子奇,這穆斯林最忠實的教徒,在這現(xiàn)實的愛情中做的卻是浪漫的夢——夢想著自己的丈夫永遠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遠只有她一個。卻不知子奇從來對她只是兄長對妹妹的關(guān)愛,只是“長子為父”傳統(tǒng)家庭觀念下一個男人的責(zé)任。他們的結(jié)合,在她是一種愛情的發(fā)展,在他也許只是一種生活的憐憫與相互依靠。
丈夫漂泊海外十年,她在家里帶著兒子支撐著,堅守著,期盼著。她以一個女人在最艱難的情況下激發(fā)的堅韌度過了那十年。因為,她心中有夢。然而,當(dāng)日夜思念的“奇哥哥”與不懂事的妹妹玉兒攜手站在她面前時,她慌了。更令她不可饒恕的是,一個是自己的丈夫,一個是自己的妹妹,他們竟背叛了自己,不僅心心相印,還有了骨肉——那個可憐的女孩新月。她怎甘心?女人哪,真是奇怪的動物。當(dāng)她作為長女時,面對家破人亡的慘境是那么的沉著堅強;當(dāng)她作為妻子時,在操持家務(wù)和協(xié)助丈夫創(chuàng)業(yè)中是那么賢良干練。可如今,作為一個女人,她卻是再也不能忍了,是再也忍不住了。同為女人,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同情著她,為她抱屈,替她悲痛。為了維護這個家,你咄咄逼人趕走了親妹妹也就罷了,可為什么連個孩子都不放過!怨恨真是條毒蛇,它借這個原本善良的女人的手逼死了新月,那個親妹妹所生的孩子,喊了她一輩子“媽”的那個純潔美麗,剛剛嘗到愛情的甜蜜卻永遠的失去了的孩子。怨恨真是條毒蛇,它竟讓她親手破壞了兒子天星的婚姻,毀了兒子一生的幸福,它也催促了她曾經(jīng)深愛著又用一生憤恨著的韓子奇之死。
她的人生注定只能遵從現(xiàn)實的殘酷,可她卻偏偏執(zhí)著地追求心中的浪漫。最終,只是演繹了一場悲劇,一個家庭,兩代人的悲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