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讀后感(共10篇)
正如張曉風一樣,畢淑敏也是一位中國臺灣的高產(chǎn)女作家。她的散文通俗易懂,不像有的文章深奧難懂,可能是她自身的原因:她是一名醫(yī)生兼心理學家。正是因為如此,才形成了她獨成一派的白話文散文風格。
畢淑敏的散文,大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但文內(nèi)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就是一篇代表性的文章。
單從布局來說,她寫的這篇文章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從十種不同的人的人心靈深處體驗出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同的人自然就有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我最喜歡從孩子的一面寫家的地位的一段:
“問孩子:家是什么?
他們回答: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一百分的獎賞和不及格是的斥罵。家是可以耍、賴撒謊、當皇帝,也是俯首聽命當奴隸的地方。家既是讓你高飛又是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
也許是我是一個孩子的原因,對這一段感悟很大。從小學到初中,我做過許多錯事,大都要耍賴,象我用洗手液刷牙,被斥罵了一頓。自然考試成績也很重要,每次考試,家中父母都“威脅”道:“考不好就要上補習課了。”我只能俯首聽命認真復習。成績不差當然就有獎賞啦。
《家問》洋洋灑灑三大頁,只圍繞一個字:家。家是一個變化的字,而畢淑敏緊緊抓住了讀者心,且與眾不同。
《寫下你的墓志銘》就突破了傳統(tǒng)。不同與其他,主要講述了她與大學生談“生與死”時的一個故事。死亡,對于人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但又不愿意去談?wù)摰囊粋話題。人都希望多活幾年,但是死亡,對于一個充滿勇氣的人,只能是另一場冒險。正如文章里所寫:“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死亡,地球早就被恐龍霸占著,連猴子都不知道在哪哭泣,更遑論人類的繁衍!”
死亡,對于進化來說,意義重大。只有舊事物的滅亡,才有新事物的誕生。
畢淑敏散文,平凡眾特、透著特別,但不張揚,正可謂“平凡中的偉大”。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1000字范文精選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但卻總能觸及人的心弦。讓人有所感悟。讓疲憊、煩躁的心總能得到找到一處最寧靜最溫馨的港灣。總會在心靈最陰霾時刻尋到風雨過后的陽光。她教給我們愛,同時教給我們理性,面對殘酷的世界陰暗面與不可理喻的社會黑暗角,我們應(yīng)當怎么樣的調(diào)整自我的心里,正確的看待,走向光明與燦爛。累了、倦了、厭了,不要和自己過不去,找到合理的途徑,給心靈放個假。畢淑敏教給我勇敢,賦予我理性。
拿起這本書,一本書名為《我的人生筆記》的散文集,我便即將開始了解作家畢淑敏的內(nèi)心世界了。
本以為一個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里,奮筆疾書,一天到晚與文字打交道的人,但畢淑敏與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著豐富多彩的人生經(jīng)驗,她年輕時曾在藏北高原當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嶺之間,她曾背負武器,紅十字箱,干糧跋涉在藏北無人區(qū),她曾在寒冰之上,鋪張雨布席地而眠,她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但她同樣有家庭、兒子、友愛,小時候也害怕見老師。脫下作家的美麗光環(huán),她與萬千女性一樣是一個母親,一個孝順的女兒,賢良的妻子。在《下午去開家長會》中,畢淑敏將母親去開家長會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在去開家長會的路上,心中感到緊張,雖然老師有夸過兒子,但更多是說他的不足之處,畢淑敏寫道:那種時刻,真令人尷尬和難堪。我的自尊心強烈地蜷縮起來,我的頭在老師和其它家長的注視中沉重地垂下……
雖然老師不再述說她兒子的失誤,但她卻會不停追問,生怕漏掉一點。這是天下母親菜有的復雜心情,明明害怕聽到,卻又想聽到,也希望孩子像一只光滑的蘋果。她有一顆平凡的心。
畢淑敏的文字之間流露著一種真情,不管是她寫當軍醫(yī),還是關(guān)于婚姻和家庭的獨白,每一章節(jié),每一篇,讀完之后都能感應(yīng)到她所想表達的,文中從沒有直接表達情感的陳述,好像擰一個魔方,跟著思路走,最后拼出一個完整的面。畢淑敏的文章沒有張曉風那么優(yōu)美,飽含細膩的情,更多的是簡潔和清晰。
畢淑敏的散文不同于張曉風。她只是給我們講述一個小巧的故事,平凡普通,像一湖波瀾不驚的水。
她的特點是能夠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一些東西,所以她的文章帶著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你無聊時可以端起它一邊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邊翻頁,是在你心煩意亂時讓你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是在你悲傷難過時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若能細細體會,必能發(fā)現(xiàn)那隱藏于故事中的一份細膩、一份溫柔、一份執(zhí)著,對人生的追求及一份不變的心。
在《孩子,我為什么打你》中,孩子忽然反駁作者說出的“從未打過人”:“媽媽,你經(jīng)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也許我們曾受到過家長的批評責怪甚至打罵。但是我們知道嗎,每一次孩子的挨打,只會在母親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她把對孩子的溫柔、嚴厲、疼愛、生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篇好的文章,是優(yōu)秀作家心靈性格的一面鏡子,字里行間映襯出真實的自己,是他們用心最純潔的瓊漿譜寫的。畢淑敏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許是因為這兩點,鑄造出她獨特的寫作風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觀。我們也可以學著像她一樣,以一個醫(yī)生的角度、一個母親的角度、甚至一個路人的角度,去體會,觀察這個精彩的世界。
初一讀后感:畢淑敏散文讀后的感想
樂,一個人人都盼望的情感,而我就在讀《畢淑敏散文》當中感受到了樂!
畢淑敏是一個能將生活中的情感點滴帶入寫作中的淳樸作家。她的文章有滋有味,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構(gòu)成,再將她的體會,她所了解到的背景加入其中,便成為篇篇打動人心的散文。
她的散文有沉思篇,有人生感悟篇,有心靈處分篇等多個篇幅。一縷彌漫著的香煙,一絲綠植芬芳,一點生機的鳥鳴,便描畫出一篇文章,一幅圖畫。
我很喜歡讀《每天都冒一點險》這篇散文,很有意境。文章講述的是畢淑敏的三個“險”事,教導我們?nèi)松?ldquo;險”而精彩。所以每天都冒一點險,不僅可以抗衰老,還可以活躍生活。我讀了之后感到冒險原來在人生中有這么重要,也不禁發(fā)出感慨,多冒冒險必定會讓我增大膽量,受益匪淺。
我喜歡的另一篇文章叫《精神的三間小屋》。如果讓我推薦作品的話,我定會推選這篇文章為演講主題。它貼近生活,教育我們要在心間樹立三間小屋。第一間是:盛著我們的愛與恨,第二間是:盛放著我們的事業(yè),第三間是:安放著我們的自身。
她在文中這樣闡述道:“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wù),每人都有如此的權(quán)利。”是啊!安放著我們喜怒哀樂的三間小屋,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生靈萬物的平和,所以,人一定心中都要有這三間精神小屋,它們是你心的核心,是你情感發(fā)泄的控制總部,是接受打擊、接受喜悅的基地。
讀久了畢淑敏老師的散文,真會不自覺地稱她為師。散文情感濃厚,內(nèi)容樸實,令我看了就脫不了身,總想多看幾篇。其實我的許多經(jīng)歷都和畢淑敏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她說的“到底我重不重要?”,我曾經(jīng)也有這樣的疑惑,并問過我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在她的散文中找到了答案——我很重要!
畢淑敏那平實卻激情的散文使我久久難忘,我仍不時翻翻這篇,看看那篇。那種被畢老師渲染得瑰麗多彩的、生動活潑的故事情節(jié),相信一定會讓我難以忘懷,而那種被畢老師描述得具有感悟、具有哲理的道理也將廣為流傳。
感謝畢老師為我?guī)淼臉罚m說樂自由我,但這是“樂自由書”,相信這種閱讀的喜悅,將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從前語文老師讓寫讀后感,總是不知所言敷衍了事。如今,我居然自發(fā)地來寫一篇讀后感,不過寫的是隨筆隨感而已。
我喜歡畢淑敏的文章,喜歡那種輕松有趣的風格,我一直喜歡輕松有趣的東西,她寫的不但有趣,更是發(fā)人深思,覺得很有意義,把一些大道理都寫得簡單明了,適合我這種智商理解能力均不高的腦袋。喜歡她一針見血的睿智,比如這句現(xiàn)代女性買個提包都追求品質(zhì)上乘,我們?yōu)楹尾蛔非笞陨淼膬?yōu)良?
有不少篇是討論女性的問題。看了評析想不通那些年輕的甘于做別人情人的女子,是因為懶惰,因為糊涂,因為虛榮貪圖富貴,就那樣不負責任地放棄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前途,我想她們應(yīng)該不愛自己,為何不想想等年歲大了怎么辦,等別人又有了新歡怎么辦。把自己的生計前途幸福全托付在一個不靠譜的男人身上,真是一出悲劇。女性應(yīng)該是更感性更注重感情的動物,那么多女子甘于這么做我真的不太明白。也許我的思想比較老套,但我依然堅信生活該是和諧穩(wěn)定的,有可以去愛的人,有愛自己的人,這樣才是幸福的。
談?wù)撍劳觯吺缑舨粦峙滤劳觯@是正常的,為什么我們要害怕呢?就像我們要進行新陳代謝,大自然新生代替死亡一樣正常。我尤其贊同她的死亡該回歸家庭的觀點,如果明知道自己快去世了,卻要不斷在醫(yī)院折騰,費錢費力所有人跟著受罪,何苦呢?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期,吃好點,喝好點,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家人給予充分的關(guān)愛,在安詳平靜中死去。并且我也不希望家人太過傷悲,只要他們繼續(xù)快樂幸福地生活就是我幸福了。
談到教育,畢淑敏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孩子已經(jīng)很痛苦還要嘮叨不已以為這樣效果好,會讓孩子在無窮的心理折磨中喪失了尊嚴。忽然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們的父母,由于繁忙忽視了對孩子心靈的保護,傷害了孩子也不知道。
她主張表揚也要慎用,凡是隸屬天分的那一部分,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都大可不必過多地表揚或是批評。我們的批評教育或者賞識教育也該有個度。
談到移民的子女,她的見聞讓我震驚,看了那么多孩子們在國外快活自信的文章,再看這篇才讓我覺得移民真的是有利有弊。我打心眼不希望人才都往外留,希望祖國的環(huán)境,教育,公務(wù)員,食品醫(yī)療制度……都可以人性化一點,美好一點。祖國再差再落后,也有好的方面,身處其中也許不知而已。父母都是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可是孩子真的快樂真的愿意嗎?一切都被大人主宰,這些真的適合他們嗎?孩子能適應(yīng)外國的語言習俗,沒有歧視,融入其中嗎?
書本閱讀給了我說不出的充實,說不出的感動,這是在網(wǎng)上閱讀所達不到的,畢竟一切事物有利有弊,網(wǎng)上閱讀也永遠代替不了書本閱讀。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嘆一句:畢淑敏寫得真好!有空讀好書享受閱讀樂趣真好!
提起作家畢淑敏老師,心中便會油然升起一股濃濃的敬意。
畢淑敏老師,是國家一級作家,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北師大心理學博士。也曾是一名出色的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
喜歡畢淑敏的文章,還是緣于多年前,在我拜讀了她的精品散文集后,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一篇篇膾炙人口、發(fā)人深思的美文,似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迅速在周身蕩漾開來。每次捧讀,都是對心靈的又一次洗滌和滋養(yǎng),久久不愿放下。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朋友一個溫暖的擁抱......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說得多好啊!這是作者在告訴我們,要時刻《提醒幸福》啊!
在《握緊你的右手》里,她這樣告誡女孩:“在你纖細的右手里,有一粒金蘋果的種籽。所有的人都看不見它,唯有你清楚地知道它將你的手心炙得發(fā)痛。那是你的夢想,你的期望!女孩,握緊你的右手,千萬別讓它飛走!相信自己的手,相信它會在你的手里,長成一棵會唱歌的金蘋果樹。”每次讀到此,我都由衷地感嘆,我感嘆,世上還有比這更勵志、更美妙的文字嗎?
“我愿用我的書握住你的手,用力、緊緊。”這是一個用生命寫作的靈魂寫者,她把寫作比做是童年的延伸。你瞧,“幼時的落花生,埋在我們的大腦壟溝中,一镢頭下去,幾顆果實被刨出來了。它們團結(jié)友愛,一粒得見天日的同時,帶出很多伙伴的觸須。寫作的人就像拾荒的人,很貪心地接著挖下去,哈,原來還有那么多被遺忘的種子,藏在泥沙中,于是,歲月在墨水中復活......”
多美啊!作者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是鮮活鮮活的,有著頑強生命力的。我陶醉在這美妙鮮活的文字里,無法自拔......
這,就是畢淑敏,一個用樸實、嚴謹?shù)奈淖郑钌钫鸷澄覀冃撵`的人;一個用靈魂創(chuàng)作美、歌頌美的寫者;一個讓讀者尊敬和愛戴的作家。
七年級讀后感:畢淑敏散文讀后感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
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
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里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里卻有規(guī)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jīng)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愿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復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后,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是官(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jīng)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
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lǐng)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
一直以來最想做的事是在旅途感受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
初次看《行走人生》這本書,是被一幅幅畢淑敏阿姨在旅途中的照片所吸引的,都是一些我想去但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的景物。細細的品讀這本書后,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里我發(fā)覺畢淑敏真是一個真誠的、謙虛的、親切的阿姨。她寫的文章在我看來沒有絲毫做作之情,滿溢著的都是一股親切的感覺。我以為,畢淑敏阿姨會寫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沒有。整本書記錄著的都是在漫漫旅途中的一點一滴的感受與體會。讓我一點一點的感悟到人生。
不得不說畢淑敏阿姨真的很細心,她說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旅行需要預(yù)習。”的確,如果你要到一個地方去,你是否應(yīng)該事先多了解一些當?shù)氐娘L俗風光,向已經(jīng)去過的先驅(qū)者打探有關(guān)的注意事項呢?答案是肯定的。隨心所欲,不做功課,貿(mào)然出動,趕上什么算什么,風吹雨打都是緣分。碰上什么吃什么,餐風露宿全為樂趣。閑云野鶴自由自在,流浪漂泊,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只有大框架,沒有細心安排,那么你會因此而錯過多少美景啊,到頭來只留下滿腔的后悔……
人生也是這般如此,在做一件事前,如果舉棋不定,瞎子摸象似的,那么你必然會與一些機會失之交臂,這可是不預(yù)習的壞處啊!
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處風景,大概都會給你留下一份印象吧。而那些你沒有去過的地方,你會在腦海中展開無窮的想象,想象那里的繁華與絕美,對那些充滿了想象的地方,有意地不去查找資料。就讓它們在想象中沉浮,享有海闊天空的余量。倘若有什么好心人好意地要告知你,你就迫不及待地捂住他的嘴,然后,像一個不想直接聽到足球比賽結(jié)果的球迷一樣告訴他,請讓我自己去看吧,知道的愈少愈好。
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即使未來對你來說,是一片未知、一片茫然,但請不要慌張,選擇那條你最想走的路吧,不要去在乎明天會怎樣,未來會怎樣,請毫無保留地過好今天、過好這一刻。未來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去闖,自己去體會,不要肆意聽取他人的意見,要相信自己。
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這樣一句話:“旅行使我們謙虛。”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nèi)心好像隱隱有一些共鳴。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fā)生的時間,強烈的超出了我們已知的范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zhàn)的姿態(tài),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被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它使我們?nèi)諠u狹小的視野、胸懷再度開闊起來,像再生一樣。
當我們居于人生的高處,在意氣風發(fā)、洋洋得意和一路順風的時候,我們是否要把自己放低點兒,學會謙虛、冷靜,不張揚,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當我們居于人生低洼時,我們是否也要不自卑,不氣餒,不妄自菲薄,一任自己消沉下去,而是高揚起人生積極向上的風帆,敢于挑戰(zhàn)暫時的黑暗和挫折,從拼搏中奮起,亮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美麗的人生風景?
旅行好像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盒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未來的路需要自己去開創(chuàng)。那么帶上自己小小的夢想和大大的堅強,就上路吧。人生如路,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景。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讀《混入北圖》有感題記——“我想從北圖的正門走進去”。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里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里卻有規(guī)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jīng)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愿望。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復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后,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舍的離開。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是官(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jīng)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lǐng)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讀后感想:畢淑敏散文讀后感900字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
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
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里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里卻有規(guī)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jīng)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愿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復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后,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是官(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jīng)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
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lǐng)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
一直以來最想做的事是在旅途感受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
初次看《行走人生》這本書,是被一幅幅畢淑敏阿姨在旅途中的照片所吸引的,都是一些我想去但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的景物。細細的品讀這本書后,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里我發(fā)覺畢淑敏真是一個真誠的、謙虛的、親切的阿姨。她寫的文章在我看來沒有絲毫做作之情,滿溢著的都是一股親切的感覺。我以為,畢淑敏阿姨會寫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沒有。整本書記錄著的都是在漫漫旅途中的一點一滴的感受與體會。讓我一點一點的感悟到人生。
不得不說畢淑敏阿姨真的很細心,她說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旅行需要預(yù)習。”的確,如果你要到一個地方去,你是否應(yīng)該事先多了解一些當?shù)氐娘L俗風光,向已經(jīng)去過的先驅(qū)者打探有關(guān)的注意事項呢?答案是肯定的。隨心所欲,不做功課,貿(mào)然出動,趕上什么算什么,風吹雨打都是緣分。碰上什么吃什么,餐風露宿全為樂趣。閑云野鶴自由自在,流浪漂泊,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只有大框架,沒有細心安排,那么你會因此而錯過多少美景啊,到頭來只留下滿腔的后悔……
人生也是這般如此,在做一件事前,如果舉棋不定,瞎子摸象似的,那么你必然會與一些機會失之交臂,這可是不預(yù)習的壞處啊!
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處風景,大概都會給你留下一份印象吧。而那些你沒有去過的地方,你會在腦海中展開無窮的想象,想象那里的繁華與絕美,對那些充滿了想象的地方,有意地不去查找資料。就讓它們在想象中沉浮,享有海闊天空的余量。倘若有什么好心人好意地要告知你,你就迫不及待地捂住他的嘴,然后,像一個不想直接聽到足球比賽結(jié)果的球迷一樣告訴他,請讓我自己去看吧,知道的愈少愈好。
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即使未來對你來說,是一片未知、一片茫然,但請不要慌張,選擇那條你最想走的路吧,不要去在乎明天會怎樣,未來會怎樣,請毫無保留地過好今天、過好這一刻。未來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去闖,自己去體會,不要肆意聽取他人的意見,要相信自己。
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這樣一句話:“旅行使我們謙虛。”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nèi)心好像隱隱有一些共鳴。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fā)生的時間,強烈的超出了我們已知的范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zhàn)的姿態(tài),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被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它使我們?nèi)諠u狹小的視野、胸懷再度開闊起來,像再生一樣。
當我們居于人生的高處,在意氣風發(fā)、洋洋得意和一路順風的時候,我們是否要把自己放低點兒,學會謙虛、冷靜,不張揚,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當我們居于人生低洼時,我們是否也要不自卑,不氣餒,不妄自菲薄,一任自己消沉下去,而是高揚起人生積極向上的風帆,敢于挑戰(zhàn)暫時的黑暗和挫折,從拼搏中奮起,亮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美麗的人生風景?
旅行好像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盒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未來的路需要自己去開創(chuàng)。那么帶上自己小小的夢想和大大的堅強,就上路吧。人生如路,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景。
關(guān)于畢淑敏散文讀后感800字
樂,一個人人都盼望的情感,而我就在讀《畢淑敏散文》當中感受到了樂!
畢淑敏是一個能將生活中的情感點滴帶入寫作中的淳樸作家。她的文章有滋有味,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構(gòu)成,再將她的體會,她所了解到的背景加入其中,便成為篇篇打動人心的散文。
她的散文有沉思篇,有人生感悟篇,有心靈處分篇等多個篇幅。一縷彌漫著的香煙,一絲綠植芬芳,一點生機的鳥鳴,便描畫出一篇文章,一幅圖畫。
我很喜歡讀《每天都冒一點險》這篇散文,很有意境。文章講述的是畢淑敏的三個“險”事,教導我們?nèi)松?ldquo;險”而精彩。所以每天都冒一點險,不僅可以抗衰老,還可以活躍生活。我讀了之后感到冒險原來在人生中有這么重要,也不禁發(fā)出感慨,多冒冒險必定會讓我增大膽量,受益匪淺。
我喜歡的另一篇文章叫《精神的三間小屋》。如果讓我推薦作品的話,我定會推選這篇文章為演講主題。它貼近生活,教育我們要在心間樹立三間小屋。第一間是:盛著我們的愛與恨,第二間是:盛放著我們的事業(yè),第三間是:安放著我們的自身。
她在文中這樣闡述道:“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wù),每人都有如此的權(quán)利。”是啊!安放著我們喜怒哀樂的三間小屋,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生靈萬物的平和,所以,人一定心中都要有這三間精神小屋,它們是你心的核心,是你情感發(fā)泄的控制總部,是接受打擊、接受喜悅的基地。
讀久了畢淑敏老師的散文,真會不自覺地稱她為師。散文情感濃厚,內(nèi)容樸實,令我看了就脫不了身,總想多看幾篇。其實我的許多經(jīng)歷都和畢淑敏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她說的“到底我重不重要?”,我曾經(jīng)也有這樣的疑惑,并問過我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在她的散文中找到了答案——我很重要!
畢淑敏那平實卻激情的散文使我久久難忘,我仍不時翻翻這篇,看看那篇。那種被畢老師渲染得瑰麗多彩的、生動活潑的故事情節(jié),相信一定會讓我難以忘懷,而那種被畢老師描述得具有感悟、具有哲理的道理也將廣為流傳。
感謝畢老師為我?guī)淼臉罚m說樂自由我,但這是“樂自由書”,相信這種閱讀的喜悅,將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初一年級讀后感:畢淑敏散文精選讀后感言
看到并記住畢淑敏這個名字,是由一篇《孝心無價》開始,文章用確切而真實的語句告誡天下的兒女:抓緊時間盡孝,趁父母健在的光陰,因為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因此深深的感謝這么一位女性,能用美妙的文字、真實的事例為眾生敲響親情的警鐘,使世間少了幾位一定要去尋找“后悔藥”的凡夫俗子,這才是文字工作者對社會實實在在的貢獻。
再讀畢淑敏源于她的《提醒幸福》,文章如題目一樣,無一個贅字、一句廢話,猶如一針清醒劑,使讀者由眼睛吸收,而滲透至心靈。它反映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是對“知足常樂”的另一種詮釋,直達現(xiàn)代人浮躁、郁悶這個心理病灶,因而被選入初中語文教科書,。
《不宜重逢》寫出了許多人用事實驗證過的真理,誰都經(jīng)歷過初戀或暗戀的時光,幾年過后,幾十年過后,還是不要刻意相逢為好,正所謂:相見不如懷念。事過境非,想追憶的往事放在心里,真誠的祝福也放在心里,曾經(jīng)的暗戀盡管很苦、很澀,當年未表達是缺乏勇氣,如今不提起是不忍,不忍驚擾了心底那一潭清泉,不要說,不要說,一說就錯!
教育孩子是個永恒的話題,她用自己作為心理學博士的專業(yè)知識,在《我的成長我做主》一書中告訴青少年一系列心理問題的答案,幫助他們擺脫孤獨、狹隘、悲觀,從而健康快樂的成長。
喜歡畢淑敏,因她是位素面朝天的女人,是位有深刻的社會責任感的女人,是位因閱歷而無年齡感的女人,如果世間有更多這樣的女人,與音樂、書為伍、為善良、正直為伍,將無所謂漂亮與否,都會如散發(fā)著陽光氣息的花草,將周圍裝扮得愈加美麗……
我最喜愛畢淑敏的《提醒幸福》了,它闡述了在生活上喜或者悲的時候,都要提醒自己,正確看待事情,尤其要記得關(guān)于幸福的提醒,它給了我很大的感觸。
現(xiàn)實生活上,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不會一帆風順,或許是遭到意外,或許是碰到綁匪,或許是破產(chǎn)的危機,這些都會給你造成災(zāi)難或者損失,甚至使你一無所有。這時,有的人悲痛欲絕,怨天尤人,有的人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我們應(yīng)該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中的一些災(zāi)難。“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錢沒了可以重新賺過,至少,我們還擁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一種幸福呵。“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
每個人的人生際遇各不相同。應(yīng)該說上帝對你有多重視,它就可能讓你的人生有多磨難。記得有作家說過: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它特別青睞你的話,缺陷也就大些。我們一出生就沒有了選擇的余地,那我們就唯有勇敢地去面對,努力地去奮斗,經(jīng)過了這些挫折之后,就會有好日子等著你。“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人生就是這樣,先苦后甜,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人,從呱呱墜地起就要對每一件事情認真負責,盡自己最大力量去完成每一件事,因為我們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意外,這些意外可能隨時都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人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長,如果每件事情都馬虎了事,就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自己存活下來的使命,所以我們要做到,認真活好每一天,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就算是某天遇到點什么意外,也對得起自己,不枉活了一次。
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災(zāi)難降臨時,要提醒自己坦然樂觀地去對待;志得意滿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提醒自己,災(zāi)難隨時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我們要加倍地珍惜幸福,享受幸福。要知道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幸福都會存在的,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對待生活,我們的生活會更多彩,世界會變得更加美麗。
女人,是位有深刻的社會責任感的女人,是位因閱歷而無年齡感的女人,如果世間有更多這樣的女人,與音樂、書為伍、為善良、正直為伍,將無所謂漂亮與否,都會如散發(fā)著陽光氣息的花草,將周圍裝扮得愈加美麗……
《畢淑敏散文集》
這本書集子里收錄的篇章,多半和心理學有點枝枝蔓蔓的關(guān)系。有些是作者在北師大讀心理學碩士和博士方向課程的時候所寫,有些是我開設(shè)心理診所的時候所寫,有些是作者和心理學界的朋友們談?wù)撃承﹩栴}后所寫。承蒙中央編譯出版社的曲建文先生將作者幾乎所有的散文讀了一遍,然后把它們選了出來,成為一本物心理學有較大關(guān)聯(lián)的集子。
畢淑敏是國內(nèi)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400萬字的作品感染了千千萬萬的讀者,曾數(shù)十次獲獎。她是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雙手挽救過很多患者垂危的生命。她是北京注冊咨詢師,開設(shè)了心理咨詢中心,幫助無數(shù)來訪者走生命幽谷。她17歲到西藏當邊防軍,面對雪山,立下了一生的宏愿讓自己快樂,對別人有所幫助。她所寫的心理勵志讀物《心靈七游戲》,第一版就發(fā)行了15萬冊,并在香港獲獎。被北京人藝改編成話劇,引起強烈反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