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讀后感選摘(精選5篇)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選摘 篇1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表于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之后,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那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仿佛隨著格列佛一齊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個性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里的侍從務必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一樣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游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后,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游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選摘 篇2
12月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搞笑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完美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構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我的親身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忙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理解。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不明白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之后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能夠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后,我們不能不審視自我,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夸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后,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愿為此付出努力,也期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我做起,從此刻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選摘 篇3
格列佛他是1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遜,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人。他是一個勤勞勇敢、機智善良的人。他記憶力很強,善于學習和觀察,善于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溫和,對人態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愿意幫忙朋友,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險,也會隨時準備抗擊一切對朋友不利的人。同時他聰明機智,有膽識,說話巧妙伶俐,做事堅決果斷,能夠見機行事,抓住一切機會追求自由,有著極強的自信心,相信自我能夠成功。他為人坦率,愛國,也十分顧惜自我的面子,對敵視他的人充滿了仇恨、厭惡與鄙視,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識豐富的學者。總的來說他是一個具有質疑精神,酷愛真理,有忍耐力的勇者。
書中的第一部分小人國之旅中的小人國,描述了小人國王國中最高的職位要透過跳繩(不是以人的潛力品德)來決定,誰跳得最高,誰就能獲得最高的職位,實際上反映了在當時的英國平常人難以憑真才實學獲得其應有的地位。
書中的第二部分大人國之旅中的大人國則充分暴露了大人國國王對英國如此喜好戰爭也表示出極大的憎惡,這也正是作者借大人國國王之口來譴責戰爭帶給人民的惡果。
書中的第三,四部分也分別表達了作者贊成和平制度和反映出由于歷史的限制,作者無法找出擺脫人類丑惡的態度。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選摘 篇4
這個學期,我看完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后最后回到了自我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搞笑極了。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格列佛能夠到慧?國這個令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用拐賣兒童的方式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我的親人朋友。難怪我們的老師與父母們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忙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但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要替我解圍時,我不敢理解。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漸漸地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覺得讀過幾遍之后,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游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選摘 篇5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搞笑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是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里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我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留意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愿為此努力,也期望大家一齊,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