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精神豐碑》有感
精神,一個莊嚴的詞語。它比品質更深入,比信念更高昂;它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不是三兩天的堅持……它蘊含了自身所有的優點,散發出自身獨特光芒。這就是我對精神的詮釋。
持有精神的人是高大的,他們無處不在。也許,他(她)就是我們身邊熟悉的朋友、鄰居;也許他(她)很平凡;也許他(她)并不富有。但誰也無法阻止他們奉獻愛心的滿腔熱忱、堅定和執著。叢飛愛貧困學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趙廣軍手中珍貴的“愛心名片”,陳光標的“慈善如山,財富如水”令人贊嘆……他們用愛心鑄就的獨特魅力,如磁石一般,吸引著我們,影響著我們。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仁愛待人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雖然社會上許多可敬可愛的人擁有美麗心靈,但不代表沒有“丑陋”。我們也曾看到孕婦摔倒在地,幾十個圍觀者中無一人挺身扶起;我們也曾聽說有人將愛心善款占為己有,挪為它用;我們也曾目睹鄰家老奶奶無人贍養,盡管膝下兒女成群。我們將怎樣呼吁他們,喚醒他們呢?我們要用來自心靈的聲音吶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許多在別人需要時不愿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是他們真的對待生活冷漠,缺乏愛心。他們的觀點是,我一人的力量有限,還是讓別人去做把!這只是在為自己找借口。你不出力,他不出力,世界將失去溫暖。所以,助人為樂不是一個人的獨舞,而是眾人齊心。
助人為樂不要只說空話,還要有實際行動。給老人、孕婦及需要幫助的人讓座,攙盲人過馬路,撿起垃圾桶旁邊的果皮紙屑,這些雖然是小事,但愛心無價。樂于助人也不是雷鋒的特有專利。捐款不是富人才可以做,我們也可以。誰能說一瓶礦泉水的愛心比一臺電視的愛心廉價呢?
意愿+想法+行動〓志向+思路+過程,這一精神的六部曲《精神豐碑》中的主人公都一一彈奏了,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將時刻環繞著我們的心靈。愛心無價,我們每獻出一份愛心,就等于敲下一個愛的音符,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歌會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