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的孩子們讀后感
今天早上我看了《給我的孩子們》這篇文章,它給我的感觸很深。我認為豐子愷老先生的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他對孩子的心理刻畫得十分傳神,也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詞進行了一些加工。而這一切又是真情實感,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有時會傷感,有時會捧腹,有時又會聯想翩翩。
有一段話,讓我的眼睛漸漸模糊了――“軟兒!你常常耍弄我的長鋒羊毫,我看見了總是無情地奪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樣子,我竟不安慰,還大聲說‘這就是你的下場!’我現在痛苦極了,后悔自己為什么那么無情。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誠地對你說:‘軟兒,原諒我吧!我錯了,我應該平下心給你講對與錯,不該那么粗魯,當時,你也還是個小孩,什么事也不懂。’ ”,他用自己真誠的一顆心,期望去彌補往時的錯失,也對自己的魯莽后悔莫及,多么負責任的父親啊!也許軟兒已不記得這件早在十幾年前的事了,可他還是向我們描述出來,如同對待一件大事,鄭重地進行道歉,豐老先生這樣率真的個性令我深思。
有的話又讓我忍不裝撲哧”一聲笑了――“瞻瞻,你最純真可愛,我每次剃了頭,你都疑心我變成了和尚,好幾時都不讓我抱。最好玩的是,今年夏季,你發現我的腋上長滿了毛,又以為我是黃鼠狼,忽然掙脫了我的懷抱,好久都不理我”,那么可愛啊!都說,童年是天真的,是啊!我們的心里充滿了莫多的問號,大人們卻非常死板,總也不能理解我們的內心想法,總拿我們說的話不當回事,或者應付兩句就完事。不像我們小孩,對任何事情都充滿熱情和好奇,我們的世界總是那樣的美麗、純真,怪不得豐老先生會這么羨慕我們的童真。
童年就應該自然地過,不能做作,要真實,因為它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回憶。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段天真無邪的童年。
“止學”,不是教人們盲目地停止學習,而是叫你有質量有效果地去學習實踐。前人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此乃夫一座右銘也。不為什麼,只是喜歡,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三頓飯一樣,不吃不行,人生的享受。
俺相信,當你喜歡上《止學》,沉浸于它博大深奧空間,并置身于人生勝敗
榮辱漩渦中,加以日常運用實踐時,你便已站在了生命的制高點上,無論你的人生狀態是忙著還是閑著、是受寵還是失意、是清貧還是富貴、是成
功還是失敗,你都會從容面對,心平氣和,順其自然,你的人生都會變得輕松自如,清靜自在起來。
《止學》源于現實,高于生活,它集圣賢高度智慧與實踐,清醒地引導人們去看清這個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什么是真實的、值得珍惜追求的,什么是虛幻需要舍棄的;告訴我們什么是生活中的智慧,并明確智慧(道)與聰明(術)的界限,引導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作舍身取義正人君子,而不是貪圖功利的勢利小人。
《止學》以明智透徹的哲理,告訴我們怎樣去認識人生中必須經歷的關于名譽、利益、交友、情感等重大問題;怎樣看待困境、窮富、苦樂等人生境遇;怎樣與環境、與人、與自己的內心相處,它指出,禍患由于我們自己所做下的“因”產生,告訴我們修身養性、注重道德養成的重要性,君子貴在改變和戰勝自己。一個人生命的成長,就在這樣的取舍和掌握界限的“度”中平衡,同時在取舍中衡量其自身的價值與質量,并最終決定生命延續之長遠意義。按照它的指向去經營人生具體環節,無不獲得令人欣慰的成就。
捧讀《止學》,想起了“七、一”建黨九十周年胡-錦-濤主席講話中關于培養教育下一代的重要章節,這一理念體現了人民的政黨關注民族興盛生死存亡的高度責任感,這對我們的國家、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是極其重要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