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1500字(精選3篇)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1500字 篇1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是美國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書。書中提到了我們人的一些本質性的問題。全書包括,自律,愛,成長與宗教和神奇的力量四個部分。他在第一部分剛開始寫到,人生困難重重,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要的條件就是自律。,自律四元素有,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和保持平衡,并且分別講述了原和實。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愛。他告訴了我們,什么是真正的愛,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幫助我們學習了獨立。獨立。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一個真正愛自己,真正的愛別人,愛是自由,真正的愛,可以擴展彼此的自我界限,界限,促進彼此的心智的成熟,根本的說,是讓我們學會怎么找回真正的自我。在現實生活里有很多情況,被人誤認為是愛。比如說,依賴性,現在這個社會啊,家人對子女付出的很多,包括洗衣服做飯,都不讓子女做。導致現在有好多都不會做飯,甚至是洗衣服,有一些還要讓家人弄呢。還有一種,墜入情網,這個也是經常被人誤解的,墜入情網的人,經常會激情洋溢的表白,我愛他,她。這個只是他自己的主觀意識罷了。這個大多和性有關吧。墜入情網的前提必須是在潛意識里有性的沖動,才能引起。所以,墜入情網這種愛,持續的時間很短。這個只是自我界限的暫時性的崩潰,等到自我界限恢復了,這種愛也結束了,他在書中對愛有一段描述,覺得寫的很好。我吧他摘抄出來了真正的愛,是自我完善的特殊體驗,跟自我界限有著密切關聯。陶醉在愛的情感里,我們感覺靈魂無限延伸,奔向心愛的對象。我們渴望給對方滋養,我們希望對方成長。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對象吸引,迫使我們產生沖動,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獻給對方,心理學家把這樣的激情狀態,稱為"精神貫注"。我們貫注的對象,正是所愛的人或所愛的事物。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個對象,就會使之占據我們的心靈。例如,有的人喜愛園藝事業,他"愛"他的花園,他從嗜好中得到無窮的滿足感,園藝是他的一切。為了照顧好花園,他周末早晨也不肯多休息,很早就起床去花園松土和施肥。他甚至寧愿放棄外出旅行,寧可忽視他的妻子。為花園付出的精力之多,使他很快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他了解土壤、肥料、根系、嫁接的知識,清楚花園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能夠說出每株花草的特性、花園所處的地形、花園的優點和缺點等。他部分的人格、經驗和智慧,也與園藝事業融為一體。對于園藝的愛和關注,極大地擴充了他的自我界限。"(p64)看完這段話時候,我想: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享受自己的工作。因為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擁有一個快樂、樂觀、積極向上的工作心態是無價的,許多外部條件固然是我們生存的必備品,但對一個人來說,更有價值的是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找到快樂。快樂工作吧!學著愛上你的行業,愛上你的學生,學會去享受每一堂課。只要擺好心態,就會發現原來學生們都是那么地可愛,就不會再有那么多的煩惱了。作為一名教師,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學生,從"嗜好"中得到無窮的滿足感,"教書育人"是他的一切。就可以享受"人類心智的成熟旅程"。成熟會帶來發自內心的謙虛,知道自己的智慧并不是來源于自身,而是一種人類的智慧。
自我界限。指人們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或事物之間,存在一定的界限。并且,自己與其他人或物又都是互相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補充: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系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范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心智。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后根據指導其行為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1500字 篇2
一向都沒有好好地看完這本書,總是覺得好像書里的文字認識我我卻不認識他。但是看過之后有一種淺嘗輒止的感覺。一本書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認識了多少!其實它里面所謂的各種心理問題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應對和勇氣。
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應對苦,應對餓,應對困境,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困難,對于弱者來說是一個萬丈深淵,對于強者來說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睉獙@么一個巨大的財富,我們當然要撿起來,人生就是積累的過程嘛。期盼成長就要應對所謂的生活煩惱,看過這本書,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應對,然后理解。
作者說過,放下人生的某些東西,必須會給心靈帶來痛苦,而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應對死亡。任何的放下在必須高度上說都是放下自我--放下速度、放下情感、放下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甚至個人人生理念,這種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經歷這種痛苦,我們就無法超越自己、自己的靈魂?蔀楹我非筮@種自我精神的發展呢?作者坦言,“或許你能夠找到答案,或許怎樣努力,你都與最終的答案無緣。”應對放下,應對痛苦,其實人生重要的不是行為,重要的是態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氣,所謂勇者無敵,好多人都說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啦。還是懵懂的小孩的時候,心懷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說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們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一一光青春然后無畏。
作者首先讓我們認識到問題,應對問題,并研究問題的根源,慢慢地教會我們愛的方式,鼓勵我們堅定信仰,真正的愛,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執著于痛苦,而是微笑,應對然后理解,樹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觀后感)生活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教會我們讓心靈成長,讓心智成熟。并且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忙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一溫一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前程,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一溫一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讀《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覺就想起這樣的詩文,做一個幸福的人其實很簡單,給我們的心涂上幸福的顏色,應對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樣的胸懷,應對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一溫一暖的一一光下。
書中反復強調真正的愛,我們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一樣,有過愛才能了解愛,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應對,才能夠真正無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必須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條充滿幸?鞓烦錆M愛的指引人心靈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1500字 篇3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愿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現在正在寫這篇讀后感,其實已經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面對現實,放下有趣的游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但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輕松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輕松,當我寫完之后,感到心情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常會出現,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而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愿意積極面對,也就是不愿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如果現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現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去搏擊風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責任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案冻稣鎼鄣娜,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因此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達到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而且值得精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