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稻草人六年級讀后感(精選3篇)
關于稻草人六年級讀后感 篇1
這個暑假,爸爸給我借來了《稻草人》這本書,它是葉圣陶爺爺寫的,里面有很多小故事,其中一篇與書名一樣叫《稻草人》。主人公稻草人雖然不能動,不能說話,但故事里的情節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故事發生在一位很不幸的老奶奶身上,她的丈夫得病去世了,她和她唯一的兒子費力地種地,花了三年時間掙的錢才把丈夫的喪葬費還清,但沒想到兒子也得病去世了,老奶奶悲痛欲絕,又足足挨了三年才把兒子的喪葬費還清,接下去的兩年又鬧水災,幾乎沒有什么收成。此時我的心情百感交集,淚水在眼睛里打轉,為什么這么多不幸的事都發生在老奶奶身上,老奶奶實在太可憐了。
終于這一年沒有了水災,稻子長得很好很壯實,風調雨順,我想老奶奶一定會很高興的,稻草人和我一樣也在為老奶奶指日可待的豐收感到興奮。但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稻田里出現了不少蛾子。稻草人想:必須把蛾子趕跑,因為老奶奶就靠著種稻子的收入生活了。稻草人想向前移動半步卻做不到,想扇動扇子去趕走那些蛾子,但風力太小,根本趕不走,想提醒老奶奶有蛾子,但是老奶奶卻聽不懂他說的話。讀到這里,我的心情都急到嗓子眼了,我好想跑過去幫助稻草人把蛾子趕走,這樣老奶奶的稻子就不會被蛾子吃掉了。但稻草人最終還是沒能幫到老奶奶,蛾子把稻子的葉子和稻穗吃了個精光……,這篇文章里的故事實在是太悲慘了,稻草人一直想幫忙卻幫不上,最后稻草人都急暈過去了,倒在田地中間。
稻草人有一顆善良的心,當他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都會想著要幫助別人,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也要做一個樂于助人、心懷善意的人,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主動提供幫助,這樣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心。但是稻草人最終卻無能為力,此處也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努力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我們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稻草人”,即使有顆善良的心想幫助別人,但是卻無能為力。
關于稻草人六年級讀后感 篇2
讀一本好書,就像品味一杯淡淡的清茶;讀一本好書,就像沐浴一場和煦的陽光;讀一本好書,就像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暑假,我看了葉圣陶爺爺寫的《稻草人》。這是一本耐人尋味,極富教育意義的優秀作品,它是通過一個個有趣生動的童話故事來教我們體會世間的許多道理,看完之后,我的心情如潮水般久久不能平復。
開篇第一章——一粒種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太刻意去追求某種目的,越想得到什么,往往就越是得不到,順其自然卻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果你的旅行只是為了回去時寫一篇游記向別人炫耀,那么你在旅途中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去,不能好好地享受它,這樣不但失去了旅行本身的意義,而且一篇沒有靈魂的游記附上幾張圖片就能算得上是好游記了嗎?
“鯉魚的遇險”這章是我最喜歡的。小鯉魚們每天都在清澈見底的小河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鯉魚們從來沒有遇到過可怕的事兒,自然也就不懂得害怕、防備和逃避,每天都快活地游來游去,生活永遠都是新鮮的。
直到有一天,河面上來了一個它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人帶著十幾只鸕鶿,鯉魚們心想,鸕鶿是鴛鴦和天鵝的同類,應該也是友善的,所以就熱情地邀請著它們下水來玩。結果就是好些鯉魚被鸕鶿捉到了木桶里。
木桶里的水很少,鯉魚們只能半邊身子沾著水,不能動彈,干涸得難受,它們無計可施,便開始詛咒,詛咒世界,詛咒木桶,詛咒那些強盜鸕鶿。不一會兒,鯉魚們發現身體竟然可以動彈了,原來是它們的眼淚救了自己,激動的淚水越流越多,最終它們跳出了木桶,回到了小河,回到了自己的家。
故事告訴我們,這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不管在哪里,都有可能會遇到危險,我們自己一定要學會明辨是非,防人之心不可無。萬一真的遇到困難,也不要放棄,一定要自己想辦法,任何時候學會自救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期望或等待別人來幫助我們,更不要奢望敵人能放過我們,只能靠自己。天無絕人之路,當我們拼盡全力的時候,你會發現連老天都會幫助我們的。
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那么的深刻,細膩,讓我身臨其境般地從這個故事走向另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我真的非常喜歡!
關于稻草人六年級讀后感 篇3
鄉村的田野間,除了辛勤勞作的農民伯伯,還有一位特殊的“衛士”。初見時,我并不知道他就是老家小伙伴口中的稻草人,我曾一度認為“稻草人”就是農民伯伯披上稻草做的衣服。直到這個暑假,我有幸讀了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著的《稻草人》,才知道“稻草人”真正的含義。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為稻草人的無力而難過,也愈發擔心生活中那些“稻草人”。
生長在田野間的孩子大多見過稻草人,它們一般是用稻草做的,被插在田間地頭,用來驅趕麻雀,保護莊稼。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稻草人,既不能走,不能說,也不能動,和現實生活中的稻草人似乎沒有什么區別,似乎又有些不同。
在一個普通的夏日,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稻草人在一動不動間體會到了不尋常的心酸。?一位失去了所有親人的老奶奶,在田地里種稻子時,飛來了一只小灰蛾,稻草人想幫老奶奶趕走它,但是自己卻動也不能動,他恨不得倒下去,把小灰蛾壓死,可惜他也辦不到,他想用手中的扇子提醒老奶奶,可是老奶奶還是走遠了......有一位漁婦的孩子病得很重,稻草人恨不得變成被子去為那個孩子送去一點溫暖,可是他動也不能動,他只能沉默地旁觀著。第二天,稻草人倒下了,不是他怕辛苦,而是他的心碎了,他覺得自己幫不了任何人。我好可憐稻草人,他有著善良的心腸,他想去幫老奶奶,也想幫助生病的小男孩,但可惜稻草人只留下了永久的沉默。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稻草人”呢?在他人遇到困難時,向我們求助時,我們時常因為自己的力量太過弱小,而選擇沉默以對,一動不動。在他人責怪我們冷漠時,我們自己也會因無法幫助他人而感到內疚,自責,甚至懷疑自我。但是在讀完這本書后,我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力量有大小,溫暖無界限。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在他人需要時,我們小小的力量也能給他人帶來大大的感動。無論何時,我們都應努力成為能“行動”的稻草人,勇敢地邁出那一小步,貢獻自己那微弱的力量,為他人,為這美好世界,增添份與眾不同的美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