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精選11篇)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1
一直以來我偏愛看一些死去的人寫的東西,我覺得這些書或散問或筆記至少經過時間的篩選,到現在都能存在就是一個證據。所以較少看現代的,在一個比較偶然的機會下有幸閱讀了《平凡的世界》后,雖談不上蕩氣回腸,卻令我呆呆地思考了半天。平凡的世界,是的,我們的人生可能很平凡,我們的世界也可能很平凡,不平凡,不簡單的,是人,是我們自己。
路遙用深厚的基礎,描繪了多個人物的性格,不失客觀地書寫了那個時代,和那個時代下各種小人物閃爍的人性光芒,我無心去理會別的,使我震撼的,是孫家兩兄弟,和他們的戀人,農村與城市雙重撞擊下的各種美德。
無疑少安與少平如果在同樣的環境下,讀一樣多年的書,他們的各方面幾乎是驚人的相似的。但是命不由人,少安13歲就開始了當時看來永無止境的苦力活,而少平在大哥的幫助下讀完高中,就是因為讀完高中!他們的人生觀在幾乎相同的時候又幾乎完全不相同!少平追求的是一種理想,他與錢財無關,與前途無關,只是一種美好的夢想,只是不甘心一輩子與土地依伴的心理,這是我的理解,因為我自己正處在這樣的掙扎。路遙寫得如此深刻,寫得如此真實,不看《平凡的世界》,實在是一種遺憾。
少安是一種比較老成的性格,這是由于他身為兄長的一種天性。當了老大,血液里總有一種照顧小弟小妹們的情感,我家族的大伯當年也是如此,少安!就象我父親的義弟,我的叔叔,他們這類人,勤勤懇懇,不怕苦吃,只為了家里的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至于自己,無所謂。他們可以說是自私的,因為他們只為了家人,親人。他們卻是偉大的,因為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年代已經很難尋找。少安面對愛情時的退縮,膽怯,可以說是理智的選擇,雖說貧富懸殊已不是問題,可是要看你懸殊到如何的境界。我不可以想象潤葉可以象秀蓮一樣下地干火,燒磚,磨滿手老繭,整天灰頭土臉,少安如果與潤葉結婚,幸福的期限不會超過一年。
這本書里的人物形象無數,輝煌的人物性格也是繽紛至極,讓人恨不得一個一個地讀到骨子里去。強烈推薦。特別是少安與少平,或許能讓我們懂得,人,為什么活著。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2
平凡,這是大多數人在社會中的代名詞。我們每個人,對于這個世界來說,都太過于渺小,微不足道。也許,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生命、悲歡、金錢、欲望、對于歷史的長河,都不足掛齒。
幾天前,我讀到了路遙先生寫的平凡的世界,在此將心中所念,分享與諸君。
這部小說分為三部,主要講述了我國從后期到八十年代末陜北人民的生活狀況,以雙水村孫家的生活為主線,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感情和生活的變化為重點,細致的表現出了改革開放前后陜北人民生活的變化,也同時表現出了在那個時期的中國的變化之大,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社會的縮影。其次,這部小說運用了一種將現實主義與唯物主義相結合的細致筆法,深深地描繪出了這龐大的社會。
“平凡”這個詞在這部小說中著重表現了出來。孫少平、孫少安,這兩個平凡的農村青年,卻表現出了不平凡的一面。孫少平從一個剛步入社會的農村知識青年,不服命運,走向城市,走入煤礦;孫少安從一個沒有文化,沒有金錢的窮小子,開起了的磚廠。他們兩人那種堅持、不服輸的精神令人折服,令人欽佩。
許多人說小說中的許多部分太過于悲傷。當孫少安與潤葉無法終成眷屬;當高中生孫少平選擇走向煤礦;當田曉霞被洪水無情地吞噬;當少安之妻秀蓮患得肺癌。尤其于結尾處,曉霞和秀蓮的香消玉殞,更令所有人為之而泣下。所以,很多人說為什么不寫得圓滿一些?有一個好的結局,讓曉霞和少平在一起,讓秀蓮和少安過上好日子,為什么偏偏要這么寫?我卻覺得路遙先生這么寫才是真正符合“平凡”的,符合社會現實的。也許路遙先生也是為了不再一次看到少安和潤葉的悲劇,才讓田曉霞“香消玉殞”的吧!
然而,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樣一個“平凡的世界”里,喜怒哀樂、離愁苦恨,這也是我們人生中所必須面對和克服的,所以,保持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是極其重要的,唯有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才能讓這平凡世界中的你,擁有不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人生。白居易曾經說過:“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擁有一顆進取之心,為平凡的自己添上不平凡的人生。
愿君在這不平凡的世界中,走出自己,走出不平凡的人生,走向自己的未來。
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3
20歲的時候讀此書,只為少安與潤葉,少平與曉霞的愛情靜靜地流了好多眼淚。
20多年過去了,重讀又是別樣的思緒。劇中的孫少平,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他始終活在自己的世里,讀書是他最大的樂趣,走出去是他最大的夢想,盡管他最后還是一名平凡礦工。他有責任擔當,不怕困難挑起家庭重擔,照顧上學的妹妹;他是勇敢的追夢人,離開雙水村去闖世界;他敢于審視自己,解剖自己,接受曉霞的愛,婉拒秀的深情。他是一個為了自己理想不停奮斗的年輕人,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怎么樣,但是卻從沒停下前進的步伐,默默無聞的奮斗著,雖然最終仍成為了一個平凡的人。
路遙先生所說的平凡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平凡,它是經歷過艱苦奮斗之后的一種釋然的心態,即使是平凡的人,也應該有夢想,并為之不懈的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平凡并不適用于一個沒有追求,每天混日子的人,那只能算是平庸。作者:徐海霞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4
讀《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么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么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后,我的第一個感覺。
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巨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并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于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煉與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為嘗試著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只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著。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后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愿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5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已將近子夜,腦中已經差不多混沌一片,想不起來是什么樣的感受,只是閉上眼睛便看見孫少平在悟得了人生的意義以后,幸福的向著屬于自己的地方跑去,在他的腦海中,是那個美麗而善良的惠英圍著紅色的頭巾帶著系著鮮紅色紅領巾的明明站在山坡上迎接著少平的歸來,他們是那樣的幸福,那樣的安寧,那樣的坦然,那樣的純凈。
《平凡的世界》無疑是一部家族式的史詩,與當下流行的電視劇《闖東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一個家族的糾葛變遷為窗口,了望的是整個國家的變遷與沉浮。只不過,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心境卻與闖關東完全不同,前者給人的是一種寧靜,而后者給人的以一種激蕩。一個是君子淡如水似的豁然開朗,一個卻是英雄當如是的大氣凜然。
《平凡的世界》對人物描寫的造詣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后,并且貫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發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處于一個社會的變局之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情節的發展。老實善良的少安,終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藍天面對黃土的以農為本的生活,開磚窯、包磚廠,謀求新的致富之道;熱情洋溢的少平終于背鄉離井,以礦山為歸宿。都是人生旅途上,開始邁出了新的一步,他們不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身上不可能沒有舊的傳統,但他們能夠沖破舊有的樊籬,選擇應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來自價值的確立。
這部書還有一大看點便是它的時代性。從建國初期直至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再到后來,無一不體現了社會鮮明的時代感。農村生產體制的改革,把孫少安擁上了可以施展本領的舞臺。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他的內心里又布滿著起伏不已的沖撞,這種沖撞打破了他艱苦創業的穩定心態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時代轉變中走上了重新選擇的新路。
讀完路遙先生的這一著作后,我的心如同書名一樣,平靜又平凡地接受了平淡的結局。但是,在這平凡的世界里,卻隱藏著一些不平凡的東西。當生命的搏斗,命運的抗爭,精神的洗禮,社會的變遷,愛情的萌動等第諸多人性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種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6
平凡的起筆,平凡的結尾與平凡的文字,路遙鑄造了《平凡的世界》這本好書。
但是,我們能從平凡的文字中讀出在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平凡的人們的不平凡的抗爭!這本書講了許多的青年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田潤葉……從他們的成長、言語中我深深體會到了他們不平凡的心靈。
在黃土高原上的孫家窮了幾代了,到他們這一代似乎沒有什么改觀,同村的田家是干部的子弟。但是這有著天壤之別的兩家的孩子卻是從小便是青梅竹馬,但是,在“”前后人們的封建思想仍然十分嚴重,他們原本純美的愛情不得不在殘酷的現實當中被撕裂。可是因為他們都擁有著不平凡的心靈,他們也同時奮斗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孫少安留在故鄉——雙水村,用他與她妻子的雙手創造了孫家的崛起——他們從全村最窮成了全村最富有,他們在經過破產之后更加努力,更為團結,終于最后成就了輝煌;孫少平的心卻不僅僅局限于家鄉了,在他的教學生涯結束之后,他渴望走出大山。他到了黃原城,一開始是窮困潦倒,想被包頭來“買”他的力氣,后來他經過努力走進了煤礦,而他又是最為努力的,他被提升為班長,當然他的努力過程中也有使他幾乎崩潰的波折——他的女朋友田曉霞到省報當了記者,但是最后因為在防洪第一線而因公殉職了——她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一個更為幼小的生命……雖然孫少平不能接受這個現實,他每天都到與曉霞約會的山上看落日,但是他明白自己必須要去接受,我相信他一定會用平凡的思想來干一番的不平凡的事業,讓天上的曉霞看到。
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仍然時常回想起書中的鏡頭,如同一張張照片在我的心頭閃過。其實人們這種外表的平凡,更能襯托他們內心的不平凡。
就說孫少平吧,他好像就是生活打中努力打拼的民工的寫照——渴望走出農村、大山,闖蕩到所謂“外面的世界”的那些不平凡的人們,他們用自己努力的汗水,來為自己、家人以后的生活創造了幸福的天地。還有那孫少安與他的妻子,他們倆在最困難的時候仍然團結一心,最終也從瀕臨破產、欠了一屁股債的陰影了走了出來,重新辦起了比以前更有魄力的磚廠,就如同現在的農民企業家,在他們成功的背后,經歷了多少挫折、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呢?還有那個天使般的人物——田曉霞,她雖然最后是英勇犧牲了,卻也留給災難中的人們無限的溫暖,她不就是我們中國那么多為他人而獻出自己生命的人嗎?
仔細一想,這部都是在平凡的世界中表現的不平凡的人們么?
所以說,只要人人有一顆不沉淪、不平凡的心靈,也就能在這平凡的世界里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7
20歲的時候讀此書,只為少安與潤葉,少平與曉霞的愛情靜靜地流了好多眼淚。
20多年過去了,重讀又是別樣的思緒。劇中的孫少平,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他始終活在自己的世里,讀書是他最大的樂趣,走出去是他最大的夢想,盡管他最后還是一名平凡礦工。他有責任擔當,不怕困難挑起家庭重擔,照顧上學的妹妹;他是勇敢的追夢人,離開雙水村去闖世界;他敢于審視自己,解剖自己,接受曉霞的愛,婉拒秀的深情。他是一個為了自己理想不停奮斗的年輕人,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怎么樣,但是卻從沒停下前進的步伐,默默無聞的奮斗著,雖然最終仍成為了一個平凡的人。
路遙先生所說的平凡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平凡,它是經歷過艱苦奮斗之后的一種釋然的心態,即使是平凡的人,也應該有夢想,并為之不懈的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平凡并不適用于一個沒有追求,每天混日子的人,那只能算是平庸。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8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個人,對于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遷,于歷史的長河,無非都是一些平凡的事。可直到讀了《平凡的世界》,我才對此有所改觀。
這部巨著,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
書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人是孫少平。他是以為對苦難有著深切認知,對生活有著深邃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著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學生時代到成年時代,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構成了一種對苦難的崇敬。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孫少平,一個平平凡凡的人,卻有著不平凡的生活追求和精神境界。
生活是平凡的,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作為平凡人,未必不能改變這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9
當談到《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有幾點感觸:
1、唯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對未來充滿期待,并持之以恒的努力。即使遭遇了失敗,也不放棄,并勇敢原諒欺騙你的人。命運最終會對你不薄。
2、對于很多原生家庭貧苦的孩子來說,自卑和自負一直在他們的心頭環繞,讓他們有時候充滿自信,有時候又很恐懼,沒有勇氣去邁出第一步。當他們認定了一件事,卻是會義無反顧的做。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是孫少平。
3、有時候,命運確實會給你開玩笑,先讓你做一個甜美的夢,然后再把這個夢打碎,而你卻不得不向命運低頭,默默的接受這一切。
4、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即使命運對你不公平,你也會一直激勵著,感染著別人。
5、當我們苦苦追求并不屬于我們的東西的時候,往往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慘痛的代價,或許最后我們如愿以償,但是這個傷痛也會——直伴隨,你愿意付出嗎?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10
書的開頭,孫少平是個連“丙”菜都吃不起的窮困的農村學生;書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礦工人。從頭至尾,孫少平都沒有能夠脫離所謂的“社會底層”。可是時至今日,每每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孫少平這個平凡的人,這個人物身上的自尊都令我汗顏。
初中時在讀者上面看到了《早晨從中午開始》。工農兵大學生出身的父親對這句話無限感慨,認為它概括了他們那一代人的人生軌跡。我卻被這文章中記錄的作者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各種準備工作所吸引。頭一次知道,原來為了寫一本長篇小說,要在一個荒郊野外獨居數年;要通讀十年間的報紙,記錄各種事件(后來知道,這也就是所謂的“doingresearch”),翻閱報紙到手指被磨得露出毛細血管。這些聽起來艱苦以至于荒謬的事情,對我卻有著巨大的感染力。
直到今天,我仍然對這種被王小波描述為“反熵過程”的,人對于某一事物不合常理的執著,有著莫名其妙的好感。
《平凡的世界》600字讀后感 篇11
《平凡的世界》深深的影響了我,也影響了七零后乃至早期八零后的一代或是兩代人。曾經在讀書的年代,我們讀《平凡的世界》的時候,為書中的主人公孫少平的意志力和追求生活的執著而感動得熱淚盈眶。書中的人物就是從生活中走出來的。
一個平凡的農村小伙子,為了能讓自己的靈魂不平庸,無論在多么艱難的環境下都沒有放下求知的欲望。這是一個多么勵志的楷模,放在現代,真的應該變成九零后零零后做偶像。
電視劇的情節有所改編,弱化孫少平作為精神楷摸的主線,強化孫少安創業致富的虛線,符合現在國家發展的時代背景,改動也是相當成功的。只是我覺得沒忠于原著,忠于原著,讓這部電視劇走進中學校園,我想會改變那些沉溺于游戲、以明星夢為理想的孩子們的思想,讓他們去感受一下平凡,或許會影響他們的人生。因為人生是平凡的,世界是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