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后感1100字(精選3篇)
烏塔讀后感1100字 篇1
讀完這篇課文,我開始了沉思:為什么德國的孩子才14歲,就能一個人游歷歐洲呢?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覺得家里就這么一個寶貝(或孫女),一個人去多不安全!不不不,烏塔也是家里的寶貝,難道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擔心她嗎?烏塔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擔心她的。或許是我們自身的毛病?烏塔在(1處)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有計劃),(2)每到一地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有安全意識),(3處)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幾張明信片(有孝心)。(4處)還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不草率),(5處)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有準備)。然后,為了掙旅費,(6處)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自力更生)。如果,我們能做到以上6處,爸爸媽媽能不讓我們去嗎?看來問題還是出在我們的身上。所以這件事不應該怨爸爸媽媽。
有一次晚上,我的爸爸媽媽突然臨時有事,再爸爸媽媽走之前,我拍著胸脯對他們保證:“我一定不會害怕、不會大喊大叫的。”沒想到,在爸爸媽媽走了以后,我先是有些害怕,又聽見陽臺有“沙沙”的響聲,我心想:是不是電視里的殺人犯藏在陽臺上呀?想到這里我出了一身的冷汗。真希望爸爸媽媽能現在回來,我抱著腿縮在沙發上。十分鐘過去了,陽臺上的“沙沙”減小了,我點著腳(沒穿拖鞋),悄悄地走進臥室,然后猛的一下,把錄音機打開,并且把聲音調到最大。又以訊雷不及掩耳之速躺在床上,連衣服都沒脫,把被子蒙的緊緊的——睡覺,而且不露一點縫隙。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媽媽驚奇的對我說 :“你能一個人睡了?真厲害!”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中國孩子非常依賴父母。
現在,哪個孩子不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經受不了任何的一點挫折。
正如陶行知說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在此,我希望我們都能向自立歌那樣,不再依賴父母,做個能自力更生的人!
烏塔讀后感1100字 篇2
《烏塔》一課記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識的故事。烏塔才14歲,上小學,可她獨自一人游歷歐洲,讓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讓我敬佩的是烏塔獨立性及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孝心,辦事周到,有計劃……而中國小孩呢?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的呵護,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她很自然地問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愛,善于交朋友,很熱情,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而我呢卻恰恰相反,不要說見到陌生人,就是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個招呼,讓別人覺得自己很不禮貌。
我還從“她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周末去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讀出了烏塔不僅細心,獨立性很強,也很了不起。說她細心,是因為烏塔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看了許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每個細節都想得很周到。說她了不起,是因為她自已掙錢游歐洲,想想看游歷歐洲需要那么多錢,她卻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掙,真是個了不起的小女孩兒!
說她獨立性很強是她為了要計劃這次旅行,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準備,居然敢獨自一人游歐洲,并把這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而且每到一地,先要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撥打電話或寄明信片給家人報平安。讀到這里使我想起自己不敢出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依靠父母接送,就連作業都要依賴父母,特別是每次的作文如果媽媽不在身邊我就覺得無從下筆,慚愧啊!還有我又想起一件事,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已經約好了樓沁菲、金玲云幾個同學去爬塔山,也準備好了零食,就跟爸爸媽媽說了,結果卻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說沒有大人的陪同安全咋辦?萬一出事了咋辦?外公外婆也急著說“就是,就是!沒有一個大人的陪同,萬一出了事誰再給我們捶背啊?別去了別去了寶貝!”。哎,不就是去爬個山嗎!后來我用了最大的武器拼命的哭還是沒用,最后還是泡湯了…唉!就像現在我在學校里寄宿,爸媽也是只要一有時間就絕對往杭州趕,現在我爸爸還為了能在禮拜天在杭州陪我,連媽媽上班都不讓去了,他們什么時候才能放我手,讓我大膽的獨立生活啊!假如我也去游歷歐洲,那爸爸媽媽不知有多擔心。然而外國的父母總是把鍛煉兒女的獨立性放在第一位,給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機會,真令人羨慕。
可現在我國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愛心卻表現為讓孩子免受苦、過分溺愛,殊不知過多的呵護只能使我們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講一個故事,名叫《夏令營中的較量》,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年8月,由日本福岡民間團體組織77名日本孩子到中國,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故事大致分為四部分:1、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2、日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孩子;中國家長鼓勵孩子,但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了車。3、日本孩子的吼聲在草原上震蕩。4、中國孩子的表現在我們的心中壓上了沉甸甸的問號。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烏塔讀后感1100字 篇3
《烏塔》是一篇獨立閱讀文章,講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事。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事實證明,獨自出行不再是遙遠的夢。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養成勇于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從“鬧鐘驚醒了我”可以體會到烏塔的時間觀念很強,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用鬧鐘控制好自己的起居,該休息時休息,該游覽時游覽。
從她“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都可以看出她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如果生病了,可以馬上就醫,或者請人幫助。
烏塔游歷了歐洲,從家鄉德國漢堡出發,到過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此時正身處羅馬,最后還要去希臘。
烏塔做事很有條理,考慮周到。因為她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備遭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報平安,爸爸媽媽就不會擔心她了。
一個人出游雖然有危險,但只要做好充分準備,就可以把危險降到最低。烏塔出發前為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閱讀了大量有關的書籍資料,自己打工掙旅費,既減輕了父母的負擔,又能鍛煉自己的實際生活能力。
“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的這些話想告訴我們:烏塔不同意中國家庭愛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認為不符合邏輯,烏塔認為:愛孩子就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一個自我鍛煉的平臺,這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還要親自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去熱愛生活。
我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從中明白一個人的自立的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懂得了從日常生活、學習等各方面要學會自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事、什么問題都依賴父母和老師,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烏塔的這種持之以恒的頑強自立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我不僅要學習烏塔待人熱情,很有禮貌,做個懂事的好孩子。更要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做一個獨立自主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