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愛的教育讀后感(精選6篇)
親子共讀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1
第三本書也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閱讀完,轉眼間已經到了最后一章了……
我和爸爸又翻開了《愛的教育》,進行閱讀。跟爸爸讀完,我深有感觸,有不少體會。我的夢想是考軍校,當軍人,可是當我看完巴辛叔叔送給安利柯的信時,我的心動搖了。
讓我動搖的說一句話:“人類文明完全發展之后,也就不再需要軍人。”是啊,我忽略了這一點。軍人在保家衛國的同時,也發動了戰爭啊!而發動戰爭只會讓更多人受傷。
我不敢說我認為的是對的,也不敢說是錯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選擇。
但《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這一點。
《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了一個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在學校,社會的所見所聞。日記內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真摯的愛,并且內還有父母對愛子的教導。
和女兒讀完了最后一章,我看到了朋友之間的友愛,父母對子女的愛護,師生真摯的情感;但也看到了嫉妒,自私自利等不良情感。所以在社會中,我們應該倡愛祖國,愛社會,愛父母,愛子女,愛老師……幫助社會需要幫助的人。
培養學生全能型人才,做新時代的好同學,讓愛召喚全社會的人,不要只追求金錢利益,更美好是愛在每個人心中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親子共讀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2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后,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愛的教育》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親子共讀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3
《愛的教育》中,把愛用點點滴滴的小事完美地體現了出來。書中平凡但細膩的文字淋漓盡致表達了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宜、鄉國之戀······書中處處洋溢著愛和真情。
首先《愛的教育》這個書名就值得我們的思考,愛究竟是什么?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年的日記,告訴我們,“愛”的意義深遠,小到同學之間的一聲問候,老師對我們的鼓勵,父母的關愛,還有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獻血、捐獻骨髓,希望工程,還有········
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一篇每月故事《三千里尋母記》,主人公馬爾可僅有十三歲,為了尋找母親,他不怕路途遙遠,每天睡在干草堆上,只吃一點面包,忍受饑餓的折磨。鞋底磨穿了,腳底板長起了血泡,再加上往日的奔波,使他病倒了。最后馬爾可終于找到了他的母親,一家人團聚了。
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家里既有爸爸媽媽的關愛,又有爺爺奶奶的關愛。在學校里,老師、同學中也充滿著愛。我們每天都被濃濃的愛包圍著,沐浴在愛的海洋里,相對于故事中的有些小主人公,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要辜負這濃濃的愛!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是啊,愛是一個燈塔,如果你迷路了,那就順著它的光線,走向溫暖的港灣吧,它會為你撫平創傷,制造出一個平靜的港灣。
親子共讀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4
我真的很恨很恨我自己,到現為為止我都不知道玲兒喜歡什么,喜歡做什么!喜歡一個人沒有錯,錯就錯在喜歡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愛的教育》讀后感作文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我看透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我有太多不懂的,這個世界上我有太多的欲望與誘惑了,男人與男人之間,我多想坐下來一起談談,可是我知道,不可能的,生活不是電影,生活也不是電視劇。
在我們的生活中,幫助別人的同學是有的,但像他這樣了為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同學,我們就不一定有幸遇到了。看到這一個故事,令我想到了報紙上的一則報道: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鐘里,竟沒有一個路人上前攙扶。等到120急救車趕到時,老太太已經去世約20分鐘了。同樣是兩個值得幫助的人,但是遇到的結果卻完全不同,一個得到了別人舍命相救,一個去世了很久才被人發現。
這些行人跟舍身救人的羅貝蒂簡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為安利科身邊有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可以明白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讓我體會到什么是同學之間無法摧毀的友誼,什么是師生之間無微不至的關懷,什么是父母永無止境的愛!我相信如果有了這些品質,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的人,一定是世界上生活的最美好的人!
親子共讀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5
這個假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著愛的故事。
文章是用日記方式寫的,講的一個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在他的一年當中,他發現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日記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后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于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
愛的教育一書上每一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不同的愛。特別是每月故事更是讓人感動,其中《尋母記》更使我感動。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就孤身一人從熱那亞出發去美洲,這需多少愛來支持他啊!然而到了那里,母親卻又隨著房主到了其他地方。還有一件事令我感動: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為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校長都稱贊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
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愛,只是我們沒有細心觀察,常常被我們忽略,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在今后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沐浴在的海洋里吧!
親子共讀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6
今年暑假,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說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這本小說沒有任何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意大利青年,從小就被賣到戲班子,受盡了虐待。一次,戲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機逃了出來。在意大利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船只,與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達官貴人同坐在二等艙中。船上的乘客們了解了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紛紛給了他一點錢。正在他慶幸有了這些錢就可以吃一頓飽飯時,他聽到了那些給他錢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國意大利,于是那個小男孩就毅然地把這些錢憤怒的扔了出來,并高吼到:“我不要說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東西!”讀到這里,我不禁為這個小男孩寧可挨餓,也要維護自己祖國尊嚴的行為而拍手叫好。
我由此想到不少這樣的愛國者。南宋名將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忠報國”,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他忍辱負重,含冤而死;邊防叔叔,為了領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入侵我國邊境的侵略者;多少體育運動健兒,為了讓五星紅旗能高高飄揚在賽場的上空,忍者傷痛,奮力拼搏……他們的愛國熱情激勵著無數國人奮發向上。
我們從小就應該以他們為榜樣,樹立愛祖國的思想。愛祖國,平時應體現在愛人民,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愛祖國就一定要為祖國而奮斗,是自己具有為祖國建設服務的本領,將來也像他們一樣,要為祖國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