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讀后有感(精選3篇)
《項鏈》讀后有感 篇1
讀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簡直是使人驚呆了!作品構思巧妙,情節跌宕起伏;含義又相當深刻,讀后使人回味無窮。《項鏈》堪稱世界文壇的微型佳作。小說《項鏈》寫的是機關青年職員駱爾塞和妻子瑪蒂爾德過著小康生活。妻子瑪蒂爾德為了了參加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拿去買了衣裙,這還不夠,又向女友伏來士潔借了一串鉆石項鏈。
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都望著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 瑪蒂爾德得意洋洋,覺得十分滿足。當她回家后脫衣時,突然發現項鏈不見了,瑪蒂爾德夫婦大為吃驚,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了“原物奉還”。于是瑪蒂爾德夫婦在首飾行里,找到了與女友伏來士潔一串一模一樣的鉆石項鏈(價值36000法郎)。由于他們本身生活就不是很闊綽,面對這樣一筆巨資,他們不得不到處借債,最后買了這串價值36000法郎的鉆石項鏈“原物歸主”給伏來士潔。瑪蒂爾德也總算在女友前掩蓋了自己丟項鏈的尷尬局面。之后瑪蒂爾德夫婦為了還債,天天幫人洗衣做飯、做鐘點工。十年后他們還清了巨債,倆人卻累成了小老頭和小老太太。當瑪蒂爾德夫婦再次碰見女友伏來士潔時,在言談中,女友伏來士潔告訴他倆:先前借給的項鏈不過是件仿鉆石項鏈工藝品。這簡直是晴天霹靂?
而瑪蒂爾德夫婦為了掩蓋自己丟項鏈的尷尬,卻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財富,得到的卻是十年的辛酸和永久的悔恨、自責!瑪蒂爾德真不幸。她的不幸在于:不能盼望自己戴不到的東西,更不幸的是——付出了自己不該付出的精神和財富,而且還而白白地增加悔恨、自責。同時她是幸運的人,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生活不能是霧里花開的幻影, 更多是一步一個的腳印。如果瑪蒂爾德當初選擇如實向女友講請,再按價補償仿鉆石項鏈工藝品。他們夫婦就不會斷送這小康生活和十年青春。借項鏈和還項鏈都反映了瑪蒂爾德庸俗的虛榮心。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虛假的榮譽是一個轉瞬即破的肥皂泡,我們不應該追求這種本不屬于自已的虛假的東西;而應該腳踏實地地去干一番事業,通過奮斗,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榮譽來。
《項鏈》讀后有感 篇2
完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我不禁陷入沉思。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一位生活在貧窮家庭的美貌婦女盧瓦瑟爾太太,為了在一場舞會上滿足她的虛榮心,向好友福雷斯杰太太借了一串特別美麗的鉆石項鏈,結果在舞會結束時不小心丟了那串項鏈,從此,生活有了很大的轉變。盧瓦瑟爾太太與她的丈夫借了三萬六千法郎賠了一條一模一樣的項鏈給福雷斯杰太太。經過十年艱苦的生活和勞作后,盧瓦瑟爾一家終于還清了債務,而盧瓦瑟爾太太,而盧瓦瑟爾太太卻從以前那位美麗的太太變成了一個強悍﹑潑辣而又粗野的婦女。不料,有一天,在街上,盧瓦瑟爾太太懈逅了福雷斯杰太太,得知那是一串用假鉆石做成的項鏈,頂多只值五百法郎。
看了這篇文章,你肯定會覺得盧瓦瑟爾太太好可憐,可我覺得她并不值得同情。記得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她深感自己天生麗質,本應身披綺羅,頭佩珠玉。她覺得自己應當生來就享用它們,她最渴望的事就是招人喜愛,被人艷羨,風流標致,好一個虛榮的女子!如果不是她有那么強烈的虛榮心,可能去問福雷斯杰太太借項鏈嗎? 不去借項鏈,可能丟失嗎?沒有丟失項鏈,又怎么可能有這么悲慘的下場!
如果盧瓦瑟爾太太沒有弄丟那串項鏈,或者說她根本沒去借項鏈,只是像她丈夫所說的那樣戴幾朵鮮花,那后果又怎樣?在舞會上, 盧瓦瑟爾太太無法成為晚會上最漂亮的女人, 無法令人傾倒, 無法滿面春風, 無法快活到極點。可在以后的日子里, 盧瓦瑟爾太太就不用一下子嘗到窮人的可怕生活, 不用辭退女傭, 不用在一間屋頂下的閣樓里棲生, 不用變得強悍﹑潑辣而又粗野。而且她的丈夫也不用每天上完班還得去做工,夜里也不用經常抄抄寫寫。
而在我們身邊又何嘗沒有像盧瓦瑟爾太太這樣的人?一樣的虛榮心,一樣的代價。記得在一個大冬天,我把自己裹得像木桶似的出門了。走著走著,我看到一位女子,身穿吊帶背心,外面披著一件長袖透明紗衣,下著一條牛仔超短裙,一副在酷熱天氣下的打扮。當我走近一瞧,她胳膊﹑大腿上都布滿了雞皮疙瘩,身子一抖一抖的,分明是凍壞了嘛。我譏笑著向前走了幾步,只聽到身后傳來一個響亮的噴嚏。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如果太過分了,也會像盧瓦瑟爾太太那樣付出美麗的代價。
《項鏈》讀后有感 篇3
無意中,在書架上發現了莫泊桑的小說集,抱著一種消磨時間的態度輕松的看完了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說《項鏈》。《項鏈》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塞的妻子瑪蒂爾德,她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拿去買了衣服,又向女友借來一串項鏈。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們都望著她出神。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后,她脫衣服時發現項鏈不見了,夫婦大為驚駭,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只好賠償,最后在首飾行里買到了一條一模一樣的,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鉆石項鏈,換給了女友。而這對夫妻花了十年功夫,還清了買項鏈所欠下的債務。故事的高潮是在最后,在十年后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了女友,在談話中她得知女友先前借給她的項鏈竟是件贗品。讀完整個故事,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不可思議,命運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變幻莫測!一串項鏈使她平步青云,也斷送了她的一生。是不是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斷送了她的十年青春呢
但是對于不滿意自己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并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著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于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在讀到失項鏈部分時,我不禁想:為什么她會選擇償還這條路,其實她可以逃走或賴帳,遠走高飛,不了了之,或者向朋友說明“真相”。但是她并沒有這樣做,可見其自尊的一面。瑪蒂爾德悄然堅決的選擇一條滿布荊棘的人生之路,走過風,走過雨,走過昨天,走過今天,走過明天。她變了,貧窮生活的磨煉,不僅僅改變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云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面,現在出現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雖然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白的增加煩惱,同時她又是幸運的,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看完這篇小說更讓我覺得:生活不是云里霧里的幻想,更多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