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氣周瑜的讀后感(精選4篇)
三氣周瑜的讀后感 篇1
三氣周瑜”是《三國演義》里的故事,講的是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的故事。“一氣”是,他們爭南(在湖北荊州)結果,劉備贏了!岸䴕狻笔侵荑は霘⒘藙,但陪了夫人又折兵!叭龤狻笔侵荑ぴO計想要取回荊州,結果沒得逞,反而又失去了很多兵馬,他臨死前說:“即生瑜,何生亮”。說完,就被氣死了。
周瑜之死說明他心胸太狹窄了,我感覺太可惜了,因為他終年才三十六歲,如果他不心胸狹窄,就可以繼續跟諸葛亮爭斗了,所以周瑜應該向心胸寬廣的人學。比如,魏國的司馬懿,他曾經被諸葛亮殺得太敗,所以堅守不出,諸葛亮用激將法,并且給他送他一套女人的衣服,想逼他出城。司馬懿知道出城就是死路一條,他心胸寬廣,能容常人所不能忍,就當著大臣們的面,穿上了女人衣服。結果,司馬家族最后來變得很富強,周瑜的心胸和司馬懿比差得太多了!
我們也要經常反思自己,心胸有沒有夠寬,現在我也對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大家千萬不要犯周瑜的錯誤,如果像周瑜一樣的話,有可能生病啦!
三氣周瑜的讀后感 篇2
孔明三氣周瑜,是《三國演義》中比較有趣的章節,茶余飯后總是被大家津津樂道。
周瑜與曹仁大戰之時,諸葛亮得了南郡,用兵符星夜詐調荊州守城軍馬來救,卻叫張飛襲了荊州。又差人帶兵符詐稱曹仁求救,引誘夏侯敦出兵,教關羽襲取襄陽。不費吹灰之力,諸葛亮奪下兩座城池。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這是諸葛亮一氣周瑜。
劉備喪失甘夫人后,周瑜設計把孫權之妹嫁與劉備,實際上是趁劉備到南徐后暗殺之,然后圖荊州?酌鲗⒂嬀陀,讓劉備帶趙子龍入贅東吳,并送三個錦囊備用。沒想到吳國太相中劉備,果真將女兒嫁與劉備。孔明又設計讓劉備帶孫夫人回荊州,周瑜追趕未致。岸上劉備軍士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有折兵。”周瑜又羞又怒,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于船上。這是諸葛亮二氣周瑜。
劉備不還荊州,推說奪取西川后歸還,后又借口西川劉表是他兄弟,不忍做無義之事。周瑜設計,說代取西川,路過荊州時,望劉備錢糧相助,實際上,他想趁勢殺劉備而奪荊州。諸葛亮又將計就計,安排四路軍馬圍攻周瑜,揚言活捉周瑜。周瑜大叫一聲,倒于馬下,孔明又差人送信羞辱,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边B叫數聲而亡。這是諸葛亮三氣周瑜。
周瑜被氣死時只有三十六歲,可謂英年早逝。我們在扼腕嘆息的時候,不免感慨:心胸太小會害了自己啊!法國大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古人說:“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边@些名言都勸戒我們:為人要寬容大度。倘若周瑜換個角度想:“諸葛亮啊諸葛亮,你就能吧你,我治不了你,總有人對付了你,到時候你機關算盡,看你落何下場!本筒粫粴馑懒,即便戰死沙場,也不愧為英雄稱號。
平時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生氣的時候。就說我吧,作為孩子王,天天和毛孩子打交道。今天你上課不認真聽講,明天他不寫家庭作業。平時,值日逃跑的,損壞公物的,打架罵人的,遲到扣分的,攪得你不得開心。生氣時,不免大聲訓斥,失控時還出口成臟。讀了周瑜被氣死的故事后,我反思自己:生氣不僅傷害了師生的感情,還降低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一班七、八十的孩子,不聽話的畢竟是少數,為什么咱的眼里都是壞孩子呢?再說,即使孩子頑劣不聽教導,那也不是咱生氣的理由。假如咱總是和風細雨對待孩子,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孩子也不能是鐵石心腸。再退一步講,你的態度沒能使孩子絲毫改變,也只能證明:教育不是萬能的!但大家對你的評價,始終是:她是一位溫和的教師!
所以,做溫和的老師,做溫和的人,冷靜處理遇到的事情,成為我新的追求!
三氣周瑜的讀后感 篇3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認識周瑜,周瑜是三國時期孫權手下的一員有勇有謀將領,他雖沒有諸葛亮多計謀但也算是足智多謀,在戰場上吪剎風云,在歷史的舞臺上閃耀光輝,在生活的棋盤中舉足輕重。也堪稱一代天驕,似乎是人們敬佩的對象,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原因很簡單,是人才的周瑜也是小人,例子很明了:
《草船借箭》一小故事則體現了周瑜的心胸是何等狹窄,他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于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想以此來除了諸葛亮。由此觀之,周瑜不僅妒忌心強,且十分狡猾險惡。而聰明能干智慧過人的孔明則漂亮地完成了任務,使其無話可說。這更明顯地體現了周瑜的心胸狹窄,小人氣度。
周瑜的死更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他因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吐血身亡,若不是因為心胸狹窄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自古偉人、成功之人大都心胸寬廣,處處謙讓絕不斤斤計較,也不會妒忌別人比自己有才華,而是自己暗暗立誓努力學習從而超越別人,像華羅庚、蘇軾、王安石……而一些總以小人之腹渡君子之心的人最終都被人們所拋棄甚至唾棄,像秦檜為了自己謀害了岳飛留下了千古罵名……
人可以無錢無財但不能無氣度,沒了氣度,不只是自己做人失敗的體現,有時會害了自己,甚至是傷害了別人,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既然是技不如人就努力,妒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努力了才會進步,如果努力了,超過別人了也不要為此感到驕傲,如果因此就有成就感說明你還是小肚雞腸。
歲月匆匆流逝,風兒匆匆拂過。雖然,千百年過去了,但千萬別忘情了三國的那個周瑜,忘了那一灘“血”的教訓。
三氣周瑜的讀后感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經典好書《三國演義》,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吸引了我,諸葛亮三氣周瑜讀后感。特別是“三氣周瑜”這一章,讀后感受很深。故事是這樣的:
周瑜和諸葛亮打仗。在城下,諸葛亮故意令守城的趙云激周瑜,氣的周瑜摔下了馬;在船上,周瑜得知諸葛亮和劉備正在山頂飲酒取樂,氣得咬牙切齒;后來他又收到諸葛亮給他的信,更是氣得奄奄一息,仰天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實在是可惜又可悲!
周瑜之所以被氣死,是因為他的心胸太狹窄了。諸葛亮正是把握住了他的這個弱點才把他置于死地的。如果周瑜心胸開闊一些,結果或許就不會是這樣了。我們做人一定不能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不能容人,我們要學會容忍別人,不能動不動就發火,也不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互相吵架,傷了和氣。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幾個同學在辦黑板報,因為顏色的問題產生分歧互相爭吵起來,本來是一件小事最后發展成誰也不理誰了;你的好朋友不小心弄壞了你心愛的鋼筆,你不依不饒的和他鬧個沒完,結果傷害了兩人的友誼;還有一些同學故意找茬,和你過不去,你氣不過將拳頭揮向他……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寬廣的胸懷導致的惡果。因此,我奉勸大家遇事要大度,別人與自己的意見不同時,要互相商量,不要爭吵。當別人犯錯時要原諒他,不要抓著他的錯誤不放,否則會讓你們的關系越鬧越僵。
我的脾氣也不是很好,有時也會和同學發生一些小矛盾,也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同學鬧別扭。以后,我要做一個胸懷寬廣有度量的人,遇事冷靜,不亂發脾氣,防止自己成為第二個“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