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傻子讀后感(通用4篇)
稻草人傻子讀后感 篇1
開學初,我們班的同學就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開始了課外閱讀。我們選擇的讀本是葉圣陶爺爺的《稻草人》。一個個童話故事吸引了我們,我們也開始學著思考,從故事中學習分辨真與假、善與惡!
《傻子》中的傻子雖然很“傻”,雖然很“笨”,雖然連銀元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他的心是善良的:他撿到了一大袋銀元覺得應該還給失主,于是就在漆黑的夜里等了很久……雖然他很“傻”,很“笨”,但他懂得愛和照顧,在一個很冷的夜晚,幫師兄鋸木頭,顧不上睡覺仍然堅持著……雖然他很“傻”,他很“笨”,但他有正義感,國王被鄰國打敗了悲痛欲絕,但傻子愿用自己的生命換取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為此,國王讓傻子雕一個樓牌做紀念,于是傻子雕了一個精致的樓牌,老百姓都說:“這是傻子的杰作”。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學習傻子的“傻”。
稻草人傻子讀后感 篇2
傻子是個孤兒,他又瘦又可憐,從小就讓人又打又罵,大家都叫他“傻子”。
師父叫他和師兄做夜工,他讓師兄睡,自己做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師父說沒鋸完打了他,還兩頓飯不讓吃;別人丟了銀元,他也不認識銀元,但他覺得別人找不到東西會哭得死去活來,傻子就等到半夜,終于等到了老婆婆來拿走它;出去做工得了饅頭和糕,看到路過有難民,他覺得他們比自己可憐,自己回去還有飯吃,就分給了難民,鄰居知道他會帶回來饅頭和糕,都跟他要,傻子說給難民了,大家都生氣得說你這個傻子;還有一次,國王打敗了仗,非常生氣,在廣場上演講,想殺個敵人解解氣,傻子覺得國王很可憐,站出來說:“國王,不必等敵人,你要殺個人解解氣,就把我殺了吧!”全場的人都說他是個大傻子,但把國王感化了,并說他不如傻子,以后再也不打仗了,于是約他進宮喝酒,請他雕一座高大的牌樓,大家因此都記住了傻子,為他歡呼。
傻子并不傻,他非常善良,有愛心,做事處處為別人考慮,他就是一個天使,我也要做了“傻子”。
稻草人傻子讀后感 篇3
葉圣陶爺爺的《稻草人》里有一篇文章叫《傻子》。
傻子,讓人一聽,感覺這個人一定很傻。不過,等我看完后,就不這么認為了。其實,他是一個非常善良有愛心的人。
書上說了他曾做了三件事。
第一次,師傅讓他和大師兄連夜鋸木頭,他讓大師兄睡覺,自己卻去鋸,一直鋸到天亮。真是一個好心的、勤勞的人呀!
第二次,他撿到了一包銀元,一直等到深夜,才物歸原主。真是一個不貪財的人呀!
第三次,他主動讓國王把他當敵人殺掉來解解氣。國王感動了,說:“再也不打仗了。”并讓傻子雕一座永遠不打仗的經念樓。每逢人看到這座紀念樓,都會說:“瞧,這是傻子的成績。”
我們應向“傻子”學習,學習他的“傻子”精神。
稻草人傻子讀后感 篇4
有一個人,他的名字沒有人知道,別人都叫他“傻子”。因為他干什么都干不好。有一次,他為了能讓師兄睡覺,讓自己挨了打。還有一次,國王去大閱兵,因為他們頭一回打了敗仗,國王很憤怒,希望現在能殺一個人來解解憤怒,這時,傻子說:“國王,您要是想殺一個人,那就殺了我吧!”可是,國王突然笑了起來,并為傻子建了一座“和平牌樓”,并發誓永遠主動不發動戰爭了。每當有人路過牌樓的時候,都會說:“這是傻子的成績。”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傻子并不傻,而是有一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我們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