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范文(通用4篇)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范文 篇1
當別人掉進泥潭的時候我盡力伸出我的手,然而他還是掉進去了;當我處在泥潭邊緣別人害怕被我連累跑的遠遠的,然而我還是出來了。
一代人的故事,多代人的回味。《許三觀賣血記》絕對是一本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作品,讀了讓人很有代入感,覺得處于那個時代生活的底層民眾真的是無可奈何!
許三觀一次次的賣血,為了生活,為了治病,為了孩子…
最深刻的不是他賣血時的害怕,而是賣血前的準備。有經(jīng)驗的賣血人告訴他要喝多多的水,就算尿急也一定要憋著等到抽血過后才能尿。他們覺得這樣抽出的血就可以多一些、就可以多賣一些錢…
許三觀千辛萬苦撫養(yǎng)長大的兒子是個白眼狼這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許三觀對孩子的縱容、孩子對許三觀的不孝順、結(jié)尾父子倆的爭吵,我覺得這本書的高潮也就是結(jié)尾那部分吧!看完讓人很難忘記。
許三觀的悲劇,許三觀兒子的喜劇!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范文 篇2
有些時日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也有些時日沒有靜下來記錄所想所感了。最近看了東野圭吾的《誰殺了她》、路遙的《人生》和這本《許三觀賣血記》。原諒我為負數(shù)的智商,看完了《誰殺了她》之后,居然還是不知道到底是誰殺了她。《人生》這本書,難道是因為我看完了矛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便顯得它并沒有令我驚喜萬分嗎? 里面每個人物我都能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到原型,像潤葉一樣的巧珍,像田曉霞一般的黃亞萍,像少平一樣的高加林……甚至我能預測到巧珍和潤葉相似的命運。反倒是余華的這本書給我更多內(nèi)心的震撼,就像看完《城南舊事》一般覺得眼睛澀澀的,心里酸酸的……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于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大一的時候讀過《活著》,相較于《活著》中,富貴悲慘的一生 ,許三觀是幸運的。同樣是小人物,但他一生的起起落落,都與賣血有關(guān)。
賣血前抓一把鹽,瘋狂喝八碗水,說這樣人身上的血就會變多了;賣血后,去店里,點上“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這是許三觀和阿龍他們學來的本事。一定要加上“黃酒要溫一溫”,這樣顯得自己是個常客。這也是后來許三觀在賣血路上教給別人的。
書中最讓我動容的是一樂,算起來他也是個可憐人。自己的母親和別的男人生下來了他,一直自以為的親生父親不認他,血緣上的親生父親也不認他。但是縱使許三觀認定了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嘴上不饒人,但不管是一樂闖禍打傷鐵匠的兒子,鬧饑荒,還是一樂患肝炎,許三觀都是盡心盡力的對待一樂。于情,他給予了一樂養(yǎng)育之恩;于理,他的心底總歸是善良的,盡到了為人父的義務(wù)。一開始,我并不喜歡許三觀這樣的男人,有些愚鈍,有些大男子主義,還有些沒有擔當。但是越往后,越發(fā)現(xiàn),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刀子嘴豆腐心。他有著我們祖輩的隱忍和無奈。當被迫在家開展對許玉蘭批斗的時候,許三觀承認了自己出軌的錯誤,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來面對三個年幼的孩子,來面對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來面對本已經(jīng)不堪的生活。
觀人心,最不可琢磨的便是人心。“人心難測”“人心隔肚皮”最不能讀懂的是人心。在與何小勇一家的恩怨中,不認一樂的是何小勇一家,到頭來求著一樂救何小勇的也是他們一家,最后許玉蘭被貼“破鞋”大字報的,不用猜,也猜得到是何小勇的妻子。同樣,許三觀最初在面對一樂的身世和一樂對自己的情感時,他的心是搖擺不定的,時而覺得自己理虧,幫別人養(yǎng)了兒子;時而被感動,一樂對自己的忠心。明明三個兒子中最愛的是一樂,卻偏偏不是自己的兒子。鬧饑荒的時候,他不愿意用自己賣血的錢給一樂吃面條,只讓他吃一個紅薯。可偏偏最后,又是這個古怪多變的人瘋狂地尋找一樂,背一樂回家,給一樂買面條吃。親生不親生的真的那么重要嗎?我們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誰都無法篤定。
許三觀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是一個不愿意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人。 明明最愛一樂,卻不愿意勇敢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被世俗左右著,就像現(xiàn)在的我們一樣,面對自己最愛的最親的人反而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愛。
都快忘記多久沒有和我爸一起去散步了,都快忘記多久沒有和我媽聊聊生活瑣事了,都快忘記多久沒有給奶奶打一個問候電話了,都快忘記早些時候所得到的溫情了,都快忘記多久不會輕易感動了……
被《許三觀賣血記》而感動,不僅僅是他這個人,他對兒子們的愛和他為了討好二樂隊長拼了命地喝酒,還有文中末處他的固執(zhí)和執(zhí)拗。這么多年賣血所養(yǎng)成的習慣,賣完血,必定要吃豬肝和黃酒。而后日子蒸蒸日上,他們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們身上的衣服也沒有了補丁,他們的生活就像許三觀現(xiàn)在的身體,許三觀逢人就說:我身體很好。最后的最后許三觀走過許玉蘭早晨炸油條的小吃店;走過了二樂工作的百貨店;走過了電影院,就是從前的戲院;走過了城里的小學;走過了醫(yī)院;走過了五星橋;走過了鐘表店;走過了肉店; 走過了天寧寺;走過了一家新開張的服裝店;走過了兩輛停在一起的卡車;然后,他走 過了勝利飯店。 許三觀走過勝利飯店時,聞到了里面炒豬肝的氣息,從飯店廚房敞開的窗戶里飄出 來,和油煙一起來到,這時許三觀已經(jīng)走過去了,炒豬肝的氣息拉住了他的腳,他站在 那里,張開鼻孔吸著,他的嘴巴也和鼻孔一起張開來。許三觀突然就很想吃一盤炒豬肝,很想喝二兩黃酒,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他就很想去賣一次血了。他已經(jīng)有十一年沒有賣血了,今天他要去賣血,今天是為他自己賣。 從前他為了娶妻,為了抵債,為了款待二樂的隊長,為了救一樂的命,為了讓全家吃上一頓面條,為了生存 ,許三觀一次又一次地走上了賣血的路。而如今他只想為自己賣一次血。而已年邁的他的血已經(jīng)是無人接受。
他流下了委屈的眼淚,不僅僅是因為別人不再接受他的血,也為他這賣血的一生而流淚,又或許流下的不是眼淚,也是他多年賣出去的血汗。最后吃的三盤豬肝和黃酒,他說是他吃過最好的飯菜,兒子們事業(yè)有成,自己身體尚康健,也是他最滿足的結(jié)局。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范文 篇3
花了半天時間看完了整本書。看的過程中心情壓抑著悲痛…… 書中講述了許三觀通過一次次賣血,幫助家里躲過了災(zāi)難的故事。以致書的結(jié)尾處,當又一次去賣血被拒絕,被告知自己的賣不了的時候,他害怕了,絕望的痛哭起來。擔心以后家里再有災(zāi)禍,自己再也沒辦法了。 除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賣血。許三觀每一次都是在最絕望的時候去了醫(yī)院,換來了35塊錢。貼一段最后許玉蘭痛斥三個兒子的話。 “想當初,自然災(zāi)害的那一年,家里只能喝玉米粥,喝得你們?nèi)齻人臉上沒有肉了,你們爹就去賣了血,讓你們?nèi)コ粤嗣鏃l,你們現(xiàn)在都忘干凈了。還有二樂在鄉(xiāng)下插隊那陣子,為了討好二樂的隊長,你們爹賣了兩次血,請二樂的隊長吃,給二樂的隊長送禮,二樂你今天也全忘了。一樂,你今天這樣說你爹,你讓我傷心,你爹對你是最好的,說起來他還不是你的親爹,可他對你是最好的,你當初到上海去治病,家里沒有錢,你爹就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賣血,賣一次血要歇三個月,你爹為了救你命,自己的命都不要了,隔三、五天就去賣一次,在松林差一點把自己賣死了,一樂你也忘了這事。你們?nèi)齻兒子啊,你們的良心彼狗叼走啦......” 在那個悲劇的時代里,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感受不到那種生存壓力的絕望。但在余華的書里卻能深深的感受到。《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字里行間里,盡顯悲慘,不幸,讓人跟著劇情,心也沉重的透不過氣。為了活下去,一次次的掙扎,一次次頑強的抵抗。 這本書除了濃厚的悲劇色彩,也能感受到摻雜在其中暖暖的愛。許三觀對兒子,妻子的愛,妻子被批斗,不顧一切去送飯,把菜藏在飯下面,一邊對愚昧感到憤恨,一邊體會他們的堅強與愛。兒子肝炎住院,舍命賣血,只求兒子能活下來…… 所幸故事的結(jié)尾是陽光的。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后,迎來了寒冬過后的第一縷暖陽。 在絕望中掙扎,掙扎中盡顯溫情。很棒的一本書。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范文 篇4
博學郭一句話點評《許三觀賣血記》
說,你們要體會出余華那種困難下舉重若輕的東西
確實,困難是總有,前后各不同。
前面的有些魔幻,有點輕快的調(diào)子寫,是舉輕若重
許三觀跑到未來老丈人家里去提親
說我姓許,你家也姓許,將來有了孩子許家不絕后
我算是倒插門的女婿啦,于是女兒親事就算說定啦
被“摁到墻上摸了奶子脫了褲子”的許氏
跨在家門口上一唱三嘆奸夫“和我不過就一次就懷上啦”
那許三觀罵罵咧咧、罵潑婦、罵婊子
說你第一夜的見紅是因為你過了節(jié)呀,怪不得不開燈吶
于是就“許三觀說,許三觀說……”地把后面他的不滿和報復的享受
跳過時空,跳過描述,不給人緩地一股腦兒地瀉在一張紙上表達了
這一些小小的生活,和后面比多么微小,就是給加點立體的光影,讓生活立起來啊
后面的漸漸引入到有點重量的平實的調(diào)子上,就是舉重若輕了
到了這里才知道前面那只是生活的小小一面
真正的重現(xiàn)出來了,許三觀的好看,這小說里的一點厚度都浮出來了
災(zāi)荒年月,給孩子們每個人炒個嘴上聽的菜過過癮吧
給破鞋妻子送只有米飯的飯,悄悄在下面埋了菜啊
一個在岸邊沼澤,去拖住另一個已經(jīng)陷進去的人
賣血賣血,到后來已經(jīng)力不從心要聽聽天命的時候
是怎樣喝著冷風、一路走著一路賣著,一路強撐著
向天索要著一點氣力再一點氣力,殘喘著總算走到結(jié)尾
那才漸漸地看出了里面仿若有韌勁的生命苦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