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雷雨讀后感(通用5篇)
話劇雷雨讀后感 篇1
拿到“雷雨”立刻放下手頭的事,一口氣讀完。
在封建權威的籠罩下,人們如同跌在沼澤里的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澤里。掌權者也失掉了可貴的本真。周樸園生活在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斷層中。年輕時,他曾經試過跳出封建的束縛,追逐自由,真心地對待所愛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飽受摧殘的侍萍便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她沒有權力去愛她所愛,恨她所恨,而是將一切罪責都擔在了自己身上,這既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又是一位對封建權威的臣服者。
氣氛沉重得有些透不過氣來,人似乎在受著情感的捉弄,這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的心情,本應主宰自己,卻發現自己時常被環境所主宰著。在這樣的環境中,周府的豪宅,侍萍的陋室,極端的痛苦與愛情在一天中強烈的碰撞。隨著陣陣雷雨滾滾而來,抑郁,絕望,充斥在空氣中,一幕幕就如暴風雨中的波濤,惡狠狠的撞向人們,人們無處可逃。
在這樣一群隨波逐流的人中,蘩漪是一只獨自綻放的花,她更讓人們所接受,因為人常常身不由己,回歸到原始的路,流著血,不是恨就是愛,一切走向極端,要轟轟的燒一場,中間不容易有一條折中的路。當她嫁給了被封建思想腐蝕了多年的樸園時,她奮力地要跳出緊縮的牢籠。在茫茫尋找中,她陰錯陽差地愛上了丈夫前妻所生的長子,周萍。她的生命如火一般的白熱。也是一般短促。情感,境遇,激成一朵朵火花,在周萍身上交織成了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然而她很勇敢,站在滾燙的砂巖上,她用火熱的情和那顆強悍的心做了一回困獸之斗。當時有許多女人也都有美麗的心靈,是環境的窒息使她們乖戾,抑郁終身。蘩漪雖然最終回到了火坑,但這更值得人們去尊敬和憐憫。
如果說迷走在愛恨中的是蘩漪,那么沉浸在自己的伊甸園中的就是周沖了。也許是從小的高高在上讓他一直被埋藏在理想的堡壘之中,對社會,家庭,以及對四鳳的愛情都天真得像是在心中編織的一個個美麗的童話。然而現實的殘酷讓他不得不感到理想幻滅的悲哀。從父親逼迫母親喝藥的那一剎那,他已經感受到了現實的丑陋。直到慈祥的母親變成了站在眼前神志不清的女人時,他的夢驚醒了,心中的激蕩早已不再。終于,這個悲情故事在雷雨的轟鳴聲中達到了高潮,一根電線,結束了四鳳和周沖的生命,扼殺了蘩漪和侍萍的意志,擊潰了一個罪惡的家庭。周萍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崩潰了。但他平靜得如一潭死水,也許是知道了自己的命運,終于可以不再被命運完弄,以死來結束自己內心的折磨是最好的解脫,這是大廈轟然倒塌后的死寂。
是時代和命運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這一出悲劇。
話劇雷雨讀后感 篇2
她是整部劇中最惡毒,最激烈,性格最豐富的女人,我相信她也是曹禺作品人物中最閃亮的一個。她似是走了某種極端,將生活變成了不是愛便是恨。她的世界是像我這樣接受傳統現實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至少,我可以嘗試去理解。
繁漪是一個悲情的女人。她對于周萍的愛自然是不被倫理道德所接受的,可是繁漪愛了,激烈如火義無反顧。因為這不該存在的愛情,這不該愛的人,她搭上了一切,甚至變成魔鬼“丑惡地為著情愛痙攣的喊叫”,可是她的萍卻是在努力地中止這變態的關系。這不是誰的錯,在感情的問題上本就沒有對錯。只能說,繁漪是一個犧牲者,是這個社會規則的犧牲者。她是任性的,是悲慘的卻是同情不得的。
繁漪自己就是一個矛盾體。她擁有舊式中國女人的哀怨、柔弱,又擁有新一代女性追求個性解放的魄力。所以她享受于這個這個封建大家庭給她的地位以及榮華,又想逃出這個密不透風的鐵籠子似的周家。繁漪的物質條件十分優越,精神世界卻一貧如洗。她毫不猶豫地牽起周萍的手,不肯悔改的希望他能帶給她的精神世界一點光芒。可惜周萍不愛他,他的心在四風那里。于是她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陷入悲劇的深淵。
“母親不是母親,情婦不是情婦。”繁漪復雜的性格特點反映到了生活上。我想,她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對于周萍是愛還是恨了,這其中太復雜,終于發展為一種扭曲的性格。愛恨交織,帶著報復的欲望,不能自己。
繁漪是真正的什么都不怕的人。當情緒到達極點時,她什么也不屑一顧。“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將沉之際,如若不能重新撐起來,她寧可人舟兩覆,這是一個火山口,或者猶如作者所謂,她是那被象征著的天時,而熱情是她的雷雨。”
這樣的人物,是那種主宰一切的人,也是容易將自己推入萬劫不復之地的人。她的陰鷙她的力量還有她的痛苦將她雕琢為一件讓人捉摸不透的藝術品,只是壓抑的太易自燃。
不是愛便是恨,繁漪愛到了深處衍生出來了恨。愛恨交織,雷雨轟鳴。
話劇雷雨讀后感 篇3
在那個雷電交加,風雨肆虐的夜晚,一切人性的感情,封建的罪惡都爆發出來,猶如黃河之水,一發不可收拾。上一代的恩怨陰差陽錯地讓下一代承貸,下一代承受的痛苦扣人心弦,就在那么一瞬,地轉天旋,世界仿佛變了一個樣,那么令人害怕。
為愛而放棄一切的蔡漪,失去了母性,失去了尊嚴,失去了素質,她為愛而瘋狂,瘋狂地為愛追逐,她痛恨封建禮教,痛恨她愛的人,因為愛得越深,恨得越切!曹禺先生曾這樣評價自己筆下的人物:“他們都在陰溝里掏著生活,卻心偏。“天樣的高,熱情原是一片澆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罰他們枯干地生長在砂上。是啊,她受人嫉惡,社會的壓制,這樣抑郁終生,呼吸不著一口自由的空氣的女人在那個現實社會里不知多少吧!她有火熾的熱情,一顆強悍的心,她敢沖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獸之斗。她不是更值得人的憐憫與尊敬么?
但是最后她瘋了,她為愛而瘋狂,為恨而瘋,為她自己而瘋。
那個同樣為愛拋棄一切的四鳳,掉進了一個深不可測得神谷底,她愛上了一個她不該愛上的人,她的內心有兩股強大的力量夾擊著她,讓她不知道該往哪走,她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最終,愛的力量讓她作出了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決定。她死了,死在了她的誓言下,死在了罪惡的封建禮教下,死在了她親手挖下的墳墓中。
這兩個同病相憐的女人,朗格被封建壓迫的女人,兩個本應生活美好的女人,因為生活的時代,讓她們成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試想有多少犧牲品死在了罪惡的封建社會之下啊!
巴金老先生為《雷雨》落了淚。為舊社會落了淚,為新中國落了淚。新一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努力學習,創建更美好的生活呢?讓更多人的生活幸福起來!
話劇雷雨讀后感 篇4
在《雷雨》中,不斷地對命運發出質疑和恐懼的是魯侍萍——這個苦命的勞動婦女。
——哦,天哪。我是死了的人!……怎么會?--哦,天底下地方大得很,怎么?熬過這幾十年偏偏又把我這個可憐的孩子,放回到他--他的家里?哦,好不公平的天哪!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爺們。這是我的報應,我的報應。
——所有的罪孽都是我一個人惹的,我的兒女都是好孩子,心地干凈的,那么,天,真有了什么,也就讓我一個人擔待吧。
作者自己也說:《雷雨》所顯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大地間的“殘忍”,這種自然的“冷酷”……我念起人類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滿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來主宰自己的運命,而時常不是自己來主宰著……
我不太同意作者的意見。我認為,如果不想控訴不合理的社會,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俗話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這些人的悲劇命運,幾乎都是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周樸園造的孽少嗎?淹死童工,殺工人,拋棄侍萍,虐待蘩漪……蘩漪呢?自私狹隘,與丈夫之子亂倫……周萍,與繼母茍合……魯貴,勢利狡詐卑鄙下作……
年輕時候的魯侍萍和今天的四鳳,不能否認在內心深處充滿著對資產階級的向往。魯大海曾說四鳳:“你們有錢人的世界,她多看一眼,她就得多一番煩惱。你們的汽車,你們的跳舞,你們閑在的日子,這兩年已經把她的眼睛看迷了,她忘了她是從哪里來的,她現在回到她自己的家里什么都不順眼啦。”可是她是個窮人的孩子,她的將來是給一個工人當老婆,洗衣服,做飯,撿煤渣。這樣的生活未嘗必然痛苦。上學,念書,嫁給一個闊人當太太,那是一個小姐的夢!做這樣的夢,是她悲劇命運的根源。所以我說,這母女兩人的命運,也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周沖的死,有些意外,如果是真實的生活,他并非必死不可。他的死,只能是作者的安排,讓這個純潔的生靈從骯臟的地方告別。并且,即使他死了,他死于高尚的行為(救人)和純潔的情感(救愛人),我們應該懷著崇敬的心情,而不是同情他,可憐他。
魯大海靠自己的勞動生活,也許生活的道路歷盡坎坷,但是,他一定是充實而快樂的(如果不會想起那些親人的悲劇),他極有可能成為一位工人領袖,或者新四軍里的一位勇敢的戰士。
所以我說:命運攥在自己的手中,好命運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來爭取。
話劇雷雨讀后感 篇5
《雷雨》中,我最喜歡的是周蘩漪,她最讓我同情,也最讓我心痛,通篇看完,總覺得她是一只困獸在做著最后的斗爭,又覺得她是一只黑夜里甲蟲,看不到明朗的天明,但卻用最最低沉的調子和最最炙熱的心做著掙扎,她的命運是讓人糾結與惋惜的,但就是這樣一種惋惜,讓我覺得她有一種魅和魔相互并存的魅力。作者曹禺說整個劇本,最讓他疼惜與愛慕的就是周蘩漪,這個人物讓他覺得他自己與周蘩漪是多年的故友,總是在不經意時與她心靈相惜。一位可以沖破桎梏又有著一顆強悍心的女人,我自認為她是值得我們去欽佩的,雖然她最后依舊落在了情愛的火坑里。
對于周蘩漪的垂愛,讓我又憐惜另一位女人,那個單純,天真又不失真誠的四鳳,整個劇中四鳳算是一個悲劇角色,在愛與世俗面前,她選擇了突破,但是這一切都不過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同母異父的兩兄妹,在彼此內心困斗的掙扎中走到一起,也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或許,老天總是希望錯誤越美麗越好,就像飛蛾撲火一般,不到灰飛煙滅都不覺得這是一種美麗。四鳳的結局是必然的,也是果然的,殘酷的社會造就了她本身的凄苦,當她以為自己可以超凡脫俗時,越愛越深,直到最后無法自拔,愛,本身不是一個錯誤,但有時候,愛容易出錯,錯了一步,反而步步都錯,直到最后泥足深陷。
同樣擁有兩個女人愛的——周萍,這個永遠希望妥協又矛盾的男人,雖然他不是一塊完美的寶玉,但是卻讓兩個女人同時愛他愛到痛徹心扉,掏心掏肺,我不得不說,這個男人有一種魅力,他的魅力就是他的矛盾和懦弱。周萍這個在矛盾與現實中掙扎的人物,讓人既產生一絲憐憫又帶有幾分恨意,憐憫他在這個家庭環境中的處境,痛恨他做事優柔寡斷。作者曹禺說如若可以,我希望有個好的演員化開他性格上的一層云翳,起首便給他幾根清晰的線條,隨后在一層一層的去描繪。這樣一個男人,你不能急切給他做一個定義,需要你抽絲剝繭的剖析和窺探他內心世界,所以我說,這就是他的魅力,一個無法輕易下定義,需要你用心、用情去解釋的男人。
與這個世界有著鮮明對比的人物,就是周蘩漪的兒子周沖,他是一個夢想的幻想著,可悲的是,他不是夢想的主宰者,他可以做夢,但是卻無法織夢,作家曹禺說周沖是個最讓人心疼的人,他的天真,他的單純,把劇中本已不看的的社會彰顯的更加污穢不堪。這個織夢的孩子,當夢破碎時,他就已經無法生存,作者給了他一個做好的歸宿——死亡,看到他死亡時,我的心到不覺得悲傷,反而覺得這是最美的結局。記不清誰曾經說過既然不能讓夢綻放在時代的腳步里,那就將它扼殺在自己夢的搖籃里,死亡便是最好的歸宿。
仔細看《雷雨》中,你不得不注意這樣兩個人物——魯貴和周樸園,一個是見利忘義的小人,鄙俗不堪的社會下等人,與之相反的卻是位有著名望金錢又極度自私的上等人,兩個人物的穿插與搭配,讓人不得不想到生存‘二字,一個在下等社會茍延殘喘的下人,一個在上等社會裝腔作勢的財主,為了生存,都選擇了齷蹉的行徑,只不過一個的卑鄙行徑富于形色,而另一個則將卑鄙的行徑匿跡隱藏。
魯大海,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抵制社會一切的不平,但是,魯大海做起事來卻不動腦子,憑意氣用事,雖然最后不曾寫過多他的結局,但認真讀《雷雨》的朋友們都一定懂得,他最后的結局必是被殘酷的社會打敗,也如飛蛾一般。
將魯侍萍放在最后來寫,并不是她不重要,反而是因為太過重要,雖然劇中她不是第一個出場,但是她卻是整個劇本的線,悲慘的命運,讓她并不曾得到老天的垂愛,反而變本加厲的將一切殘酷的事情都付諸她身上,當她知道自己的兒女有了不應該有的結果時,她反而用一種逃避的方式,來掩飾內心的苦楚,也許,痛苦到了一定程度時,反而自己就不知道痛是什么滋味吧!魯侍萍就是這樣一個人,痛到極致,反而覺得痛才是最好,最美的結果。
《雷雨》最后將兩個悲苦的女人變成了瘋子,可想而知,作者曹禺不知經過多少的揉搓塑抹才有了今天的我們看到的《雷雨》。過多夸詞不必言說,只想對未看過或已看過的朋友說一句這是一部值得用心、用情看的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