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精選7篇)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 篇1
每個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但成長比成功更加重要。成功是你的目標,成長是你到達目標的道路。這條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選擇了軟弱和妥協,也有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所以成長才是成功的基礎,只有先成長才能夠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談的正是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作者從生活中摘取許多有意義的小故事,加以修飾,一篇篇引人入勝,光彩奪目的成長小故事躍然紙上,他給我們人生無數的啟迪,他給我們人生帶來意義,讓我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先要成長。
在這些故事里,有歡笑也有悲傷,有激情也有悵惘,有的讓人拍案叫絕,有的讓人熱淚盈眶。在這本小書里,我們看到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父母、師長用勞動和心血為子女的成長之路默默付出……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說,更像一部奏鳴曲!冻砷L比成功更重要》是每個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靈驛站。
著名人物李開復曾說過:我認為將對世界商業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從優秀到卓越》,但是將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想這句話用來形容這部書并不為過,他是孩子最好的啟迪書,是一本值得永久紀念的書。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 篇2
寒假期間,我在網上讀完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感觸很深,對價值觀,人生觀的問題進行了很多反思!俺晒Α笔呛苷T人的兩個字眼。一提到成功,我們一般都會想到,事業有成,財富滿滿,家庭幸福。說通俗點,就是有錢,有權,有勢,有美女。于是,為了成功,莘莘學子們便會吃盡“十年寒窗苦”,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可是,現實并非如此簡單,并非所有“有志者”都能“事竟成”。當代社會殘酷的競爭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淘汰。人們爾虞我詐,互相攀比。人們好像開始覺得,把別人比下去了,自己就成功了。在學校里,比分數;在社會上,比地位,比收入,比學歷;孩子的家長,還要互相之間攀比自己的孩子。其實,在學校里,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小小的學生組織里,例如學生會、社團聯、班委會等等,一些學生竟能用盡心機,爭權奪位。也許他們心里想著,“他都做了個正的,那我就要去弄個副的當當,不能太遜了”,等等。社會上,更常見了,在生活中也到處都是,不過卻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因為永遠都比不完,越比心里越不平衡。
閱讀著書中一個個成功個例,不難發現他們的風光背后是不懈的求識和踏實。就如“深藍”之父,許峰雄,他在研發的8年中每日工作時間都超過16小時,其間無數的失敗、無數的煩惱、無數的不眠之夜、無數的驚喜促使他最終成功的研制出了深藍。從書中你能深深地領悟到,表面的風光并不代表什么,關鍵在于內心世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用所學的知識努力奮斗才能創造出不朽的成績。
作為一名獨生子女,最大的感慨是父母對我的期望,這種期望常常讓人產生莫名的壓抑和痛苦,并且,這種感覺伴隨著自己的成長越來越強烈!皦毫υ从谫澴u和期望,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有至少50%的孩子不能讓自己解脫出來,緊張,煩躁,心虛,恐懼的情緒包圍著他們”于是,書中提到的這點不禁讓我產生了巨大的共鳴和思考。難道是父母就不該對他的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的教師王堅給出了讓我豁然開朗的答案“區別不在于有沒有期望,而在于怎樣表達期望。”如果父母一味的只關心“今天考了幾分?”一再的強調“只要把學習搞好,別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蹦敲此麄兊暮⒆釉诔砷L的路上自然會失去很多自信和自我價值感,也將漸漸的走向墮落和失敗。所以,在一個人成長的道路上作為引導者的父母能用一種適當的表達來和孩子溝通也是十分關鍵和必要。
常有人抱怨“既是自己的興趣又能賺錢的工作壓根找不到”這種情況的根源在于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因為它就像是一個模子,對每一個人實行的教材是一樣的,評判標準是一樣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不論孩子是否喜歡,從小就帶著他們隨大流,“補課風”,“流學熱”,一浪高過一浪,他不懂得認識到自己孩子的別致,這最終必將導致社會同類型人才供大于求而另一部分行業出現人才緊缺的現象,在一番激烈的競爭后,多數孩子為他們父母的盲目和攀比付出了的代價。書中提到的唯一一位女性“微軟小子”潘正磊說的話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我想的就是我喜歡什么,我想要什么,而不是別人有了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
“成長”這兩個字可能沒有“成功”那么誘人,但是卻比“成功”更有分量,更重要。《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主要觀點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上帝造人,每個人都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很完美的一面。我們沒有必要去遵循一個統一的規則來定義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不“成功”。本書中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了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沒有必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而是應該認清自己,發掘自己的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充實自己,強壯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 篇3
讀凌志軍先生所著作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差異。教育和成長牽動每個家庭成員的心,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教育有著明顯的弊端,就像書中所說:我們的教育就像一條制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標準,進來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一模一樣,否則就得不到社會認同。
實際上,教育學生和產品制造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因為這樣許多家庭陷入深深苦惱,讀了這本書的有些家長會說:書中講的都很有道理,也令人向往,可是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改變……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都是勞有所得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做事就像剝一顆洋蔥,你可以一層一層往里面剝而一直看不到最核心。成功不等同于成長,成功是最終目標,成長的過程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常常舉例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普通孩子憑借智慧加勤奮成為旁人眼中天才的真實案例,這樣在孩子和家長之間一直達不到一個認同。
但是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有它的弊端,必然也會有它好的一面,在學,F有教育訓練學習體制下,我們仍有大批的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否認這一事實。
考慮和看待事情不能過分放大消極面,縮小它的積極面,同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這些學生并不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也和我們沒有不同,但是他們仍有很多的人走向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轉換觀念: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學習,做回一個主動的人。
我們身邊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談論起學習和作業,即使成績優秀但還是不快樂,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做正確引導和陪伴,好的學習不是把別人PK掉,而是我每天一點的進度是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學習好比走在登山的路上,不要只看最后的目標,而失去了享受一路登山風景的過程,讓家長和孩子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鼓勵下,把我們現教育訓練方式當作一種歷練和錘煉,百煉成鋼,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成長中體會,體會成長中蛻變的痛苦,體會成長中淬煉的忍耐,成功在遠方,成長在腳下。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 篇4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最近很熱,書里羅列的諸多案例無非圍繞書名展開舉證和論述,事例樸實,以小見大,給閱讀者提供了廣泛的思考空間。
為人父母,我讀過后也感慨萬千,更多地對于孩子培養的導向問題進行了反思。
從我們自身的學習經歷,一直延續到現在孩子的學習大環境,應試教育的導向一直未變,孩子的考試成績變成孩子“好”“壞”的重要考量指標,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學習缺少了主動,更多的是被動接收教育灌輸。即便成績優秀,孩子能真正快樂嗎?
“你的一生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童年的天地有多大”。是啊,孩子的童年是一支畫筆,可以揮灑出絢麗的色彩;孩子的童年是一張白紙,可以描繪出繽紛的圖案。任何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或大或小,而這些才是孩子快樂向上的根源。
我們無力改變現有的環境,但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同理解環境,尊重自己,更要尊重環境中的人和物。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訴說,雨露般地潤澤孩子的心靈,堅定地支持孩子的正確追求。我們不求孩子的一時得失,我們渴求孩子情商的健康發展;我們不求孩子的一時得失,我們渴求孩子能找到真實的自我。
“成長”,僅僅兩個字,卻涵蓋了自信、克制、堅持、努力等等諸多的人生哲理,這兩個字不會是某個人生階段的寫照,而是整個人生的歷練。
孩子不僅僅屬于我們父母,孩子更多地屬于整個美好的世界。孩子最終的成功來源于積累,而孩子的成長來源于生活,孩子成長的動力離不開夢想。
呵護孩子的夢想,陪伴孩子追逐夢想,即便不能成功,仍可笑對快樂征程!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 篇5
我很喜歡凌志軍先生的著作《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凌志軍是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新概念:“E學生”,既有很高的情商(EQ),能快樂、享受學習(Enjoy),并做到杰出(Excellence)。全書以“起跑線”、“相信你自己最聰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媽媽”、“大腦的成長”、“學習是一種態度”、“情商時代”和“大師在哪里”為主題,鋪陳展開,一一闡述。
每一次我看完這本書,都有一股強烈的震顫在心中回蕩,讓我久久不能釋懷!俺砷L”是一個關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每個學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該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快成材,每個老師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學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績。
《成長》這本書記錄了微軟亞洲研究所30余位研究員的成長故事,談的正是這批被稱為“微軟小子”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書中描繪了一篇篇引人入勝、意味深長的小故事。在這些故事里,有歡笑也有悲傷,有激情也有悵惘,有的讓人拍案叫絕,有的讓人熱淚盈眶。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師長用勞動和心血為學生的成長之路默默付出《成長》像一本故事集,《成長》更像一部奏鳴曲,《成長》是每個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靈驛站。
每次看這部《成長》,我都心潮澎湃。
翻開《成長》,在開篇有這樣一句話:“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育出來的。”在從事教育事業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希望通過授課、與學生交流等方式來分享和分擔這個時代年輕人的生存感受,并且盡可能地提供一些我的經驗讓他們選擇參考。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像這些“微軟小子”在關鍵的時候遇到的優秀的、讓人難以忘懷的老師一樣,讓我的學生懂得如何在現實中放飛自己的理想,進而明白成長的意義。讓他們知道:“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從一份責任感出發,我在從事教育事業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充實和滿足,也有一種莫大的幸福感將我圍繞。這種幸福感,來源于學生們給予我的信任,也來源于他們不斷成長所帶給我的鼓勵,更來源于我深深感到我生命的價值。投入教育工作的每一天都帶給我無比的振奮,每一刻都讓我留下了深沉的回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從事教育事業的過程中,我感到的不只是責任,我在工作中的收獲也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凌志軍先生把《成長》一書結論歸納為“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而我時常會問自己:“在國家大的教育背景下,我如何通過教育端正學生對教育的看法?怎么能把‘E學生’的精髓傳授給我的學生?”。
在過去的工作中,我有幸在與青年學生接觸密切的學生工作處、招生就業處等部門任職,有幸看到一批又一批青年學生的成長和成功。然而成功是一個目標,成長則是達到目標的道路,是成功必經的過程,在青年學生的成長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注意,這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讀完這本書,使我更加明白了優秀的、讓人難以忘懷的老師在這些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成長》一書對我一直以來從事的教育事業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學生的成長是一個艱苦而快樂的過程,教育的力量在與引導,在于矯正,在于關愛。我相信,在優秀的老師幫助和指導下,他們成功的概率將會大大增加。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將時刻帶著教育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去幫助青年學生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 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專著。作者凌志軍,他出版的八部著作,全部進入了暢銷書排行榜,還以英文、日文、韓文和繁體中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李開復曾說過這么的一句話———我認為將對世界商業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從優秀到卓越》,但是將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位八歲孩子的母親丹尼曾說過———這本書不僅改變很多人對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這將由此改變許許多多孩子的命運,所以這本書不僅會改變很多人對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這將由此改變許許多的命運。
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記錄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故事,是一個關于教育、人才、社會的記錄與總結。作者從微軟亞洲研究所30余位研究員的成長歷程中采擷一些平凡但雋永的小故事,以他獨特的視角切入,使這些質樸、平凡的小故事變得精妙獨到、意味深長。
在這些故事里,我們看到了30個“微軟小子”成長過程中的歡笑、悲傷、激情、惆悵;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孩子,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成功的奮斗歷程。
作者希望借這本書,改變國人對教育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在這本書的鼓勵下,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
本書一共有八個篇章,分別是“起跑線”、相信你自己最聰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媽媽、大腦的成長、學習是一種態度、情商時代、大師在哪里。講述了一些不承認自己是天才的天才們在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
這些故事可以讓家長們知道怎樣培養孩子,讓老師知道怎樣完整教學,讓學生知道怎樣獲得自信。我個人認為不但學生、家長、老師需要關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成長”。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還要取決于我們能否在教育領域趕上西方。美國之所以強盛,主要是因為他擁有最先進的教育體系,并能通過該體系吸引全世界的杰出人才。美國的教育體系,不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頭腦里的先進的教育理念。中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需要不斷發展、變革,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成長”是一個關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每個學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該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快成材,每個老師期盼自己教出的學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績。但是,成功并不等同于成長。成功是你的目標,成長是你到達目標的道路。
這條路并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選擇了軟弱和妥協,也有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那幫被稱為“微軟小子”的人的成長故事,其實離我們很遙遠:他們的學習經歷幾乎都非比尋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時候就出國留學,還有就是清華、北大的。
他們生活的時代離我們遙遠,他們學習的地方離我們遙遠,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離我們更遙遠。但這本書通過他們的成長歷程向世人闡述了一個關鍵的觀點:一個人發展的最重要時期是6—12歲。這個時期要想健康成長,如果只靠學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長和老師的協助,就有可能。
凌志軍先生希望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改變對教育的看法”,這應該是中國教育體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人閱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認識《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和鼓勵下,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
本書中的許多故事的確令人深思,尤其是做家長和我們老師的,不能不反思自己的得失。但同時也讓我領悟到對每一個孩子也絕對不能放松。30個天才“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東西不是錢,不是家庭,也不是運氣,而是‘不要小看自己’”!爸挥凶龊昧恕畱撟龅摹拍苡淇斓摹鱿矚g做的’!
教育自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讓自己像天才一樣成長”!拔覀兗热粺o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 篇7
有段時間迷上了看電子書,因為它攜帶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讀,于是在網上下載了很多資料,有些讀了一點就再也沒有興趣繼續看下去了,有些總是心生掛念點燈熬油的趕出來想想卻也沒有什么意思,有些看了一部分覺得值得擁有一本細細品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就是這樣一本書,于是上當當搜索居然評價相當不錯,于是連同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收入囊中。
作者凌志軍在書中記錄了微軟亞洲研究所30余位研究員的成長故事,是一個關于教育、人才、社會的記錄與總結。作者從“微軟小子”的成長生活中,采擷一些平凡但雋永的小故事,以他獨特的論述,使這些小故事變得精妙獨到,在這些故事里,我們看到了歡笑、悲傷、激情、惆悵,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孩子,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成功。
一、讓學生成為“E學生”
書中所有案例無一例外具備三個特征:很高的情商;快樂享受學習,而不僅僅是完成學習;優秀的自己。從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E學生:EQ(情商)、Enjoy(快樂享受學習)、Excellence(卓越)。
三個特征非常明確,看看我們的教育,就在所謂素質教育進行了十幾年之后的今天,是不是還是過于注重“成績”,期末復習的不斷重復,學生在機械的訓練中談何享受學習?如果說有享受也只不過是個別孩子在享受每次檢測100分的喜悅,是對結果的享受而非學習過程本身的享受。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關注每個孩子是否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潛力,是否實現了“最好的自己”?是否在“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歷練中實現自我的提升?
二、自信是成長路上的第一路標
給孩子一個自信,比給他一堆知識都重要。今年元旦聯歡會上,九班的兩個小男孩合唱了一首歌,崔文正落落大方,詹宇森則扭捏作態,究其原因就是自信心的問題:一個從小鍛煉,登臺機會數之不盡,在歷練中自信心不斷提升,教室內的表演如同在家練習;另一個雖然實際唱得也不錯,但是幾乎沒有什么機會鍛煉,同學面前表演簡直就是一個大舞臺,兩個孩子站在那里,起點不同表現自然不同,看到一幕時讓我回憶了兩個孩子平時的表現,唱歌帶給崔文正的自信延伸各個方面,無論是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課下與老師的交談,還是讓這個孩子去完成什么任務,這個孩子就沒有怯場的時候;而詹宇森雖也是個聰明的小孩兒,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明顯自信不足。
教育應該是個培養孩子樹立自信心的過程,找到孩子身上的成長點去挖掘和培養,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引導孩子不斷的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從而不斷的樹立和積累自信心。這其中必須要做到的是不斷的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既要注意進行橫向的他人對比又要進行縱向的自我對比。
三、好習慣成就一個優秀的人
一個好習慣比期望值更重要。案例中無一例外的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階段,父母幫助孩子養成了一些影響一生的好習慣,在習慣養成之后又將孩子放飛,讓他們憑借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去生活和學習。他們全部擁有廣泛的興趣,并且有意無意地全方位訓練自己的大腦;他們的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們擁有優秀的思維力;他們并不具備與生俱來的智慧,但是優秀的習慣使得他們不讓自己的大腦閑置;他們把“聚精會神”由習慣升級為態度繼而成為能力,讓自己更有效地使用大腦,最大程度地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他們并沒有讓學習把心塞滿,而是讓心里有一些空間,可以想別的東西;他們全部誠實善于合作有責任心擁有健全的人格。而這所有的一切均始自于——良好的習慣。
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可以放任孩子的任何興趣,卻不能放任一個壞習慣!
四、永遠的成長
成功是每個人的目標,成長是達到目標的道路,但這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有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頭來,也有的人能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強的信念取得了成功。只有經歷了艱難痛苦的過程才會體會到收獲的喜悅,那份快樂源自于經歷了漫長的體驗過程,而非結果本身。在成長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來注意,成功永遠不是永遠的,只是暫時的,但是成長卻是永遠的,一直在伴隨著每個人的成長,當人成長了,成功也就來到了。關注成長比關注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