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圍城》讀后感(通用5篇)
錢鐘書《圍城》讀后感 篇1
婚姻是一座圍城,在外面的人想進去,在里面的人想出來。方鴻漸本是一位向往自由,玩世不恭留洋國外又略有才華的人,在郵船上的翩翩風度贏盡美人心,在朋友圈里言辭犀利盡獲人嫉妒。但小說越看到后來越發現,原先的方鴻漸逐漸褪去,特別是與孫小姐結婚后,他變得脾氣暴躁,內心狹隘,只會挖苦諷刺的人。像是吃水蜜桃,外表光鮮誘人,吃到最后發現里面是丑陋的核。那方鴻漸竟是怎樣從一個光鮮的水蜜桃被層層剝開而只剩下一個核的呢?
方鴻漸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矛盾,留洋國外使他意識到自己作為個體的價值和追求自身個性發展的要求,他具有新時代青年追求自由的通性,但他本身又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父親是前清孝廉公,對封建制度下的規章習俗刻板地遵守,以父親的威嚴和身份軟硬兼施,無形之下給方鴻漸自由而個性的發展劃下了不可逾越的障礙。就像方鴻漸第一次到北平念書,看人家一對對談情說愛,好不眼紅,于是就寫信給老父親請求他解除高中時候家里為他訂下的婚約,方鴻漸寫這信也不是圖一時快意,而是“這樣怨命,怨父親,發了幾天呆”突然醒悟后寫下的。方鴻漸以為這信措詞凄婉,打得動鐵石心腸,誰料老父親也不是一般人物,造就料到他“托詞悲秋,實則懷春”要挾他說如果他仍“執迷不悟,吾將停止寄款,命汝休學回家,明年與汝弟同時結婚”,一紙書信嚇得方鴻漸急忙寫信討饒?梢姺进櫇u身處在這個社會環境,這樣的家庭的悲哀。于是造成了他既認真又玩世,既正直又脆弱的性格。
他放浪不羈,玩世不恭。在回國的郵船上遇到已有未婚夫的鮑小姐,經不起人家的誘惑,“大庭廣眾之下借煙卷來接吻”,他心理上雖怪鮑小姐行為不檢點,但也覺得興奮,于是乎與鮑小姐甚是親密,甚至發生了關系,但這時他對自己的感情還是很看重的,“方鴻漸把愛看的太尊貴和嚴重,不肯隨便應用在女人身上;他只覺得自己要鮑小姐,并不愛她,所以這樣支支吾吾!狈进櫇u對自己的已故的未婚妻不說愛,因為那是家里包辦的,對鮑小姐也吝嗇說愛,因為他實則只受她肉體的誘惑而全不是喜歡,可見方鴻漸是不輕易出賣自己感情的。
就算是面對才貌雙全主動親近的蘇小姐,方鴻漸到最后也是斷然拒絕。他自認為“蘇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頭腦,有身份,態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閨秀,和她同上飯館戲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钡槿撕团笥咽遣煌,女朋友或是以婚嫁為目的的伴侶,而情人則更多是因兩個人感情的契合,方鴻漸當然屬于后者,因而無論是蘇小姐怎樣的種種殷勤,都沒讓方鴻漸放她在心上。說到蘇小姐這樣一位人物,既是劉楊博士,相貌端正,家里背景也不一般的人怎么方鴻漸卻看不上眼倒覺得有些恐懼成為她的另一半呢?
對方鴻漸而言,蘇小姐就像是一件藝術品,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他自覺自己無論是學識上還是家庭背景上都不與蘇小姐般配,蘇小姐即使再溫柔萬分都是一個強勢的存在,他對唐小姐說“你表姐是個又有頭腦又有才學的女人,可是—我怎么說呢?有頭腦有才學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傾倒的,因為他自己沒有才學,他才把才學看的神秘,了不得,五體投地的愛慕,好比沒有錢的窮小子對富翁的崇拜——”“女人有女人特別的聰明,輕盈活潑得跟她的舉動一樣。比了這種聰明,才學不過是沉淀渣滓。說女人有才學,就仿佛贊美一朵花,說它在天平上稱起來有白菜番薯的斤兩!边@雖然可能是方鴻漸為安慰自己心愛的唐小姐而故意說得話,但都多少可以顯現出方鴻漸的思想,他不熱衷于蘇小姐最大的原因不是相對于蘇小姐的才學自己顯得自卑,而是他更看重才學之外的東西,譬如純真,就如唐小姐。這再次說明方鴻漸對待感情的認真,跟隨自己的心意。
當然蘇小姐也并非等閑之輩,不是只識詩書不食人間煙火,她不僅是全書中學歷最高的,且是全書中最精明的女人。她為了獲得自己的幸福誣陷自己的表妹唐小姐有一大幫子男朋友;又為了報復方鴻漸辜負了她的感情而活生生地拆散了他和唐小姐。在遭遇方鴻漸的拒絕后或是為了挽回顏面迅即與一個自己并不深知的曹元朗結婚,而曹元朗在學歷與地位上都勝方鴻漸一籌,她似乎要用盡一切方法讓方鴻漸明白失去自己是他的錯,她不能得到的愛,方鴻漸也別想得到,僅是小女人心思。戰后她的丈夫調任為物資管理員,她自己就托關系從上海到重慶運送私貨,辛楣還告訴方鴻漸:“她剛才就勸我母親快買外匯,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計。”方鴻漸驚訝地說:“他不是女詩人么?白話詩還做不做?”儼然蘇小姐婚后已不是那個癡迷于詩書的才氣女子,濃妝艷抹的打扮更沾染上一股俗媚氣。
在才學上,她要做最出色的;在錢財上,她也要做上流的;面對感情,她也一直是高高在上的態度,前面就有描述道“蘇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艷若桃李,冷若冰霜,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而后伏膝地求愛”。面對愛戀自己已久的趙辛楣,在結婚后想當然地認為他會因為自己而終身不娶,還說要把辛楣給她的情信當著辛楣的面一封封的挑,挑她現在不能接受的還給辛楣,真是自戀至極,可笑不已。其實從蘇小姐的人生經歷來講,她很容易會產生自戀的情結,家庭背景過于優越,自身才學又非常人能比,因而她會想當然地覺得人們會愛她,就像鴻漸對她并沒有表示過多的親密,可她卻一直以為鴻漸是愛自己的,結果越陷越深。她面對鴻漸的拒絕受到的不僅是感情上的傷痛,更多的是自尊的打擊和對自身神圣的侵犯,她不能忍受自己屈尊愛上的人竟然不愛自己而喜歡各方面都能不如自己的表妹,殊不知人的感情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各取所愛的自由,特別是面對像方鴻漸這樣忠于自己情感的人。
真正的感情不是因為那個人身上的標簽,而是由她自身的品性所散發出的迷人氣息,這些品性可以是由她的背景,她的經歷內化塑造而來,但絕不僅僅是那些標簽本身。如果方鴻漸因為蘇小姐是里昂大學博士而喜歡她,那他喜歡的不是蘇小姐而只是里昂大學的博士學位;如果鴻漸因為蘇小姐是政務院參事蘇鴻業的女兒而喜歡蘇小姐,那他喜歡的也不是蘇小姐而只是她的家庭背景,就像方鴻漸說的“為什么可愛的女孩子全有父親呢?她孤獨的一個人可以藏匿在心里溫存,拖泥帶水地牽上父親,叔父,兄弟之類,這女孩子就不伶俐灑脫,心里不便窩藏她了,她的可愛里也就攙和渣滓了。”于是,方鴻漸愛上了唐小姐唐曉芙。
唐曉芙沒有蘇小姐的才學但也不失聰明,沒有蘇小姐的心計卻也很是率真,書里描繪她說是摩登文明社會里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她不施粉黛,不燙發不畫眉卻獨有她天生的清新韻味,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已是許多現代人所不敢做的了。不修飾自身說明她自然率性,坦白而不隱藏,她說“爸爸媽媽對我們姐妹們絕對信任,從不干涉,不鑒定我們的朋友”,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在長大才造就了唐小姐不拘小節天真直白的性格。如果說蘇小姐是自戀型人物,那么唐小姐是完美主義者了,當蘇小姐知道方鴻漸的一切事后面對前來求愛的方鴻漸她說“方先生的過去太豐富了!我愛的人,我要占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其實此時唐小姐也已經是愛上了方鴻漸的了,蘇小姐當初愛鴻漸時即使是知道他與鮑小姐的一段情,也不揭穿,可是唐小姐不同,即使是愛,她也容不得自己愛的人有一點瑕疵,甚至不聽鴻漸的解釋將他趕出了家門。是直率呢,還是過于追求完美了。
其實每一個愛你的人都不會一生一世屬于你,同樣你愛的人也不會一輩子就是你的,要產生一段愛情既要兩個人同時萌生出愛的情愫又要不失時機的表達,實則不容易,既然知道彼此此刻相愛為什么還要受前事的牽絆呢,我們不能苛責太多,或許這次失去的是一生中可靠的伴侶,他走出你的生命你卻帶著傷痕。
小說中最令我想不懂的是方鴻漸與孫小姐的婚事,方鴻漸真的喜歡孫小姐嗎?不過就是幾個一閃而過的為她嫉妒的念頭,不過就是幾個讓他想要為她挺身而出的瞬間,這難道就是愛了?為什么方鴻漸甘愿這樣不明不白草率的,幾乎是慪氣的結婚而之前卻苦苦糾結于自己的真愛?這或許就是戀愛與婚姻的不同了。且不論孫小姐婚后是否與方鴻漸脾性相符,依婚前來看還是挺合適的,這就是最愛的未必是合適的,合適的未必是最愛的?而結婚所要找的就是合適的。
趙辛楣對鴻漸說過,孫小姐可是心深的人,既是有心計的人。結婚前孫小姐在鴻漸面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者,遇上什么困難都跑去請鴻漸幫忙打點,就是碰上感情事也一樣詢問一下鴻漸,但就像小說說的“訂婚后,他漸漸發現她不但很有主見,而且主見很牢固!庇谑腔楹蟮姆进櫇u處處與孫柔嘉爭執,兩人意見不合經;ハ嗤诳喑爸S,更因為當初結婚時鴻漸不加思考的態度讓婚姻充滿懷疑。方鴻漸出于同情和保護弱小得心態而“愛上”孫柔嘉,但卻因孫柔嘉蠻橫霸道的性格使自己婚后處處受到禁錮。方鴻漸經過這么多的折磨,他已經不是那個玩世不恭,風流倜儻的男子了,而變得滿腹牢騷,為了生計為了感情而如行尸走肉一般,更不用談什么詩賦文學了。之所以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這讓我想到前不久看的一篇文章,里面說的是一個富二代女生愛上一個普通的男孩,當所有人都反對的時候只有她爸爸對她說:“你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如果一致,對方又是一個善良的男孩,就可以托付終身!弊詈笠驗榘职值某扇删土怂齻兊膼矍,婚后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夫妻倆感情濃郁,丈夫上班,妻子收集古布的書,開了一家咖啡館,基本不靠家里。我想這才是理想的婚姻吧。常言道:道不同不同為謀,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互相促進,一起成長的過程,婚姻也是一樣的,只有擁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婚后才會減少矛盾,幸福美滿。書中的孫小姐雖然“千方百計”地嫁給了方鴻漸,但她始終是算漏了一點,鴻漸是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子,自尊心強又正直不阿,與她的現實主義,卑躬屈就,唯恐得罪哪個人是不一樣的,加上對于雙方家庭的不了解,以致難以融入,婚后自然就爭吵不斷了。
小說中的方鴻漸一步一步越陷越深,越走越走不出困境,終究是什么禁錮了他呢?他又是為什么被禁錮了呢?
照說留洋國外回國應該是稀罕的人才,特別是在40年代,但為什么方鴻漸卻屢屢找不到工作呢?原是他沒有拿得出手的文憑,既不是某某大學的博士也名不見經傳。有一個人遭遇與鴻漸相似卻結果大為不同,就是同在三閭大學的韓學愈,他和鴻漸拿的都是假的文憑,所不同的是鴻漸只將它用來哄騙家里人不讓他們失望,但“將來找事時,履歷上絕不開這個學位”,韓學愈倒是靠這個文憑哄騙了校長做上了系主任,說到底就是鴻漸為人正直,托關系可以,但絕不坑蒙拐騙。
與趙辛楣相比,趙辛楣沒有留洋經歷,但每次鴻漸有什么工作都是他帶攜的,總結無非就是趙辛楣家庭背景好,有用不完的關系,就像當初從三閭大學辭職,說走就走刻不容緩,人家到了重慶后照樣當上了不小的官。鴻漸出身于農村大鄉紳家庭,戰后受到掠奪和清理,財權皆無,加上自身留洋國外時間久,國內一個朋友也沒有,大學同學聚會也叫不上他,倒是趙辛楣讓孫小姐以家屬身份帶了過去。缺少文憑與人脈的鴻漸在中國社會寸步難行。
《圍城》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作品,相信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
錢鐘書《圍城》讀后感 篇2
《圍城》我是先看電視劇,后來有斷斷續續讀一些片段(這本書情節連續性不強,確實可以跳著讀),最近才—口氣從頭到尾將整本書讀完。讀完以后,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不恭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的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借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币运约旱目跉,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干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干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墒撬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種是真正大寫的入,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范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說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沉浮,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后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么一點的良心,有那么—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并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愿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錢鐘書《圍城》讀后感 篇3
從《圍城》發表以來,就有好多人對方鴻漸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學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著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城”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假如方鴻漸玩世能夠徹底點那也好,可是他沒有像韓學愈一樣將他的假文憑發揚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干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干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蘇文紈在歸國的輪船上就表現出對方的愛慕了?墒欠讲]有表達什么。到后來鴻漸的博士學位鬧笑話之時,本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蘇文紈一點就會破。蘇博士不點破,這擺明白了,是因為愛?墒欠进櫇u還一頭栽下去,當起了一個愛慕蘇小姐的角色,與趙辛楣爭風吃醋,甚至在月亮底下“一吻定江山”,這都不無是他自己的錯誤。他以為玩世無所謂,但卻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壞了自己與唐小姐本應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閭大學里去。與孫小姐完婚一起到上海打工后,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拋棄了玩世的態度,如他自己所說:
撒謊往往是興奮快樂的流露,也算得一種創造,好比小孩子游戲里的自騙自。一個人身心愉快,精力充溢,會不把頑強的事實放在眼里,覺得有本領跟現狀開玩笑。真到憂患窮困的時候,人窮智短,謊話都講不好的。
這豈不悲哉?
也許從第一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方就絕對沒有?墒撬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甚至最后娶了孫柔嘉了,還要計較計較她的姨媽給他工作,使他失尊嚴……
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一種是真正大寫的人,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范的舉躁,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一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說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城俯,他們的行為舉躁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后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錢鐘書《圍城》讀后感 篇4
不知道是自己最近忙得失去自我了,還是其它緣由,讀《圍城》,對于方鴻漸的經歷,潛意識里總覺得不真實,總覺得是假的,讀到小說的最后了,還是覺得故事在鋪墊,沒有進入正文。也可能和我最近(不是最近,是一直)的生活狀態有關系,我總覺得這個生活不是我的,我總在期待另外一種生活,期待另外一個我,另外一個他。
倒是最后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女士的附言更覺真實,不過也確實是寫實。
方鴻漸之與四個女人鮑蘇唐孫(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其中主要的是唐和孫,雖然和唐小姐沒有結婚,和孫結了婚,但是倒不能說她更愛誰。只是覺得男女之間的種種誤會太可怕了,因為誤會,因為面子,本來相愛的兩個人竟然各奔東西。
偶然想到《婚姻保衛戰》里面,最后的總結也是,夫妻之間不要死要面子,要互相體諒,該說的軟話就要說,心里要時刻為多方著想。
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但是從很多幸福的人夫妻,前輩,朋友的眼里,我相信還是要結婚的,婚姻的幸福是值得追求的。看了楊絳寫錢鐘書,就覺得很是羨慕。我就特希望我的先生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但是又總怕自己沒有能力去欣賞他的才華,不像楊絳女士那樣有才氣。在她的眼中,錢鐘書的很多在常人看來的缺點,她都愛稱為“癡”氣,這其中凝聚著多少愛,多少包容啊,夫妻能做到這樣,也就心滿意足了。萬萬不能像方鴻漸和孫柔嘉那樣,本來心里還是想著對方的,但是在一起的時候,就互相傷害,什么硬話都能出口。
夫妻間,不能什么話都說的,傷感情的話尤其不能說。
引用一篇別人的書評,要比我的深刻得多,我這只是看到了表面的荒謬,沒有體會到內里的深刻。
錢鐘書《圍城》讀后感 篇5
這段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錢鐘書的《圍城》。覺得書中最經典的句子,莫過如描述婚姻仿佛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圍城》的故事背景是1937年抗戰初期動蕩不安的中國社會,故事中的主人翁方鴻漸的婚姻、愛情、生活、事業就象當時社會環境,處處不如人意。
但現實生活中,婚姻圍城內外在困擾著人們。就說圍城內的人們吧,整天抱怨婚姻不幸,“老婆別人的好”、“別人的丈夫才象男人”這些思想的人隨處可見。更有甚者老婆之外養著二奶、三奶、四奶,特別是有些貪官,情人幾十個。
再說圍城外的人們吧,有好多人都想快點沖進城里,可是礙于房呀、車呀、錢呀,不得不望城興嘆,止步于城外。于是乎有些叛逆者,用“裸婚”來宣泄。可笑的是有的人把“11.11.11”光棍節看得非常神圣,大搞相親會,還打出“非誠勿擾”的標語;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專門選這天登記結婚,差點把圍城的大門擠破。
總之,《圍城》里的方鴻漸也好,現如今的人們也好,對待婚姻要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