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精選8篇)
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 篇1
首先很抱歉沒有看過狄更斯的這部小說,《雙城記》倒是看過,也是壓縮本,不記得了。發現中學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將這些名著的名目一股腦兒倒給學生,卻不給學生閱讀的可能,久而久之,名目和作者記了一大堆,書卻一本未讀,而且還減去了閱讀的興致。當然,這也和學生的懶惰有關系,我就是個很懶的人,且不太喜歡讀外國的小說,總覺得翻譯過來的東西,又倒了一次手,失真還是其次,又夾雜上譯者個人的思想。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大概是高中,看的《悲慘世界》,都是很寫實的作品。電影的色調是灰色,最普通的顏色,然而永遠不會讓人覺得累。就像古代園林中最為樸實的青磚和灰墻,比不得朱漆的大門,但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只剩下青磚和灰墻,朱漆的大門經受不住時間的消磨。
我只所以不太喜歡看外國的小說,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記不住人物的名字,像今晚的《霧都孤兒》。讀了《霧都孤兒》,讓我為此書的主人公——奧利弗。特威斯特,感到悲慘與憐憫,同時又為18世紀三十年代的倫敦街頭罪犯們感到憎惡與悔恨。奧利弗。特威斯特出生在一家濟貧院里。可憐一出生就成了孤兒。他被投入一個充滿貧困與犯罪的世界,忍饑挨餓,挨打挨罵,從來沒有人愛他。
他做過童工,被強盜唆使偷竊,后來被棺材店老板收留,任其唆使。奧利弗。特威斯特苦難的童年,叫人傷感。但故事的結尾,到出了主人公真實的身份,一個大莊園的繼承者。從此,和外公相依為命,過著幸福的生活。正如一切最好的故事里一樣,善良最終戰勝了邪惡。小男孩兒在收養所里和那一群孩子一同捧著碩大的碗狼吞虎咽地吃著僅有的一勺粥的場景正與收養所的執行官們優雅地坐在一大桌雞鴨魚肉前的樣子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一種莫大諷刺。小男孩從棺材店里逃出來,正是一片金黃的草地迎著朝陽,希望的所在。小男孩去倫敦的路上,遇到兩家人家。
第一家開門的是一個小姑娘,她小心的按著身后那條狗的頭,以妨那畜生跑出門去咬他,然而她的父親卻沒有這么好心,將這個小乞丐趕了出去。小男孩在第二家門口暈倒,救他的是一個老婦人,她說我也不寬裕,但我會盡量讓你吃。日出時小男孩又走上旅途,鏡頭停留在扶著籬笆遙望的老婦人身上。還有棺材店里的惡婦與她膽小善良的丈夫一樣,善與惡在這里有著鮮明的對比。
當然還有一個勇敢的女人,為救小男孩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一個老頭子,收養一群孤兒,教他們去偷東西,臨死前告訴小男孩一包私藏的財產,然后歇斯底里的叫著,叫著;以及那位好心的先生,最終救了小男孩。人性在這里被無情地撕開,卻又那么坦然和真誠。
真希望國產片能多有幾部這樣淡淡地,靜靜地,卻又能夠詮釋很多意義的電影。
看電影的人并不多,且多是情侶,大概去看電影本身都變成了一種手段和工具。我是一個另類,常常孤獨地坐在大屏幕的中間。有時候也想,身邊如果有個人在,或許可以相互依偎著,感覺應該不錯,但這是夢想罷了,只能發條短信,希望我的心情能被分享,如果還能被珍惜的話,那是最好。
通過一個年幼奧利弗。特威斯特,來展示正義與邪惡抗衡的艱難歷程。和奧利弗。特威斯特相比,我們的童年要幸運許多。不愁吃、穿,也不用打工,而且還受到很好的教育。在這個安然和平的年代,我們要好好珍惜美好的生活,同時不忘緬懷舊社會的艱辛,從此激勵著我們要善良勇敢去面對困難。
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 篇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世界名著——《霧都孤兒》,感觸甚多,特寫本文。
一個陰雨綿綿的天氣里我翻開了《霧都孤兒》。故事講述的是:孤兒奧利弗?特維斯特是上流社會一個有錢人的私生子,他的母親在生下她后就辭世了。小奧利弗從生下起就沒有得到過母親和家庭無微不至的關愛,更可悲的是還不得不在所謂的“慈善”機構濟貧院里過著地獄般的悲慘生活,由于濟貧院想節省開支,9歲被送入棺材店當學徒。因不堪忍受非人的虐待,逃到了“霧都”——倫敦,禍不單行,又被小偷所騙,進入了賊窩。但是,小奧利弗是勇敢、正義、向往美好生活的。他為自己的美好未來所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后,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終于尋找到了真正的幸福的生活。
其中,讓我最感動的不是好心的老紳士——布朗羅先生,也不是救助他脫離生命危險的也是他的親姨媽露絲小姐一家以及一些好心的人,而是沒有多次重點描寫的少女扒手南希。真的很喜歡這個人,她雖然也是小偷,但或許是奧利弗悲慘的遭遇觸動了她內心中的一絲善意。她不顧背叛所愛的人——賽克斯,也不顧自己冒著被抓,被處以絞刑的生命危險,為小奧利弗求情,幫助他向露絲小姐求救,但是不公平的是最后這位令人敬佩的人卻慘死于賽克斯的棍棒之下。
在這本書中,奧利弗、南希、露絲小姐都是善良的代表,他們都出生于苦難中,在黑暗和罪惡的世界中成長,但在他們的心中始終保存著一片善良的,美麗的天地和一顆向往美好的心,種種磨難并不能使他們喪失善心,卻一次又一次的磨礪他們。最后,邪不勝正,正義的力量戰勝了邪惡,雖然南希最后遇難,但正是她的死所召喚出來的驚天動地的社會正義力量,注定了邪惡勢力的代表——費根團伙的失敗。因此在小說中,南希的精神得到了升華。可喜的是,惡人的代表——費根、蒙克斯、邦布爾、塞克斯無不一一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值得我學習的還有小奧利弗勇往直前、不懼艱險的精神了。我覺得他年紀雖小,但是比起些茍且偷安的犯罪團伙卻煞是令人佩服。他很愛自己的母親,為了母親,可以不顧危險以身與邪惡的棺材店學徒諾亞拼搏,只為讓他承認他的母親是好人……一個個鮮明的例子證實了,這個孩子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向往正義,最終,他確實得到了溫暖的關懷。
讀著整本書,感受著小奧利弗艱辛的童年。我越發覺得當時社會的黑暗,不禁憐惜起了現在的生活。
將視線停留在綿綿細雨中,或感些悲哀。小奧利弗得到了幸福是值得欣慰的,但是更多生活在邪惡的濟貧院里的其他孩子呢,他們沒有父母的關愛,日日忍受非人的待遇,若不奮力反抗又有誰能幫助他們呢?
希望終究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們或許會遇到善良的人們給我們機會重見光明,但是在遇到之前,是不是該動手組建自己的夢想呢,為更美好的未來做準備呢?是的,把握現在,就是創造未來!
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 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到大,我閱讀過很多書籍,他們像一個個五顏六色的貝殼撒在我記憶的海灘上。而《霧都孤兒》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珍珠,令我至今都記憶猶新。
《霧都孤兒》 是一本世界名著,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世紀英國的動人的故事。書中的主人翁奧利弗·特威斯特 是一個孤兒,他出生在濟貧院,從小就失去了父母。長期以來,沒人真心愛他,他被當做貨物一般,送來送去,受盡折磨,直到遇上南希,遇上布朗洛先生,他才擺脫困境,過上幸福生活。
在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奧利弗遇到強盜集團的那段經歷:奧利弗在流浪的路上,走了七天七夜,饑寒交迫,疲憊不堪。后來,他遇上了小偷杰克。杰克把他帶到賊窩,小偷們想把奧利弗訓練成一個小偷,但奧利弗受盡折磨也不愿意 ,他便逃了出來。讀到這,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杰克只有十歲,和我差不多,可他的堅強 、勇敢、正義是我們難以相比的!奧利弗寧愿承受痛苦,寧愿繼續過流浪的生活 ,也不愿意做一個小偷,可見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正義的堅持! 我也無法知道,在他瘦弱的身體下,有著怎樣的意志力,能使他堅持不懈,使他在寒冷、孤獨中依然頑強斗爭 ,向著美好的生活進發!
與奧利弗相比,我們生活得多幸福,可我們還是不滿足,常常抱怨生活。記得有一次,我讀英語時,總覺得發音不正確,都想放棄了,但轉念一想,我有一個溫暖的家,有疼愛我的父母,有英語學,我為什么不懂得珍惜還要叫苦呢?于是我又重新拿起英語,認認真真地練習著發音,一次,兩次,三次……最終,我終于可以準確地讀出英語了。
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 篇4
周六,我和媽媽到衡山電影院觀看《霧都孤兒》。影片一開始,就十分陰暗,使我的心一下子沉重了起來。故事時常令人捧腹大笑,時常令人淚流滿面,時常令人驚心動魄……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叫“奧利弗”的孤兒經過種種磨難,終得幸福的故事。影片不僅僅是想告訴我們資本主義的黑暗與殘忍,還想告訴我們善良的人終會幸福,而惡人是會得到報應的。
:南希,一個忠心耿耿的女人,為了幫助奧利弗而失去生命;貝茨,最終大喊“他(頭兒比爾)在這的慣犯中的大哥;就連菲格再臨死前也頓悟了……這一些都使我頻為感動,是我懂得了善良能感化一切。
影片中的一些話也讓我感悟到了大道理。忘恩負義是最大的過錯,讓我明白人背信棄義是最可惡的;勇敢地走下去,不要回頭……使我知道了要勇敢,不要被過去的一切所嚇倒;永遠有多遠?告訴了我誰也了不到以后會發生什么事……
電影中的場景多半是下雨的,充分體現了奧利弗的絕望、憂郁和悲傷的內心。影片末才晴空萬里,不正是表達了”陽光總在風雨后“嗎?也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問:題目為何叫”霧都“孤兒。但從中還是告訴我們這世上還是有善良的人的。布郎落就是其中之一。
我十分喜歡此電影,不單是影片中巧妙的一些用語、背景、情節……但更多的是被奧利弗的純真的善良所打動。
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 篇5
霧都,一個彌漫著朦朧的城市,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編織自己的人生,尋找理想的前方。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霧都孤兒》,輕輕吹散那因束之高閣而積滿的灰塵。那是二年級時,我上了一個學期的語文輔導班,在最后一天里,老師送給每位同學一本書,我接過老師送我的《霧都孤兒》,封面上是一個男人領著一個男孩子,就像是老師領著我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我欣喜地接過書,老師微笑著說:“雖然你學習不錯,但是不能原地踏步,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更多收獲,希望你讀讀《霧都孤兒》哦!”我點了點頭,立刻翻閱起來,卻看不懂,便毫不猶豫地將它束之高閣,最后竟不知道放到了哪里。時光荏苒,當我前幾天整理書柜發現了它,不自覺地開始翻閱,沉入了書中波瀾起伏的故事。
主人公奧利弗.退斯特剛出生就被遺棄在孤兒院里,浸沒在欺辱與不公平的世界中,奧利弗實在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即使他又瘦又小,可堅定的心靈讓他毅然走出孤兒院。走出孤兒院注定會有悲慘的經歷,傳奇的人生,在他的人生中受凍、挨餓都是家常便飯,誤入賊窩,艱苦逃生……還有數不清的挫折。最后奧利弗憑著他堅定而勇敢的心,一步一步走向幸福,得到好心人的幫助后證明身份,重得幸福和溫暖。
書中奧利弗最后得到溫暖不是偶然的,他的堅定與頑強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你想過嗎?他只有不斷付出并且大膽行動,才有可能換來幸福。每個人一定都有遠大的理想,理想是美麗幸福的,我們肯定都想過如果理想實現是多么享受,而平淡的現實和美麗的理想就像是大海兩邊的彼岸,現實在這頭,理想在千里之外的那頭。聰明的你可曾想過,這中間缺少的是什么呢?沒錯,是行動。付出努力與行動的人,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向對岸,走向成功;而不愿付出行動的人,則慢慢沉入海底,最后再也看不清理想。
記得我剛上二年級,老師就告訴我們,每天至少朗讀半小時,一開始我還能堅持幾個星期,可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學業也漸漸繁重起來,朗讀的意識也在我腦中淡化了,最后干脆不讀了。可是,學校幾乎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全年級的朗讀比賽,每當我聽見擅長朗讀的同學抑揚頓挫地讀書時,心里總覺得十分享受,而聽自己讀書卻是枯燥乏味,毫無感情。回到家,我想了想,這些同學擅長朗讀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的,而是每天堅持練習,付出更多的努力,日積月累得來的。
不論是奧利弗,還是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動。有人問:圓規為什么可以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我為什么不能圓夢?因為心不定,腳不動。趁著大好年華,趕緊為你的理想鋪下行動的大道。
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 篇6
在下雨天讀書是最愜意的事情了,剛巧,最近連續幾天都在下雨。于是我便拿出了新買的《霧都孤兒》看了起來。
一開始,我只看書中那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認真去品味這本書。不過,它的情節也確實有意思,講的是孤兒奧利弗在貧困院受到極不公平的虐待,經過幾番波折終于離開了這個讓他生不如死的鬼地方。但是他剛出狼穴又入虎口,誤入了賊窩,被迫與兇惡的強盜一起偷東西,干了不少錯事。但是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終于查清了自己的身世并獲得了最終的幸福……
第二遍翻開書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這本書的背后竟然隱藏著無窮的內涵。這本書展現出了當時英國動蕩不安的社會,揭露了那些虛偽的紳士的種種惡行,體現出貧苦老百姓生活的艱辛。鞭撻了當時資本主義的黑暗與虛偽。在這本書中,奧利弗、南希、羅斯小姐都是善良的代表,他們在黑暗的籠罩下,不僅沒有受到污染,而且還能留出一片純凈的心靈,一顆善良的心。黑暗并沒有能使他們墮落,這更體現了他們高尚的品格。盡管南希最終沒能活下來,但她引起的社會力量是無窮的。從而也引發了費金一伙人的滅亡。這不正告訴了我們一個流傳了幾千年的永垂不朽的真理嗎?那就是邪惡永遠打敗不了正義!
書中的主人公奧利弗是一個孤兒,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即使是身陷險境,即使是痛失雙親,即使是遭人毆打,即使是被誤認為小偷,他依然堅持不懈著,為著自己的目標而奮斗,最終不就獲得了自由、得得到了幸福嗎?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有時甚至會想著退縮,這時候,想一想奧利弗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會獲得堅持下去的信念!從而完成哪些困難。
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 篇7
在孤獨下成長,在悲痛中生存,在尊嚴的摧殘下斗爭,世上還有幾個人像他一樣?他就是誕生于狄更斯筆下的“霧都孤兒”——奧利費。
奧利費從小在貧濟院長大,受盡了非人的待遇。9歲時,他因無法忍受這種痛苦,從棺材店逃亡倫敦,卻不料被騙到賊窩里去。但命運還是公平的,讓他遇上了還心人,過上了平靜而舒適的生活。
我沉重地合上了這本書,心里思緒萬千。是什么使奧利費如此堅強?面對命運的不公,他不懊喪:面對金錢的誘惑,他寧可放棄,選擇貧苦的生活。古代有一句話說的好“有錢能使鬼推磨”,世界上有多少人昧著良心,為了金錢不惜一切代價?他們可以為了金錢,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欺騙別人,去害別人,只為了金錢!奧費利他不會,不會為了金錢去損害別人的利益,他才是一個正人君子!
當我們抱怨沒有穿名牌的衣服時,我們應該發現有許多人正穿著破爛的衣服蜷縮在角落里:當我們抱怨父母偏心時,我們應該發現有許多人連愛都沒得到過:當我們抱怨學習太累時,我們應該發現有許多人正用渴望的目光望著書籍。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園里,童年充滿了快樂,而奧利費,他吃過飽穿過暖嗎?但他依然那么執著,那么堅強,那么不會被權勢所壓迫。在我們人生前進的步伐中所遇到的挫折與他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再大的風雨他都頂得住,我們也一定行!
當我們抱怨時,請想想奧利費,想想他的事跡……他將永遠激勵我前進!
霧都孤兒讀后感800字 篇8
假期看了由查爾斯原創,理查德改寫的《霧都孤兒》。感覺受益匪淺,同時也感受到了西方的一些文化氣息。在這里,我將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霧都孤兒》這部書大致分為14個部分,它向我們描述了奧利弗坎坷的人生。從小,奧利夫就受到命運的摧殘。剛出生便與自己的生母陰陽相隔,而眾人又不知道奧利夫的父親是誰。幸好有一家專門收養孤兒的機構將奧利弗收養,但這并不意味著奧利弗就會生活得很幸福。相反,奧利弗所在的這家濟貧院也是一個靠出賣孤兒勞動力來牟取暴利的機構。由于孩子們都還太小,因此沒有人會對他們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進行反抗。終于有一天,奧利弗長到9歲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每天都受到那些濟貧院管事們的壓榨,雖然只是在潛意識中,但是他有一天卻在吃過正常飯之后向打飯者又要一碗粥。雖說這個要求并不過分,而且孩子們正在長身體,多吃一些也符合生理上的需要。但是執事們卻被奧利弗的這一行為嚇壞了。他們意識到這是孩子們反抗的開始,他們要將這些萌芽遏制住。為此,他們要將奧利弗驅逐出濟貧院,條件是誰將奧利弗帶走,誰就會得到獎賞。
從此,奧利弗的生命開始了第一次的轉折。棺材鋪的老板班布爾先生將奧利弗領回去做童工。老板對奧利弗很好,因為奧利弗很聰明,可以說是一點就通,為此老板更加器重他。有什么活都帶著奧利弗一同前往,這引起了老板身邊人的記恨,原本已過上暫時安逸生活的奧利弗又受到老板娘以及兩個雇傭工人的壓迫。可以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奧利弗再一次反抗起來,與老板娘等三人進行了“殊死搏斗”。終于,奧利弗逃脫了飽受壓迫的鄉村。轉而開啟了他的第二個人生轉折點,他的“夢中天堂”——倫敦。
倫敦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大都市,多少人夢寐以求來到倫敦大展宏圖。奧利弗卻誤打誤撞的來到了這個人間天堂,在這里他遇到了他的恩人,拯救了他的生命。起先,奧利弗遇到了比他大幾歲的神偷,神偷見他孤苦伶仃便將他領到了老偷費金那里。費金是一個神秘的人物,他見到奧利弗,仿佛認識他似的給奧利弗好吃好喝,還對奧利弗很好。但隨著故事的一步步發展,我們看到費金要求奧利弗與其他兩個孩子一起去偷他人的貴重物品時,奧利弗卻懷著一顆善良的心,不忍下手。最后誤打誤撞的與被偷者布朗洛先生待在了一起。布朗洛先生發現奧利弗與他認識的一位女士長得十分相像,但卻隨即打消了奧利弗可能是那位女士孩子的念頭,因為奧利夫的身份地位與那位女士極不相符。所以在神偷們將奧利弗帶回費金住處后,布朗洛先生并沒有追查奧利夫的下落。但是,奧利弗卻被其他人深記在了心里。正在奧利弗受到壞人們的追殺與迫害之時,梅麗太太等人及時趕到將奧利弗“解救”出來。
最后真相終于大白,原來奧利弗在事實上屬于一個私生子。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蒙克斯因為想獨得父親遺留下來的財產而雇人殺害奧利夫。但是他萬萬想不到他父親的朋友布朗洛先生早就發現了他的陰謀而使他沒有得逞。故事以大團圓的方式收場。虐待奧利弗的班布爾夫婦失去了,進了濟貧院得到應有的懲罰。費金的盜竊團伙也各自逃到海外隱姓埋名。布朗洛先生收養了他好朋友的兒子——奧利弗。最后,奧利弗與布朗洛先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