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讀后感400字(精選6篇)
巴黎圣母院讀后感400字 篇1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的,催人淚下的小說,具有強烈反封建教會的精神,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批判了路易十一的殘忍,他統治的王國,實際上是個人間地獄,那里到處都充滿了奸笑和被壓迫者的哀號聲,其中,愛斯梅拉達就是一個無辜者,同時,在副教主克洛德身上,我們又看到了教會禁欲主義對人性的摧殘與蹂躪。
文中的卡西莫多是一個代表千萬無辜者的形象,他是一個值得被深表同情與歌頌的低賤者,卡西莫多雖然外表長相丑陋,但他卻有著被束縛的美好心靈與善良品德。在遇到愛斯梅拉達之前,卡西莫多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他不是麻木的過著艱苦的日子就是以惡報惡,以冷淡的心和面目去看待世界,但見到愛斯梅拉達之后,他內心的美好又被激發出來了,于是他的本身與內心就可以放出奇異的色彩,和迸發出無窮的力量。在受到酷刑折磨的卡西莫多飲下了愛斯梅拉達送的一口清泉,就打開了他內心的窗戶,激起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與勇氣。
卡西莫多美好心靈的復蘇,是一種強有力的反封建教會的力量,作者對奇跡王朝乞丐們的見義勇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友愛精神進行了歌頌與贊揚。而文中與丑陋的卡西莫多形成對比的愛斯梅拉達則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心地善良并且貌美如仙的女子。作者塑造一個如此完美的人物形象就是為了呼吁人們心中善良人性的本質,提倡人們追求美好人性。同時也用一個完美的讓人覺得不現實的人物,說出了作者內心的渴望。
所以,在現實生活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了別人的存在,即使是渺小的。但往往是那些其貌不揚的甚至是地位低下的人才會給我們一種透徹心底的震撼。同時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當我們自己親身遭到別人嘲諷與輕視的時候,我們不需要過多的怨怒和埋怨,我們只需要淡然冷靜的看待那些淺俗的眼光,因為最終你會發現事實將會證明一切而你最終也會知道你的追求與向往是與眾不同的。
巴黎圣母院讀后感400字 篇2
為了讓這個寒假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我決定選擇一本名著閱讀。這本書的書名是《巴黎圣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的一部作品。
書中的每一處奢華的教堂建筑物都會令人回味無窮,在作者的筆下,一群性格鮮明生動、極具特色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很輕易就被刻畫出來。其中寫到的吉普賽女人愛斯美拉達相貌美麗、迷人,性格純真、善良,又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很受人喜愛。
但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還屬鐘樓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擁有世上最丑陋的外貌,但卻有著世上最善良的心靈和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而書中的另一個人物,就是曾經收養卡西莫多的克洛德副主教,或許他的外表很漂亮,留給別人的印象也是一個好人,一個有愛心的人,但是他的內心卻丑陋無比,他總是搞暗中破壞,使別人無法成功,用無道德而又自私的手段從而使自己達到目的,更無恥的是他竟然沒有絲毫的罪惡感。所以,他與卡西莫多自然是無法相提并論了。他不像卡西莫多那樣,雖然是遭人唾棄,獨眼、駝背、坡腳,但是盡管如此,卡西莫多仍然自始至終保持著心靈的美麗,甚至是為了愛斯美拉達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至于弗比斯,他是和克洛德一樣的卑鄙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會去害愛斯美拉達這個純潔、僅有十六歲的無辜女孩。克洛德已經得到了他應有的報應,相信弗比斯也不會有好的下場。
其實,我在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我很討厭卡西莫多,他的形象太丑陋了,但是卡西莫多原本就善良美好的心靈在故事情節的襯托下,使他的形象在我心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大概就是心靈的震撼吧。
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心里充滿了憤怒和同情。不過,我現在深刻的認識到了美與丑。書中卡西莫多的那種內心美,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美;而外表上的美,不過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罷了。對于現實中的我們來說,或許更多的是把外表美放在首要,但是現在我才明白,唯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巴黎圣母院讀后感400字 篇3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愛情小說-----《巴黎圣母院》。說起巴黎圣母院,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此書是維克多、雨果創作的歷史小說。這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作品以18世紀法國的巴黎圣母院為中心,描寫了駝背的敲鐘人對一位吉卜賽姑娘的真摯的愛情,同時揭露了當時的統治階級的丑惡嘴臉。
巴黎圣母院里住著道貌岸然且性情乖戾的副主教克洛德神父和駝背的丑八怪卡西莫多。卡西莫多對克洛德神父忠心耿耿,百依百順。有一天,貌若仙女的吉卜賽姑娘愛斯美拉達出現在他們兩人的面前,起舞翩躚。她是那樣的美麗而神秘,始終帶著一只有金色犄角的山羊。
貧窮的詩人、哲學家格蘭古瓦不幸落入一群無賴漢之手,在生命垂危之際,被愛斯美拉達借假結婚所救。可是,愛斯美拉達卻愛上了從怪漢手里救出自己的御前衛隊長孚比斯。
一直對愛斯美拉達心懷邪念,在她周圍游蕩的克洛德神父得知此事后,感到十分痛苦,以致行刺孚比斯后逃走。結果,昏到在孚比斯身旁的愛斯美拉達以殺人和施妖術的罪名被逮捕……
看完了這本書,我感到了當時18世記的社會統治階級當道善良的人是他們的玩物,善良的愛斯美拉達成了他們的犧牲品。但,邪惡終究斗不過正義,真正的兇手克洛德神父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歷史到了21世紀的今天,在政府帶領下,邪惡受到了抑制,真善美得到了頌揚,人民安居樂業!
巴黎圣母院讀后感400字 篇4
我最喜歡一本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
故事發生在15世紀的巴黎。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作為一個教堂的祭司,認為愛情是罪惡的。但當他見到美麗的吉卜賽姑娘愛斯梅拉達之后,卻不擇手段地想占有她。但是在罪惡感的壓迫下,他的追逐變成了瘋狂的迫害。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相貌丑陋、身體殘疾,自幼被弗羅洛收養,他也同樣愛慕愛斯梅拉達。但是,這種愛是無私的,高尚的,與弗羅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罪惡的目的不能實現時,弗羅洛采用嫁禍于愛斯梅拉達的方法,殘忍地將她送上了絞刑架。與此同時,原本忠實于弗羅洛的卡西莫多,被主人的殘暴無恥所激怒,把弗羅洛從教堂的高樓上推了下去。
這篇小說以下層市民攻打巴黎圣母院為背景,贊美了受壓迫者的正直、善良的品性,揭露了當時神職人員虛偽的本來面目,證明了愛、善良、仁慈將勝過僵化的宗教和說教。
從這篇小說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美與丑,也知道了鑒定美與丑的方法不是在于外表,而是在于靈魂。就像卡西莫多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擁有高尚、純潔、無私的愛,敢于為自己愛的人獻身。然而,與卡西莫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弗羅洛。他在受千萬人尊敬的外表下,卻長著一顆奇丑無比的心,使他走上了不歸之路,由他撫養了二十多年的養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又怪得了誰呢?而卡西莫多,他依舊在自己心愛的鐘旁。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巴黎圣母院讀后感400字 篇5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剖析了豐富復雜的人性世界。
首先一組人物形象是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當時社會,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卻在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親人,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丑陋的他卻有著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守護著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可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強悍的卡西莫多,最后也只有選擇徇情這一悲劇結局。這兩個主人公有著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在他們這種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質。
圣母院副主教弗羅洛也愛上了美麗的愛斯梅拉達,但是他與卡西莫多的愛卻有著天壤之別,弗羅洛披著神職人員的神圣光環,道貌岸然,內心卻因沖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充滿了邪惡的毀滅欲,最終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深刻剖析了這個人物陰暗扭曲的靈魂。
巴黎圣母院讀后感400字 篇6
卡西莫多是一個怪人、丑人、善良之人,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在他的鐘聲中,我讀出了愛。
卡西莫多的鐘聲沉沉的、嗡嗡的,雨果先生描寫的非常逼真,我讀著感覺就像是身臨其中一般,像是親耳聽到的,從鐘聲中我感受到他的人生一定會是坎坷的,他的線路一定曲折,他的鐘聲是凄涼與熱血的混合體,像是飽經風霜的一艘船,傷口證明了一切。
我曾經是個愛認輸的人,卡西莫多的鐘聲給我鼓舞,每每讀到作者對鐘聲的描寫時,我頭腦中的畫面是卡西莫多如何戰勝挫折。如果化絆腳石為墊腳石,凡人的肉身,圣人的力量,撞鐘人敲出了時間,也敲出了自己的人生,他的鐘聲讓我感動。
卡西莫多的為人也像鐘聲一樣正義,鐘聲與木樁的相撞,是反抗,是正義的反抗,在他從刑場救出愛斯梅拉達的那一剎那,也許巴黎人表示出不屑和不解,但我卻覺得那是另一種正義,雖然愛斯梅拉達最終還是以絞刑被處死,但他當初的行動依然令人震撼。
我認為卡西莫多的鐘聲也是另一種浪漫的愛情,他曾幫她、疼她、愛她,這種感情直至他人生的最后一秒,面對她的拒絕,也許敲鐘是他最好的發泄,那時的鐘聲是傷心欲絕和堅持到底兩種感情的訖釋,童話中王子與公主的愛情在這里都顯得低人一等,有過以鐘聲為伴奏的愛情,為愛犧牲,值了。
讀鐘聲,感鐘聲中的一切,聽鐘聲,一切盡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