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鋤頭》讀后感(精選4篇)
《兩個鋤頭》讀后感 篇1
讀了這篇《兩個鋤頭》的短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天長日久,那個躲在屋子墻角里的鋤頭,卻還起鐵銹病,一身鐵銹斑斑。讀了這句話我明白了:做人不能懶惰,一定要勤奮。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在集市上買了兩個一模一樣的鋤頭。有一個鋤頭經常磨煉而成明瓦亮。而另一個鋤頭卻怕辛苦天天躲在家,還起了鐵銹病,最后,主人覺得它沒用便把它扔到了垃圾堆上。在生活中,我愿做那把勤奮的鋤頭,因為我曾經也是一把懶惰的鋤頭。記得在一次做作業中,我很懶惰,不會的題目我不愿意去查找,而是亂填一些數目上去,就因為懶惰,我這的作業拿了一個“B”。通過這件事,我對自己說:“我不能懶惰,如果我繼續懶惰下去,我的成績就會一落千丈。”
其實,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通過我的這篇《兩個鋤頭》的文章,我知道了:“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我一定要把這句話刻在我的心中。
《兩個鋤頭》讀后感 篇2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聽到這句話,我不禁想起了兩個鋤頭的故事。
一天,主人買了兩把鋤頭,一把出工的鋤頭,每天在泥土和石頭中磨練,變的锃明瓦亮,那把不出工的鋤頭,天天在家歇著,全身鐵銹,最后被主人扔到了垃圾堆里。
出工的鋤頭,你不畏艱難,不怕吃苦,勇往直前,沒有很好只有最好的上進心令我十分佩服。不出工的鋤頭,你怕吃苦、怕困難,嫌臟嫌累,不聽朋友的勸告,一意孤行,最后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生活中有許多像出工的鋤頭一樣的人,比如:勤勞不怕臟的環衛工人,他們早出晚歸,為人們創造出一片干凈的天地,他們粗糙的雙手,見證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愛,對生活的態度,一絲不茍踏實做人。而那些不勞而獲的小偷,總想著偷偷摸摸的去獲取別人的勞動成果,難道這樣得來的錢物,你們用著就心安理得嗎?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能像不出工的鋤頭那樣不勞而獲,貪圖享受,只有像出工的鋤頭那樣刻苦,才會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得到更多的幸福。
《兩個鋤頭》讀后感 篇3
懶惰是一個小壞蛋,這個小壞蛋無處不在,只有它的天敵勤奮才可以打敗它!秲蓚鋤頭》里的鋤頭就告訴我們:懶惰的結果可不好哦!
故事是這樣的:主人買回來了兩個鋤頭,一個鋤頭十分勤奮,另一個卻天天躲在墻角邊。天長日久,懶惰的鋤頭得了鐵銹病,一身鐵銹斑斑。天天出工的鋤頭勸它到田里去磨練,可懶惰的鋤頭一點也不領情。不知過了多久,鐵銹病已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了。主人憤憤地把鋤頭扔進了垃圾堆里。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勤奮的人總會被人認可,他會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來更好地完成任務。懶惰的人只會被別人拋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爭做一個勤奮的人,因為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每一個都要記住哦!
《兩個鋤頭》讀后感 篇4
雖然是兩個一模一樣的鋤頭,但一個勤奮,一個懶惰,而導致它們結果完全不一樣。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主人在集市上買了兩個一樣的鋤頭,勤奮的鋤頭天天跟泥土、石頭打交道,最后它變得锃明瓦亮。而懶惰的鋤頭認為那太辛苦就不干活,結果得了鐵銹病,被主人扔到垃圾堆里了。一樣的鋤頭,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
讓我感悟最多的是這一句話“‘你簡直是胡說。’不愿出工的鋤頭不高興起來,‘你不要來騙我了,我才不去呢。’”這句話讓我感悟到了:“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及時聽取別人的勸告。”意思是越苦的藥越容易治病,忠告的話要聽進去,才能再次行走,要聽別人的勸告。
在學校有像懶惰的鋤頭那樣的人,通過一件事例就能說明。
有一次,梁敏麗在寫數學《黃岡小狀元》,等她寫完了,我看了看她寫的作業,便好心跟她說:“梁敏麗,你有道題用錯公式了,趕快改正吧!”沒想到,梁敏麗卻好心當成驢肝肺,她說:“關你什么事,反正,我覺得自己沒錯就行了,我才不聽你說呢!”她實在太像那一個懶惰的鋤頭了,一點都不聽別人勸告,害的終歸是她自己。
每個人都要聽聽別人的勸告,不要迷戀在自己的世界里,要不區別就很大了,不聽勸告有時候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