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后感(通用4篇)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后感 篇1
今天,我們學習了《“諾曼底”號遇難記》,我讓船長那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在這里,我就來給大家來復述這個動人的故事吧!
1870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大約凌晨四點鐘,哈爾威船長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船從南安普頓到戈恩喜道行駛著。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了一枚黑點,他好似一個幽靈,又仿佛一座山峰。他就是瑪麗號。他行駛速度非常快,負重又特別大,他很快的朝著諾曼底號飛奔過來。因為他的速度很快,所以,把諾曼底好的側舷裝了一個大窟窿,這時,哈二位船長說:“先讓婦女走,其他人跟上,船沉下后,60人必須出去。”
實際上有61人,但他卻把自己給忘了。這時候,我們聽到一間間斷哦雨里的話,我們還有多少分鐘,20分鐘,夠了。最后,他們都走了就哈二位船長以哦個人沒有走。
讀了這篇短文,我明白了:做事情不能慌亂,鎮定的去面對每一件事。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后感 篇2
這學期,我們學了一篇課文《諾曼底號遇難記》,文中主要講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叫“諾曼底”號的大輪船由南安普敦行駛向格恩西島,當輪船行駛到相距埃居伊山脈約十五海里處,遇到大霧彌漫,一片漆黑,與名叫“瑪麗 ”號的大輪相撞.剎那間,輪船上的人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不停地往里灌,一切危在旦夕.在最后的二十分鐘里,哈爾威船長面對驚恐的眾人,鎮定自若,指揮著救援工作,六十個人順利脫險,而哈爾威船長卻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
哈爾威船長真了不起,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久別留給自己.當我讀到:“眼看就要撞船,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避開它了.一瞬間,大霧中似乎聳起許許多多船只的幻影,人們還沒有的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臨頭,葬身魚腹了.”讀到這里讓我感受到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很快“諾曼底”號大輪船就 要和“瑪麗”大輪船相撞了,所以在船上的人都在想自己都快要死了.
我讀了《諾曼底號遇難記》后,非常敬佩哈爾威船長.我認為哈爾威船長是一個鎮定自若,忠于職守,舍已救人的人,這種精神我們要像你學習!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后感 篇3
人生路上,免不了會有一些困難,那每個人不同,解決的辦法也就不同。
我就很佩服《“諾曼底”號遇難記》中的船長哈爾威,這篇課文講的是:一艘名為“瑪麗”的船,在濃霧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為“諾曼底”的船,船長哈爾威臨危不亂,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內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卻隨著船沉下了大海……
哈爾威船長這種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想當時哈爾威船長肯定是看到人們驚慌失措的樣子,才下定決心要把大家救出去,但是哈爾威船長肯定也想過自己的,只是他已經下定死亡的決心。能夠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別人的生命,那這個人真的很偉大了,要知道人得生命只有一次啊!
其實不但船長這種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這種臨危不亂的精神呢!是啊!在那么危急的情況下,又有誰不著急、慌張呢?而哈爾威船長卻能靜下來仔細思考,這并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回顧起我們的世界,幾乎公共汽車站,汽車一經過時,迎上去的總是蜂擁而上、爭先恐后的人們。是啊!現實生活中的哈爾威船長太少了。是不是我們的世界應該多培養幾個哈爾威呢?雖然不用像哈爾威船長一樣舍己為人,但起碼也要學習他的先人后己,不是嗎?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后感 篇4
讀完《諾曼底號遇難記》后,我流下了淚水,我的眼前一直浮現這樣一幅畫面: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紡絲不動,隨著大海一起沉入了深淵……
第一遍讀完,我真為哈爾威船長鳴不平。船落水了,分明可以把自己救出船去,為什么非要和船一起沉入深淵呢?我嘆氣,搖頭,只是不能阻止!再看一遍,才頓悟:哈爾威船長之所以這樣做,除了他忠于職守,主要是因為他太愛自己的“諾曼底”了。老師說,如果一艘船遇難,很難再造出第二艘船了。
在現實生活中,像哈爾威船長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在非典時期,日夜煎熬的白衣天使;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民警;抗洪救災的武警官兵 ……
我一定要學習哈爾威船長舍己救人、鎮定自若、舍生取義、無私奉獻的精神。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時代,做事要多為別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