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精彩讀后感(通用3篇)
《愛的教育》精彩讀后感 篇1
從前,我買了一本《愛的教育》,我沒有好好的閱讀它,總是隨便翻幾頁就過去了,現在放暑假了,我正好趁這機會好好地讀一次了。
《愛的教育》這本教育它是有非常非常多的小故事組成的,故事中所展現許多美德,給我們樹立起樸素而又正確的是非標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故事,它說的是:小主人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時候,遇見了一個非常瘦弱、臉色蒼白、還抱著一個小孩子的女乞丐向錢。他什么也沒給這個女乞丐,只是看著她就擺擺手走開了,其實上裝著許多錢的,他只是不想把錢給那個女乞丐。
其實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行為,是媽說的話。她是這樣說的:“你不該這樣。一個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時,我們不該視而不見、假裝不知啊,尤其是為了吃奶的小孩兒而乞求的母親,那懷中的小孩說不定正餓著,如果真是這樣,那位母親該是怎樣的難過呀!假如你母親——我,不得已要對你說‘,今天不能再給你食物了’,你想,那時的我,心里會是怎樣的難過的呢?”
看了他母親說的話,我想起了以前,曾經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幫助的那些窮人,家里也說不定一樣有正餓著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幫助,如果當時我可以給他們一些錢,或者就一個硬幣,他們一定會感激萬分,可是我當時為什么沒有這樣做呢?因為我當時認為他們這一些又臟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們大家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點點滴滴,我的臉不由的紅了……
《愛的教育》精彩讀后感 篇2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是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的形式,講訴了很多故事,然后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他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買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如在《我們的老師》《爸爸的老師》《我弟弟的女老師》這幾篇日記中描繪的師生之間的愛是那樣的親切、自然。在《我們的老師》一文里作者用一種非常語化的語言描寫了老師在回應學生的問候是的神態、關心孩子時手的動作、批評孩子時的語調等給我們勾勒出一個慈祥的、感性的、親切中不失威嚴的好老師形象。《我弟弟的女老師》一文所描寫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的。女老師怎樣教換牙的孩子學發音,怎樣處理孩子們帶到教室來的東西,怎樣應付上課時突發的事件,怎樣克制自己的情緒,怎樣在發火后后悔等。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還有了很大的篇幅描寫了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有《帕都亞的小愛國者》《倫巴底的小哨兵》《撒地呢呀亞島的小鼓手》《愛國》《意大利》等。
《倫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給一只騎兵小隊當哨兵,為了看清楚敵軍的情況,他不顧危險、勇敢的爬上樹梢,最后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揚了普通人對祖國的熱愛之心,從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誠,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
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恩里科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國情意。
《愛的教育》精彩讀后感 篇3
愛是人間最美好,最無私的事物。有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有同學之間的關愛,有家長對孩子的愛……
生活中的愛無處不在,它們是從一些小的事情體現的,但同時也給了我很深的教育。所以近日,我就讀了這一本《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由意大利作家根據他兒子的日記改編而成的。小學四年級男孩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通過塑造一個個渺小,而不凡的人物形象,在我的心中蕩起一陣陣的情感,整篇文章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身邊的善與惡,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有許多的故事令我感動,但最讓我感動的是——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于,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他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于重逢了……讀到這里,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
愛就是這書的中心思想。愛,好比一個環,把一顆顆心聯系在一起。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愛,世界會沒有色彩,所以,只有人人獻出一點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