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華是無效信》讀后感(精選5篇)
《年華是無效信》讀后感 篇1
初讀《年華是無效信》,覺得內心蠻難過,寧遙和王子楊兩個從小一起長大,親密無間的朋友,暗地里卻充斥著厭惡和小小心機。寧遙覺得在王子楊身邊自己永遠只是配角,黯淡無光,即使王子楊每天和她黏在一起,她還是無法克制這種感受。寧遙遇見了陳謐之后,喜歡上了他,而陳謐卻選擇了王子楊,使得兩個好朋友之間關系更加惡化。最后當兩個好朋友之間把所有秘密說出來之后,寧遙才發現自己總是忘了王子楊的好,她曾經發給王子楊的那封無效信“我們永遠是朋友”其實王子楊收到了。“我們永遠是朋友”……
有時候我們就是會這樣子,偏偏記得對方的缺點,卻忘記對方對自己的好。能夠熟悉自己的字跡,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我想這份友誼就是難能可貴的,學會寬容一點,何嘗不好呢?縱使兩個人性格迥異,也會有相融合的地方。我們都會希望朋友是一輩子的吧,互相包容,給予對方溫暖,這就足夠了。相比彼此厭惡,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永遠是朋友,所以需要我們互相包容。
《年華是無效信》讀后感 篇2
雖然落落在島里面聲明過《年華是無效信》只適合一部分女生看,男生恐怕根本就無法理解其中那樣微妙模糊的情感,不過我還是買了落落殿的書。倒不是我頑固不化臉皮厚,也不是我要挑戰男生理解能力的極限,只是因為看了落落在島5埃澤爾里的短篇《捉影捕風》。
近幾年里看的書少了,看過的短篇小說更是少之又少,能讓我感到心痛的短篇也就只有《捉影捕風》了。(至于《捉影捕風》寫的如何好,那是另一篇文章所要講的,這里不再繁敘)于是我就突然很想知道落落的首部長篇《年華是無效信》會告訴我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而故事又有一個怎樣的結局。
其實在島系列里已經看過《年華是無效信》的幾節,感覺應該就是高中少女美麗浪漫的愛情故事,悱惻纏綿如此而已!所以一直沒有動過買書來看的念頭,畢竟自己一直很喜歡的80后作家只是郭小四。直到我看完了《捉影捕風》,我預感到落落要給我們展示的年華是無效信一定不會只是少女懷春這么簡單,于是我毫不猶豫的去書店買了這本擁有青澀封面的《年華是無效信》。于是每天睡覺前我就有了在燈下看一會書再睡的習慣,于是我就在落落編織的世界里被她折磨得猶如浸在淚海,對,就是浸在淚海的感覺,你無時無刻不被濃濃的悲傷所包圍,卻始終有欲哭無淚的壓抑。很多時候我恨不得推開寂靜的窗戶對著灰藍的夜空大聲地喊叫:“為什么寧遙喜歡的人不是我!”
是的,我那么喜歡寧遙!也是那么的可憐她!
小四對落落有很高的評價:“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作者,可以把平淡無奇的情節化成催人淚下的篇章”,在《年華是無效信》里,的的確確沒有什么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時空的倒轉、沒有大奸大惡之徒,有的只是一兩年的光景、兩個生長在一起卻互相排斥的高中女生、兩個性格截然不同卻惹起女孩心里陣陣漣漪的男生。落落用她獨特的敘事方式,用花樣繁復的比興,用貼近心臟的細節描寫,讓我感同身受的體會到了寧遙所要面對的和承受的一切。即使這樣我還是在寧遙哭著對陳謐喊“請你……”的時候錯愕,然后感到鋒利的刀片正把我的心臟細細的切片。陳謐,你為什么要喜歡漂亮的王子楊,不喜歡平凡的寧遙;你為什么要喜歡開朗的王子楊,不喜歡緘默的寧遙;你為什么要喜歡嬌氣的王子楊,不喜歡靈氣的寧遙;你為什么要喜歡討厭的王子楊,不喜歡可愛的寧遙!
落落說的很對,我真的不理解寧遙那些在我看來簡直自掘墳墓的舉動。我不理解寧遙為什么要打電話讓陳謐來接王子楊回家,為什么她要把兩人合買的禮物說成是陳謐一個人送的,為什么她要對陳謐說那樣的話。但這又恰恰是我覺得寧遙可愛可憐的地方。纏纏繞繞,愛與恨激烈的碰撞,快樂與悲傷各自為陣。難道真的會在這樣邊討厭你,邊依賴你的日子里,發現回頭路上一片暖熱光芒嗎?
說了很多,卻好像很雜亂的樣子,也許我喜歡《年華是無效信》已經到了語無倫次的地步,個中滋味,也許只有你讀過才會清楚了。
最后想說:落落,牛逼!我會耐心等候你的《塵埃星球》!
《年華是無效信》讀后感 篇3
顧不上社會上那些關于"80后"的種種評論,我仍舊購上一本來自落落的《年華是無效信》細細品味。合上書,在感嘆落落這個比我大不了幾歲的才女作家的文字功底的同時,我又沉思于這本書帶給我的啟迪:要珍惜身邊的友誼。
友誼對于人們來說實在是一種太過珍貴的情感。有人說:友誼會使幸福加倍,使痛苦減半。威·莫里斯也說:友情是天堂,沒有它就像下地獄;友誼是生命,沒有它就意味著死亡。而小說中所演義的友情似乎與上面所說的友誼略有不同。
按常理,友誼應該是一種助推,但在女主人公寧遙的眼里,她與王子楊的友誼是一種復雜而又矛盾的關系。身為天生麗質、成績優異、異性緣極佳的王子楊的朋友,友誼對于她來說卻成為一種束縛、一種牽絆。在王子楊的光環照耀下寧遙永遠只能當一個配角,她從未有過真正屬于自己的舞臺。因此她懊惱、她嫉妒,她恨優秀的王子楊,更恨平凡的自己,但她同時又是喜歡王子楊的,聽見有人說王子楊的不是又不惜自毀形象幫王子楊出氣。每每施小伎倆害王子楊難堪后又忍不住去懊惱、去悔恨。"80后"落落細膩的筆觸造就了寧遙與王子楊之間這段特殊的情感。
讀完全書,我不禁回頭審視。
對于寧遙這個人物,多少我還是有些好感,可以說,她是喜歡王子楊更勝于去討厭她。雖然有時她會做出不符"朋友"二字的舉動:她燒掉了王子楊的課本和筆記,她故意讓王子楊在眾人面前出丑,她刮花了王子楊的自行車。但這些舉動的背后,是寧遙的無力和軟弱。她渴望被人關注,她渴望成為他人視線的焦點,而王子楊的優秀注定了她希望的破滅。于是她只能做些小人的行為來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于是她的內心開始一點一點地敗壞。最后甚至可憎到讓人有些厭惡。但是不可否認她又是愛王子楊的,否則她怎么會一次又一次幫她擺脫困境呢?寧遙是個矛盾的結合體,當身體里的矛盾沖撞的時候,她只能躲在角落里哭泣。
對于王子楊,書里盡是側面描寫,沒有她的心靈獨白就會使這個人變得神秘。有的時候甚至讓人懷疑這一切是否只是她親手策劃的一場鬧劇。當她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墻上寫下的"最討厭王子楊"幾個字,她竟然沒有直接說破而是假裝去相信這是別人寫的壞話。但是之后又不時說一些不和時宜的話來中傷自己的朋友。寧遙到底是不是她玩弄于鼓掌之間的一只玩偶呢?沒有人知道,只是她最后那句"你認為我就沒有怨言么?"讓人不禁打個寒顫對她的掩飾能力刮目相看。顯然作者還是讓她以默默悲傷著的角色存在。
就這樣,寧遙和王子楊就此決裂。"友誼"二字已不存在于二人之間。照理說,寧遙應該高興了,她不再是王子楊的陪襯,她終于有了自己的舞臺、自己的天空、但是為什么她還是不快樂呢?
因為她記起了一些事情。
她朝她微笑,對她說話,兩人一起去逛街,電話聊天……無數平凡的事情從眼前一一掠過,卻是彼此生命中溫暖而又美好的事情。因為有了彼此她們才不會孤單。
對于友誼,我們總是記得對方讓我們討厭的部分,而忽略掉了比它更大更廣闊的依賴對方親近對方的部分。或許是因為那片更大更廣闊的部分已經與我們的世界融為一體,我們天天在上面奔跑行走,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以至于忘記了它的存在。
最后,寧遙與王子楊還是做回了好朋友,我相信她們會因為記起那些生命中溫暖而美好的事情更加珍惜兩人之間的友情,而我也仿佛看到了更多原本被忽略的東西。
《年華是無效信》讀后感 篇4
看完年華是無效信后,心里總覺得被石頭堵住一樣,悶悶的,很難受。身體里的叫囂被壓抑著。洶涌的思緒被封鎖著。
寧遙對王子楊的厭惡,源于王子楊的優秀,王子楊的嬌氣,王子楊的中心地位。寧遙總覺得,她在王子楊身邊就是一個陪襯品,一個無用的附庸。但同時,她又不許別人傷害王子楊一分一毫。
王子楊知道寧遙對自己的厭惡,依然不動聲色地和寧遙在一起,假裝自己和寧遙還是最要好的朋友。但她卻在蕭逸祺向寧遙告白時突兀地問出:你不是喜歡陳謐嗎?讓寧遙難堪。她認為和寧遙在一起,別人注意到的應該是她而非寧遙。
他們同時喜歡上了一個男生——陳謐。一個溫和安靜又神秘的男子。最后陳謐和王子楊在一起了。(當然,我希望的是陳謐和寧遙在一起)。說起來,陳謐和王子楊在一起,也有寧遙的原因吧。如果當初寧遙沒有主動請求陳謐和王子陽在一起,結果又會如何?我不知道。我想,陳謐對寧遙應該也是有感情的吧。
如果沒有陳謐和蕭逸祺,寧遙和王子楊的關系可能就會永遠這樣下去。那對既互相傷害又彼此依賴的朋友。寧遙會把她對王子楊的厭惡埋在心底,王子楊也不會算計寧遙。
但沒有如果。
這個世界上的確有著怎么也無法忽略的距離。這是一條河流。沒有人知道的河流,自然誰也無法跨過去。
《年華是無效信》讀后感 篇5
昨晚零零散散地,也算是看完了這本小說。一本書看下來,主要還是講述兩個女生之間在青春歲月所發生的愛恨離愁,寧遙和王子楊。
從不知何時開始的寧遙,成了顯耀光圈的王子楊身邊的一顆星星,這卻使人們往往忽略了她這一顆星星的光芒,寧遙就這么在不舍又妒忌的徘徊里,不斷地做著那些發生在青春歲月里的事兒,很是天真,很是傻氣。但是植根于內心的羨慕與嫉妒糾纏,讓故事的最后,寧遙幡然醒悟,其實從第一次的寧遙嫁禍他人,在墻上寫王子楊的壞話,到后面的把王子楊的筆記燒毀,這一切王子楊內心里默默地忍受著寧遙為嫉妒而做出的傷害。故事的最后,有這么段話,覺得很是不錯,記錄與此:
"那些封存了的筆跡,在經過漫長的無人認領的等待后,便落向了人世外的年華,而每一筆記載下的句子都帶著溫暖而美好的本意……
雖然你看不見。
即使你看不見。
這卻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最溫柔而美好的事情。"
有那么一刻,這故事是我覺得整個故事都是出自寧遙在那些歲月的筆記。向前翻看,心中的謎底還是存然于心,沒有答案,只是知道作者的筆名叫做落落。那些不解歲月里的問號,也許會有一天有其他標點符號的出現吧。
青春歲月里的故事,每個人都有滿滿的存折,看著看著心就會很累,不是現實的社會怎么了,而是不忍這一段故事在心里的漸漸黯淡,和當初那剪不斷理還亂的縷縷情絲。
"是上帝愛上你的眼淚"遇上的一眼,深深的留痕。對著青春,對著已逝的年華,把思念掛心,把情懷深藏,對著來時的道路,行注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