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讀后感(通用3篇)
朱自清的春讀后感 篇1
春天是一個溫馨浪漫的季節,它會給人帶來煥然一新的驚喜。在眾多贊美春天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朱自清寫的散文《春》。它那淡雅的風格、清新的文字,令我深深地陶醉,就像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展現在我的眼前。
朱自清筆下的《春》,是從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開始了,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兒醒了,還有和風、細雨和城里鄉下的老老少少,組成出一幅幅美妙的春景——春草報春、春華鬧春、春風鳴春、春雨潤春,春人迎春描繪得淋漓至盡,充分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中春天的贊美之情和對生活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散文中我最欣賞的句段是: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里腳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蘇,象征著希望。我們熱愛春天,贊美春天,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豐收的果實。小學生的時代就是我們人生最美好的春天,同學們,珍惜這美好時光,努力的讀書吧!迎著春天的朝陽,走向人生的燦爛輝煌。
朱自清的春讀后感 篇2
《春》這本書看完之后,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奇妙感覺。
每次讀都有一種神游其中的感覺,這種感覺很輕柔,每一次讀課文時,我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些景物,這種感覺很好玩,每次讀課文時,我似乎可以看到春天的風箏,那些可愛的風箏在天上飛,飛得很高。
《春》描寫的景物很真實,有花,有草,有雨,有風,也有風箏,小孩子。春沒有夏的烈,秋的愁,冬的無情。春只有可愛溫柔,春雨沙沙,春風習習,輕柔而可愛。春,不冬不夏,春天的雨細而密,春天的風,草,花,也是如此。風,溫而涼;花,多而美;草,嫩而綠,春天就是一顆流星,那么美麗,又那么短暫,春天是最美的。
面對如此美麗的春天,我何嘗不與朱自清先生一樣也心曠神怡的陶醉其中,讓我不由得想起古人的詩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讓我身臨其境,仿佛處在真實自然界中!
朱自清的春讀后感 篇3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嶄新的,春天是冰雪消融的,春天更是放飛希望的。我不知道巴金為什么給自己的小說命名為《春》,但是讀完了這部小說,我的心底好像隱隱約約有了答案。
在《家》中,小說的很多主人公還是在封建制度的重壓之下,喘息困難,甚至被封建勢力奪去了花兒般的生命。到了《春》中,高家的少爺小姐們,多數有了反抗的意識,不再被封建的勢力所左右了,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更有自己的行為方式。
回顧《春》這部小說,表面看上去模模糊糊一大片,其實細讀,主要的有以下三條主線在不斷地發展中。第一條,蕙表姐被其父周伯濤強行許配給性格古怪的鄭家少爺,在沒有成親之前,蕙是終日擔心的。可是既定的事實未能改變,蕙嫁入鄭家,最后被迫害致死。第二條,高淑英被其父高克明責令許給陳克家的兒子,一個吃喝嫖賭的公子哥兒。淑英也是始終惶惶不可終日的,由于在琴表姐、覺新和覺民等的幫助下,淑英成功逃脫了。她為了逃婚,跑向了上海,投奔了三哥覺慧。第三條,自從代表封建最高勢力的高老太爺病逝后,高家大院,也就是這個封建社會的縮影或者是代表,一直是走向衰亡的。傭人之間的爭吵,四老爺和奶媽之間的荒唐事,五老爺將丫鬟收房,傭人對三老爺的不敬與反叛,所有的這些,不都是表明了封建勢力的逐漸削弱嗎?不都表明了春天正在到來嗎?
回眸《春》這部小說,發現太多的人成了封建社會、封建勢力的犧牲品。婉兒,頂替了投湖的鳴鳳去給馮樂山做妾,被老頭子打得體無完膚,被老太太折磨得不行。但是,可喜的是,婉兒從心里是反抗的,她樂觀地認為,曙光就在前方。高覺新的兒子海臣得腦炎悲慘地死去,高覺新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高覺新在失去了梅、瑞玨之后,從心里默默地愛上了蕙。但是在蕙嫁入鄭家之前的那段時間里,覺新還是聽從周伯濤的調遣,為蕙做出嫁前的種種準備工作,可以說,他又親手將自己心愛的另一個女人送入了虎口。
巴金塑造的覺新這個人物形象,是非常成功的。覺新的思想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左右搖擺不定。他明知道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可是在通常情況下,他還在維護這一腐朽的制度。覺新對于封建勢力,基本上沒有反抗的意識和能力,他在聽之任之的同時,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處于混沌之中的。
《春》,向我們展示的,正是先進的思想、進步的人物同愚昧兇狠的封建制度之間的斗爭,從小說的發展進程來看,前者是充滿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