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通用24篇)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
讀完《紅樓夢》,我不禁被里面優美的語言所折服,同時也為賈寶玉和林黛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而嘆息。
不得不說,曹雪芹是一個杰出的文學家,他不僅把《紅樓夢》這一故事寫得如此美妙,就連里面的每一句詩詞都是盡心雕琢。
《紅樓夢》語言優美,每一句話都進過千錘百煉,對人物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他用優美的語言,活活把一個柔弱、聰慧的林黛玉捧到了我們面前。”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似水杏“,把薛寶釵的端莊典雅體現得淋漓盡致。
《紅樓夢》結構嚴謹,前后照應,為人物的后續發展處處埋下了伏筆。賈寶玉魂游太虛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釵,聽了紅樓十二曲,這每一首判詞、每一首曲,無一不與那十二位小姐日后的命運緊緊相連。襲人的汗巾,湘云的麒麟,都與她們未來的歸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賈寶玉是《紅樓夢》里的叛逆者。他反抗當時的禮教,不愿終日與四書五經為伍。林黛玉則是一個才女,她的詩里,充滿了女性特有的嬌媚。在詩社的作詩活動中,她屢屢奪冠。她的詩,總能讓人心悅誠服。
他們不服禮教,沖破禮教的束縛,深深的相愛了。叢林黛玉初來賈府的那一刻,賈寶玉就迷上了她。為她摔玉,當她耍小性子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總是跟在她身后,不停的解釋、道歉,直到她原諒。寶玉越來越愛黛玉,為她著迷,到后來,他甚至說,如果黛玉死了,他就去做和尚。可見,他對待遇的癡情非同一般。黛玉也是一個癡情的人,每次的傷心、落淚,都是因為寶玉。為寶玉做香袋,卻又因和寶玉耍小性子而把它剪破。她的喜怒哀樂,全因寶玉而變。寶玉因她變得吃啥,而她,又因寶玉香消玉殞。
他們,本是金童玉女,只因封建禮教的迫害,一輩子無法在一起,注定只能成為封建社會下的又一對犧牲品。我為他們感到嘆息,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卻只換回了一個悲慘的結局。
不管《紅樓夢》的結局如何,它始終是一部流傳百世,難以超越的經典。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2
今天,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小說之一《紅樓夢》,它是經典的作品,我讀后,感觸很深,全書102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據說是高鶚續寫。《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圍繞兩個主要任務的感情糾葛,描寫了大觀園內外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通過這些愛情悲劇反映當時封建社會的法律,道德,婚姻等方面的社會問題。
我最喜歡里面的人物是鳳辣子——王熙鳳,她精明能干,做事認真,性格爽朗,是事業型的女強人,我崇拜她。里面描寫的人物生動細膩,栩栩如生,讓人覺得他們就生活在我們周圍。也反映出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研究學習中國古典文化,讓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發揚光大。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3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做《紅樓夢》,使我感悟深刻。
這本書的作者是曹雪芹。我實在是為林黛玉的死而感到悲哀與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讓人最憎恨的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就要倍受煎熬,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能塵封于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等等。希望大家都來閱讀一下,你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4
典雅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各具個性的人物,構成了我國這一不朽的著作——《紅樓夢》。它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還是中國小說文學難以逾越的巔峰。
《紅樓夢》主要記述了一個發生在富貴人家的故事。首先起自寶黛的前世情緣,最后結于寧榮二府的衰敗,這之中的過程令人時不時搖頭嘆息,同情他們的遭遇。
我同情寶玉和黛玉的遭遇,他們本是知己,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追求,他們都鄙棄功名富貴,追求自由,富于反叛精神。但是他們有情人最終卻被活活拆散,最后,還是生離死別。
寶釵也值得人憐惜,她嫁給寶玉,可這寶玉卻獨獨鐘情于黛玉,無情地出家了。她成了寡婦。她相貌本十分豐美,討人喜歡,而且又大方不小兒氣,比那黛玉好上一千萬倍,這寶玉怎能如此狠心呢!
我也很喜歡鳳姐,雖然很多人說她心狠手辣,但是我很敬佩她。她做事雷厲風行,她能將賈府管理得井井有條,為人大方,辦置事情巧妙穩當細心。這鳳姐還有引人發笑的功夫,常使我樂開懷。
在《紅樓夢》中,似乎所有人的命運最終都是以悲劇終結,不過也許這就是當時的現實吧,富貴一場可真是“夢”啊!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5
《紅樓夢》帶著憂傷、凄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里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
這里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里糊涂地成親了。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6
《紅樓夢》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花了大半輩子寫了這本名著,里面個個人物都描寫得十分細致,栩栩如生,潑辣張狂的王熙鳳、大氣溫柔的薛寶釵、愚頑癡情的賈寶玉等等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麗脫俗的林黛玉。
就在《紅樓夢》的第三回中,有這一段描寫林黛玉的話: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比西子勝三分。一看這話,就體現出林黛玉雖久病纏身,但也長得十分動人秀麗。
林黛玉雖然長得楚楚可人,但她的性格里有著些許叛逆,和一些孤傲,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卓爾不群、特立獨行的樣子。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現象,都體現出林黛玉就像一朵悠然怒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自己的那份清純。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她,最欣賞的還是林黛玉的詩情畫意。林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
雖然,林黛玉的才藝讓我們沒話說,但是,只要你仔細品讀,你總感覺林黛玉的話語中,總是會聽出酸酸的語氣,這個,就對應了她孤傲的性格。就因為她的孤傲、叛逆的性格,也使她和賈寶玉兩個有情人并未終成眷屬。
相對而來,薛寶釵的大氣溫柔,給賈母留了個好印象,認準了她是自己的孫媳婦,也正因為如此,就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禮的時候,林黛玉發病,賈母對她身邊來報的丫鬟只是敷衍了事。
在紅樓夢中,愛情故事真是數不勝數,但在其中,就屬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最為純潔。兩人從素不相識,到青梅竹馬,到長大后的墜入愛河,曹雪芹就是順水推舟,讓這則愛情故事很自然的出現了。可是,就在我看到了賈寶玉娶薛寶釵的那一段時,我不禁有點埋怨曹雪芹:為什么不讓賈寶玉和林黛玉終成眷屬呢?
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最后的結局盡是這樣的凄涼,原本,他們倆的愛情是美好的,純潔的,可是,就是林黛玉的性格害了她和賈寶玉,賈母也漸漸和她疏遠了,最后,王熙鳳的偷梁換柱之計,使兩人都痛失所愛,林黛玉含恨而終,從此,她和賈寶玉,就陰陽相隔了。
她本是冰雪聰明的女子。與湘云月下吟詩的才情,至今還歷歷在目,她將無人能比的才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令數千萬人為其癡迷。但細細品來,感傷的字句后,又隱藏了多少眼淚,多少心酸?
我曾感嘆結局的悲慘,心生疑惑:難道,人世間只有傷心和憂愁的淚雨嗎?原本,林黛玉的身世和她的性格,她注定要孤獨終老一生,可是,誰知道,就進入賈府之后,林黛玉竟對瘋瘋傻傻的賈寶玉產生了感情,就是她的這段感情,才使林黛玉含恨而終。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想抄一類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最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悲慘結局。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7
我不是“紅學家”,不懂得專業或專門的“紅學”研究法。然而我自認為算是《紅樓夢》的忠實的讀者。《紅樓夢》對我這個讀者來說是唯一的一部永遠讀不完、永遠讀不厭,可以終身閱讀的書,不論從哪一頁翻開都可以讀。
讀來讀去,我個人覺得《紅樓夢》其實并不夠切題,思來想去還是是《石頭記》的名字更好一些。
從補天遺石引出絳珠仙草,引出木石前盟的故事。而石頭卻進一步上升為玉石,又引出了金鎖,引出金玉良緣的故事。歸根到底,總體還是以“石頭”為線索的。雖然全書猶如南柯一夢、莊周夢蝶,但是僅僅有“夢”之說法,“紅樓”雖在文字有所提及,但確實一筆帶過,有點牽強之嫌。
不得不說《紅樓夢》是中國封建文學的落日余暉、巔峰之作。歷代評論家都認為這一本奇書,其中融入了中國的佛、儒、道三大精神領域的各種思想,包羅萬象涉獵的范圍也極其廣泛。用詞之精妙絕倫,構思之神來之筆,謂為驚嘆。
記得在《紅樓夢》第二回寫到賈雨村和冷子興的交往,不過兩句話:雨村最贊這冷子興是個有大本領的人,這子興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最相投機。但是這可以用“狼狽為奸”的文人與商賈的聯誼,文人敬佩商賈的大本領,商賈艷羨文人的斯文名,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在很多解讀中,林黛玉是超脫世俗的,但我覺得林黛玉其實也是很會變通的,她的心事重重,寄人籬下、如臨深淵的慎重心態,以及入鄉隨俗的人情世故。比如飯后喝茶等等瑣碎小事上,黛玉便注意到賈府與林家的不同,而且十分的隨和。如此看來,黛玉并沒有那種病態中的脆弱與毫無城府,而是懂得委曲求全。或許有人會說那黛玉對待寶玉是何等的任性。其實這只是多面性之一,人們面對愛情總是盲目的和大膽的,黛玉在長時間的壓抑之下,愛的太痛太痛,在寶玉的那里好不容易求得一份釋放與“特權”待遇。要是不在寶玉這里爆發,難道要像魯迅所說那樣“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去!”這只是黛玉小女人的一面,難道這都不允許嗎?
不知道曹雪芹是否想到自己的作品被無數的人在解讀,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是該含笑九泉還是啼笑皆非;不知道曹雪芹是否會為自己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而欣喜,這或許是中國文人的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節吧。但作為學生,卻對古人可謂恨之入骨,你好端端的寫什么名著,搞得后面一群后學者中產生了一大批學術流氓“紅學專家”,吃飽撐的去寫什么研究報告,讓學生的考試苦不堪言。(確實有很多大家,比如王國維等等,但我還是較為贊同宗璞對王蒙“作家學者化”的說法,并且王蒙在自己的《紅樓夢啟示錄》一書中很謙遜地稱自己的這個不是解讀什么“紅學”,僅僅是以札記體的記錄自己的讀后感。)
很多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解讀所謂的名著,不論是平頭百姓還是學者專家級的,最多會產生了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區分,但是歸結起來都是在寫自己的讀后感。只是因為人們的世俗觀念和尊卑秩序,于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卻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這并非在否定馬克思唯物主義的人民創造歷史論,只是殘酷的現實讓人們在仰望巨人,滾滾洪流剩下的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作為一個業余的讀者,我有一個直覺。曹雪芹深知他的作品的宏大與細致,越寫越是陷入生活的大海,越是難以收筆。這對作家是多么幸福啊,這也給作家帶來無際的煩惱和壓力。或許曹雪芹寫完了后四十回,不慎丟失了無法傳承下來,也或許曹雪芹的《紅樓夢》只寫到八十回,他便“出師未捷身先死”。至于后面四十回誰人所寫那都無關緊要,就算不是很理想,但也大體在曹雪芹的思路下完成。反正作為讀者,我也深感幸福,能夠在這支“未完成的交響樂”里品讀,感悟自己的理想國,多么美妙啊!
《紅樓夢》是一本挖掘不盡的書,其豐富的內容和思想將會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積淀,被解讀出新的東西,產生新的認識。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8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十八世紀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說。它高度的藝術,在我國及世界發展中占有顯著的地位。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一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的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于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偏偏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并非林黛玉,而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紅樓夢帶著憂傷,凄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里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9
在頭一回吟詩中,大伙兒都埋頭寫著詩,可是黛玉既不念叨也不潑墨,寶玉勸其快作,怎奈自己還要寫,只催了幾聲,就理自己的去了,誰知黛玉早已胸有成竹,不緊不慢地寫了出來,果然一鳴驚人。
雖說寶玉提醒黛玉是出于關心她,但是黛玉本來就有些傲氣,很少見她彎腰低頭,在眾秭妹面前扮演著孤傲的角色,那就讓這種“風格”延續下去吧,峭壁上一塊嶙峋突兀的怪石,硬是鑿成了和其它一樣的石頭,豈不太俗了?
劉姥姥也算是個倒霉的家伙,原以為來賈府可以撈它一把,可是被鳳姐鴛鴦整得夠嗆。
就拿賈母宴請賓客來說吧,刁鉆的鴛鴦跟鳳姐串通一氣,讓劉姥姥在大家面前出盡洋相,這種打腫了臉充胖子的生活可不好過吧?
再后來,大家一起行令,劉姥姥她是鄉下人,怎么會有這種出什么對什么的能耐呢?而鴛鴦還是咄咄逼人,又令劉姥姥成了大家的笑柄。
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尊嚴。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0
今兒,我閑著沒事便打開我素不愛看的《紅樓夢》。
剛翻開,我便被它那引人入勝的開頭吸引住了雖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卻帶有神話般的色彩,而主角賈寶玉更是如凡間仙人一般。他雖乃賈母的心頭肉卻被父親冤枉毒打霉呀!他的愛情極不順利林黛玉也真是的竟老是懷疑這懷疑那好了吧!死啦!她的死也和賈母有關系。誰讓她想把薛寶釵當作賈寶玉的媳婦了?她們的愛情十分清雅而寶玉卻有點狂人的味道。我還未讀完,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俺說。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1
我又讀了一本著名的書,它就是——《紅樓夢》。看看它會帶給我們哪些故事呢?
這本書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費了十年心血鑄就的一部文學巨著。它展現了廣闊的社會背景,描繪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風情世俗。這部文學名著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因此,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紅樓夢》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還是研究中國古代官制、哲學思想、文化形態、民俗現象,因此歷來備受各界人士關注。
《紅樓夢》反映了復雜的社會問題。揭示了深刻的人性、世態炎涼、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哲理。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2
暑假里,我潛心攻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該名著講述了一個家族大大小小的故事,一個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劇故事。
故事中,當時的賈府是相當的富有,賈母更是有權有勢,說話非常有分量,賈府上上下下全部聽她的,她把寶玉當成是掌上明珠,倍加喜愛,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是我并不喜歡他,因為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有點玩世不恭的意味,用輕佻、頑皮這些詞來形容他一點都不為過,由于他身邊大多是女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形成了他略帶柔弱的性格。最后他在離開林黛玉的悲痛中才最終醒悟了過來,改變了平時任性妄為的作風。
要說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那便是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體弱多病,猜忌心強,多愁善感,但是這些都不足以掩蓋她的出類拔萃,她才華橫溢、琴棋書畫樣樣都行。她和賈寶玉經常在一起聊天,一起玩耍,最終卻因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而傷心離世。
《紅樓夢》這部名著讓我投入不已、感慨萬千,它讓我懂得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我感觸最深的是大作家曹雪芹把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刻畫得那么栩栩如生,每個場景都描繪得淋漓盡致,真不愧為一部世代流傳的佳作。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3
我讀了紅樓夢知道了它的原名本為《石頭記》,是中國十八世紀中期出現的第一部古典小說,代表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最高水平。內容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塑造了公子賈寶玉、嫻靜穩重的薛寶釵等,為我們呈現了精彩奇妙的大舞臺。
我最喜歡紅樓夢里面的林黛玉,她不僅溫柔賢惠還特別有魅力,很直接的告訴我們她是個穩重的形象我要向她學習!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4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
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5
前不久,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套《紅樓夢》連環畫。我可高興了!一有空我就拿來看,簡直愛不釋手。
《紅樓夢》原名叫《石頭記》,是清朝著名文學家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寫的是家財萬貫的賈家,經過了一連串的打擊,終于像薛家一樣,一敗不起。
在榮國府里,賈母日夜祈禱,也沒能挽救賈府衰敗的命運,到頭來:鳳姐病死,寶玉生病,黛玉病死,……最后自己也傷心地離開了人世。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薛家因薛蟠倚財仗勢欺人,案子由應天府審理。薛家花了不少錢去打發官府,使薛蟠逍遙法外。薛蟠整日花天酒地,揮霍無度,最后弄了個家破人亡,一敗不起。
我要問賈府的人們,平平安安的過日子不好嗎?非要把自己打扮成西施,住的屋子像皇宮,有個三妻四妾嗎?
仗勢欺人,看著別人痛苦,你們卻哈哈大笑,這樣不好!不能因為你們家財萬貫而去欺負平民,不能因為要升官發財而不顧天理。
為什么不做個好官?為什么不做個好人?不就是圖那幾個錢么?有錢也不代表有了一切呀!像一些農民,他們在金錢上確實十分貧窮,物質上十分貧乏,但他們在精神上并不貧窮,他們的生活過得很快樂很充實。
所以,我要告誡我自己和我身邊的人們:不要過于追求所謂的”奢侈“生活,那樣,你在一些方面變得富裕的同時,你就會在另一方面變得很貧窮。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6
這個暑假,我又一次拜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閱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心情和以往一樣,久久不能平靜,從書中我看到了不忍看到的紅樓的悲慘結局:林黛玉的慘劇,賈寶玉的悲劇,薛寶釵的鬧劇。
書中既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又有善解人意的薛寶釵、既有性格潑辣的王熙鳳,又有開朗直爽賈寶玉……但是,由于他們生活在一個封建社會,受封建社會的影響,所以最后都落了一個不好的下場。
《紅樓夢》突出的是賈、史、王、薛這四個當代的貴族家庭由盛轉衰的悲慘過程,書中先把紅樓中的女孩子們與賈寶玉描繪成了一個個生活在迥然不同與世俗社會中的幸福的孩子,他們享受這一切榮華富貴,表現的是那么舒心。但是,因為賈元春的去世,使這四個貴族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皇帝寵幸,又因為當代封建社會的影響,變得與其它貧困家庭一樣,出去給其它家庭當仆人。
這讓我看見了人間的丑陋邪惡,看見了美麗完美,但是也不得不佩服作者曹雪芹文筆,寫出了感人肺腑的文章。例如,“月難逢,彩云易散”,我就看見了晴雯的名字。同時,我也就看見了她的性格和命運。而“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又使我看到了一個性格外向、潑辣的王熙鳳。
雖然這個結果令人不忍觀看,但是,我覺得,書中因為悲痛而死去的林黛玉,她死也是值得的,在她死后不久,這個富貴家庭也滅亡了,看看之后死去的王熙鳳,她比林黛玉害死的悲慘,若她等到滅亡時才去世,那她早都傷心絕頂了。
寫到這,我心頭不禁又有一陣傷感,我是多么憎恨當代的封建社會啊!
這本書不但讓我學習到了寫作的技巧,也讓我看到了當時的老百姓們對封建社會的無奈與憎恨。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7
想必大家都知道《紅樓夢》這本書吧!《紅樓夢》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紅樓夢》吧!
讀完《紅樓夢》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猜燈謎。里面講了:元春寫了一個燈謎,讓弟弟妹妹們來猜。隨后,寶玉他們也都紛紛自己寫了一個燈謎讓其他人來猜,寶玉他們除了賈環寫的詩不好,其他人寫的都很好。我喜歡這一篇的理由是:讀了這篇,會看到那些詩,因為那些詩寫的不錯,所以百看不厭,其中要數探春做的是最妙。
《紅樓夢》中的任務有許多,下面我就來評一評這些人物,寶玉心地善良,黛玉愛發一些小脾氣,寶杈八面玲瓏探春正直,以上就是這些人物的性格。我最喜歡的就是探春了,因為她的性格正直。
《紅樓夢》這本書中的賈家太封建了,就是因為賈家封建導致寶玉,黛玉和寶杈三個人到最后誰都沒有落到好的下場,黛玉死了,寶玉出家,寶杈一個人。如果當時讓黛玉嫁給寶玉,讓寶杈與其他人結婚,就不會讓他們三個人誰也沒有過上好日子,真是有情人終未成眷屬。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8
讀紅樓夢是一大樂事,可以反復讀,因為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如進入一座寶山,絕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讀紅樓夢等于過了一次大徹大悟的人生。紅樓夢是一部讓人解脫的書。它使你不在計較那些紅塵瑣事,使你活的瀟灑起來。當然,有一些悲涼,但是,決不會消極,以至于不努力了、不奮發圖強了。
紅樓夢是一部令人執著的書。它告訴你,世界上還是有一些讓你值得為之而生、為之而死、為之而哭、為之而歌的事情。讓你感覺到,在此世界活一遭還是確實值得的。人還是可以做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作者萬種消極的情緒也難以掩蓋對人世間人生酸甜苦辣等無窮滋味的難以割舍和放不下。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圣經,是中國文化圣經,是培養中華民族高尚人格和奮發精神的圣經。愛上紅樓夢,你的思想就會開闊起來,你就會大氣起來,你就會活得有滋有味。愛上紅樓夢,你就能夠安貧樂道,同時,你還能不放棄努力,去為老百姓“補天”,在天地之間,你能夠做到因義盡而仁至。
我入夢了,我因此而覺得上天還是很公平的。我愿做中國人,因為中國有漢文《紅樓夢》。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19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于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并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盡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于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相比之下,應該說,寶釵是一個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禁錮的女孩,文中也沒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歡寶玉,只是明示了賈府最高權威元春站在了寶釵的一邊。沒人會在意寶釵的意見,她和寶玉一樣。只是封建貴族制的犧牲品。
寶玉犯錯挨了打,寶釵義正言辭,勸道“你是要改過了罷。”于是她被學者定位封建統治的衛道士。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
品讀之后,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著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么,死于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20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人們對她的議論較多,“鳳辣子”是她的綽號。世人都非常討厭她,說她的道德不好和心狠手辣。但我對這個人物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這是大文學家曹雪芹寫得最真實的一個人。她不像賈寶玉和林黛玉一樣,在平常生活中很難找到原型。而是像我們身邊的人物,感覺離我們很近。
她精明強干,在賈府,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有著巨大的權利和地位,可以說呼風喚雨。所以她很有性格。遇到別人在背后說她,她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并不是忍一忍就讓它過去,而是呲牙必報。遇到不開心的事,她就會亂發脾氣。就是素常懲治丫頭的辦法就夠讓人受的,說這個“墊著磁瓦子跪在太陽底下,茶飯不給”,“便是鐵打的,一日也管招了。”當她發現為賈璉望風的小丫頭,喝命“拿繩子鞭子,把那眼睛沒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爛了”,而且威嚇她要用燒紅的烙鐵烙嘴,要用刀子來割肉,而且當即就拔下那個簪子來戳小丫頭的嘴,戳人是很疼的,揚手一巴掌打得那個小丫頭立刻兩腮紫脹;另外在清虛觀的時候,一個小道士,那還是一個小孩子,無意中冒撞到王熙鳳身上,王熙鳳揚手一巴掌打得那個小道士都站不住。
愛發脾氣的性格就像我。媽媽老說我發起脾氣沒完沒了,可比起來王熙鳳來,我平時遇到不開心的事稍稍發泄一下,或者大哭一場的行為可要理智的多了。所以說這個人物的性格對我們來說是很熟悉的,只不過她發起脾氣來不講情面,沒個度,讓人受不了。
但是王熙鳳在《紅樓夢》中還是個非常精彩的人物。如果沒有她,這本書少了很多看頭。
我愛這本書,更愛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在書中給我們塑造的這個人物。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21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杰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著自己、充實著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系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異步偉大的巨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
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前面說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認為恰恰相反。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于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么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為僧。而且據說高鄂是因為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為一個初衷就不那么純潔的人,并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說想象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聽美好的。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22
四大名著里有一本書叫做《紅樓夢》。我讀完后,感觸很深,里面的內容十分精彩,值得一看。
里面主要講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為主要線索寫了三十四話。每一篇都十分精彩。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賈寶玉上當娶薛寶釵那一話。林黛玉身體弱又生病,聽到賈寶玉娶薛寶釵時,就去世了。賈寶玉因此當了和尚,我的感想是:不要讓別人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不要逼別人不要強迫別人,這樣的話受傷的總是自己。
還有第一話里的神瑛侍者和那珠仙草,神絳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的澆養心里想回報侍者。我的感想是:我們也要回報對自己很好的人,要心有感激之情,不能負了別人對自己的一番好意。
總之,我讀《紅樓夢》最大的感想是:不要太過逼別人受傷的總會是自己的!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23
春夢隨云散,花飛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著相當高的地位。
對于《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么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后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于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后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只可惜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于寶玉后,雖說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說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沖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說;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說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說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說說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愿,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么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后,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后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癡癡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云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閑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凄慘還是黛玉凄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紅樓夢讀后感四百字 篇24
我們都知道,王熙鳳是紅樓夢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作者把她描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出神入化。我們還知道,王熙鳳是個八面玲瓏,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狠角色,是個嘴甜心苦,蝎心蛇膽一般的人物 。我們也知道,在紅樓夢中賈母是整個賈府的最高統治者,是個眾人眾星捧月的對象,上上下下的人都巴不得去奉承討好,所以一干人有事沒有事總是圍賈母打轉轉,都想迎合賈母,奉承賈母,討好賈母,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奉承討好的,弄不好就可能是出力不討好,自討沒趣,碰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遭到賈母的訓斥和辱罵,從此不再待見,因此很多人都顯得小心翼翼的,不敢輕易說笑。
而王熙鳳是最善于迎合奉承賈母的,奉承討好賈母的功夫也是一流的,就連賈母都笑罵她猴精。迎合賈母的一個方面就是逗笑,王熙鳳把逗笑賈母的功夫運用得得心應手、恰到好處。王熙鳳常常逗得賈母笑呵呵大笑。
小說中多次描寫到逗笑的場景,而且逗笑的演員都是王熙鳳,觀眾都有賈母在場,而且賈母是整個中心的人物。
最逗笑的是第四十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那一出戲,把逗笑的表演推向了高潮。雖然王熙鳳不是逗笑的主要角色,但卻是逗笑的導演和籌劃者。如果你讀紅樓夢稍微注意一點就知道了,在劉姥姥逗笑后各人被逗笑后的表情有一句話是“王夫人指著王熙鳳笑”就知道了,因為王夫人深知道劉姥姥那些逗笑是王熙鳳在背后搞的鬼。其實王熙鳳逗笑的笑話并不是有多可笑,薛寶釵就曾經評價說:“世上的話到了王丫頭嘴里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所以昨兒那些笑話兒雖然可笑,回想卻是沒味的。
但是別人喜歡不喜歡都沒有關系,因為其他人一概不重要,其他人只不過是個陪襯,有賈母這個高級觀眾喜歡就行,王熙鳳只要緊緊抓住賈母的喜好就好。當然王熙鳳是深知賈母這個人的喜好的,賈母喜歡熱鬧,更喜謔笑科諢,所以不僅點戲圍繞賈母的喜好來點,這里面也不泛有王熙鳳的功勞,在逗笑上也是及盡賈母之喜歡和愛好來講。
王熙鳳是如何知道賈母的喜好的,一個方面是通過察言觀色,一個方面是在賈母身邊安插自己的親信,甚至不惜買通賈母的心腹——鴛鴦。在劉姥姥逗笑的描寫中,就有鴛鴦和王熙鳳的共同出謀策劃。
其實,如果離開賈母這個觀眾,沒有賈母的捧場,王熙鳳就吃不開了。在元春省親時,賈母不是中心人物了,而只是個陪襯人物,元春也不喜歡那些世俗取笑的笑話,所以王熙鳳就就連個跑龍套都沒有混上了。”再后來賈母過世了,王熙鳳失去了觀眾,而王熙鳳雖然八面玲瓏,但是卻不是面面俱到,平常就得罪了一批人,所以在辦事情上都就只能求爺爺告奶奶了,更不要說奉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