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讀后感400字(精選5篇)
六年級讀后感400字 篇1
前些天,我讀完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
在這部小說中,我非常佩服老漁夫的意志,老漁夫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必需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老人與海》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這條大魚周旋了幾天后,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后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愿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很多魚,但他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我們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并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老人與海》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于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六年級讀后感400字 篇2
“好漢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這句話出自美國著名作家厄尼斯特·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圣地亞哥的古巴老漁夫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他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捕到了一條十八英尺長,大約有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馬林魚。不幸的是,在老人回來的時候,遭遇鯊魚的襲擊,他盡力抗爭,最終卻只收獲了一副大馬林魚的骨架。一個簡短的故事,卻塑造了一個擁有頑強拼搏精神的老人。在我們看來,他是失敗的,但實際上他是一個成功者。
俗語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因為學習成績落后而失去自信,因朋友的背叛而自暴自棄……但自從我看了這本《老人與海》后,我想:老人與我相比,我只是遇到了一丁點兒困難就自暴自棄,而老人遇到如此大的挫折,但始終這么自信,難道我要就此放棄嗎?奧斯特靈曾經很好地總結了小說的主旨:“這個故事是一曲頌歌,它提倡哪怕結果一無所有也永不屈服的奮斗精神,贊揚失敗中的道德凱旋。”
我們要銘記《老人與海》這部小說給予我們的啟示:人生就是永無止境的追求,道路既漫長又艱難,還充滿了各種坎坷,但只要我們以一顆自信的心勇敢地迎接挑戰,我們必然會是真正的勝利者。
六年級讀后感400字 篇3
在我國文學的天空中,有四顆耀眼的明星,它們就是‘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也是其中的一顆。這個暑假我就把這一顆星,“重游”了一遍。而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關云長溫酒斬華雄》這一篇了。
這一篇講了在十八路英雄討伐董卓的時候,勢不可擋的先鋒——孫堅,在攻打汜水關時被董卓大將華雄擊敗,之后,又先后斬殺了俞涉和潘鳳兩名大將,此時軍中缺少良將,無人再去迎戰,袁紹嘆道:“要是顏良和文丑在就好了,那里還怕他小小華雄?”話音剛落,關羽從軍中走出,說到:“小將愿去砍下華雄的腦袋!”此時關羽的官職只不過是小小的馬弓手,袁紹認為關羽的官職太低,便生氣地喝道:“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敵軍笑話?”
關羽大聲說:“小將若殺不了華雄的腦袋,就請砍掉我的腦袋!”曹操看到關羽如此英勇,便為他辯解道:“華雄又不是我軍將士,他怎么會知道此人是一名馬弓手呢?”袁紹一聽,無言可對,只好默許了。曹操又為關羽端上一杯熱酒,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
關羽接過酒杯放在桌上說:“等我斬殺了華雄再喝吧。”說罷便提起大刀,上馬前去與華雄決斗。關羽自幼習武,武藝高強,沒一會就把華雄斬于馬下,他提著華雄的頭顱回到軍中,把華雄的頭往地下一扔,舉起酒杯把酒一飲而盡,此時酒還是溫熱的。軍中上下無不驚嘆。
這篇故事讓我感到了關羽的神勇,我也要像他一樣,是永往直前不是像個匹夫往前沖。從此我的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都因為我的勇往直前給攻破了……
六年級讀后感400字 篇4
西游記是我最愛看的書,它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講的是唐朝時期,有一個和尚,和他的三個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經的艱難險阻。
他的三個徒弟有:豬八戒。孫悟空和沙僧。和大家一樣,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神通廣大,火眼金睛,樂于助人。每次都是孫悟空把唐僧從險境中就,救出來。其次就是豬八戒了。他鼓著個大肚皮。成天好吃懶做。背著個大耙子,還天天號稱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帥。豬八戒還是一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并且終于堅持到最后的勝利。寫一個弱點很多的人能討人喜歡,讓人記住,是很不容易。沙僧老實厚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個鮮明的特點,每個特點都被作者表現的活靈活現。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游記》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困難,這些也許不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們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擔,這些困難也許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們在此就要鍛煉自己不怕困難,以及堅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六年級讀后感400字 篇5
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