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我的母親》的讀后感(通用3篇)
老舍先生《我的母親》的讀后感 篇1
前幾天,姐姐把那本《課外閱讀文選》還給了我,我迫不急待的打開書看了起來。無意中,我翻到了一篇《我的母親》,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內容大概是這樣的:老舍的母親很堅強,鬼子在他們村子里“掃蕩”的時候,他的母親一點也不軟弱。老舍的母親不僅十分堅強,也很勤勞、和氣,左鄰右舍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她總是跑在最前邊……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眼睛濕潤了。這篇文章和《父愛如山》想要表達的意思不是一樣嗎?老舍的母親多么勤勞呀,每天洗一兩瓦盆的衣服,在老舍的記憶中,他母親的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她從來也沒有休息過。
再想想我的母親,不是和老舍的母親一樣嗎?每天,她在單位里工作一天,已經很辛苦了,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氐郊疫要做飯、輔導我寫作業……而我也不幫媽媽一把,還說:“我正在寫作業,沒有時間!爆F在一想,媽媽不是比我更“沒時間”嗎?
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是媽媽教了我們什么是真、善、美,有什么比真、善、美的品質更可貴呢?我們就像一棵小小的幼苗,在媽媽的哺育下,才能一天天長高、長大,長成一棵蒼天大樹!
老舍先生《我的母親》的讀后感 篇2
夜深了,靠在床頭,一點睡意也沒有。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看,剛好讀到胡適先生寫的文章——《我的母親》。細細品讀,對其教育子女的方法略有感觸,特舉一二,以供自勉。
胡適先生是著名學者,他以溫和文雅,博學多才深受一代代學子的敬仰,他回憶起母親的教誨,在文中深情地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一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感謝我的慈母。”可見母親的教誨,給他極深遠的影響。
1.環境教育; 胡適先生自小身體弱,母親不準他和野蠻的孩子們亂跑亂跳。表面上看,恐其受到傷害,其間包含著環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如孟母三遷等典故。以至胡適先生小時不曾養得活潑習慣,待人處世總是文縐縐的。
2.懲戒教育; 胡母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孩子一句,打孩子一下。孩子做錯了事,她只一望,孩子們就被她嚴厲的目光嚇住。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把孩子叫醒后再教訓;犯的事大,等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后行罰,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哭出聲來,因為她教育孩子,不是借此出氣讓別人聽的。她以尊重、信賴為起點,一對一完全嚴厲教育,突出深刻二字,讓子女牢記深省,不能不令人贊嘆,其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影響終生。
3.床前教育;每天天剛亮時,胡母讓子女披衣坐,清醒后,才說起昨天孩子們做錯了什么事,說錯了什么話,,要他們認錯,有時還以父親的種種好處正面引導教育,,讓其用功讀書。細細想來:胡母23歲做了寡婦,又寄人籬下,生活痛苦可想而知,那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與耐心,但為何選擇早晨進行教育呢?也許早晨是一天的開始,記憶深刻,!比我們的餐桌前教育效果會更好!
掩卷沉思,胡適先生以平時的筆法,飽蘸感激之情,把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敘寫的感人肺腑,真摯情感,躍然紙上。育子之法,也令人深思!
老舍先生《我的母親》的讀后感 篇3
這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
對于“母親”這一詞,我想,應該眾人皆知吧,你的母親也是百般的疼愛你,呵護你,對于你又做了什么讓母親高興的事?好好的為你的母親“服務”一會吧!
老舍的母親生于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由于家境貧困,他的母親每天都要洗兩大綠瓦盆的衣服,還得給人家縫補或裁縫衣裳,一個家全靠母親一人支撐……
讀到這里時,我的心似乎也顫抖了一下,我們的母親也是這樣。我們的要求母親都會盡力完成。媽媽一直都是勞累的。一天有干不完的家務活,還有我們的衣食,她都獨自承包,只有晚上睡覺時能休息下,早上還得起早為我們做飯。我們和媽媽要錢是,媽媽不給的話,我們還氣她,起的媽媽頭疼,這是讓我想起來感覺真后悔,我也和老舍一樣用一個詞來形容——“心痛”!
其實我的母親沒什么文化,他給我的教育確實生命的教育。
讀完文章,讓我感受到了母親如此幸苦,母愛如此偉大。母親的辛苦都是為了我們,而我們卻不會抓緊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趁母親還在世上,好好的孝敬她吧!不要像作者一樣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