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學記讀后感800字作文(精選3篇)
禮記學記讀后感800字作文 篇1
《禮記·學記》開篇說得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自漢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后,中國的教育哲學、教育理論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改變。漢武帝在諸子百家里選擇儒家的教學思想為國家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我們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云:“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大道,這就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教我們平常思維的方法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處事待人接物的綱領有:言忠信,行篤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此書真正能幫助大家都獲得一把“啟迪心靈的鑰匙”,能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讀本及參考教材,亦同時啟迪我們父母師長們應從小注重培養兒童的德育。我們常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教育是強國之本。”今天,我們給兒童最好的基礎教育無過于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儒家圣賢文化,并希望得到各界共同來參與和大力推動。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位恥。學校是一方充滿了濃郁文化氣息的凈土,在這里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一棵參天大樹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學習上,你幫我,我幫他,團結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決不亂吐痰,亂扔紙,損人利己真可恥。
姐妹重圓讀書夢。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典型事跡,“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希望我們大家能攜起手來,讓美德世代相傳。
禮記學記讀后感800字作文 篇2
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于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舍;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
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范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
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禮記學記讀后感800字作文 篇3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②,講信修睦③。故人不獨親④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⑤皆有所養,男有分①,女有歸②。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④。是故謀閉而不興⑤,盜竊亂賊而不作⑥,故外戶⑦而不閉⑧,是謂大同⑨。
①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②〔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③〔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④〔親〕用如動詞,以……為親。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⑤〔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①〔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職守。②〔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女子出嫁。③〔貨惡(wù)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憎惡。④〔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⑤〔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生。⑥〔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⑦〔外戶〕從外面把門扇合上。⑧〔閉〕用門閂插門。⑨〔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