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教案(精選12篇)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綺、談”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三月的桃花水邊。想一想:我們會領略到怎樣的風景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把比較難理解的詞句多讀幾遍。
2.指名分節朗讀,教師相機訂正錯誤的讀音。
3.結合學生的`質疑辨析字音、字形。
綺談和(多音字)
4.小組朗讀,初談印象。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齊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師:這篇課文描寫的三月桃花水,給你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麗、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課文?(歡快、愉悅)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讀得流暢而有感情。
思考:這兩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了什么句式?在課文中找出和這兩句話對應的段落。(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疑問句。分別對應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教師引讀體會:
“是什么聲音”——三月桃花水的水聲(把流水聲比喻成小鈴鐺的聲音,清脆悅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鏡般的水面比喻成絲綢,明亮耀眼。)
2.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當你讀這一段時,你眼前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課件展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啊,河流醒來了!”——一個語氣詞“啊”,表現了作者乍見春水的興奮之情;一個“醒”,把被束縛一個冬天的河水重獲新生的喜悅寫活了。(擬人)
流動的水在舞動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渦,在作者筆下成了“桃花”“酒窩”。(比喻)
男生、女生合作朗讀描寫“水聲”“水面”的段落。
3.朗讀課文第3~6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來,讀一讀,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把桃花水比喻成“豎琴”“明鏡”,第6自然段運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動形象地突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麗。)
4.學生自由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抒發了作者對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讓我們再來齊讀課題,讀出你們的理解。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回顧總結:反復朗讀課文中優美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發揮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會對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說些什么?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第八冊《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陽春三月,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春天的美麗。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豎琴、明鏡,揭示了春水的可貴,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全文語言優美,很適合朗讀。
【設計理念】
本文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了三月桃花水的萬般柔情、清澈明凈。我遵循“初步感知——整體感知——精讀品味——整體回顧”的閱讀規律,采用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以讀促表達的方法。在朗讀中創設情境,理解課文的意境,把對春天、春水的喜愛、欣賞之情帶到朗讀中,并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再抓住段后的省略號,引導孩子展開想象,讓學生在層層推進的想象中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理解課文的意境,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3、用心體會文中的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等句式,體會作者運用動詞的妙處。
4、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可貴的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理解課文的意境,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2、用心體會文中的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等句式,體會作者運用動詞的妙處。并引導孩子展開想象,讓學生在層層推進的想象中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比較閱讀,奠定基調,導入課文
1、播放兩段音樂,讓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不同。
(一段振奮激動,一段輕柔舒緩。)
2、出示兩段話,讓學生讀出不同感受。
(一段是慷慨激昂的文字,一段是輕柔舒緩的文字。)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三月桃花水》。)
4、解釋課題。
課件出示畫面幫助學生理解。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解釋“桃花水”
教師小結:陽春三月,正是桃花盛開,鳥語花香的季節,這時的水,人們給它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桃花水”,指的就是“春天的水”。 (板書“春水”)
5、指導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受
1、出示自讀要求及生字詞,學生自由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課文;
(2)填空:“三月的桃花水,是 。”
“三月的桃花水,是 。”
(3)這篇課文該用怎樣的語調讀?
生字:
絢(xuan)麗 流淌(tang) 應和(he) 纖(xian)細 開犁(li)播種(zhong)
裹(guo)著 琴弦(xian) 催(cui)促(cu) ]
2、讀后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再齊讀。
(2)完成填空,相機理解“豎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3)這篇課文該用輕柔舒緩的語調讀。
三、范讀課文,理清思路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它彈奏了哪些動聽的音樂?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它映照了哪些優美的景色?找出相應的段落。)
2、聽和交流。
(聲音:第四自然段;景色:第六自然段)
四、感受“水聲如琴聲”
1、學生默讀第三、四自然段,用“。”圈出聽到的聲音,用“ ”劃出聲音的特點。
2、讀后交流,并板書各種聲音
[ 浪花聲:有節奏的
水波聲:忽大忽小的 (通過朗讀理解“忽大忽小”)
低語聲:纖細的 (指導要小聲地、悄悄地讀 體會修辭手法:擬人)
丁冬聲:像是大路上車輪滾過的鈴聲 (體會修辭手法:比喻)
水浪聲:急流的 (理解要讀出急來)]
3、師小結:真正使“每一條波紋,都是一根輕柔的弦。”彈奏出了無數美妙的音樂。
4、學生自由練讀3—4自然段,比比誰讀出了這些聲音的特點。
5、指名讀,師生評議,全班齊讀。
6、師小結:是什么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能一起告訴老師嗎?
(三月桃花水奏出的各種的聲音)
五、想象“水清如明鏡”
1、學生輕聲讀第五、六自然段,用“。”圈出桃花水中映照的美景,并在頭腦中想象畫面。
2、讀后交流,并板書所見景物
[燕子、垂柳、姑娘、炊煙……]
相機理解“如霧如煙”,“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裊裊”,以助朗讀。
3、欣賞動畫,感受景美。(圖中多種具有春天代表性景物)
4、學生默讀第六自然段,用“ ”劃出讓畫面動起來的詞。
[飛過,裹著,披上,來到,浮起,升起] (課件中標出)
5、學生自由練讀五、六自然段,讀出動態美來
6、指名讀,師生評議,全班齊讀。
7、師小結: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著藍天?能一起告訴老師嗎?
(是三月桃花水發出的光芒)
8、指導學生抓住省略號展開想象,先同桌交流,再集體交流。
(出示“它看見 ;
它看見 ;
它看見 ……”)
9、師小結:像這樣有三個或更多的句式整齊,結構類似,內容相近的句子組合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就叫——排比。 (板書)
六、小結課文,布置作業
1、小結:三月桃花水如豎琴,似明鏡,彈奏出無數美妙的樂曲,映照著動感的畫面,讓我們將這么美的桃花水也帶給自己的朋友、老師、父母好嗎?
2、出示作業:
將《三月桃花水》這篇課文讀給同學、老師或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感受春水的美麗。
【板書設計】
是春天的豎琴 (浪花聲、水波聲、低語聲
丁冬聲、水浪聲)
三月桃花水
春水
是春天的明鏡 (燕子、垂柳、
姑娘、炊煙……)
(擬人、比喻、排比)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3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還指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美文佳作都具有極強的意境美,而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來體驗的。都知道,想象是激發情感的關鍵。學生朗讀時,不僅要注意語感,而且還要伴隨對具體形象的感知、聯想、想象。德國戲劇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動活潑,也就更多引起心靈的活動,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強烈。”于是,在《三月桃花水》第二時的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通過創設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東西,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此環節中挖掘現教材中隱藏著的情感。學生通過想象再現了語言文字可描繪的情景,產生了真情實感,大大提高了朗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初步的語文學習方法,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交流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初步具有應用語文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內容與學生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知識,大膽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容易與文本產生共鳴。
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陽春三月,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春天的美麗。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豎琴、明鏡,揭示了春水的可貴,春天已經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全文語言優美,很適合朗讀。
教學目標闡明(三維)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纖細”“催促”。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2、采取各種形式的朗讀,真切的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春水的可貴,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仔細的觀察;
2、了解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策略: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不僅文字優美,而且文章結構精巧,前后文之間,有問有答,讀起來瑯瑯上口,。
所以在教學中,我以讀為本貫穿課堂始終,讀的形式多種多樣,讀的指導豐富多彩。如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像,理解課文的意境,把對春天、春水的喜愛、欣賞之情帶到朗讀中,讓學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讀。另外在本文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給學生自學的空間,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自學能力。再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針對課文中疑難之處進行適當引導、點撥,讓學生就能在自我領悟的基礎上,逐步深入課文的精妙之處。
教學媒體:制作多媒體課件、音樂、各種水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美
談話: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三月桃花水那悅耳的流淌聲和清澈的身影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印象,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這美麗的三月桃花水。
二、自讀課文,選擇美
1、請大家先用心地讀一讀課文,然后選你最感興趣的一段,仔細地讀,認真地去體會,看看自己能讀懂些什么?
2、學生自讀課文。
三、精讀悟情、感受美
(一)水聲如音樂
1、(師出示課件)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1)“那纖細的低語,是在和剛剛從雪被里伸出頭來的表苗談心”
a、引導:“纖細”這個詞你們是怎么理解的?這個詞換進去讀讀這句話。
b、情景對話:三月桃花水這么輕言細語的,是在跟誰談心呢?誰愿意來當麥苗?邀請你最要好的朋友扮演三月桃花水,在這美麗的春季里,你們會談些什么呢?
c、指導朗讀:帶著你們的感受讀讀這句話,誰還想把這種感受帶給同學們。
(3)那急流的水浪聲,是在催促著村民們開往上犁播種啊!
a、理解“催促”:“催促”這個詞咱們平時經常用到,誰能用它說句話?
b、學生回答后,師小結:那“催促”的意思一定是很急很急吧。如果你們是三月的桃花水,你們會用怎樣的神情,怎樣的動作,怎樣的語言去催促農家人呢?
c、師引導:聽得出,你特別的著急,誰能讓我們從你的表情和動作中看見你的著急。
d、指導朗讀:有了這樣的體會,咱們班的男同學,同三月桃花水一起去催催農家人。
2、有了剛才的理解,同學們,帶著你自己的體會,把這段話美美地讀一讀。學生自由讀一兩鐘后,點一名學生讀。
3、師課件配樂范讀。(播放課件)
4、學生齊讀。
5、師小結:你們不僅讀出了聲,還讀出了情。這水流的聲音竟如此美妙,在作者劉湛秋爺爺聽來,它像浪花敲打著鼓點、像什么、像什么、像……、像……
6、學生邊聽邊看聯想。
在我們的耳中,它還像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心去發現,去聆聽,去想象,去感受,看誰的聯想最豐富?(播放課件)
7、師評價:
聽同學們這么一說,我聽懂了,這嘩啦嘩啦的流水聲原來是大自然一種最質樸的語言,你們跟作者劉湛爺爺一樣,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8、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與這段話相關的句子,并理解所找出的句子與這段話在結構上的關系后,師生合作將它們連起來讀一讀。
(二)水清如明鏡
過渡:三月桃花水聽著悅耳,讀著悅心,那么看著會更覺得悅目。這一個部分,老師相信同學們有足夠的能力自學完成,請同學們按照大屏幕上的自學要求,結合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自由地把這一個部分學一學,開始你們的學習之旅吧!
1、學生自學,師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
2、學生匯報自己的自學成果?
3、引讀。三月桃花水是一面明鏡它看見燕子飛過天空,看見……看見……看見……看見……
4、(播放音樂)除了文中的你仿佛還看到了什么?
5、一齊美美地讀讀這段話。
(三)贊美三月桃花水
1、我們讀了這樣美的課文,欣賞著這樣美的景色,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些什么呢?(板書:陶醉)
2、你們跟劉湛秋爺爺的心是相通的,這樣悅耳的聲音,這樣多姿的身影,怎能不叫人沉醉。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美麗的三月桃花水。學生齊讀。(出示課文7、8、9自然段)
3、讀著讀著,有些地方會讓我們有了新的發現,也可能會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你就抓住它,多讀幾遍,然后我們一起來分享,來解決。
4、分享與解決。
重點指導理解“比金了還貴啊,三月桃花水”和“盛滿我們心靈的酒杯”。
1、同學們,作者劉湛秋爺爺用詩一般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看到的美、聽到的美、想到的美,此時此刻,在我們心中,三月桃花水已不再是水,它還是……還是……還是……還是……讓我們也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你心中的三月桃花水,比如朗誦、創紡詩歌、表演、唱歌、繪畫等等。
2、學生小組全作自由準備后展示。
3、讀了這么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寫了一首小詩,師生配樂讀詩。
五、課堂小結,總結美
1、這就是叫人迷人的——————也令所有人著迷的——————。
2、段暫的40分鐘很快就要結束了,可美麗的三月的桃花水將永遠地盛滿我們心靈的酒杯。
板書設計:
三月桃花水
水聲如音樂
陶醉
水清如明鏡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4
三月桃花水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會本課生字及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旁批,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了解桃花水的特點,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機。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新詞卡片,三月桃花水的錄像或掛圖。
學生:了解和搜集春汛的有關信息和農村春耕的資料。
教學建議
陽春三月,燕子飛來了,桃花盛開了,冰雪融化了,河流蘇醒了!《三月桃花水》用詩一般優美動人的語言,描繪了春汛到來時的勝景。把河水比作豎琴,把波紋比作琴弦,把浪花比作鼓點,三月桃花水彈奏出美妙動聽的樂章;田野上拖拉機的轟鳴,大路上馬車駛過的鈴鐺聲,與流水聲匯聚成一首和諧的'春忙交響曲。把清澈的河水比作明鏡,映照出春天山鄉的美景。
課文可以分成四個部分去把握:1.(1~2段)總寫桃花水到來時動聽的聲音、明潔的顏色和流動的形態。2.(3~4段)主要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寫桃花水像豎琴,彈奏出動聽的春的交響曲。3.(5~6段)用四個排比句,寫桃花水的顏色明潔,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美麗的春的身影。4.(最后一段)寫作者對桃花水由衷地贊嘆。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朗讀過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優美的語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給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機。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絢”“纖”等生字和課文中“琴弦”、“裹著”、“草如茵”、“掬一捧”、“應和”、“裊裊炊煙”等詞語。并能理解課文中“絢麗”、“催促”、“草如茵”、“纖細”、“應和”、“豎琴”、“沉醉”、“柳如眉”等詞語。
2、能夠正確書寫生字詞。
3、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學難點:
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能找出課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段,并能體會作者使用這些修辭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優美、意境清新”的特點。結合平時學生作文中詞語貧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勵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學習模仿造句、寫話。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熟讀成誦的習慣,既能使學生積累優美詞句,又能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語流、語感能力。
教具準備:
鄉村生活、生產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昨天,老師帶你們看了一次春潮,現在耳邊好象還響著轟隆隆的春潮聲。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三月的桃花水邊,到那里,我們又會有怎樣的奇遇呢?
(板書課題:三月桃花水)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讀不準的字詞。
2、指名分節朗讀,教師相機訂正錯誤的讀音。
3、結合學生的質疑學習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絢弦纖和(多音字)裊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辯)
4、學生兩人一組,齊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5、教師提問:這篇課文描寫的三月桃花水,給你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麗、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情感來讀課文?(用歡喜的心情、輕快的朗讀方式)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6、學生質疑。(對于學生提出的、較容易的字詞問題,如果有其他學生能夠解決的,就應該多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方式、理解方式解決,因為這是學生的初步自學過程,不要要求盡善盡美。對于比較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學習。)
三、再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流暢而有感情。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文字里有幾句話?是什么句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在課文中找出和這兩句話對應的段落。(兩句話,是疑問句,分別對應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師引導:
“是什么聲音”――三月桃花水的水聲(把“流水聲”比喻成“小鈴鐺”的聲音,清脆悅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鏡”般的水面比喻成“絲綢”,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2、抄寫生字詞,積累好詞好句(選擇自己理解了的詞語造句)。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
1、讓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自己認為能讀得最好的段落。
2、提問: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你為什么覺得這段比較好讀?
二、學習課文:
1、齊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當你讀這一段時,你眼前會出現怎樣的景象?
2、課件展示。
3、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呵,河流醒來了!”――一個語氣詞“呵”,表現了作者乍見春水的興奮之情;一個“醒”把被束縛一個冬天的河水重獲新生的喜悅寫活。(擬人方法)
流動的水在舞動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渦,在作者筆下成了“櫻花”“酒窩”(比喻)
4、分男、女生讀描寫“水聲”、“水面”的段落。
5、小組自學: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它彈奏出哪些不同的音樂?這些不同的音樂與鄉村生活有什么關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為什么是明鏡?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師提問:
課文的第3―6自然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找出來,讀一讀,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把“桃花水”比喻成“豎琴”“明鏡”,把“波紋”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運用了排比、擬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長發”,把衣著艷麗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學生自由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聯系上文,思考: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因為桃花水與農村生產息息相關,所以比金子還貴,因為它純凈透明,所以比銀子還亮。)
(三月桃花水讓所有見過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無比的桃花水流進我們的心里,讓我們永遠銘記。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贊美和無比熱愛。)
8、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思考:讀《三月桃花水》和讀《春潮》時,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復朗讀課文中優美句段,模仿句段,寫一寫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觀,或寫一寫春天游園的見聞(也可安排在課后進行)。
2、感情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發揮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會對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說什么?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6
一、課前解析
課文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生動畫面,展現了鄉村生機盎然的景象。
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充滿著濃濃的抒情味。開篇以疑問句總起,激發讀者的好奇,還用整齊的短劇結構,不僅節奏明快,而且展現出一幅動態的畫卷。第二部分用“豎琴”和“明鏡”引領,喚醒讀者的聯想,照應開頭的兩處疑問,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用生動、優美的語言鋪陳春水滋潤萬物、裝點大地帶來的美好感受。第三部分的四個五字句,節奏明快,先寫遠景,再直抒胸臆,呼應開頭。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綺、談”2個會認字,讀準多音字“和”。
2.理解作者把春水叫作“桃花水”,體會語言的優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
三、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把春水叫作“桃花水”,體會語言的優美,讀出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范讀,引入新課
教師導入: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讀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三月桃花水》。看到這個題目,你能不能對文章內容做個猜測呢?
出示課件1:
預設1:這是一篇描寫春天的文章。
預設2:這篇文章寫了春天的花草,尤其重點寫了桃花和流水。
預設3:桃花水是什么呢?是桃花落在水上嗎?
教師引導: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和猜測,先聽一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范讀。
教師追問:這回你們知道了嗎?桃花水是什么呢?
預設:春水。
二、提供學習方法,小組完成學習
教師引導:在課文中,作者把春水叫作“桃花水”,文章的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今天我們就運用已經在之前的學習中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
學習要求:
出示課件2:
三、全班交流:
出示課件3:
預設1:我從這句話感受到作者很喜歡桃花水。讀了這句話我也特別喜歡桃花水。
預設2:文章開篇就用了這樣兩個疑問句,我讀的時候不自覺就像讀得輕柔一些。
教師引導:那你試著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學生朗讀)
教師提問:聽到這句話的同學,你們是什么樣的感受?
預設3:我覺得渾身充滿了陽光,很明亮。
預設4:不僅明亮,還很光滑的感覺。
預設5:“輕輕”一詞,說明河流剛剛蘇醒,汩汩流動,緩緩前行。
教師小結:作者連用兩句疑問,引發我們的好奇與驚喜。看到春水蘇醒,萬物生長,我們就和作者一樣,心中充滿了喜悅之情。請大家再讀這兩句話,體會文字呈現的畫面之美。
出示課件4:
預設1:讀完這句,我仿佛看到了落下來的桃花在水面上飄著,向遠處飄去。遠遠看去,就像鋪了一層粉色的地毯。
預設2:讀了這句話,我突然就明白了為什么作者把“春水”叫做“桃花水”。朵朵桃花陪著流水流啊流,形成一個個小酒窩,頑皮地向前跑去。
教師引導:你的理解很有道理。那你能帶著這樣的感受,再讀一讀這個段落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巡視點撥)
出示課件5:
教師引導:為什么說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呢?
預設:因為春水嘩嘩啦啦流過的聲音好像一首動聽的歌曲。
教師引導:桃花水不僅在色彩上更春天增加了美感,也帶來了聽覺上的享受。聽——
學生自己朗讀第4自然段。
教師引導:請大家繼續帶著自己的感受嘗試來讀一讀第5、6兩個自然段。
學生自由朗讀,并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語言的優美。板書:(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
四、自學生字
理解詞語:綺麗
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換詞的方法來理解,如美麗、明麗、艷麗。
重點理解多音字“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選合適的字音填詞的方式,理解多音字在不同詞語中的含義,進一步體會多音字音義結合的特點。
出示課件6:
板書設計:
三月桃花水
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
作業設計:生字寫2遍,生詞1遍。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抓關鍵詞句,結合生活實際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點。
3.體會課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本語言的美感。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體會課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春水,滋潤了大地,催生了萬物。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到處都充滿了生機,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師范讀第1、2自然段)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描寫這美妙春景的,下面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美麗的《三月桃花水》吧!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要注意讀書的正確姿勢。
2.課文中的字、詞你會讀嗎?老師請同學來讀一讀。(課件出示:綺麗、回旋、纖細、談心、應和。)如果你認為他讀得正確,就跟著他連讀兩遍。
3.“應和”的“和”還有什么讀音?(課件出示)
4.課文中還出現了一些比較難讀的字詞,誰想當小老師帶領同學們讀?
5.既然課文里的字詞同學們都掌握了,相信課文也會讀得不錯,現在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指名讀。糾正字音。)
三、精讀課文
1.課件出示:是什么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著藍天?
2.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和段落。
3.思考:到底是什么聲音,像小鈴鐺一樣,走過村邊?(課件出示第3、4自然段)
4.是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能演奏出各種悅耳的聲音,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再來讀一讀第3、4自然段并在課文中畫出描寫聲音的詞語。(鳴響、低語、叮當聲、鈴聲)這么多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一定非常好聽,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一讀。誰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指名反復讀)
5.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原來這些奇妙的聲音,都是三月桃花水發出的。那么又是什么光芒,像絲綢一樣映照著藍天呢?(課件出示第5、6自然段)
16.課件出示: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1)在鏡子里你看到了什么?(燕子、白云、垂柳、姑娘。)
(2)這么美的畫面你喜歡嗎?帶上你的喜愛之情讀一讀課文第6自然段。(自讀課文)
(3)誰想把這種美的感受帶給同學們,讀給大家聽一聽?(2—3人)
7.聽到同學們讀得這么美,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邊聽邊想象一下,在這幅春天的美景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除了這些,你仿佛還看到了什么?
8.這珍貴的三月桃花水帶給我們如此美的感受,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稱贊它吧!(課件出示7自然段)還有誰來贊美它?
(1)第1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鈴鐺、絲綢,寫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動著綺麗的朝霞,向前流啊。”
四、小結
是啊,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讓我們聽到了美妙的樂曲;是春天的明鏡,讓我們看到了色彩斑斕的畫面。對此,你有什么感受?(板書:沉醉)。
[教學板書]
三月桃花水
三月桃花水春天的豎琴
春天的明鏡沉醉
[教學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詩一樣的文章,課文描寫了春天的美麗。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為了讓學生通過充分地朗讀,感知作者對三月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我安排了自讀、默讀、邊畫詞語邊讀、有感情地讀、聽老師范讀、齊讀等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激發他們讀課文的興趣。可以說,課堂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綺、談”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優美的語言。
3.把握文章的結構,體會桃花水的特點。感受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重點難點]
把握文章的結構,體會桃花水的特點。感受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寒冬已經遠去,春姑娘正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聽!叮鈴鈴、叮鈴鈴,是什么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著藍天?(三月桃花水)
那潺潺的春水唱著歌兒向我們跑來了。讓我們就走進這美麗的春天,感受那迷人的《三月桃花水》。
二、學習生字詞
1.學生借助拼音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學生認讀。(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會認的字:綺和談
3.重點交流的字:“綺”讀“qǐ”,不讀“yǐ”;強調多音字“和”的讀音。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初讀感知。引導思考:讀完文章后,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樣的景象?(飄著桃花潺潺流動的春水……)
2.合作交流,把握內容。
(1)思考: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引導:課文把三月桃花水比作“豎琴”、“明鏡”,描寫了陽春三月,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的美麗景色。
(2)理清層次
第一部分(1—2):總寫桃花水到來時動聽的聲音、明潔的光芒、流動的形態。
第二部分(3—6):分寫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明鏡,表現桃花水聲如音樂、清如明鏡。
第三部分(7):總結全文,表達對桃花水由衷的贊嘆。
四、精讀課文,品詞品句
1.學生結合課文交流: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交流理解:
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結合詞語“鳴響、低語、叮當聲、鈴聲”,入境想象,體會聲如音樂。)
②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出示對應的景物圖片,引導想象說話,感悟美麗。
引導想象:我們聽到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快來呀!快來呀!春天多美啊!”我們仿佛看見河邊的楊柳,我們仿佛聞到,聽到。
2.感悟語言:文中哪些語言讓你覺得非常優美?畫一畫,在旁邊寫一寫你的感受,再和同學說一說。
3.感情朗讀。
[課文小結]
課文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陽春三月,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的美麗景色,表現了作者對桃花水無比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結合上下文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與優美的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語句,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合作、探究,領悟春天的水聲和水清之美。
2.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收獲。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課文學習,了解大自然的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與感悟能力,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理解課文的意境,積累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孩子展開想象,讓學生在層層推進的'想象中感受語言之美,并能將想象內容有機呈現。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學用具
課件教學過程:
一、情景渲染,領略春天
2.欣賞圖片,領略春天的美景
2.用四字詞語描述春天
3.選擇合適的詞語來描繪春天。(課件出示,讓學生在白板上操作)載歌載舞絢麗催促皺紋春意盎然應和流淌
春天,是希望紛飛的季節。大雁一路___,排踏出春天的韻律,傳遞著春的喜訊。溫暖的春風吹綠了一望無際的麥田,吹皺了靜靜___的河水,蕩漾著______的朝霞___著機器的鳴響,好像在___人們趕快播種。出行的人們背負著行囊,走向___的南北東西,走進浮光躍金的大千世界,播種自己心底的希望。
4.感情朗讀,揭示課題(課件出示原文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感知春天
1.播放視頻資料《三月桃花水》
2.指名發言談感受
二、小組合作,感悟春天
1.(課件出示)是什么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著藍天?
2.思考:這兩句抓住了三月桃花水的哪兩方面?
3.在合作中感悟春天水聲之美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1)白板出示合作要求:
①組內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桃花水的美。
②三月的桃花水能演奏出各種悅耳的聲音,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用“—”劃出表示聲音的詞語。
(2)小組內派成員在白板上劃詞語
(3)集體評議
(4)感情朗讀指導
4.在合作中感悟春天水清之美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1)課件出示合作要求:
①在鏡子里你看到了什么?用“﹏”劃出相關的詞語。
②請有感情地朗讀第六自然段。
③想象:它還看見了什么?
(2)小組內派成員在白板上劃詞語,集體評議
(3)感情朗讀指導
(4)描繪春天(課件出示)
它看見;它看見……
三、發揮想象,描繪春天
讓學生在白板上利用白板資源自己動手描繪春天,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配樂朗讀,贊美春天
1.朗讀指導,贊美春天(課件出示)
比金子還貴啊,三月桃花水!比銀子還亮啊,三月桃花水!2.配樂朗讀全文,讀中生情。 3.名言激勵(課件出示)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印度諺語
五、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1.摘抄文中優美的詞句。
2.發揮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會對燕子、垂柳……你會對它們說些什么?把你想象的話語說給同學聽。
3.背誦描寫三月桃花水聲音或光芒的段落。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綺、談”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3.學習針對課文的層次結構,用“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的方法提問,體會課文“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4.學習課文生動優美的語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三月的桃花水邊。想一想:我們會領略到怎樣的風景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把比較難理解的詞句多讀幾遍。
2.指名分節朗讀,教師相機訂正錯誤的讀音。
3.結合學生的質疑辨析字音、字形。綺,談,和(多音字)
4.小組朗讀,初談印象。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齊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師:這篇課文描寫的三月桃花水,給你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麗、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課文?(歡快、愉悅)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讀得流暢而有感情。
思考:這兩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了什么句式?在課文中找出和這兩句話對應的段落。(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疑問句。分別對應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教師引讀體會:
“是什么聲音”——三月桃花水的水聲(把流水聲比喻成小鈴鐺的聲音,清脆悅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鏡般的水面比喻成絲綢,明亮耀眼。)
2.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當你讀這一段時,你眼前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課件展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啊,河流醒來了!”——一個語氣詞“啊”,表現了作者乍見春水的興奮之情;一個“醒”,把被束縛一個冬天的河水重獲新生的喜悅寫活了。(擬人)
流動的水在舞動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渦,在作者筆下成了“桃花”“酒窩”。(比喻)
男生、女生合作朗讀描寫“水聲”“水面”的段落。
3.朗讀課文第3~6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來,讀一讀,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把桃花水比喻成“豎琴”“明鏡”,第6自然段運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動形象地突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麗。)
4.學生自由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抒發了作者對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讓我們再來齊讀課題,讀出你們的理解。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回顧總結:反復朗讀課文中優美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發揮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會對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說些什么?
教學反思
《三月桃花水》這篇散文不僅文字優美,意境清麗,而且文章結構精巧,有問有答,又有句式的重復和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身心愉悅。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課堂采取各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熟悉生字詞的字音,初步了解課文意思,以及初步感知課文的意境;邊讀邊想象,在朗讀中創設情境,理解課文的意境;把對春天和春水的喜愛、欣賞之情帶到朗讀中,讓學生有感情、有意境地朗讀。另外充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預習中、在朗讀中、在小組活動中、在各個思考問題回答的過程中,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做到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樣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大意,教師只要針對課文中疑難之處進行適當引導、點撥,學生就能在自我領悟的基礎上,逐步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因此,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會寫11個生字。重點指導書寫“裹”,重點理解詞語“絢麗”、“催促”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4.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與優美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1.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的優美,了解桃花水的特點。
2.想象三月桃花水給生機勃勃的春天增添的美景。
教學準備: 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導入,激起興趣
陽春三月,正是桃花盛開,鳥語花香的時候,冰封了一個冬天的大河、小溪開始融化,融化了的河水歡快地流向遠方,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桃花水”,所以“桃花水”指的就是“春天的水”。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月桃花水》,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基本內容。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對同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集中學習生字詞。
絢(xu4n)麗 流淌(t3nɡ) 纖(xi1n)細 應和(hè)
播種(zhònɡ) 催(cuī)促(cù) 裹(ɡuǒ)著 開犁(lí)
裊裊(ni3o) 綠茵(yīn)
指名讀生字詞,再齊讀。重點指導“裹”“裊”二字。
三、范讀課文,理清思路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
試著回答課文中的疑問句:是什么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著藍天?
2.學生自由讀,了解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回答了第一個疑問,第五、六段回答了第二個疑問。
四、集體讀課文,感受“水聲如琴聲”
1.學生默讀第三、四自然段,用直線畫出聽到的聲音,用波浪線畫出聲音的特點。
2.學生讀后交流,教師板書各種聲音:
浪花聲:有節奏的鼓點
水波聲:忽大忽小,應和拖拉機的鳴響
低語聲:纖細的,和麥苗低語 (此處采用的修辭方法為擬人)
叮咚聲:像車輪滾過的鈴聲 (此處采用的修辭方法為比喻)
水浪聲:急流的,催促開犁播種
在讀水波聲、低語聲、水浪聲時可以通過形象地讀感受聲音的變化。讀水波聲時聲音忽大忽小;讀低語聲時放低聲音;讀水浪聲時急促有力。
3.小結:三月桃花水是一把豎琴,每一條波紋,都是一根輕柔的弦。彈奏出了無數美妙的音樂,像一串小鈴鐺,輕輕走過村邊。
4.指名讀第三、四自然段,比比誰讀出了這些聲音的特點。
五、作業:
復習字詞,預習課文剩余部分。
第二課時
一、導入,復習字詞。
默寫上節課學習的生字詞,理解“絢麗”“纖細”“催促”等詞語。
絢麗:耀眼而美麗。
纖細:細微,細小。
催促:讓人趕快行動或做某事。
二、細讀課文,想象“水清如明鏡”
1.學生齊讀第五、六自然段,用直線畫出桃花水中映照的美景,結合課文插圖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形容這些畫面。用波浪線畫出讓畫面動起來的詞。
2.學生讀后交流,教師板書所見景物:
燕子:翅膀上裹著白云
垂柳:披著長發,如霧如煙
姑娘:來到后水底浮起花瓣
炊煙:很早很早升起
點名學生形容“如霧如煙”“裊裊炊煙”
3.小結:三月桃花水像一面明鏡,發出的光芒映照著藍天。
4.學生齊讀七、八自然段,理解為什么課文說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
細細品讀第九自然段,感受春天來時的美好。
三、美文美讀、表達情感
對比冬天和春天有什么不同,說說自己喜歡冬天還是春天,說出理由。
四、作業
感受課文與《春潮》的不同。
板書設計
浪花聲
水波聲
低語聲 (擬人)
是春天的豎琴 叮咚聲 (比喻)
水浪聲
三月桃花水
燕子
是春天的明鏡 垂柳
姑娘
炊煙
《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綺、談”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欣賞并歸類積累字詞。如,“綺麗的朝霞、明潔的絲綢”“草如茵、柳如眉、如霧如煙”“應和、低語、談心”
2.閱讀理解
遵循“初步感知—整體感知—精讀品味—整體回顧”的閱讀規律,采用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從讀中感悟的方法。
3.表達運用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的感受,讓學生感受桃花水的美,讀出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談話導入,課件逐一出示春景圖。
(1)師引導:同學們看,春姑娘唱著歌來了,她走過柳樹,柳樹變綠了;她走過桃樹,桃樹開花了;她走過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動起來。春姑娘所到之處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景象。今天我們就跟著春姑娘走進三月的江南小鎮,來欣賞三月江南清凈明潔的春水吧!
(2)板書課題。
2.釋題讀題。
(1)師指導: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漸多,河水上漲,便被稱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2)生齊讀課題。
3.簡介作者。(出示課件)
4.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引導:下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后認真思考: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示例:飄灑著無數點點桃花的水;水聲忽大忽小,仿佛一曲美妙的樂章……
(4)生聽課文音頻,思考: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三月桃花水的?
(5)生交流。(示例:寫聲、寫色)
[設計意圖]課件出示春景圖,加上富有畫面感的導入,能讓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感受到春天江南小鎮生機勃勃的美景,感受到三月江南春水的可愛可貴。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
板塊二詞串欣賞,精讀感悟
1.讀詞入境。(出示課件)
(1)師指名認讀,相機提醒生注意用聲音和表情表達出詞語的意思。
(2)發現詞語排列特點。
①師引導:每組詞語有什么特點?
②示例:第一組詞語是表示顏色的;第二組詞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三組詞語是形容說話、聲音的。
(3)生認讀第三組詞時,師相機出示多音字“和”,指名認讀后齊讀。
2.過渡談話。
師:用心地讀這幾個詞語,就能想象它們所構成的畫面,讀出它們的色彩,讀出作者蘊含在其中的感情……同樣,用心地去讀課文的每一句話,也能讀出很多感受。課文的第3、4自然段寫的就是聲音。
3.引導傾聽桃花水的聲音。(出示課件)
(1)生自由讀,邊讀邊思考:聽到了什么聲音?
(2)師指名交流。
示例:拖拉機的鳴響,纖細的低語……
4.引導進行“批注式閱讀”。
(1)師引導:當你靜靜地用心讀書時,讀著讀著,某個字或某個詞突然跳入了你的眼簾,讓你有不一樣的感受。譬如,當老師讀到“那忽大忽小的水聲,應和著拖拉機的鳴響”時,我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是那樣的生機盎然,就像一首歡快活潑的樂曲。
(2)生自由讀第3、4自然段,師引導生讀思結合并做批注,如,在關鍵詞語下面點著重號,在詩歌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等。
5.師指名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師引導:圍繞“纖細的低語、談心”等詞語,談談自己的感受。
6.指導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反復朗讀重點句。
課件出示:
那忽大忽小的水聲,應和著拖拉機的鳴響;
那纖細的低語,是在和剛剛從雪被里伸出頭來的麥苗談心;
那碰著岸邊石塊的叮當聲,像是大路上車輪滾過的鈴聲……
7.師小結:讀著讀著,我們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妙,它就像一根輕柔的弦。因此作者說:“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板書:春天的豎琴)
8.引導生交流朗讀感受。
(1)生再自由讀第3、4自然段。
(2)師引導: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讀的時候我的眼前出現的是清亮的桃花水,第二次讀的時候我仿佛聽到了它的聲音,第三次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桃花水的勃勃生機。相信你們的感覺也跟我一樣,這次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師指名讀后交流。
示例:像春天的使者;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春姑娘;像溫柔的母親,滋潤著萬物……
9.師課件出示桃花水系列圖片,并做小結。
三月桃花水猶如美妙的精靈,猶如鮮活的生命。它流過樹林,樹葉更綠了;它流過田野,花兒更艷了;它流過高山,山林更茂密了……
10.師生合作朗讀第3、4自然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關鍵詞語“應和、低語、談心、叮當”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情境,獲得真實的感受,讓學生感受桃花水的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準。
板塊三仿寫畫面,精細感知
1.引導體會省略號的妙處。
(1)師引導:現在讓我們循著三月桃花水的聲音,一起去桃花水邊看看吧!(出示課件)
(2)師配樂范讀第5、6自然段。生邊聽邊思考: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師相機提問:你剛才描述的畫面,課文中描寫出來了嗎?(生交流)(板書:春天的明鏡)
(4)師引導:你是從課文哪個地方讀出來的?(生再次朗讀第5、6自然段)
(5)師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省略號藏著的美。
2.小練筆。
(1)師引導:大家讀出了省略號藏著的美,這省略號里還藏著許多美,現在請大家將省略號里藏著的美寫出來,寫一寫桃花水的寧靜的畫面……
(2)生練筆后,師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第5、6自然段。
師指導朗讀:把自己當作桃花水,美美地讀。
[設計意圖]這一板塊,鼓勵學生把教材與生活結合起來,把讀和寫結合起來,真正落實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這樣,才能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統一。
板塊四朗讀末段,總結全文
1.師過渡: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奏出了春天的樂章;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照出了春的明媚。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贊嘆:“啊,地上草如茵,兩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2.師生合作朗讀,總結全文。
師:這節課,我們跟著桃花水一起奔跑,一起歌唱,在這里,我們流連忘返。我們聽到了三月桃花水的聲音(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我們看到了三月桃花水的色彩(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我們還聽到了一首優美的歌,看到了一幅靈動的畫……這有聲、有色、有情的三月桃花水使我們深深地陶醉。讓我們聽著輕柔的樂聲,欣賞著色彩斑斕的畫面,讓這清凈明潔的三月桃花水再次盛滿我們心靈的酒杯,永遠流淌在我們的心田吧!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加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是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