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元日》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桃符"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民俗,搜集春聯.
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解題.
1,課前循環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2,非常高興今天能和我們四(1)班同學一起學習《元日》這首古詩.來,齊讀課題.
3,同學們,剛才課前你們聽到的歌曲,看到的圖片十分喜慶,一般是在什么時候聽到,見到 (過年)提到過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詞,[出示:新年]平時我們所說的"新年"一般有兩個時間,你知道分別是指什么時候嗎 [出示:元旦:陽歷1月1日;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 [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陽歷的第一天,春節就是農歷的第一天.
4,現在你知道課題什么意思了吧 (板書: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元日》這首詩給我們描繪的就是人們歡度春節的情景.你們喜不喜歡過春節啊,讓我們一起歡快地再讀一次課題.
(二)檢查預習,讀準古詩.
1,這首詩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寫的(板書:[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詩人.
2,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誰能接受我的第一個挑戰[出示:挑戰一].指名讀詩(2人),相機正音.
3, 老師發現,剛才兩位選手很了不起,尤其這幾個生詞讀得特別準確[出示:爆竹,屠蘇,曈曈日,桃符],誰再來教教大家.指名1人讀其他跟讀.會讀還要會寫, 我們再來記一記這幾個生字的字形:三個生字結構都不一樣,一起說說 知道"爆"字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別寫錯.在書上描紅(p132),提醒寫字姿勢.
4,讓我們把生字帶進古詩,一起挑戰第一關(齊讀古詩).
(三)交流學習,理解詩意.
1,通過學習,我們已經能把古詩讀正確讀流暢了.接下來我要發出第二關挑戰[出示:挑戰二].
2,引導學法:同學們,我們只有讀懂了詞語的意思才能理解詩句的意思.看一看,這首詩里你有哪些詞語不明白的 [出示全詩,相機點擊詞語]
3,平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你是怎樣解決的 (指名說)是的,我們一般有三個途徑解決:[出示:(1)聯系上下文猜測;(2)查找資料(字典,詞典,辭海,網絡等);(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或請教別人.]
4,現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詞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嗎 [出示詩歌]
集體交流.[相機出示"屠蘇","曈曈日","桃符"的解釋]
5,理解了重點詞意,現在就請你準備迎接挑戰,說說詩句的意思.你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學一起討論.
6,交流理解詩意:[出示全詩]
(1)第一句:
a,誰來挑戰第一句 (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
b,指導朗讀: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 (板書:熱鬧,喜慶)指讀(2人),男女分別讀.
(2)第二句
a,誰來挑戰第二句 (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人們喝了屠蘇酒感到很溫暖.)
b,組織交流:理解"入".這"溫暖"僅僅指的是人們身體上的溫暖 (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c,指導朗讀:誰能讀出這溫暖的,充滿希望的感受 指讀(2人)小組讀.
(3)第三句
a,誰來挑戰第三句 (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光亮的太陽.)
b,指導朗讀:太陽給人溫暖,光明與希望,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指讀(2人),齊讀.
(4)第四句
a,誰來完成最后的挑戰 (每年春節時人們總要用新春聯換掉舊春聯.)你知道春節貼春聯有什么含意嗎 (辭舊迎新,表達祝福)強調理解"總".
b,說到春聯,課前老師請大家回去搜集幾副,誰帶大家欣賞一下 指名說.
老師這里也有幾副,我們一起欣賞[出示春聯]
(5)小結:一副副春聯表達了人們新年時的美好祝愿.《元日》這首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新春佳節的熱鬧,喜慶,誰能完成更大的挑戰,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悟詩情,賞讀背誦.
1,師引:俗語常說"詩中有畫"[出示:詩中有畫],詩中,你從哪里可以感受到春節那熱鬧,喜慶的場面 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這都是春節時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春節習俗 你最喜歡的是什么 給大家介紹一下.
2,一聲聲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張張春聯,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還有那嶄新的壓歲錢……同學們根據詩文,又結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節那歡樂的情景.其實,不僅"詩中有畫",詩中還有"話"呢.[出示:詩中有話]
詩人王安石寫這首詩不僅僅是描寫新年新氣象,他還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寫作背景]
3,引導朗讀:可以說,《元日》這首詩是王安石這位胸懷遠大的宰相對國家和人民最為美好的祝福.[出示全詩,教師配樂朗讀]
你能把詩人的這份美好祝福讀出來嗎 自由練讀,指讀,齊讀[配樂].
4,理解了詩意,我們和詩人共同感受到了春節的熱鬧與歡快,讓我們一起背下這首喜慶的詩吧.請大家接受挑戰.[出示:挑戰三]
5,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五)鞏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師:三關挑戰下來,我們四(1)班的同學們真是了不起,但老師還想考考大家,請接招.
2,課堂練習:[出示:挑戰四].
3,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元日》;
2,積累辭舊迎新的詩句和對聯.
板書設計:
元日 【宋】王安石
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熱鬧,喜慶
《元日》教學設計 篇2
之一
作者:藍色雨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拧⒅笇Э磿系牟鍒D,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啤⒊鍪拘『诎迳系脑娋洌付▽W生讀。
、、全班齊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曈 換 符
、、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⑴、學生自由讀詩句。
、、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指定學生說詩意。
、取⑷帻R讀全詩。
、伞⒎纸M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恕⑿〗M比賽,哪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業 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
12、過年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教學后記
《元日》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人是怎樣通過對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動人情景的描寫來抒發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4、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學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解題。
1、同學們,時光匆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看。(播放課件)
2、這些畫面我們在什么樣的節日才能見到?(春節)誰來說說,你們家去年的春節是怎么過的?(是啊,春節可真熱鬧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過春節的嗎?
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代大詩人王安石寫的描寫春節的古詩《元日》吧。(板書課題)
4、“元日”的“元”你理解嗎?老師查了字典,“元”有這幾種解釋,在這應該選哪一種?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對啊,它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歷正月初一,也就是春節。)
5、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讀準古詩。
1、同學們,古詩到底描繪了正月初一什么樣的景象呢?趕緊打開書,自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自由讀)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愿意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3、(你真不簡單,把字音都讀準了,特別是這幾個字,你會讀嗎?指名讀四個詞語,然后一起來讀一讀。
4、大家把字音都讀準了,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齊讀)
5、同學們,我們 只有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才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這幾個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嗎?誰來說說。
爆竹:就是鞭炮 瞧,圖上的小朋友放的就是爆竹。
屠蘇:這就是屠蘇草,在這里是指用屠蘇草泡的酒。人們在除夕這天會將最新鮮的屠蘇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據說喝了屠蘇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瞳瞳日:如果理解了,那就強調“你說的真好,它是日字旁,跟太陽有關”,就是指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如果不理解,就先引導 先看偏旁跟什么有關,它是指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ǔ鍪緢D片)看,太陽漸漸升起來了,多么明亮。請你把它的意思寫下來。
桃符:其實“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東西,我們可以連起來用。大家見過嗎,瞧這就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是一種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正月初一,人們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壘”兩個神靈的名字,掛在門旁,用來壓邪,后來就指春聯。
6、這首詩還有那些詞語不明白,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三、交流學習,理解詩意。
1、讀了詩后,你知道宋代人在過春節的時候要做哪些事嗎?請你再好好讀讀古詩找一找,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你知道了嗎?
。1)放爆竹 (板書)
你怎么知道的?
這一天到處是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這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似乎在告訴我們什么呢?(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來到了)你能連起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簡潔的話,你說的真簡潔,尤其是“一歲除”就是指一年過去了)是啊,這一刻是多么的熱鬧!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這種感受用讀表達出來嗎?
他們還會干什么?
(2)喝屠蘇酒 (板書)
他們是怎么喝的?你能結合第二句詩來說說嗎?
。ㄣ逶≈挽愕拇猴L,品著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覺?(很溫暖)讀詩。
還有呢?
。3)貼春聯 (板書)
從哪里知道的。是啊,他們是在什么情況下換桃符的呢?
你知道春節貼春聯有什么含義嗎?
我們把三、四兩句詩連起來讀一讀,誰能說說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普照著千家萬戶,人們把新的桃符換下了舊的桃符。)
。弁瑢W們,古人在寫詩時為了押韻,有時會將字序做顛倒,而我們現在在說的時候可以根據我們的語言習慣適當的調整。]誰能再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2、是啊,王安石的這首詩描繪了家家戶戶沐浴著和煦的春風,迎著新年的第一縷燦爛的陽光在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的景象,你能把詩的意思完整的說一說嗎?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說說。誰來說說?
3、同學們,從這首詩中我們感受到了春節的熱鬧、喜慶,讓我們再來有感情的讀一讀。
四、體悟詩情,賞讀背誦。
1、是啊,多熱鬧啊,可是你知道嗎?王安石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49歲了,他已經度過了人生中的第49個元日,每年都是這樣,為什么偏偏在這一年寫下《元日》呢,讓我們走進王安石生活的那段歲月吧。(出示背景)當時的宋朝社會很貧窮,年輕的王安石跟隨父親到各地游歷,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來他發奮讀書中了進士,當了地方官,做了許多有益于國家、人民的事情。49歲時就被任命為宰相,他終于有機會可以一展抱負,于是就積極進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國家變得更加富強!对铡肪蛯懺谶@一年的春節。
2、他僅僅是寫出了春節熱鬧的景象嗎?除了反映新年新氣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還想借這首詩表達什么?(新的政策必將代替舊的政策,以及他的堅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會給國家帶來新的面貌、新政的推行能夠順利、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
3、這真是一位胸懷遠大、憂國憂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讓我們一起再來好好地讀一讀這首詩。
4、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練習背誦,指名背,齊背。
五、鞏固理解、拓展延伸。
1、下面我們再來讀讀王安石寫的另一首詩《梅花》(讀一讀),這首詩我們學過,寫出了梅花頑強的品質,那現在老師告訴你,其實王安石寫這首詩的時候是由于當時政治腐敗,他推行的新政沒有成功,王安石有沒有意志消沉呢?那么他想借這首詩表達什么呢,僅僅是在贊美梅花嗎?(他也想像梅花一樣勇敢堅強)
六、布置作業。
1、想象《元日》這首詩描繪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
2、收集王安石的其它作品,讀讀背背。
板書: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蘇
換桃符
《元日》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民俗,搜集春聯。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課前循環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喜慶的畫面,師提問:同學們,課件上的畫面我們在什么樣的日子才能見到呢?生答:春節。
2、孩子們,你們喜歡春節嗎?春節和平日有什么不同?
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
(一)解詩題。
1、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2、齊讀課題。
3、課題質疑:看到課題《元日》,你有什么問題?
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個詞語。“元日”就是“元旦”嗎?解釋:元就是 第一,起始的意識。元日指的是農歷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個節日---春節。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語寫在題目前面。(板書:春節)
二、讀詩文
1、打開課文,讀一讀《元日》。注意,聽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第二,反復朗讀,一直讀到這首詩順口了,流利了為止。
2、(按照自己的節奏度,不要受到旁邊同學的影響,反復讀。)
。ㄗx書一定要投入,就像你們現在這個狀態,非常好。
3、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
孩子不著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嗎?請其他同學注意聽,看讀正確、清楚沒有?好,開始。
4、讀得真好,字字落實。比如:屠蘇的蘇是平舌音,她讀準了嗎?總把的總也是平舌音,她也讀準了,聲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讀準了,這叫一絲不茍。真好。
5、來,誰來教大家教再讀這幾個詞語(爆竹、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
哪位同學再來讀讀這首詩。不但字正腔圓了,還有板有眼了。
6、真好,大家一定聽出這首詩特有的 節奏和味道了。來咱們一起來讀。
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一起讀,后三個字,周老師讀。我讀題目和作何,你們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
(再來,要投入,注意力要集中。)
7、好的,我們反過來,我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要讀得想周老師這樣。題目和詩人還是我讀。準備。
8、好極了,就是這個味道。我們再來(重復第一句)。
三、明詩意
(一)談感覺,寫感受
1、詩,不但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還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
2、你看,這首詩,我們反反復復已經讀了好多遍了,老師想問你們一下,你們讀出了什么感覺,什么情緒?誰能用一個詞兒來表達?
高興。
那是他的感覺,把這個詞寫在這首詩題目的旁邊,其他同學不一定寫,因為你們的感覺不一定一樣,那是他的感覺。他讀出了的高興----,
幸福。
你把幸福寫下來。那是屬于他的感受。
熱鬧。
好的,把熱鬧寫下來。
3、孩子們就這首詩讀出了自己特有的感受和心情,有人說是高興,有人說是幸福,有人說是熱鬧。
(二)默讀詩,追感受
1、大家不妨想一想,比如,我們讀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會有高興的感覺嗎?
再比如讀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會有幸福的感覺嗎?
再比如,你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你會有熱鬧的感受嗎?
那為什么你讀王安石寫的《元日》,你感覺不一樣呢?
2、[出示全詩]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靜靜默讀詩句,用心細細去體會。周老師有個建議:請看大屏幕。
(默讀)
3、點評,好,很多同學已經勾畫了,這說明你的感覺已經找到了落腳點。
還有一些同學做得更好,不但畫了,還在旁邊寫下了批注,寫出了自己的感受。這說明他的感覺正在轉為自己的語言。
。ɡ^續默讀)
好極了,把筆放下。
(三)抓風俗,談體會
風俗一:放爆竹:
1、周老師想提一個問題:我們過年的時候都喜歡放鞭炮,古時候的人們也喜歡嗎?何以見得。請問那個詞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了?(爆竹)
2、同學們想一想:爆竹怎么就是鞭炮呢?
你怎么知道的?真會學習,聯系注釋理解,很好的學習古詩的方法。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火花,出聲響。
3、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還要注意右邊下面不是水字。跟周老師一起,把這個詞語寫下來,你們寫在詩句下面。(板書:爆竹)
4、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過年的時候,人們放鞭炮的情景。都有哪些人在放鞭炮?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聽到些什么?
形容一下,除夕之夜,聽到了怎樣的爆竹聲?
。ɑ鸸鉀_天的,震耳欲聾的,噼里啪啦的,硝煙彌漫的,)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來我們一起把它寫在詩句的右邊。(板書:熱鬧)
多過渡:宋代的春節,人們喜歡放鞭炮。那他們還喜歡干什么呢?
風俗二:喝屠蘇:
1、 屠蘇是什么意思呢?
2、宋代的人們為什么喜歡在春節喝屠蘇酒呢?周老師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
請看。
。ㄍ捞K,指古代春節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3、小結方法:孩子們,學習古詩,可以聯系插圖,聯系注釋,還可以借助工具書,網絡來幫助我們理解。
4、你想象一下,春節的時候,有哪些人在一起喝屠蘇酒?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在說什么?
5、從這一杯杯屠蘇酒,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啊,這一杯杯祝福的酒,一杯杯慶賀團聚的酒,一杯杯香甜的酒。一杯杯斟滿幸福的酒。(學生寫,師板書:幸福)
7、入:在這里可以理解為:送入,吹入。暖是什么意思呢?
8、同方討論:這“暖”僅僅指春風吹在人們身上,暖洋洋的嗎?還有什么意思?(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9、小結:柔柔的春風吹來,人們感受到了溫暖;新年到來,人們歡聚一堂,喝著屠蘇酒,說著祝福的話,心里感到了溫暖,感到幸福,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風俗三:換桃符:
1、宋朝的春節,人們還有什么風俗習慣?
2、你怎么知道他們喜歡貼春聯呢?從哪個詞語知道的?
。ㄕ鏁䦟W習,抓住了關鍵詞,還聯系了注釋幫助學習。)
3、是的,我們的春聯就是從桃符發展過來的。請看大屏幕。
4、你知道春節貼春聯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
5、小結:一副副春聯表達了人們新年時的美好祝愿。
四、悟詩情
。ㄒ唬┱f風俗:
1、宋朝的春節,人們喜歡放鞭炮,喝屠蘇酒,貼桃符。讓我們感受到春節那熱鬧、喜慶的場面。這都是春節時的習俗。
2、除了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你還知道哪些春節習俗?四人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3、一聲聲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張張春聯,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還有那嶄新的壓歲錢……喜慶的春節讓我們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和熱鬧。
(二)找變化
1、其實這首詩里,還蘊藏著幾處讓人高興的變化。請你仔細默讀詩句,找一找,你發現了什么在變化?
一歲月在變化,二天氣變暖,三換新符
2、其實啊,王安石的心情也在變化。
(出示: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更是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大力推行新政。在新春佳節,王安石不僅期待著新桃“換”舊符,他期待著更大的“變”,更深的“變”, 期待著變革政治,變法圖強。他對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充滿了自信,充滿了期待。)
3、小結: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更是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看到新的一年到來了,天氣變暖了,家家戶戶換上了新春聯了,多么高興呀。又想到自己的改革就要實施,對新生活充滿了信心。因此,在這個春節,王安石感到分外高興。
。ㄈ┘で檎b讀:(播放背景音樂)
1、吟誦
。1)當春節到來,我們看到噼噼啪啪燃放的鞭炮,我想你一定會開心地吟誦一首詩---《元日》
來孩子,開心地:爆竹聲中----
瞧,她搖頭晃腦的,讀出了詩句的味道。
注意,看著大屏幕,讀下去
。2)當我們全家團聚,享受年夜飯的時候,你一定會幸福地吟誦-----
看她讀得多陶醉啊,是啊,吟誦詩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情和感情。
。3)來,我們一起來。王安石看到熱鬧歡樂的春節,看到萬象更新的景象,想到自己的執政變法就要實行,國富民強的抱負將要實現,他一定會自信地,興奮地吟誦---
2、背誦
讓我們一起背下這首喜慶的詩吧。
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四)總結學法:
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
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五、布置作業
小練筆:選擇春節里的一個快樂幸福的場面,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35、元日(春節)
放爆竹 熱鬧、
幸福
喝屠蘇 高興
溫暖
換新符 變化
......
《元日》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析:
《元日》是蘇教版語文第七冊《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七言絕句,是一首吟詠農歷元日即春節的絕句。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三個生字,了解詩句的主要內容。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感情。
4、通過拓展練習,幫助學生積累同類古詩句。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設計理念:
從古代詩歌特點和小學生學習古詩的心理、情感等特點出發,本課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考慮以下幾點: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學習;開放學習,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
設計思路:讀通 讀懂 讀美
教具準備:插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1.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2.學生們,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
3.回憶春節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詩題: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書:“解詩題”。
5.初步了解作者,指導學生吸收有價值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生字游戲――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師: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屠 符
3.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學生用這種方法理解下面的語句! 3.交流討論,相機出示課件。
指導“屠蘇”,出示從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蘇”的含義:屠蘇:古代一種酒名。
師問:如果把這里的“屠蘇”理解為屠蘇酒,這句話能說得通嗎?誰來試著說說看。(春風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中。)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們明白嗎?有疑問嗎?
師告知:老師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產生了疑問,想知道我是怎么解決的嗎?(查《辭海》,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
師出示: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罚┩捞K酒:古時候,每年除夕時,家家戶戶用屠蘇草泡成的酒。
飲屠蘇酒是我國過年的一種風俗。飲屠蘇酒,意思是“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東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查于網絡)
。ㄔO計意圖:這段教學有兩個目的:一是向學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工具書,且查到的義項要根據具體的句子來選擇;二是向學生暗示,從《新華字典》到《現代漢語詞典》,再到《辭海》、網絡,功能越來越強大。)
“曈曈日”:出示圖片引導理解。
“桃符”:講故事,理解詞義。
4.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板書:“讀詩文,解詩意”。
四、細讀課文,體悟詩情
1.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體會“熱鬧,快樂”之情。追問“從哪里體會回到的”。
3.重點指導“千門萬戶”,激發學生想象,從內心中體會快樂之情。
4.播放課件,古代過年的鏡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快樂。
5.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快樂,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詩文。
五、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1.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2.總結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僅是詩人,更是政治家,課下查閱資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寫作本詩深層意思。
六、鞏固練習:
1、比一比,組詞。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2、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
一歲除 (b)a、不計算在內 b、去掉 c、除法運算
曈曈日(a)a、太陽初升時光亮耀眼。b、目光閃爍的樣子。
3、根據古詩填空。
《元日》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作品。詩的第一句渲染了(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第三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寫當時的民間風俗,又寓含了(除舊迎新)的意思。詩的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與第四句 “總把新桃換舊符”能動腦筋改成一幅對聯嗎?(爆竹除舊歲)新桃換舊符。
七、拓展練習。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懷。請讀背下列詩人的詩作,體會詩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宋 陸游《木蘭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歲,夢中爆竹報殘更。
——宋 楊萬里《乙丑改元開禧元日》
《元日》教學設計 篇6
【目標預設】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詩中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
過程與方法借助工具書、查資料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重點難點】誦讀古詩,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引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誰來說說咱們過年都怎么過的。浚ǜ魇慵阂姡ǚ疟夼、掛燈籠、貼春聯、拜年、收壓歲錢、包餃子、買年畫、貼倒福、守歲、蒸年糕、)
2、同學們,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七言絕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教者需著眼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過春節又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們適度回憶,并適時引導到要學古詩上來,這樣使之有較強的求知欲,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
3、出示古詩: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4、理解題目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們把農歷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春節。我們也把這一天稱為“三元”。
5、讀課題。讀出你的感情。(老師看你滿臉興奮,你為什么這樣讀?)
[【設計意圖】過春節時每個人的心情無疑都是快樂的,讓學生帶著快樂、興奮的心情朗讀詩題,這樣為全詩的學習打下一個感情基調。]
二、自學古詩。
過去我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說說方法: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結合工具書和資料理解詩意——展開想象,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這節課同學們繼續使用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不過今天老師提高一點要求,請同學們根據相關的資料自己讀懂這首古詩,你能行嗎?
1、出示學習要求:
(1)大聲朗讀兩遍,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說說詩歌中古人過年的習俗,從哪句話中讀出的?
。3)查詞典以及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理解疑難的字詞。
。4)同學相互之間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2、學生自學。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必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要擁有自學能力,必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儲備,帶著工具書、課外資料,帶著自己的學習伙伴共同學習,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才是真正關注學生發展的,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檢查自學情況,理解詩歌的意思。
師:同學們剛才學得非常認真,現在是你們展示學習成果的時候了。
(1)、指名讀古詩: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很好,這位同學把這三個生字都讀正確了。爆(bào)屠(tú)符(fú)。指導字的寫法,注意結構勻稱,橫筆畫較多,寫時應當平行等距。
。2)、輕聲讀一讀這首古詩,你有什么疑問?你知道古人過春節都有哪些習俗?你是從哪句話中讀出的?
。3)、質疑:屠 蘇:屠蘇酒
曈曈日:太陽初生時光亮耀眼的樣子
桃 符:古代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桃符”后來就是指春聯。
交流:古人過春節的習俗有:燃爆竹 飲屠蘇 迎紅日 新桃換舊符
。4)、說詩意:理解了詩中疑難的字詞,那么詩歌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呢?誰來說說?
詩意: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每年春節人們總要拿新春聯換掉舊春聯。
三、精讀感悟,體會詩情詩景。
春節是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期盼的節日,那么過春節時的氣氛是怎樣的呢?(歡天喜地、熱鬧萬分)
1、生自由朗讀古詩,思考從詩中什么地方我們能感受到過年時那歡天喜地、熱門萬分的氣氛。
師生交流:
。1)“爆竹聲中一歲除”
你有過放爆竹的經歷嗎?讀著這句詩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景象?(引導生觀察文中的插圖,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描述放爆竹時那快樂的情景。)
。2)“春風送暖入屠蘇”
師補充介紹: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后飲以示挽留。從這我們知道喝屠蘇酒不僅是為避邪,而且還為了慶祝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同時也是為了祝愿年長者更加長壽。想一想,在酒席上人們互相敬酒時,會說些什么呢?
。3)“千門萬戶曈曈日”
看到這普照千家萬戶的光輝燦爛的陽光時,你看到的僅僅是陽光嗎?還有怎樣的感覺?這陽光還象征著什么?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總把新桃換舊符”
看到家家戶戶都貼著那紅紅的春聯,你有什么感受?看看書上的這戶人家門上對聯寫的什么內容?從這副對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過年了,你家門上都貼了什么春聯?從自己家貼的春聯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儲備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而春節對于學生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提到春節,學生頭腦中總會浮現出許許多多幅美好歡樂的畫面,而詩中的放爆竹、喝酒(屠蘇酒)、貼春聯,學生都有直接的生活體驗,因此結合詩歌回憶生活場景,這些生活場景通過古詩再次讓學生們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歡樂,自己的生活體驗實際上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了詩句,而詩句所描繪表達的內容又反過來加深擴大了孩子們對新年到來的感受,二者相得益彰。]
我們從過年時放爆竹、喝屠蘇酒、迎紅日、貼春聯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到了過年時那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氣氛,那么你能把這種快樂的滋味讀出來嗎?
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同學們,古人常常以詩抒情,這首詩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的場面:春風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戶戶點燃爆竹,合家喝著屠蘇酒,忙著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新桃符。作者擇取了這些過年時最典型的喜慶場景,展現了一幅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風俗畫卷。宋人特別喜歡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哲學觀點。王安石此時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了他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心情。結合王安石當年推行新法的政治抱負,你從哪些文字中體會出他喜悅的心情呢?
師生分析討論,重點討論“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里著重體現王安石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誦讀古詩,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過春節時那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而王安石借這首詩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則比較隱晦,學生也難以理解,因而教師直接陳述出,然后引導學生再回到詩中去體會王安石的政治理想,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們知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請根據下列提示,選擇其中的一個畫面展開想象:
出示:
一年一度的元日又到了,王安石走出家門,沐浴著和暖的春風,迎著燦爛的陽光,感受著過年的喜慶。
。1)他看到孩子們正在放爆竹,……
。2)他看到每家每戶都在喜氣洋洋的喝著屠蘇酒,……
。3)他看到新年初升的太陽……
。4)他還發現每家每戶的門上都……
看到這樣的情景,王安石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就象這和煦的春風一樣正吹遍了千家萬戶,吹進了人們的心田嗎?于是不由得詩興大發,立即口占一絕: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所表述的情感,是詩歌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而學完全詩后提供幾個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借這些畫面的表述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走近了詩人,走進了文本,突破了教學難點。]
4、看到過年時的景象,聯想到自己的政治抱負,詩人王安石是多么開心啊。你能把過年時歡天喜地的情景,詩人內心深外的喜悅讀出來嗎?
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古詩。
這么好的古詩難道不值得我們積累嗎?引導生有滋有味地背誦。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以讀為本,這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強調“讀”,正是指點學生學習語文的正確有效的方法。在讀中感知形象,在讀中感悟語言;在讀中賞詩中景,在讀中悟詩中情。]
四、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結合工具書和資料理解詩意——展開想象,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設計意圖】古人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語文教學的“教是為了不教”,因而在學完古詩后適時的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古詩的學習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元日》。
2、有興趣的同學課后搜集王安石的古詩讀一讀。
3、閱讀文章《過年的傳說》。
[【設計意圖】小學語文的學習必須得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這樣由學一篇引出另一篇甚至是相關聯的多篇,這樣才能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首先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過年”導入新課,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熱情。接著本著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工具書等,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詩歌的大意。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深入理解古詩,感悟詩句中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的節日景象。最后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進行相關的知識積累。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試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后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知識面。
【教材簡析】
本詩描寫了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 “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本詩中王安石借元日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元日》教學設計 篇7
一、看圖激趣
1、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師把春聯放大些,這是古代時貼的春聯,寫的是繁體字,讀的時候是從右到左,(讀辭舊迎新)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F在的春聯是從左到右讀的,這是現在貼的春聯,我們看這是同一副春聯,這次你能來讀一讀嗎?上下聯我們可以怎么區分呢?我們看上聯的最后一個字歲是第幾聲?結尾字是三、四聲的為上聯,下聯的年是第幾聲?結尾字是一二聲的為下聯。
3、同學們,其實春節就是農歷的大年初一。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板書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書元旦)(陽歷一月一日)元日呢(板書元日)?(農歷一月一日,就是我們所說的正月初一,板書正月初一)。這是2012年一月的日歷(課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這篇古詩,(板書宋王安石)讓我們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古詩到底描繪了大年初一什么樣的景象呢?剛快打開書,自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并且想辦法解決它。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老師把古詩中的一些詞語請了出來,你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詞語,抽讀,齊讀)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裝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燒,這時就會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了。這個字與哪個字相似呢?(瀑)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點水旁?
屠蘇,這就是屠蘇,是一種草名,所以蘇是草字頭。屠蘇是指用屠蘇草泡成的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這種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賜吉祥。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這天朝東喝屠蘇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關?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陽。古代的人喜歡大年初一把大門敞開,迎接初升的太陽。
桃符,關于桃符還有一個神話故事。(放桃符的神話故事),這就是桃符(示圖),后來就是指春聯。
3、再來看看這些詞,紅色的是需要我們會寫的,看看有沒有你認為難寫的字?指導爆字。(在田字格里寫)
4、誰來讀讀這首詩?(正音)1-2名
5、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齊讀)。
三、品讀古詩,讀出韻味
1、詩中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請大家讀詩的前兩句(課件出示前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1)你有沒有不理解的字詞,請你提出來?(一歲除,歲,指年,除,去一年過去了)
(2)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板書放爆竹、喝屠蘇)
(3)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4)過年了,多熱鬧!你當時的心情怎么樣?你能把當時的那種心情讀出來嗎?請你試著讀一讀(練讀,指名讀,范讀,練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生評)老師也感受到人們當時非常開心,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過年家家戶戶放鞭炮、和屠蘇酒的熱鬧氣氛吧!。(齊讀)
真棒,從你們的讀中老師切實感受到了春節時開心、熱鬧的場面。
2、學習“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在這個句子中你還有不理解的詞嗎?那千門萬戶瞳瞳日是什么意思呢?(板書迎紅日)
(2)從這首詩里你還仿佛看到了什么?(板書換桃符)
(3)你能把后兩句的意思說一說嗎?
同學們,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戶戶貼上了紅紅的春聯,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走家竄戶,到處洋溢著一片喜慶,F在就請你把這種感受用讀表達出來吧。R讀后兩句)
在清脆的爆竹聲中,我們又送走了一年,在溫暖的春風中,家家戶戶,合家歡聚暢飲著美酒。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新年第一縷燦爛的陽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換去了舊的桃符,春節是多么熱鬧、多么喜慶呀!讓我們再來有感情的讀一讀這首小詩。誰愿意讀?
真好,多熱鬧啊,可是你知道嗎?這首詩不僅寫出了新年新氣象,還有更深刻的用意。當時宋朝社會很貧窮,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積極改革,希望國家變得更加富強,人民生活幸福?梢哉f元日這首詩是王安石這位胸懷遠大、憂國憂民的政治家對國家和人民最為美好的祝愿,讓我們帶著這種美好的祝愿再來好好地讀一讀這首詩。(齊讀)
試著背一背(借助板書和插圖)
不看板書,你還能背嗎?那閉上眼睛試一試吧!
同學們這么短時間就背下來了,真了不起。
四、適度拓展,積累語言
同學們,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許多詩人為此寫了詩句。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宋代蘇東坡的詩(課件:守歲)老師給同學們讀一下。你看看 這首詩講了過年的一種習俗是什么?(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過年有許多習俗,我們在十二單元里將繼續學習。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蘇
迎紅日
換桃符
《元日》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認真書寫全詩。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
3、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嘗試“講誦寫吟”古詩。
4、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人王安石作為政治家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
設計理念:
1、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2、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3、開放學法,引導學生講誦寫吟古詩。
教學過程:
一、解詩題
1、開門見山,出示詩題——“元日”。
誰來猜猜“元日”是什么意思?
學生猜測。(如果有學生說對了,問一問他是怎么知道的?相機表揚課前預習充分的同學。注意與“元旦”區別開。)
查字詞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農歷正月初一”,春節。
2、聯系生活,說一說現在春節時有哪些風俗習慣?
學生回憶、敘述。
3、教師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解詩題。
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首先要理解它的題目是什么意思,這樣就能知道這首詩大概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過渡:下面咱們就來讀一讀這首詩,看看宋代的人在春節時都干些什么呢?
。ū经h節設計意圖:通過猜詩題意思讓學生區分元日與元旦,問題來自學生,解決于學生,印象深刻;貞浬钪写汗澋牧曀撞粌H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滲透了民俗文化的教育,營造了一種氛圍,為下面解讀詩文做了鋪墊。教師的小結很好地提煉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授人以漁。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二、誦詩文
1、出示全詩,學生自讀。
2、檢查自讀效果。
、僬垈別學生讀全詩,其他學生糾正讀錯的字音。(師相機教學“爆、屠、符”三個生字)
②共同探討如何停頓。(如:爆竹聲中∕一歲除)
、埤R讀一遍,然后同桌互讀,師生對讀。
。ㄍㄟ^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準、讀通、讀順)
3、教師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誦詩文。
古詩讀起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誦讀古詩是古詩學習的重要部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理解詩的含義,那我們就能誦讀得更傳神。
。ū经h節設計意圖:古詩的誦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這個環節讓學生大量地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在讀的過程中解決生字的教學,教師要把握好教育契機,巧妙地穿插。教師的小結仍然是一種授之以漁。)
三、明詩意
1、齊讀古詩。
2、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詩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問: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其他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師可以運用查字詞典、看圖片、補充閱讀資料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如看圖理解“曈曈日”、補充資料理解“屠蘇”等等。)
4、小組再次合作,連起來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
5、每組派代表說詩意,比一比哪個組說得既正確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長補短,共同明晰整首詩的意思。
7、教師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明詩意。
理解詩句的內容,弄明白整首詩的意思,也是古詩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古詩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悟詩句所表達的情感。
。ū经h節設計意圖:詩意的理解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老師不說,孩子能幫助孩子的,讓孩子自己解決,相信孩子有這個能力。大家都有疑問的,教師要教給孩子解決的方法,如看圖理解,補充資料理解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教方法不教答案。對于整首詩的意思述說教師要求有文采,這是非常重要的,死板的翻譯就失去了語文的味道,古詩意蘊深遠,翻譯成白話文也應該文質兼美。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在這樣的翻譯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經典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師的小結過渡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為下面體會詩情做鋪墊。)
四、悟詩情
1、集體誦讀全詩。
2、談一談:詩人是怎樣來表現春節的熱鬧歡樂、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的?選擇了哪些富有節日特色的風俗、景物來表現的?
學生討論交流。(抓住放爆竹、喝屠蘇酒、貼對聯等動人場景)
3、詩人描寫這些景物想表達什么呢?
學生議一議。
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再談一談。
4、教師補充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資料,和學生共同探討,這首詩不僅寫出了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更表現了詩人王安石作為政治家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
5、再讀全詩,體會情感。
6、教師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悟詩情。
我手寫我心,詩人在詩中總是寄托了自己的真實情感,每一首詩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一定要能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ū经h節設計意圖:在所有環節中,教師時刻不忘讓學生誦讀,通過學生一遍遍的誦讀,逐漸走入詩人的內心。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詩中關鍵的場景進行理解,通過補充背景資料幫助學生把握人物思想,升華詩情。教師的小結在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的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寫作教育,強調寫作時的真情流露。學生帶著對詩人內心世界的感悟,吟誦古詩,自然能讀出這首詩的味道。)
五、課堂延伸與作業
1、采用多種形式吟誦《元日》。
2、在《習字冊》上認真書寫《元日》1遍。
3、你來吟我來喝:吟誦春聯。
4、動筆寫一寫《元日》這首詩所表現的春節歡樂場景。
。ū经h節設計意圖:強調對古詩的吟誦、書寫,讀好書、寫好字。前一課剛剛學了春聯,所以設計了一個吟誦春聯的環節,既是對詩的內容的一種延伸,也是對中華經典文化的一種推崇。最后的寫訓練的不僅是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是學生對詩文解讀的一種檢測。)
。ㄕ澱n以學習方法的指導為主線,以講、誦、寫、吟古詩為實踐,讓學生學會解詩題、誦詩文、明詩意、悟詩情,教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元 日 王安石
解詩題 誦詩文 明詩意 悟詩情
《元日》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重難點、關鍵 指導學生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
教具準備 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釋題目
1、同學們,快要放假了,能想起來每年放假咱們在家里過得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是什么節日嗎?(春節)
2、說一說,你們家里都是怎樣過節日的?(指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自由反饋)
3、教師板書課文,解釋課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學生自讀,讀通古詩
1、教師范讀古詩。
2、學生結合生字的認讀,自讀古詩。
3、同學間互相檢查讀。
4、指名讀一讀,其他評價。
5、集體讀一讀,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適當點評。
6、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三、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指名讀,然后再交流讀。
3、教師指導,強調要點。
4、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詩意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容,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再讀古詩。
3、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字典,結合圖說說古詩的意思。
4、集體反饋。(只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備注: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過春節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感情春節快樂、幸福、熱鬧的場面)
2、你們最喜歡春節里的什么節目?為什么?
3、討論:到底還要不要辦春節晚會。(學生各抒己見)
附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狒[、歡快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誦背誦古詩,了解古代人民過年的節日習俗和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古詩。
3.能用簡單概括的語言描述現在的過年方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很快就要過年了,新的一年馬上來到了。在這段時間人們都在干什么?說一說你是怎樣過新年的?(學生發言)
同學們非常喜歡過年,了解了很多過年的習俗。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描寫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板書課題:《元旦》。(齊讀課題)讓學生質疑問難。了解“元旦”的含義。(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為一年的第一天。)
過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詩中都會寫些什么嗎?自己讀讀古詩看看。
。ǘ┬率
1.請同學們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讀古詩體會含義,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小組討論不理解的詞句。
3.班交流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估計學生會對下列詞語不理解:屠蘇、瞳瞳日 千門萬戶、新桃、舊符。
4.一讀古詩,你能自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嗎?人們都在這一天做什么?
5.從古詩當中你能感受出怎樣一種氣氛?你是從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詞語中感受到的?讓我們帶著這些心情齊讀古詩。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和同位一起背誦。
6.在這首古詩當中你感覺哪些字對你來說記住有些困難?找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學生互相幫助,交流記字,寫字心得)
教師總結講解:
“爆”是一個形聲字,左邊表示它的意思,右邊表示它的讀音,在寫起來的時候需要注意右下部分共有5筆完成(教師示范)。
“屠”讓學生根據字典的解釋記住生字。
“蘇”讓班里姓蘇的小朋友講解給大家聽。
“換”是一個我們平時常見的字,如交換、換位等,右邊不能寫成“央”。
“符”很簡單,注意寫的時候上小下大。
根據老師講的學生自由練習,可以選擇自己認為不太好寫的字多練(教師巡視指導)
7.同學們這首古詩要求大家會默寫,讓我們趁熱打鐵,在你們的練字本上默寫一遍試試。
8.我們現在過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談談你的理由?(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ㄈ┙虒W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還寫了很多優秀的古詩。老師非常喜歡他寫的另外兩首詩《梅花》和《泊船瓜洲》,實物投影儀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墻角數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凌寒獨自開。 鐘山只隔數重山。
遙知不是雪, 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有暗香來。 明月何時照我還。
學生自學后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來背誦。你還知道哪一些?(鼓勵學生課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詩積累。)
(四)作業設計
不管是古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喜歡過年,請大家繼續搜集有關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資料,下節課帶來一起交流。
《元日》教學設計 篇11
之一
作者:藍色雨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⑶、全班齊讀。
、、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曈 換 符
、、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學生自由讀詩句。
⑵、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說詩意。
、取⑷帻R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恕⑿〗M比賽,哪組背得好。
、獭⑼阑ハ啾。
三、作業 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
12、過年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教學后記
《元日》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 運用多種識字渠道,認字與識字。在不同的語境中識字,誦讀古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查找資料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能夠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句所蘊含的情感。
課前難點:運用工具書獨立完成預習。
課前準備:對聯積累,能夠誦讀對聯。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1.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2.學生們,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
3.回憶春節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詩題: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書:“解詩題”。
5.初步了解作者,指導學生吸收有價值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生字游戲――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師: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 屠 童 換 符
3.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學生用這種方法理解下面的語句。
3.交流討論,相機出示課件。
指導“屠蘇”,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們明白嗎?有疑問嗎?師告知:張老師第一次 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產生了疑問,想知道我是怎么解決的嗎?(查《辭海》,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師出示: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罚 皶訒尤铡保撼鍪緢D片引導理解。
“桃符”:講故事,理解詞義。
4.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板書:“讀詩文,解詩意”。
四、精讀古詩、領悟詩情、想象意境。
1.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體會“熱鬧,快樂”之情。追問“從哪里體會回到的”。
3.重點指導“千門萬戶”,激發學生想象,從內心中體會快樂之情。
4.播放課件,古代過年的鏡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快樂。
5.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快樂,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詩文。
五、指導書寫:
新:注意左半部的下半部是“小”上有一橫。
換:注意右半部的下半部不是“央”。
六、趣味作業,拓展延伸。
采訪爺爺奶奶等長輩,了解他們小的時候是怎樣過年的,與自己相比有哪些不同,寫成采訪日記。
七、板書設計:
元日
。ㄋ危┩醢彩
送舊迎新 爆竹聲中一歲除, 元旦:公歷一月一日
煥然一新 春風送暖入屠蘇。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言行相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
年年有余 總把新桃換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