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相關教案 > 綜合性學習教案 >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2篇)

《世說新語》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11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2篇)

《世說新語》教案 篇1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

  2、撒鹽空中差可擬 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離開。 乃:才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約定 。 委:舍棄

  6、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6、引:拉 。 顧:回頭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8、集:集會

  二、寫出《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閱讀《世說新語》回答問題 答案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么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松的家庭氣氛對于開發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2、為什么樣“公大笑樂”?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我們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想像力。

  3、你認為陳紀這個孩子怎么樣?他有哪些特點?你受到什么啟發? 陳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有禮有節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世說新語》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法指導: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導入:請同學講述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誕生過無數著名的傳世名作。而古代小說又是其中最燦爛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說呢? 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品都是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才產生的,古代小說的源頭在哪里?六朝時期風行一時的筆記體小說就是古典小說的搖籃。古代小說和現代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古代小說所記得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世說新語》就是六朝志人小說代表作,劉義慶編著。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对佈愤x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 疏通句篇: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 理解文義、探究深層含義: 

  1、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論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碧蹈吲d地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3、提問:大家對于課文有沒有什么疑問?(引入下面的問題組) 

 。1) 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怎樣的氛圍下聚會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交代詠雪背景只有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眲e看這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卻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書官宦之家,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當然是謝太傅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說出什么話來?“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下面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主講人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來了兩個答案,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但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4、 總結:全文以寥寥數筆,就將當時的環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煉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都不好,可一望而知。這正是本書敘事的一大特點。 

  四、 拓展延伸: 

  我們先看看蘇軾的兩首詞,都與飛雪有關:“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陶潛!边@兩首詞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表達的是什么情感?(都表達了思念之情)。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不同的雪景。 

  五、布置作業: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第二課時 

  一、 檢查第一篇的學習情況。 

  二、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 理解文義、探究深層含義: 

  1、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討論) 

  1、 請大家在討論時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詞: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跟一個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蹦侨吮惆l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蹦侨烁械綉M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3、《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1) 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 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暴躁、易怒)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3) 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1)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2)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當以禮相待。) 

 。4)《陳太丘與友期》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就是剛正不阿,為人正派的意思。為什么沒有列入“夙惠”一門?(“夙惠”是專門記錄聰明兒童的故事。這一則故事雖然也表現了他的聰明,但主要是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兩個詞的是全文核心,可見作者的意圖是責備客人,從反面來說“信”、“禮”的重要性,所以……) 

  (5)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4、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5、 讓學生表演這篇的情景。 

  6、 總結:全文以寥寥數筆,就將當時的環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煉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 

  四、拓展延伸: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為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問題:(1)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的內容。(2) 陳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親有無功德嗎? 

  五、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客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藭r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 

  3、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王圭)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4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ΓT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 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奔韧,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痹Y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蔽呐e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魏武將見匈奴使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世說新語》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偾楦、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谥R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僖孕〗M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作業 

 、偻瓿烧n后練習

 、谟信d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小結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說新語》教案 篇4

  《期行》《乘船》兩則短文都以“誠信”為主旨,告訴人們要重諾守信。七年級學生初接觸文言文,在教學時,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疑難詞句,體會短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為輔,要求學生閱讀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法學法]

  運用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即認讀、品讀、創讀進行教學。首先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再在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作意圖;第三步是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學生自學為主,用競賽方式檢測學習效果。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導語。\\\'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2•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403一-牡u,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妒勒f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文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況。

  (二)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l•引語:你們覺得文言文要怎樣學?

  2•學生交流,歸納。

  3•文言文三步習讀法。

  (1)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創讀:審美評價,延伸創造。

  (三)學習《期行》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

  (1)疏通文意。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章大意。重點詞語教師予以點撥。

  (2)通過討論,理清故事情節。

  (3)同桌互述故事,推薦優秀者上講臺表演。

  (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認真點評)

  (4)探究主旨:《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要點提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

  3•創讀。

  (1)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2)《期行》這篇文言小說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節完整,人物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兩個人物的言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學生會贊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說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元方人門不顧\\\'友人,試設想,友人會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課紿同學們介紹了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大家還記得嗎?(回顧上一節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交流學習方案(方案應有學習步驟的安排,有問題的設計和解答,還可以有疑難問題的提出)。

  2•選定并修改完善學習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確定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三)設置問題由學生答題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寬\\\'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攜人\\\'的\\\'舍\\\'與\\\'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樣嗎?

  \\\'寧可以急相棄邪?\\\'是設問還是反問?

  翻譯句子(每組推一人抽題答讀原句,說譯文)。

  (1)幸尚寬,何為不可

  (2)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3)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4)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4•共答題

  (1)作者創作這個故事,目的是讓人們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2)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評價?

  5•《世說新語》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過人物的片言只語或行為細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鮮明生動!镀谛小分械(友人)\\\'下車引之\\\'¨元方人門不顧\\\',《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動作描寫,簡直像幾幅漫畫,你能根據故事的內容用筆畫出來嗎?

  (四)總結

  (五)作業

《世說新語》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猜謎語導入。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萬片,

  飛入蘆花皆不見。

  (謎底:雪花)

  二、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

  2、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1)介紹劉義慶

  作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妒勒f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書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逸聞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況。

 。2)介紹《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筆記小說集,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 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誕的風氣。被魯迅先生稱作“一部名士的教科書”。全書有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对佈愤x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 初讀課文(讀課文時注意正音、句讀、節奏,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體會語感), 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記錄不理解的詞句)。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柳絮/因風起!惫/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把握重點字詞:

  (1)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兒女:子侄輩,現代專指兒子和女兒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迅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2) 空中撒鹽差可擬    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點語句:

  (1)撒鹽空中差可擬。 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風起。 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重點把握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結果。

  五、三讀課文,探究問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1、本文給我們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集、欣然、大笑” “樂”等。)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個最為貼切、生動、新穎?為什么?

  飛揚之態 形似

  柳絮因風起 輕盈之雅 神似

  文化內蘊 韻味

  六、 拓展延伸

  1、 欣賞古人對飛雪的描寫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 ──華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獜堅

  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 ——蘇軾

  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嵋闹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獥钊f里

  -------------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有韻味。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七、布置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人新課:

  “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二、 初讀課文 ,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詞、句圈出來,通過查詞典,或互相討論來解決,教師巡回釋疑,檢查,并和同學一起討論疑難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把握重點字詞:

  a、與友期行 :約定  太丘舍去 :放棄;離開  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丟棄  則是無信 :信用     下車引之 :拉

  入門不顧 :回頭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問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尊君: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我的父親,謙詞,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教師補充:平時遇到的一些尊稱有: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謙稱有: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點語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現象)

 、倨谌罩,(友)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朋友)過了正午還沒有到來。

  ②(家君)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三、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復述時注意以下問題:1.本文描寫了幾個人物?重點描寫的是誰?(友人、元方)

  2.通過哪些方法來描寫人物的?通過有關語句確定。(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四、三讀課文,探究人物性格。

  1.文章通過語言、動作、神態來描寫人物,文中人物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通過有關語句確定。(交流討論。)

  a、陳太丘

  誠實守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無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

  言語無禮(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錯能改 (友人慚,下車引之。)

  c、元方

  懂禮識義(待君久不至,已去)

  義正詞嚴(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童真無邪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還有“元方入門不顧”都是童真無邪的表現)

  2、結尾處,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1)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當以禮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說出有關誠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 ——顧炎武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才有信用。 ——[波斯]昂蘇爾•瑪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志。 ——[法] 諺語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課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談和舉止方面應該怎樣做?

  a.友人:

  1) 先道歉,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

  2) 求得別人的原諒,今后注意改正。

  3) 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罵人,更不應該罵人家的父親。

  4) 找別的機會向陳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時間,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樣有理有據,指出友人的錯誤。

  2)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

  3)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間的事。

  六、布置作業:背誦課文

《世說新語》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偾楦小B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谥R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圻^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僖孕〗M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谝髮W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作業 

  ①完成課后練習

 、谟信d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小結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說新語》教案 篇7

  課文解讀: 

  本文故事性強,對七年級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盡管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家庭生活展開,跟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貼近,所以學習起來會很容易。關鍵是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組織討論有爭論的問題,鼓勵有創見性的意見。 

  設計依據: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 

  2.關照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倡導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 

  3.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體驗、感悟和思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和聰明樹 

  同學們,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幅畫,大家猜猜老師想畫的是什么?(老師畫一簡筆畫樹,樹干上的枝*手面用來寫人名,幾個直線就可完成此棵樹)學生答:樹。教師:真聰明!對!這是一棵樹,而且是棵“聰明樹”!凡是名字被寫到樹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聰明!我們在小學學到了我國古代哪些聰明少年?請告訴老師,我將把他的名字寫到“聰明樹”上。像這樣的少年我國古代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學習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中的兩則,再去認識幾位這樣的少年。(板書課題) 

  二、字詞識讀,理解文意 

  1.讀――學生自讀,把握節奏:請大家先自由的將課文讀一遍,當你能夠流利朗讀的時候請舉手,最先舉手并流利朗讀課文的同學,你的名字將被寫在“聰明樹”上。(待學生舉手后請學生朗讀,師生訂正后并請其他同學評判是否可上“聰明樹”。) 

  2.問――自讀提問,詞句積累:俗話說,學習貴有疑問,沒有疑問就沒有學問,F在請大家結合書下的注釋看書,看看有沒有不懂的詞句,如果有請舉手告訴大家,由同學和老師幫你解決,問題提的最好的同學,你將是最會提問的聰明學生,“聰明樹”上的位置已經幫你留好了!(學生提問,師生互答) 

  3.背――比賽背誦,培養能力:大家問題提的都很好。老師還想知道我們班上哪位同學最會背書。《詠雪》一文只有六句話,現在請你開始背誦這則故事,當你能的時候請舉手,你的名字將會從“聰明樹”會背的枝丫上長出來。(學生讀書、背誦、上“聰明樹”) 

  4.述――創新講述,發展思維:我們都喜歡聽故事,老師想請一個同學把第二個故事講給我們聽一下,不過你想上“聰明樹”的話就必須創新,試著用陳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講述。(老師提示故事中人物說話的語氣,這樣才能講的生動。講的好的上“聰明樹”) 

  三、問題研討,拓展思維 

  1.分組討論一:現在“聰明樹”上已有了許多聰明的少年,《詠雪》一文中也有兩個聰明的少年,現在如果他們兩人中只有一個人可上“聰明樹”,你同意誰上?為什么? 

  2.分組討論二:第二則故事中友人已下車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門不顧,這是否失禮?如果失禮他將不能上“聰明樹”,你是否同意陳元方上“聰明樹”?說說理由。 

  四、知識遷移,搜理積累 

  現在“聰明樹”的頂端還有兩個位置,名字被寫到這個位置的人你將是最聰明的。誰是我們班最聰明的學生?現在老師出個題目考考你。 

  思考:《詠雪》中謝朗和謝道韞將“紛紛白雪”分別比作“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你還能不能說說“紛紛白雪”像什么?說的好,你的名字將被寫到聰明樹的頂端。 

  五、激情總結 

  今于老師有幸同大家一起認識了才華出眾的謝道韞,明白事理的陳元方;老師更有幸的是認識了我們班上許多會讀、會問、會背、會講、會說的聰明學生!讓我們今后每節課都能像今天這節課這樣聰明,把屬于我們自己的“聰明樹”澆灌的更高更大!

《世說新語》教案 篇8

  25  《世說新語》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圻^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②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作業 

 、     完成課后練習

 、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小結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說新語》教案 篇9

  22、《世說新語》二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常見文言詞匯,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

  2、過程與方法: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歸納主旨。重點講解文中的疑難字詞,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意義,學習從小做一個守信的人。

  教學重點

  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主旨,學習做人的道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期行》

  一、導入: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誕生過無數著名的傳世名作。而古代小說又是其中最燦爛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說呢?但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品都是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才產生的,古代小說的源頭在哪里?六朝時期風行一時的筆記體小說就是古典小說的搖籃。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世說新語》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簡介《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

  二、示標:

  1、朗讀課文,正確譯講課文。

  2、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體會文章的主旨,學習做人的正確道理。

  三、第一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一

  內容:生字詞,課文。

  方法: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把握節奏。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讀課文:

  (1)字音:尊君在不fǒu       陳寔 shí     太丘舍shě去                 

  (2)停頓:陳太丘/與友/期行             元方/時年/七歲

  四、第二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二

  內容:課文翻譯

  方法: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自己翻譯課文,難點可小組討論。

  2、結合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鐘后學生接力,譯講課文。(注意:學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譯,有錯即停,其他同學糾正)

 。ǘ⿲W生自讀,討論,譯講課文,教師巡視。

 。ㄈ┱故咎嵘

  重點詞句:

  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和朋友約定一同出行。期:約定,動詞。(今為日期,名詞)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過了中午朋友沒到,陳太丘便離開了。舍:舍棄。去:離開(今義為前往)

  友人慚,下車引之:朋友感到很慚愧,走下車去拉元方以表歉意。慚:慚愧。引:拉。

  元方入門不顧:元方走進門去,連頭也不回。顧:回頭看。

  四、第三次自學展示

 。ㄒ唬┳詫W指導三

  內容:故事的內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點勾畫標出文章要點。

  2、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故事給人的啟示。

  要求:

  1、說說《陳太丘與友期行》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

  2、你對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3、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什么啟示?

  小組討論交流,5分鐘后請同學回答。

  (二)學生自讀課文,討論難點問題,教師巡視。

 。ㄈ┱故咎嵘

  指名回答,補充,訂正。

  1、事件的起因:陳太丘與朋友約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經過:陳太丘的朋友失約,元方以禮責怪父友。

  事件的結果:朋友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表示歉意。

  2、元方答語彬彬有禮,駁斥據禮力爭,入門不以為然?梢娝且粋懂禮識儀、落落大方的孩子。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從小要做一個守信的人。

  五、當堂訓練

  討論:你認為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為對嗎?(提示: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

  【板書設計】                        期行

  元方:   聰明  機智  明理  誠信

  客人:   無信  無禮  改過

  第二課時  《乘船》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故事,懂得了守時、守信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再學習《乘船》(板書課題)

  二、示標

  1、朗讀課文,正確譯講課文。

  2、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體會文章的主旨,學習做人的正確道理。

  三、第一次自學展示

 。ㄒ唬┳詫W指導一

  內容:生字詞,課文。

  方法: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把握節奏。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ǘ⿲W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ㄈ┱故咎嵘

  注字音,讀課文:

  (1)字音:華歆xīn      輒zhé    邪yé

 。2)王/欲舍/所攜人         寧/可/以急相棄邪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四、第二次自學展示

 。ㄒ唬┳詫W指導二

  內容:課文翻譯

  方法: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自己翻譯課文,難點可小組討論。

  2、結合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鐘后學生接力,譯講課文。(注意:學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譯,有錯即停,其他同學糾正)

 。ǘ⿲W生自讀,討論難點,譯講課文,教師巡視。

 。ㄈ┱故咎嵘

  重點詞句:

  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個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義為依托)

  幸尚寬,何為不可?:船里恰好還很寬松,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桑嚎希猓ń窳x為可以)

  后賊追至:后來作亂的人追上來了。賊:作亂的人(今義為偷東西的人)

  正為此耳:正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罷了。耳:語氣助詞,罷了(今義為耳朵)

  四、第三次自學展示

 。ㄒ唬┳詫W指導三

  內容:故事的內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點勾畫標出文章要點。

  2、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故事給人的啟示。

  要求:

  思考下列問題:

  1、〈〈乘船〉〉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你覺得華、王二人孰優孰劣,為什么?

  3、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5分鐘后請同學回答。

 。ǘ⿲W生自讀課文,討論難點問題,教師巡視。

 。ㄈ┱故咎嵘

  指名回答,補充,訂正。

 。1)學生自己復述。

 。2)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可提示:華的信)

  (3)啟示:一個人不能輕諾寡信,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

  五、當堂訓練

  討論交流:〈〈期行〉〉與〈〈乘船〉〉這兩則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ㄌ崾荆簭膶懛ê椭髦純煞矫鎭碚劊

  點撥:

  1、寫法上短小精悍,但脈絡清晰,人物形象鮮明。

  2、主旨:〈〈期行〉〉講守時,〈〈乘船〉〉講守諾,都是誠信方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乘船

  難之在前

  華歆                      急人之難,始終如一

  乘                       后則救助

  船                       納之在前

  王朗                       輕諾寡信,只為自己

  后則欲舍

  中心:通過華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難的故事,說明了答應別人的請求就要負責到底。

《世說新語》教案 篇10

  1.解釋下列加粗部分的含義。①謝太傅寒雪日內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驟________③撒鹽空中差可擬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風起________2.簡答。《詠雪》只是客觀地寫出謝家子弟詠雪的事,對“兄子”與“兄女”的兩個比喻并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的褒貶卻已在其中,一望而知,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課文內容默寫填空。①俄而雪驟,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兒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毙峙唬骸癬_______________!惫笮。②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譯下列各句。①白雪紛紛何所似?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語段點將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顧:________2.給文中劃線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3.陳元方不再理會“友人”的原因是因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陳太丘不守信用,約好跟朋友出行,結果不等友人來自己先走了。b.陳元方小時候傲慢無禮,竟敢教訓長輩,目中無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親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無信”,“對子罵父”是“無禮”,可見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車引之”,是想哄陳元方帶自己去找他的父親。5.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元方還是“入門不顧”,這樣做過分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這則故事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學家。(二)遷移過關華歆王朗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zhé,即)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入。歆曰:“(當初)所以(遲疑不決),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接受他的請托),寧可以急相棄(同“耶”,呢)?”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選自《世說新語·德行門》通過患難中對待別人的態度,你如何評價王朗和華歆的人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略 2.略 3.略 4.答案參照“釋疑解難”部分的“譯文”(一)1.①中午 ②通“否” ③拉 ④回頭看 2.友 太丘 友 3.無信無禮 4.c 5.略 6.世說新語 劉義慶 南朝宋(二)華歆謹慎對待別人的請托,但一經接受請托,無論遇到怎樣危急的情況都不相棄,表明他重信重義,危難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正相反。輕易接受他人的請托,而一旦形勢緊急便“欲舍所攜人”。這樣的人機巧善變,有始無終,不能共患難,不值得信賴【提示】“基礎訓練”第2題:回答這個問題,要注意到作者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包c將過關”(一)第5題:這是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只要言之成理,可以有不同見解。當然不要忽視元方當時只有7歲。    

《世說新語》教案 篇11

 。ńㄗh安排2課時)

 。蹖W法導引]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課文所選的兩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親情觀念。《詠雪》敘述了謝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詠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現謝道韞的詠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蛾愄鹋c友期》記述了年方七歲的陳紀責備父友“無信、無禮”,表現了陳紀懂理識義的品質,聰穎機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其中敢于維護父親尊嚴,更可以看出其父子親情。

  兩文屬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子,讀懂文意。反復誦讀,品味故事的文化內涵,感受家庭溫馨的氛圍。學習文中運用對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鄣漕}例析]

  例題一: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

  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解析:此題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評價詩句的興趣,做學習的主人,所以評價質量的好壞是次要的,關鍵在于說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同學間出現爭議則更好。鑒于此,本題的答案便是開放的。

  參考答案:用“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因而用“撒鹽”喻好。

  用“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可用來喻“飛雪”的喻體還有如:鵝毛、蒲公英子等。另外詠雪名句如:韓愈《春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夏樹作飛花”;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例題二:元方是個有怎樣性格特點的小孩?他的“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請說說你的看法。

  解析:此題第一句較客觀,意在檢測學生抓文章關鍵語句的能力。而第二問則是一道主觀性較強的問題,因此,答案可以是開放的,可以肯定,可以否定。

  參考答案:元方以客“無禮”、“無信”為核心進行責備,可見他懂禮識義。對粗俗的客“入門不顧”又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可以理解為元方并非“無禮”。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天下人誰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

 。壅n時訓練]

  訓練一 

  一、 填空。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組

  織編寫的!爸x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 ________”、地點“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風起(       )(       )    俄而雪驟(       )(       )

  撒鹽空中差可擬(              )       陳太丘與友期行(        )

  相委而去(        )         入門不顧(         )       下車引之(        )         公欣然曰(        )         太丘舍去(        )

  三、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

  a.俄而雪驟(còu)                 b.公大兄無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慚(chán)

  四、下列加點的詞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子女兒)      b.撒鹽空中差可擬(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丟下,丟棄)

  五、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項                                 (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與家君期日中

  六、下列句子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俄而雪驟                           b.即公大兄無奕女

  譯:突然間,雪下得緊了。             譯:就是謝安長兄的女兒無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門不顧

  譯:等了很久也沒來,已經離開了。     譯:元方頭也不回地走了。

  七、閱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                          !毙峙唬骸                            !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謝太傅(     )  雪驟(     )  差可擬(     )  柳絮(     )  無奕(     )

  2、對“公大笑樂”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說明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

  b、謝太傅“笑”前喻,而“樂”后喻。

  c、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d、謝太傅認為后一喻沒有前一喻好。

  3、“兒女”一詞古今義有何差別。

  古義:                                 今義:                                  

  4、翻譯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5、文中兩個以雪為喻句子是                       ;                       。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6、謝太傅一家可謂其樂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片斷嗎?模仿課文,以簡潔的文字記錄下來。

 。ǘ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7、這首詩的體裁是              ,從內容上看是一首                  。

  8、這首詩采用的修辭手法有         、          。這樣寫的好處是:                   

  。

  9、請以“雪”為喻造一個句子:                                                 

  訓練二

  一、 指出下列加點字的古今詞義變化。

  a、陳太丘與友期行         古義:                  今義:                        

  b、太丘舍去               古義:                  今義:                  

  c、下車引之               古義:                  今義:                  

  d、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                  今義:                    

  二、 閱讀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問題。

  (一)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本文選自余嘉錫《             》!妒勒f新語》作者        ,        (朝代)人。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詞。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車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君子之學必好問    b、子將安之    c、良愕然,欲毆之    d、投諸渤海之尾

  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6、假如你獨自在家,你父親的同事有要事來找他,你會怎么回答呢?

 。ǘ┷擞羞z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痹贫^書“舉燭”。 “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毖嘞喟淄酰醮笳f,國以治。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類此。

  7、解釋加點的字。

  遺(      )  夜書(       )  說(        )  尚明(      )  以治(      )

  8、翻譯下列句子。

 、僭贫^書“舉燭”。                                                             

 、谥蝿t治矣,非書意也。                                                     

  9、這個故事的寓意是:                                          。從中可歸納出一個成語:                                。

 。ㄈ┭ψT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注釋] 秦青、 薛譚:都是秦國著名的歌唱家。  餞:設酒食送。     衢(qú):大路。

  10、選出對下列加點字詞語的解釋不當的一項                           (        )

  a、薛譚學謳于秦青:唱歌             b、未窮青之技:盡、全部

  c、撫節悲歌:把住                   d、響遏行云:阻止

  11、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

  薛譚學謳于秦青                    餞于郊衢

  a、                              b、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有過于江上者

  未窮青之技                        放之四海而皆準

  c、 d、

  其鄰人之父亦云                    人皆賀之

  1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         )

  薛譚乃謝求反                      其鄰人之父亦云

  a、 b、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                響遏行云

  自謂盡之,遂辭歸                 (歌者)貴在中節

  c、                              d、

  停數日,辭去                      撫節悲歌

  13、翻譯畫橫線的句子。

  1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世說新語〉兩則》訓練一

  一、南朝宋  劉義慶  寒雪日  內集  謝太傅與兒女  講論文義  二、不如  乘  不久、一會兒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約定同行  丟下  回頭看  拉  高興地  離開  三、b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義:指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4.⑴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謝安十分高興地問:“紛飛的白雪就像什么?” ⑵(道韞)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5.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道韞的比喻比胡兒好。因為柳絮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一種意境美,而“撒鹽”的比喻過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6.略

 。ǘ、7.七言絕句  詠物詩  8.擬人、比喻  賦予白雪以人的感情,顯得生動活潑。  以“飛花”喻雪,不僅形似,而且生動形象地寫出動態美,與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

  《〈世說新語〉兩則》訓練二

  一、a.期 古義:約定 動詞  今義:日期 名詞  b.去 古義:離去、距離  今義:前往 c.引 古義:拉 今義:引用  d.顧 古義:回頭 今義:照顧或顧客  二、(一)1.《世說新語箋疏》 劉義慶  南朝宋  2.①約定  ②通“否” ③丟下、丟棄  ④拉  ⑤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⑥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3.c  4.做人要重禮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晚上書寫   通“悅”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  8. ①一邊說一邊將“舉燭”二字誤寫到了信上。 ②國家是治理好了,但“舉燭”二字卻不是郢人寫信的愿望。 9.寓意:比喻穿鑿附會,曲解原意  郢書燕說  10.c  11.b  12.b  13.那歌聲慷慨悲壯,在樹林中縈繞,樹林也仿佛被震動了;那歌聲優美洪亮,響徹天空,連云彩也好像佇立靜聽。 14.寓意 :學無止境。 滿足于一知半解,便不會有成就。

《世說新語》教案 篇12

  22. 《世說新語》二則——乘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一、 教學目標:

  二、 課文字詞(分發,不然教學進度來不及)(按其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板書出字詞)

  華歆huà:

  俱:一起(與時俱進   與日俱增)

  欲:想要(隨心所欲)

  輒:當即(淺嘗輒止)

  難:感到為難(同《論語六則》中哪個字的用法是一樣的?不恥下問:認為可恥)

  舍:shě扔掉 ,拋棄(舍生取義、舍己為人、舍近求遠  舍本逐末);shè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

  本:原來,先前

  所以:……的原因  

  疑:猶豫不決(猶疑不定)

  耳:罷了 

  寧:難道  nìng

  邪  yé:相當于“嗎”,表示疑問。

  遂:于是,就 

  拯zhěng:救助。

  古今異義:

  依附:古義: 順便借光; 今義:附著、依賴、從屬。

  賊:古:作亂的人,今:有偷竊行為的人

  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結果

  耳:古:罷了;今:耳朵

  寧:古:難道,今:寧可

  可以:古義:可以因為;今義:表示同意、許可。

  一詞多義:

  之:歆輒難之:它:指這件事;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相當助詞“的”

  此: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指代后賊追至;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指代上面所述的事

  三、 課文朗讀:

  四、 課文導語:

  五、 常識(分發)

  六、 課內問題--串講:(含語言分析)(板書出題目)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來突出這兩個人不同的語言和行為的呢?

  對比

  2、能不能具體給大家分析講解一下是怎樣采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的呢?

  王朗與華歆的對比,王朗前后行為的對比。

  第一次 :  歆難之                 朗幸尚寬

  第二次 :  歆攜拯如初             朗欲舍所攜人

  華歆救人救到底         王朗輕諾寡信

  3、作者采用什么手法來寫華歆?

  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使華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比A歆“優在”哪里呢?

  華歆:為人謹慎,考慮實情、細心周到,重信守義,臨危不懼,一諾千金,幫人幫到底的氣概。

  5、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不能輕諾寡信,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

  不能在危難關頭舍棄別人。

  越是在危難的時候,越是能檢驗出一個人品質的高低。傳說耶穌當年對捐贈給他許多錢的富翁不聞不睬,而對一身赤貧卻捐給他一文錢的寡婦大贊其美德?磥,身處困境仍然救助別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華歆一樣。

  七、 中心思想:

  一個人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八、 課文引申:——名言等

  君子一言 ,   駟馬難追。

  九、 擴展資料(分發)——課外閱讀

  十、 習題講解:

  十一、 作業設計:

  1、 抄寫解釋字詞及摘句(造句)

  十二、 文章總結:(有考內容總結)(知識點)

  古今異義:一詞多義

  十三、 一個優美段(語言)

  十四、 激趣內容(上課調整)

  十五、 教學效果檢查:(早讀或自修課進行)

  字詞檢查、常識檢查、朗讀檢查、課后問題檢查、知識點檢查、中心思想檢查、

  十六、 教學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講解。

  十七、 提供的圖片:

  十八、 音頻選擇:

  十九、 鳴謝單位:語文出版社、無憂無慮語文網等。(若沒有寫古田教育局網站則說明該網站上沒有材料)

  二十、 教案訂正:(已訂正)

  二十一、 練習冊評講:

  二十二、 推薦背誦:——背中心思想、常識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三、 字音、字詞訂正。

  嚴歷——嚴厲(正確),期(qī)

  二十四、 文言文翻譯:

  《乘   船》

  華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難。(途中)有一個人想要搭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船里)恰好還很寬松,為什么不同意?”后來作亂的人追上來了,王朗想要拋棄所攜帶的那個人。華歆說:“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了。既然已經接納他,難道可以因為情況緊急就拋棄他嗎?”于是還像當初一樣攜帶救助這個人。世人根據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二十五、 佳作選登:

  二十六、 課文附文選讀。

  二十七、 課文存疑。(論文材料)

  二十八、 推薦講解。

  二十九、 教學建議:(教學靈感)

《世說新語》教案 篇13

  自主  開放  有序  創新

  ——《詠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  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

  三、創設情景  導入  新課

 。úシ诺独实摹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  所學課文.

  四、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以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以點評。

  3、掃除字詞上的障礙,請同學們借助注解,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的含義。

  4、用學過的“加字法”和“換字法”翻譯課文,并試背誦課文。

  五、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教師適時點評,自然過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七、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八、教師小結及作業 的布置。

  歡迎各位老師蒞臨指導!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世說新語》教案 篇14

  自主  開放  有序  創新

  ——《詠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  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

  三、創設情景  導入  新課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  所學課文.

  四、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以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以點評。

  3、掃除字詞上的障礙,請同學們借助注解,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的含義。

  4、用學過的“加字法”和“換字法”翻譯課文,并試背誦課文。

  五、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教師適時點評,自然過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七、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八、教師小結及作業 的布置。

  歡迎各位老師蒞臨指導!!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世說新語》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一)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二)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講述故事

  同學們,老師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至今記憶猶新。你們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呢?(教師講述“曾子殺豬”的故事,注意技巧,恰當運用形體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學生復述故事作鋪墊。)大家知道這個故事的題目嗎?大家想想,老師為什么會對這個故事如此刻骨銘心呢?(引導學生說出故事蘊涵的道理。)

  2.導入新課

  “誠信”是立世之本,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諸如“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二)簡介《世說新語》及其作者

  (三)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板書)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復述故事,推究內涵。

  4.審美評價,勇于創新。

  (解說:①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②調動原有的積累,運用工具書,通過合作學習,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③在對原文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作意圖;④小說的審美評價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學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要讓學生知道評價人物的根據是人物的言行,評價人物的標準是正確的、人們公認的思想道德準則。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四)組織學生學習《期行》

  1.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一階段的學習。

  (1)注意下列加下畫線字在文中的讀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學生自讀課文,推敲朗讀停頓;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二階段的學習。

  (1)請學生翻譯課文。(可一人一句,要講清重點字句。)

  (2)通過討論,梳理故事情節。(可板書)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發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駁客,無信無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3.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三階段的學習。

  (1)同座學生互述故事,推薦優秀者上講臺表演。(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體驗開始時教師講故事的語氣、神態,力求能夠繪聲繪色。)

  (2)討論:作者創作這個故事,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明白怎樣的道理呢?

  明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學生回答意對即可。)

  4.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四階段的學習。

  《期行》這則文言小說短小精悍,但故事情節完整,人物也刻畫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兩個人物的言行,說說自己的看法呢?(學生自由發言,如果學生說出陳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五)小結

  同學們,這堂課老師給大家介紹了文言小說的一般學習方法。大家的悟性很高,順利完成了《期行》這篇文言小說的學習任務。下一堂課,我們將學習《乘船》,老師想放開手,完全由你們自己來學習這篇文言小說,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呢?

  (六)布置作業

  1.回家將《期行》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請他們給你評判打分。(優、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學習小組的牽頭人,你將如何組織你的小組成員按照老師介紹的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來學習《乘船》?請你設計一份內容具體、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案,準備競選《乘船》學習小組的牽頭人。

  第二課時

  (一)回顧文言小說的一般學習方法

  (二)小組學習《乘船》(每組以6至8人為宜,由學生自己主持,教師巡視指導)

  1.各小組交流學習方案,選定方案優秀者為本小組學習牽頭人。

  2.取長補短,小組成員共同修改完善學習方案。

  3.按照確定了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乘船》,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4.展示學習成果。(可采用電視上常見的知識競賽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給予鼓勵性的打分。)

  (1)課文朗讀展示。(每小組出1人,人選由其他小組任意指定。)

  (2)字句理解展示。(為了便于突出重點,可由教師出題,各小組搶答。)

  (3)故事復述展示。(由各小組推選1人參加。)

  (4)故事內涵展示。(各小組在整理好答案后,選定1人公示,意思正確就可以給分。)

  故事內涵: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5)評價審美展示。(讓學生們評判華歆與王朗誰“優”誰“劣”。各組自由發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不同觀點可以展開辯論,看法新穎獨特的要給予加分鼓勵。)

  (三)教師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點(從鼓勵的角度,肯定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同時對學生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要中肯地指出,以利以后的學習)

  (四)布置作業

  1.回家將《乘船》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請他們評定等第。

  2.就這次小組學習中的得與失,寫一份200~300字的體會。

  3.課后搜集兩個以上有關誠信的小故事。

《世說新語》教案 篇16

  《世說新語》兩則(《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等詞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

  2.背誦兩篇短文。

  能力目標

  1.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把握本文以敘為主,敘中有議的寫作特點。

  德育目標

  《世說新語》作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魯迅語),教導人們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要高雅。

  ●教學重點

  1.把握本文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敘為主的特點。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這兩則短文都是敘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著可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說新語》記事的特點。我們應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多方討論,交流看法,如《詠雪》中,你認為哪個比喻更好?《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結合,自主合作探究與點撥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3.延伸閱讀法。本文用兩課時教讀,時間略有富余,可從《世說新語》中再選一兩個故事讓學生閱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閱讀材料、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劢虒W要點]

  研讀《詠雪》。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疏通文意;學生復述故事,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劢虒W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板書文題)

  設計(二)

  同學們,我們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舉一些嗎?(學生答)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王戎評李……請同學講講王戎評李的故事。(教師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這本書的《詠雪》。(板書文題)

  二、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學生齊讀注解①,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三、研讀《詠雪》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學生分為6組,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

  3.選三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教師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學生分組探究問題。

  (1)各組提問。

  疏通文意后,請同學們深讀課文,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

 。2)教師歸納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僦x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凇肮笮贰痹撊绾卫斫猓恐x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郯蜒┍茸鼷},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3)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酌情指導。

  明確:①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松的氣氛。

 、趯Α肮笮贰保胁煌慕忉專河腥苏J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③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學列舉的喻體有“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師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適當引申其他詠雪名句,如韓愈《春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5.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6.默寫課文。

  四、課堂練習

  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閱讀材料,人手一份。材料內容如下:

  王冕者,諸暨(jì)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zhé,就)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hé,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出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tián,安然、坦然)若不見。

  1.對下列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竊入學舍(偷竊) B.冕因去(離家)

  C.執策映長明燈讀之(拿) D.瑯瑯達旦(天亮)

  2.簡答。

 。1)“曷不聽其所為”中的“其”指 。

 。2)“聽已,輒默記”的意思是 。

 。3)“兒癡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

  (4)“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一句說明了什么?

  學生完成這個練習,教師選五位同學回答。

  明確:1.A(竊:偷偷地、悄悄地)

  2.(1)王冕 (2)聽完以后,就默默記住 (3)暮歸,忘其牛……已而復如初 (4)說明王冕讀書的專注、入迷。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有關《詠雪》一文的題目。

  2.課外閱讀選自《世說新語·言語》中的兩個小片斷,并思考兩文的深刻含義。

  附原文: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ɡ)子,無此必不明!

  木猶如此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辉唬骸澳惊q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xuàn,淚水流下的樣子)然流淚。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陳太丘與友期》。學生朗讀課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閱讀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討解決;背誦課文;歸納借鑒本文的寫法和語言特色,積累詞語。

 。劢虒W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

  設計(二)

  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回答:“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成功的人”……)如果我們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你結識了小元方,你就會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板書文題)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

  三、選兩個學生復述課文,注意情節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內容,其他同學點評

  四、師生互動,研討課文,背誦課文

  1.各小組提問。

  2.教師歸納所提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么判斷遲到?

  (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4)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3.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

  明確:(1)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2)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有同學通過網絡查閱相關資料,獲知友人是比陳太丘官高兩品的官員,平素對陳太丘傲慢無禮。

  (3)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

  4.教師出示省去標點的原文,學生試讀,然后背誦。

  (1)投影顯示: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請一學生嘗試讀文,應讀出句讀、語氣來。

 。3)全班齊讀、背誦。

  五、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體味語言簡練意義豐厚的特色

  提問:通過研讀這兩篇短文,《世說新語》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學生回答,明確:敘事簡潔,敘中有議;語言凝練、辭意雋永;咫尺萬里,辭近旨遠;小中見大……教師不必評判,學生讀后有得,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

  2.翻譯下列句子。

 、偬鹕崛ィズ竽酥痢

 、诰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廴鳆}空中差可擬。

  ④未若柳絮因風起。

  3.辨別下列詞語哪些屬于敬詞,哪些屬于謙詞。

  ①敝人 ②卑職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詞與“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誨女知之乎 B.學而不思則罔

  C.路轉溪頭忽見 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生逐一回答,明確:1.期:約定。去:離開;過去的。顧:回頭看。引:拉;放開。舍:放棄;犧牲。信:誠實,講信用;隨意、隨便。

  2.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

 、谀野职旨s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③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懿蝗绫茸黠L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3.敬詞有③④⑥⑦⑨ 謙詞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見”通“現”;D.“說”通“悅”)

  七、課堂小結

  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心,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八、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有關《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題目。

  2.課外閱讀選自《世說新語·言語》中的一個小片斷《雪夜訪戴》。

  雪夜訪戴

  王子猷(yóu)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指來回走過),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shàn),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一夜)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二則

  ●活動與探究

  1.說話訓練

  (1)飄揚的雪花像什么?請同學們展開想像說一段話來描述它。

 。2)以“誠信”為話題,仿照下面的表述,學說一句話。(任選一例)

 、僬\信是砍倒父親最心愛的櫻桃樹仍敢于承認的勇氣。

  附答案:誠信是十指被插入竹簽后仍不出賣同志的信念;誠信是二十年來始終如一照顧犧牲戰友父母的執著。

 、谡\信使人們彼此信任。

  附答案:誠信使人們彼此認同共渡難關;誠信使全人類緊緊團結在一起。

 、壅\信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附答案:誠信是一篇童話,純真有趣,意味悠遠;誠信是一首長詩,優美而雋永。

 、苷\信是什么?老農說,誠信是春天播下的種子秋天里結出豐碩的果實,是汁水滋潤禾苗結出的盈穗在風中奏出的交響曲。

  附答案:教師說,誠信是推倒了墻變成的橋,是師生間真切的情感紐帶,是皎皎白玉蘭般純潔的師生情;工人說,誠信是國家把工廠交給了我們,是我們辛勤勞作下生產的質高價優的產品;學生說,誠信是祖國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是我們擔起歷史大任時對祖國母親自信的一笑。

 、莨劫I賣、童叟無欺是商人的誠信。

  附答案:清正廉明、奉公執法是公仆的誠信;誠實守信,遵守諾言是朋友的誠信;不說謊話,不欺騙人是孩子的誠信。

  2.關于組織一次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的設想

  誠信是做人之本,為讓同學們在人生重要的中學階段,過得更豐富,更充實,更有價值,故組織一次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可以回顧過去,談自己的迷失;可以展望未來,暢談自己的理想。

  3.課外閱讀,搜集一些古往今來,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誠信”而建樹偉業的人的資料,然后整理成文,以“一部英雄史就是一部誠信史”為書名,整理成一本閱讀筆記。

  4.開放探究

  閱讀《世說新語》中“管寧割席”和“阮裕焚車”,簡要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管寧割席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ㄗg文)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子里刨地種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還是揮動鋤頭,把這看得跟磚瓦石子一樣,華歆拾起來又拋掉了。兩人又曾經坐在一條席子上念書,有坐著轎車穿著禮服的貴官從門前經過,管寧照舊念書,華歆放下書本出去看。管寧把坐著的席子割成兩片,跟華歆分開來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阮裕焚車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譯文)阮光祿在剡縣,曾經有一輛漂亮的車子,來借的沒有不借給的。有個人要葬他的母親,心里想借卻不敢開口。阮光祿后來聽到了,嘆一口氣說:“我有了車子卻使人不敢來借,還要它干什么?”就把車子燒掉了。

  參考答案:

  “管寧割席”通過兩個小故事曲折地寫出了管寧高潔的品格和華歆貪戀富貴的可鄙。

  在阮裕焚車故事里,突出了阮裕的性格:即使是他沒有責任的事,只要這事跟他有關,他也要十分嚴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絲毫的欠缺。

  ●備課資料

  一、重溫經典

  1. 元方善對

  劉義慶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邱,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痹唬骸肮峦邍L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提示:無論什么時代,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理想來培養自己的后代。做官的人家,希望子孫克紹箕裘,自然按照做官的需要來塑造子孫,就是沒有做官的人家,希望子孫光大門楣,也按照做官的需要教育后代。

  但是,畢竟官宦家的孩子學得快。因為這些家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小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就是官場應酬那一套,幾乎是無師自通。你看官兒不大的太邱長——陳仲弓——的兒子陳元方,年方十一,應對的圓滑已十分老到,方方面面都照顧到。孩子談父親的為官之道:“我父親在太邱,對有權有勢的人用德來約束他們,對無權無勢的人用仁來安撫他們,讓他們各安其位。所以時間一長,大家越發地敬重他。”當袁公說當初他也是這樣做的,并問他究竟是“你父親學我,還是我學你父親”時,他說:周公和孔子出現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周公沒有學孔子,孔子也沒有學周公。既不得罪袁公,又維護了自己的父親。文中表現了元方圓滑的應對技巧。

  2.薦讀四首詠雪詩。

  郊行值雪

 。郾敝埽葩仔

  風云俱慘慘,原野共茫茫。

  雪花開六出,冰珠映九光。

  還如驅玉馬,暫似獵銀獐。

  陣云全不動,寒山無物香。

  薛君一孤白,唐侯兩肅霜。

  寒關日欲暮,披雪上河梁。

  提示:天上的風和云都黯淡了,原野山一片茫茫。六瓣的雪花下了起來,雪光像九光燈一樣明麗,還像驅趕著玉馬,又像捕獵銀獐。云形似兵陣一動也不動,寒冷的山上什么也沒有。雪又像薛君(孟嘗君)的白狐裘和唐侯(春秋時的唐成公)的馬一樣潔白。寒關的天色將要晚了,我迎著雪走上了橋。詩中的比喻用得好,顯示了詩人豐富的想像力,為我們展示了一幅茫茫雪原的壯美圖景。

  春 雪

  韓 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提示:這首詠雪詩別開生面,前兩句寫春天姍姍還遲,一個“都”字反映了詩人久盼春天的急切心情,一個“驚”字傳神地寫出了詩人在見到初生的草芽時那種格外歡欣的心情。后兩句詩人賦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來遲,像落花一樣飄飛,來裝點春色。

  夜 雪

  白居易

  已訝衿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提示:詩人不正面描繪夜寒雪大,而是從側面烘托陪襯的手法,從感覺入手,從視覺入手,從聽覺入手寫雪,盡現雪之寒,雪之大、厚,雪之重。短短四句詩,把夜雪描寫得曲折、細致。

  詠春雪

 。厶疲蓓f應物

  徘徊輕雪意,

  似惜艷陽時。

  不悟風花冷,

  翻令梅柳遲。

  提示:春雪輕輕飄飛,好像有意徘徊流連,珍惜那艷陽高照的明媚春光似的。它不明白自己的飛舞會讓風兒花兒都感到寒冷,反倒使梅花遲開,柳樹遲綠了。

  全詩融情于雪,以雪抒情,別有情趣。前兩句用擬人手法,把春雪輕飄漫舞、情意綿綿的神態描繪得活靈活現。后兩句語氣婉轉,由揚而抑,對春雪遲了梅柳有責備之意。既寫了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的時令特征,又表現了作者呼喚春光早至的迫切心情。

  二、文言知識簡介

  中學課文中常用的幾種古代計時法

  1.干支計時法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刻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這十二時辰與現今計時法的關系是:子時——23點至1點,丑時——1點至3點,寅時——3點至5點……以下依此類推,亥時是現時的21點至23點。

  《智取生辰綱》:“楊志卻要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時”,古時報時時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時。辰時就是上午的7點至9點鐘;申時是下午的3點至5點(15時至17時)。

  2.十二時段計時法

  這種方法是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等于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夜半”相當于“子時”,就是23點至1點;“雞鳴”就是1點至3點;“平旦”就是3點至5點;“日出”就是5點至7點……依次類推。

  《孔雀東南飛》有這樣兩句詩:“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薄包S昏”就是19點至21點;“人定”就是21點至23點。

  3.更點計時法

  這種計時法出現較晚,它是專用計夜間時間的。“更”與“點”是兩種計時單位。

  先說“更”。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夜里的每個時辰被稱為“更”。一夜即為“五更”,每“更”為現今的兩個小時。一更是19點至21點,二更是21點至23點……依次類推。

  《祝!方Y尾段寫道:“我被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炸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的時候!边@“五更將近的時候”,就是將近早上5點鐘的時候。

  再說“點”。“點”是比“更”小的夜計時單位!包c”本來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形狀頗似小銅鐘。中間突起,兩邊有孔,孔可以穿上繩把“點”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時習慣是報更時敲鐘鼓,報點時則擊打“點”,“點”便成為計時單位了。古時為計時準確的需要,又把每個“更”劃分為五個“點”。經推算可知,一“點”等于現今的二十四分鐘,五個“點”的時間正好是一“更”。

  4.漏刻計時法

  漏刻是古代的計時方法,“漏”是盛水計時器具,一般用銅制。把一晝夜分一百份,每份即為一刻。但此法早已不用,所以課文中出現的“漏刻”時間詞語已非本意,只要“更點”的代名詞而已。

  《譚嗣同》中“時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這里“漏”也是“更”的意思了,F代常用的“刻不容緩”“一時三刻”等詞語中的“刻”意思就更虛了。

  (選自《語文報》第167期,作者:趙立志)

  三、閱讀知識推介

  關于擴寫。

  擴寫是將短小的原文擴展和生發成較長的文章。實際上也是一種改寫。擴寫只能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和補充,但不能改變原文的基本內容和主題。一般是對原文的故事情節作合理的擴大和補充,或對原作的人物、事件作合乎邏輯的豐富和補充,將抽象的改成具體的,敘述的換成描寫的或兩者兼而有之。

  關于縮寫。

  縮寫是在不改變原文的主題、主要內容、情節結構的前提下,進行集中、概括、提煉,把一篇較長的文章壓縮成短小的文章。實際上也是一種改寫。縮寫要把握原文的要點、重點,分清主次,決定取舍。既可借用原文語句,也可用縮寫者的語言復述。

《世說新語》教案 篇17

  《世說新語》兩則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一、 導入 : 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二、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 疏通句篇:《詠雪》

  1、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2、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3、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4、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四、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2、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3、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詠雪》。

  二、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

  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四、拓展練習:

  1、解釋加粗詞語:(1)與友期行  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3)入門不顧  瞻前顧后   (4)下車引之  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  舍己為人   (6)則是無信  信口開河

  2、翻譯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3、拓展閱讀:

  王戎評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 對話的過程:友人發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世說新語》教案 篇18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詞:

  a、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過: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慚: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顧:_________

  2、補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組織編寫的。

  4、“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________”、地點“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期日中,過中不至”這一句話點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陳太丘

  b、“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中“兒女”指的是謝太傅的兒子和女兒

  c、“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句話的意思是:還不如化做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詞,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后者是謙詞,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6、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

  ⑴ 與友期約________

 、啤∪ズ竽酥羅_______

 、恰∪鳆}空中差可擬________

  ⑷ 俄而雪驟________

  7、《詠雪》一文結尾謝太傅對兩個人的回答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十分耐人尋味,請簡要說說你對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約定時間 外出  b、超過 才

  c、舍棄 離開    d、慚愧 拉 回頭看

  2、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劉義慶

  4、時間寒雪日 地點內集 人物謝太傅與兒女 事件講論文義

  5、b

  6、⑴ 約定  ⑵ 才 、恰』 、取∫粫䞍海痪

  7、答:此題答案為開放性的。①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 ②“笑”前喻,“樂”后喻 ③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世說新語》教案 篇19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學  常紅艷 

  【授課地點】 

  海南省?谑械谝恢袑W 

  【授課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實驗教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中質疑、讀后思辨 

  ★過程與方法 

  師生同讀、同議、同講、同評、同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情境中感受機智、在選擇中學會做人、在朗讀中培養語感,敢于跳出書本,形成創造性閱讀品質。 

  【課堂實錄】 

  一、導入激趣 

  師: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有著無窮的機智。是啊,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于機智兒童的故事呢” 

  生1:(紛紛舉手)司馬光砸缸(生笑) 

  師: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假設你在場,面對掉在水缸里的孩子,你會怎么做? 

  生2: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 

  生3:扔條繩子把他拉起來。 

  生4:擲根木棍讓他爬出來。 

  師:砸缸的司馬光是機智的,同學們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創見更機智。今天我們就隨著南朝劉義慶再認識兩個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是誰呢?請閱讀《世說新語》兩則。 

  二、品讀《詠雪》 

  師:學習文言文重在朗讀,請放聲朗讀《詠雪》 

  (生放聲朗讀、師同時板書: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師:下面請同學把這句話讀一遍。哪位同學先來試試。 

  生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師:她讀得對嗎?(生點頭)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2:謝太傅在大雪天里舉辦家庭聚會。 

  師:喔,原來是根據文意讀準節奏的。(板書:讀準節奏)。下面請兩人為一組再讀課文,希望和這位同學一樣讀準節奏。 

 。ㄉ僮x課文,一生舉手提問) 

  生3:文中的最后兩句該如何去讀準節奏? 

  師:這兩句確實是全文的難點,要讀準這一句,首先我們要弄清前面“與兒女講論文義”中的“兒女”與今義是否相同? 

  生4:與今義不同,文中的“兒女”指的是侄兒侄女,即謝安的哥哥的兒子和女兒。 

  師:謝安何許人也? 

  生4:謝安是東晉名士,曾任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 

  師:喔,文中的“公”原來指的就是鼎鼎有名的謝安。那最后兩句話又是介紹誰的?請用自己的話講出大意。 

  生5:那個兄女就是謝安哥哥謝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師:根據文意便可讀準節奏,下面誰來攻破這兩句? 

  生6: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師:好,攻破了難點,有誰來挑戰全文?(生陸續舉手) 

  生7:讀全文(搖頭晃腦)。(生笑,給予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的掌聲是對這位同學最高的肯定。你覺得他哪些地方讀得最好? 

  生8:全文的節奏他不僅把握得比較好,而且他讀得很是沉醉。 

  師:噢,高山流水遇知音,你很善于傾聽。確實這位同學不僅讀準了節奏,而且還讀出了音韻味。(板書:讀出韻味)文言文,讀準了節奏就讀懂了一半,還有一半則需讀出韻味。看來,這位同學已經讀懂了《詠雪》。還有哪些同學想向他挑戰,請再讀課文,像這位同學一樣搖頭晃腦讀出韻味來。 

  (生邊笑邊搖頭晃腦地朗讀) 

  師:下面就請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讀出它的音韻味來,并簡要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生9:(搖頭晃腦)公欣然曰:“大雪紛紛何所似?” 

  師:你的朗讀再現了當時謝安說話時的語氣及神態,能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嗎? 

  生9:大雪紛飛,謝安即興提問,很有生活情趣。 

  師:說得好,你看,生活有多廣闊,語文便有多廣闊。(生笑) 

  生10:我喜歡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句話把紛紛揚揚的白雪比作了輕盈的柳絮。 

  師:多有詩情畫意。你知道哪些關于寫“雪”的古詩詞呢? 

  生1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師:這句詩寫的是梨花呀? 

  生11:是以梨花喻冬雪。 

  師:聰明!看來這位同學平時善于積累。我也摘錄了幾首古詩詞,請大家朗讀,看看這些詩句中各是怎樣寫雪的。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樹飛花! 

  ──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 

  ──華幼武《春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 

  ──陸游《夜大雪歌》 

  生12“這些詩句分別把雪花比作飛花、玉蝶、玉龍、天女散花,生動形象。 

  師:那么大家見過雪嗎?(生搖頭)沒見過,那給我們留下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想見見嗎?(生齊答:想。┠敲凑埓蠹议]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紛紛揚揚、飄飄灑灑的雪花,雪花飄起來了嗎?(生閉上眼睛約30秒)下面假設你也參與了當時的討論,請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寫出一兩句,對紛紛揚揚的白雪作生動的描述。 

  曰:“   差可擬” 

  曰:“未若   ” 

  請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推薦一位中心發言人進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組討論,師作行間指導,并參與一小組討論) 

  生13:生a曰:“撒糖空中差可擬。” 

  生b曰:“未若槐花迎風飄! 

  生c曰:“未若鵝毛當空舞! 

  生14:生d曰:“棉絮紛飛差可擬! 

  生e曰:“未若梨花漫天飛。” 

  生f曰:“未若天仙散百荷! 

  生15:生g曰:“櫻花飄落差可擬! 

  生h曰:“未若玉屑靜靜落! 

  老師曰:“未若白蝶翩躚舞! 

  (仍有不少小組舉手) 

  師:剛才我們同學們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們的兩句,你認為哪句對雪花的描述最為貼切、生動、新穎? 

  生16:我認為還是兄子的那句話:撤鹽空中差可擬。 

  師:你認為這句話對雪花的描述好在何處? 

  生17:鹽和雪花都是白的,而且下落方式是相同的。而柳絮、棉絮,鵝毛,槐花等都是往上揚的,且顏色上有的是淡黃色,與雪的顏色和下落方式不大相似。 

  師:這位同學很善于觀察,抓住了鹽和雪花的形似之處。有沒有觀點不同的? 

  生10:我還是覺得兄女的回答更為機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輕盈的特點,都是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的,而且具有美感。 

  師:柳絮和雪花具有神似之處。對雪花最貼切的描述往往是形似和神似的統一。 

  生18:我覺得生c的“未若鵝毛當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為這句不僅形象,且有氣勢。(生鼓掌) 

  生19:我覺得老師的“未若白蝶翩躚舞”最為貼切、生動,具有美感,且富有詩意。 

  師:是嗎?我覺得同學們寫的也不錯,你看,“未若鵝毛當空舞”,不僅形象,且有氣勢,還有“未若梨花漫天飛”,岑參就有一句名言“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他就是以梨花比喻冬雪。下面,大家就帶著這種美好的想像去朗讀《詠雪》。 

 。ㄉ鷰е胂窭首x《詠雪》) 

  三、賞讀《陳太丘與友期》 

  師: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讀一篇,請大家評評我是否讀準了節奏,讀出了韻味? 

 。◣熇收b《陳太丘與友期》,讀后同學們熱烈鼓掌) 

  生1:一個字:好!(生笑) 

  生2:老師有一處讀錯了:“尊君在不”中的“不”應讀,老師讀成了,(馬上有生舉手) 

  生3:這里應讀成,注釋中說這是一個通假字。 

  師:謝謝兩位同學的質疑與解答。下面就請大家自讀《陳太丘與友期》,讀中質疑(板書),在書上將疑難點進行圈點勾畫。 

 。ㄉ宰x課文) 

  師:下面請4人為一組合作學習,質疑解惑。小組內解答不了的請另推薦一個中心發言人作好記錄,提出問題全班討論。 

 。ㄉ纸M討論) 

  生4:我們這一組對文中的后兩句不太懂,友人“下車引之”要做什么?而元方又為何“入門不顧”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非常有價值。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放在這里,待會請大家來解答。在疏通文義方面還有疑問嗎? 

 。ㄉ鷵u頭) 

  師:真沒有?可我對文中的“尊君”、“君”、“家君”不太明白。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誰來告訴我? 

  生5: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君是對對方的尊稱,家君是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師:看來是真懂了。下面請大家分角色來朗讀全文,一生讀敘述性語言,一生扮演友人,一生扮演元方。 

 。ㄉ纸巧首x) 

  師:聽了剛才的分角色朗讀,東漢時期機智過人的元方仿佛歷歷在目。剛才有同學問:友人“下車引之”要做什么?元方又為何“入門不顧”,下面就干脆來個角色串演,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辨(板書:讀后思辨)。兩人為一組,自由組合,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將兩人的對話表演出來,也可以改編對話,甚至還可以創編結局。要求:對話中要體現元方的機智,可以文言與白話夾雜。 

 。ㄉ娂娤挛蛔杂山M合進行排練) 

 。ǖ谝唤M上場“一人當解說,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解說:陳太丘與朋友約好了同行,說好了中午見面,已過中午,友人未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元方當年七歲,在門外玩耍,友人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答:“等你等了半天不來,已走了!庇讶吮惆l怒說道:“真不是個東西,與我說好了同行,卻丟下我一人走了!痹秸f:“你與我父親約定的是中午,中午過了你還未到,則是不守信用。對兒子罵父親,則是沒有禮貌!庇讶烁械綉M愧,下車過來握住他的手說:“剛才是我的不是,對不起,對不起!庇谑窃奖銕ьI他去見他的父親了。(生鼓掌) 

  師:這一組的表演回答了友人為何要“下車引之”,并將結尾的“入門不顧”給予了創編。下面還有沒有將文中對話進行改編的,如面對友人的“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還會有怎樣機智的作答呢? 

  (第二組上場: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生甲:尊君在不? 

  生乙: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甲:(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生乙:家君是非人,君與家君同行,君豈不非人哉? 

  生甲:(慚)小小年紀,機智非凡,佩服佩服。 

  生乙:哪里哪里。 

 。ㄉ笮ΓL時間的鼓掌) 

  師:對于剛才的兩組表演你喜歡嗎? 

  生6:第一組表演創編結局,讓我們意識到要講信用,同時要學會寬容,給人以改過的機會。 

  生7:我更喜歡第二組的表演,改編對話,充分體現了元方的機智。 

  師:剛才的兩組表演,都非常精彩,我覺得不僅表現了大家在才學方面和文中元方一樣機智,而且在品行方面比古人更勝一籌,(生笑,長時間地鼓掌) 

  四、朗讀背誦 

  師: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根植于我們的心靈,伴隨我們成長!下面請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加以背誦。 

 。ㄉ杂衫首x背誦) 

  生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生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生3:背《詠雪》全文(生鼓掌) 

  五、激趣探究 

  今天的課堂上涌現了一批聰穎機智的同學。但是你知道七歲的王戎為什么在大家競相摘吃李子時而他卻不為所動嗎?你知道十歲的孔文舉面對別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機智應答的嗎?你知道時年九歲的徐孺子是怎樣一鳴驚人的嗎?請走進《世說新語》!走進古詩文!

《世說新語》教案 篇20

  七年級《語文》上冊《〈世說新語〉兩則》中選了一篇短文《陳太丘與友期》,我以為此文的編選有不妥之處,現請教于編者方家。

  1、短文標題與內容不太照應。選文《陳太丘與友期》主要記敘的是陳元方七歲時與客的對話,借陳元方的責客語說明“信”、“禮”的重要性,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元方的聰敏。這也正是此文入編《世說新語·方正門》的原因。而“陳太丘與友期”僅僅是故事發生的一個背景,短文記敘它僅是敘述故事的一個鋪墊,用“陳太丘與友期”作標題,既不能表現記敘的主要人物,又不容易使人把握記敘的內容,也不容易使人理解短文的主旨,給七年級新生造成了很多誤導。

  2、課前導讀與課文主旨不甚相符。教材的課文導讀這樣寫:“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這里,有兩位這樣的兒童,讀懂這兩則故事,談談你的感想。”可見,編者在導讀時就將兩則短文的主旨歸為表現古代少年的聰穎機智。作為課前導讀,引導學生閱讀,激發興趣,當然亦無不可,但如果從抓主要矛盾的原則來看,《陳太丘與友期》主要應是通過元方責客的話語表現他懂得為人的道理,借此表明明禮誠信的品格是人所應有的。這樣看,導讀就與選文的主旨不甚相符,極易使學生誤解。

  以上管見,敬請賜教。謝謝!

《世說新語》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能力目標

  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標

  從古人身上學習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謙虛;與人相處應落落大方,有禮有節,誠實守信。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亦稱《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也是同類小說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于通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說》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疏通字詞并翻譯全文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知識以及《世說新語》這部小說的特色。

  2.檢查預習。

  3.要求學生根據書后注釋翻譯三則故事。

  4.重點語句解析。

  四、總結、擴展

  教師點評翻譯的優劣,概括指導古文譯法:變單為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等。

  五、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

  1.三則故事分別表現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用一句話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體會三則故事的語言特點。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人物性格

  2.體會語言特色

  二、課文分析

  1.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聰明機智

  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殺、殘暴。

  2.小說通過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

  孔融:語言描寫

  對守門人所言:初步展示(開始)

  與李膺對話:逐步表現(發展)

  回陳韙之語:進一步表現(高潮)

  陳元方:語言描寫

  曹操:行動描寫

  使…代;自…立→令間諜問→聞之,追殺

  3.讀《世說新語·排調·第二十五》這則故事,體會語言特色

  謝公(人名)始有東山之志(指優游山林的意愿),后嚴命屢臻(下達)勢不獲已(看情勢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易‘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腹恐x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話說得極有意味)

  思考:①謝安聽了郝隆的話后感到慚愧的原因。

 、诒疚恼Z言特色。

  附參考答案:①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可后來畢竟出山為官了。郝隆所志處山則這處山為

  “遠志”,出山則為小草。因此謝安“出山”則為小草。

 、谡Z言雋永,意味深長。

  遠志:名為藥名,更指人的潔身自好的志向。

  三、總結、擴展

  1.《世說新語》善于通過特征性的細節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記言、記事相結合。

  3.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

  四、作業 

  課后練習一

  探究活動

  一、方仲永與孔融的人生起點一樣,但結局卻大不相同,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說:同學們先找到《傷仲永》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關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跡的資料;然后在對比閱讀的基礎上在班內組織討論;最后形成一定的結論。

  二、你認為陳太丘的做法可不可。繛槭裁矗

  解說:可以在班內組織討論或展開辯論。

《世說新語》教案 篇22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翻譯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敝x道韞說:“不如說是柳絮隨風舞動的樣子!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ㄍā胺瘛保?”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翻譯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已過,(友人)沒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來。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

  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沒來,他已經走了。”朋友便生氣了:“不是人哪!和別人相約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痹秸f:“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庇讶烁械綉M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不回頭看。

  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等詞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

  2、背誦兩篇短文。

  3、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5、教導人們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要高雅。

  【教學重點】

  1、把握本文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敘為主的特點。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這兩則短文都是敘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著可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說新語》記事的特點。我們應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多方討論,交流看法,如《詠雪》中,你認為哪個比喻更好?《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結合,自主合作探究與點撥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3、延伸閱讀法。本文用兩課時教讀,時間略有富余,可從《世說新語》中再選一兩個故事讓學生閱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打印好的閱讀材料、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詠雪》。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疏通文意;學生復述故事,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板書文題)

  設計二:同學們,我們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舉一些嗎?(學生答)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王戎評李……請同學講講王戎評李的故事。(教師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

  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這本書的《詠雪》。(板書文題)

  二、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學生齊讀注解①,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三、研讀《詠雪》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學生分為6組,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

  3、選三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教師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學生分組探究問題:

 、鸥鹘M提問:

  疏通文意后,請同學們深讀課文,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

  ⑵教師歸納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僦x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凇肮笮贰痹撊绾卫斫?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

 、郯蜒┍茸鼷},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菍W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酌情指導。

  明確:

 、傥恼麻_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松的氣氛。

 、趯Α肮笮贰保胁煌慕忉專河腥苏J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塾谩叭鳆}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學列舉的喻體有“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師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適當引申其他詠雪名句,如韓愈《春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5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6、默寫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陳太丘與友期》。學生朗讀課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閱讀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討解決;背誦課文;歸納借鑒本文的寫法和語言特色,積累詞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

  設計二: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回答:“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成功的人”……)如果我們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你結識了小元方,你就會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板書文題)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

  三、選兩個學生復述課文,注意情節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內容,其他同學點評

  四、師生互動,研討課文,背誦課文

  1、各小組提問。

  2、教師歸納所提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拧叭罩小边@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么判斷遲到?

 、朴讶说降资且粋怎樣的人?

  ⑶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仍谟讶恕皯M”“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3、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

  明確:

 、殴糯亩〞r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普n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有同學通過網絡查閱相關資料,獲知友人是比陳太丘官高兩品的官員,平素對陳太丘傲慢無禮。

 、情喿x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

  4、教師出示省去標點的原文,學生試讀,然后背誦。

  ⑴投影顯示: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普堃粚W生嘗試讀文,應讀出句讀、語氣來。

  ⑶全班齊讀、背誦。

  五、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體味語言簡練意義豐厚的特色

  提問:通過研讀這兩篇短文,《世說新語》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學生回答,明確:敘事簡潔,敘中有議;語言凝練、辭意雋永;咫尺萬里,辭近旨遠;小中見大……教師不必評判,學生讀后有得,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2篇) 相關內容:
  •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16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1、俄而:片刻。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2、撒鹽空中差可擬2、擬:比,比擬3、未若柳絮因風起3、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去:離開。...

  • 《世說新語》優秀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2篇)

    學習目標: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 《世說新語》教案(通用18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 《世說新語》教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1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1、俄而:片刻。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2、撒鹽空中差可擬2、擬:比,比擬3、未若柳絮因風起3、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去:離開。...

  •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精選9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 《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 綜合性學習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合川市| 景谷| 颍上县| 南宁市| 昌图县| 武宣县| 阿克陶县| 双城市| 炎陵县| 洛隆县| 阳原县| 凤阳县| 霍邱县| 柳河县| 汝南县| 石首市| 博罗县| 涪陵区| 长垣县| 十堰市| 通州市| 德州市| 井冈山市| 电白县| 会昌县| 泗洪县| 庆元县| 多伦县| 通州区| 和田市| 郧西县| 库伦旗| 囊谦县| 桂平市| 中山市| 凉城县| 宣汉县| 连城县| 新乐市|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