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畫》教學設計(精選19篇)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學習必認字11個,必寫字6個,理解本課詞語,引導學生積累運用,并指導個別字的書寫。
★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大地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滲透環保教育。
★繼續學習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多種方法識字,并能爭取朗讀、感悟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積累;“穿梭”一詞的理解。
教具準備
圖片,詞卡,多媒體課件
課后反思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中第四個主體單元“祖國”中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文中描述了“我”坐在火車的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看到車窗外美麗的風景,感覺到我們的祖國美麗如畫;疖囋趧,“畫”也在動,這幅流動的畫更美麗。而文中的“我”則是最美麗的,因為“我”不隨便往“畫”里扔垃圾,是一個“懂事”的娃娃。這篇散文詩共分為兩小節,內容不難理解,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著濃濃的情意,也賦有濃厚的童趣,有著很豐富的審美資源。本文需要學生識寫的生字,都包含在優美的詞句當中,因此,本課的識字教學可以和對文章閱讀緊密結合。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朗讀與欣賞,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詩歌的優美,在積累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祖國,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些,都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還應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本課力求體現了以下幾點:
1、利用多種方法識字。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痹诒菊n的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識字能力,注重看拼音識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漢字構字規律,形聲字的特點來識字。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的老師。” 在本課的識字鞏固環節中,我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入了適當的識字游戲,如:當小老師帶讀、開火車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情境導入,初識課題。
1、同學們,你們出去旅游坐過火車嗎?(生:坐過)“嗚——”火車鳴笛的聲音。師:聽,這是什么聲音?(生:火車聲)這時出現火車畫面。師:同學們快坐好,我們今天將乘坐這列火車進行一次快樂的旅行。(實際為組織教學。)
2、師:火車開了!同學們快看。ńo學生放流動的畫面。)看完后師生共同小結:這真是一幅流動的畫。
二、指導書寫。
1、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詩歌“流動的畫”,(屏幕課題)“流動”是這節課需要學習寫的詞,請同學們跟老師書空課題。(“流”字用紅筆寫。)讀課題,指 “流”字問: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點撥學生:用部首幫助理解這個字的意思,然后記住它,這真是一個好方法。)指導:寫這個字的時候注意不丟:點。老師板書。(學生練習)
2、“動”請你觀察,怎么才能將字寫漂亮?書寫動
3、請你們觀察,怎么寫才能將這兩個字寫漂亮?
4、學生書寫,學生寫字,評價。(把學生的字展示)
5、展示學生作品,然后補充完整
過渡: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這到底是一幅什么樣的畫。
三、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打開書20頁,讀全文,看看和小作者一起看到了什么。遇見不認識的字,借助課后識字表的拼音爭取讀正確。
2、誰想讀課文?其他同學聽他讀音是否正確,一會兒來評價。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評價,如果他能做到讀正確,并比較流利,就獎勵紅星給他。
4、男女生分小節讀,想一想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哪些景色?
四、朗讀課文,識詞記字。
。ㄒ唬
1、學生匯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老師板書簡筆畫。
我們和小作者一起看到的景色在課文的哪一小節?(第一小節)找找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2、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加深對字詞的理解,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詞語。(注:以下順序并非上課時的順序,是將處理方式備出,上課時根據學生情況靈活調整。)
*小河彎彎曲曲。想見過的小河什么樣子,再讀這句話。想想還有什么是彎彎曲曲的,你能用這個詞說句話嗎?
*山腰飄著白紗。
A、讀詞語:山腰,白紗
B、請同學把詞貼到黑板上,和圖對應。
C、“山腰”引導學生貼到山的中部,結合人身體部位“腰”,來理解這個詞;用“月字旁”來幫助記這個字。(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記字)
D、想象:青青的山,綠綠的樹,山腰上繞著朵朵白云,美嗎?試著讀出來。
*汽車往來穿梭。這句話中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梭”——課件演示什么是梭子以及梭子是如何織布的。(可見突破學生理解的難點。)聯系生活實際:汽車如何在公路上跑,理解往來穿梭。讀出感受。
*路邊開滿鮮花。在板書上貼上剪好的花草圖,請學生把鮮花這個詞語貼上。請學生判斷“鮮”的部首。(鮮的部首是個難點,學生不易判斷,教師該點撥的要點撥。)(查字典)
*水庫好似明鏡。出示圖,直觀感受,問:還可以說“水庫好_明鏡!保ㄓ脫Q詞的方法理解好似。)
*山坡點點人家。人家在哪?學生在圖中找,老師順勢貼出:山坡,這個詞語。指導學生看圖理解:這幾戶沒,那幾戶,離得很遠。讀出感受。(必要時,這句老師可以范讀。)
3、我們從第一小節的景色描寫中,仿佛和小作者在火車上看到的一幅“流動的畫”。(再次點題)你能試著用“流動”說一句話嗎?(在理解流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積累運用的意識。)
4、請你們帶著感情,再讀書中對這幅畫的描寫。
5、這幅流動的畫真是太美了!板書:美
6、背誦喜歡的詩句,配樂。
7、發散思維:武老師,在暑假去了西藏,乘坐火車沿著青藏鐵路駛向拉薩,沿途我也看到了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牦牛山野遍地、梯田層層疊疊、雪山高聳入云、牧民悠閑自得)這流動的畫中都有什么?
8、這么多寫也寫不完,怎么辦呢?你們從書上找一找,仔細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省略號)
9、再來讀第一小節,感受祖國大地的美麗。
(同學們讀得多投入阿,有的還帶有表情,有的還加上動作,F在讓我們帶著這份美麗的心情讀一讀第一小節。)
。ǘ
1、過渡:小作者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是怎樣想的呢?誰來讀讀第二小節。
2、大屏幕出示第二小節,指名讀,提示學生注意變紅的字的讀音。(忽然,扔出,弄臟,臉頰,都是比較容易讀不準的,點紅讓學生注意讀音,如果學生又讀不正確的,及時指正。)
3、再讀讀這小節,想:為什么媽媽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滲透環保意識)
4、理解“臉頰”。
5、師:這個小作者如此懂事,所以微笑浮上了媽媽的“臉頰”——貼詞語。你在平時做什么事情時微笑會浮上你的、媽媽的或老師的臉頰?(即指導說話,又滲透思想教育。)
6、請你臉頰上浮著微笑來讀第二小節,讀出媽媽的喜悅心情。
7、你認為這是個怎樣的娃娃?為什么?
8、讀句子“窗外是祖國的美景,千萬不要弄臟它!”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你知道不能弄臟它的原因嗎?板書:愛。
9、國慶節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隨父母坐上火車去外地旅游,你會怎么做呢?
10、你們也是懂事的孩子,再讀第二小節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過渡:你們用自己的方法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用朗讀理解了課文內容,所以這課里的字詞都愿意和你們交朋友。
2、指名當小老師帶讀黑板上的詞語。
山腰、白紗、鮮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臟、浮出、一幅、微笑、臉頰
3、生字火車開啟來:開火車游戲鞏固生字。
4、出示:嗚,腰,紗,鮮,似,浮,哦,幅。觀察這節車廂的字有什么共同特點。(左右結構,形聲字,用部首可以幫助理解字義,記住這個字。)
5、悄悄話游戲:選擇一個形聲字和同桌說說怎么記。(鞏固并運用這種識字方法)
6、請一名學生說一個字,展示方法。
7、別的生字你還可以怎么記?(上下結構)
8、看,現在開來了一列火車,滿載著我們今天剛剛認識的生字朋友,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些詞?讀對了,小火車就會繼續前進。
9、讓我們再次和小作者一起欣賞這流動的畫,拿起書齊讀課文。
六、課外延伸,小結全文。
祖國的山河美如畫,國慶節快到了,希望你們能走出家門暢游祖國的山山水水,別忘了把美好的景色拍下來,也別忘了向小作者那樣,做個懂事的孩子。
七、拓展作業。
1、積累本課的好詞句。
2、搜集祖國名勝古跡的圖片,寫上一句說明,辦個展覽。
2、識字與閱讀相結合,感悟詩歌的美。這首詩歌充滿童趣,對祖國美景的描寫也非常優美,因此,我把對課文中一些字詞的理解、積累、運用放到閱讀中,放到語言環境中。在教學中,邊理解字詞,邊閱讀感悟,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全文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情感,同時滲透熱愛祖國,保護環境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老師的引導、點撥作用,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4、體現隨文識字,先是整體通讀全文,然后過渡到逐句理解,最后結尾反饋識字效果。
5、注重低年級的寫字教學,不是安排在課尾,做上課靈活機動的部分;而是把寫字放在課前,真正落實8分鐘左右的寫字教學,夯實寫字教學。
6、引導學生發散時有圖片輔助。在教學中我們總希望讓學生聯系自己展開想象來說。但針對低年級孩子對外界接觸較少的現狀,我們不能讓孩子憑空想象,胡想亂說,于是我利用課外的圖片(西藏風光),引導學生,有了視覺沖擊,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說,發散不能漫無邊際,仍需要老師的點撥引導)
不足:老師的板書與課件的呈現差距比較大,老師繪畫的基本功還需要加強。
思考:低年級的隨文識字教學怎么搞?要繼續不斷摸索。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學習必認字11個,必寫字6個,理解本課詞語,引導學生積累運用,并指導個別字的書寫。
★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大地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滲透環保教育。
★繼續學習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多種方法識字,并能爭取朗讀、感悟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積累;“穿梭”一詞的理解。
教具準備
圖片,詞卡,多媒體課件
課后反思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中第四個主體單元“祖國”中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文中描述了“我”坐在火車的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看到車窗外美麗的風景,感覺到我們的祖國美麗如畫;疖囋趧,“畫”也在動,這幅流動的畫更美麗。而文中的“我”則是最美麗的,因為“我”不隨便往“畫”里扔垃圾,是一個“懂事”的娃娃。這篇散文詩共分為兩小節,內容不難理解,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著濃濃的情意,也賦有濃厚的童趣,有著很豐富的審美資源。本文需要學生識寫的生字,都包含在優美的詞句當中,因此,本課的識字教學可以和對文章閱讀緊密結合。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朗讀與欣賞,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詩歌的優美,在積累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祖國,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些,都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還應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本課力求體現了以下幾點:
1、利用多種方法識字。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識字能力,注重看拼音識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漢字構字規律,形聲字的特點來識字。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的老師。” 在本課的識字鞏固環節中,我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入了適當的識字游戲,如:當小老師帶讀、開火車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情境導入,初識課題。
1、同學們,你們出去旅游坐過火車嗎?(生:坐過)“嗚——”火車鳴笛的聲音。師:聽,這是什么聲音?(生:火車聲)這時出現火車畫面。師:同學們快坐好,我們今天將乘坐這列火車進行一次快樂的旅行。(實際為組織教學。)
2、師:火車開了!同學們快看!(給學生放流動的畫面。)看完后師生共同小結:這真是一幅流動的畫。
二、指導書寫。
1、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詩歌“流動的畫”,(屏幕課題)“流動”是這節課需要學習寫的詞,請同學們跟老師書空課題。(“流”字用紅筆寫。)讀課題,指 “流”字問: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點撥學生:用部首幫助理解這個字的意思,然后記住它,這真是一個好方法。)指導:寫這個字的時候注意不丟:點。老師板書。(學生練習)
2、“動”請你觀察,怎么才能將字寫漂亮?書寫動
3、請你們觀察,怎么寫才能將這兩個字寫漂亮?
4、學生書寫,學生寫字,評價。(把學生的字展示)
5、展示學生作品,然后補充完整
過渡: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這到底是一幅什么樣的畫。
三、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打開書20頁,讀全文,看看和小作者一起看到了什么。遇見不認識的字,借助課后識字表的拼音爭取讀正確。
2、誰想讀課文?其他同學聽他讀音是否正確,一會兒來評價。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評價,如果他能做到讀正確,并比較流利,就獎勵紅星給他。
4、男女生分小節讀,想一想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哪些景色?
四、朗讀課文,識詞記字。
(一)
1、學生匯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老師板書簡筆畫。
我們和小作者一起看到的景色在課文的哪一小節?(第一小節)找找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2、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加深對字詞的理解,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詞語。(注:以下順序并非上課時的順序,是將處理方式備出,上課時根據學生情況靈活調整。)
*小河彎彎曲曲。想見過的小河什么樣子,再讀這句話。想想還有什么是彎彎曲曲的,你能用這個詞說句話嗎?
*山腰飄著白紗。
A、讀詞語:山腰,白紗
B、請同學把詞貼到黑板上,和圖對應。
C、“山腰”引導學生貼到山的中部,結合人身體部位“腰”,來理解這個詞;用“月字旁”來幫助記這個字。(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記字)
D、想象:青青的山,綠綠的樹,山腰上繞著朵朵白云,美嗎?試著讀出來。
*汽車往來穿梭。這句話中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梭”——課件演示什么是梭子以及梭子是如何織布的。(可見突破學生理解的難點。)聯系生活實際:汽車如何在公路上跑,理解往來穿梭。讀出感受。
*路邊開滿鮮花。在板書上貼上剪好的花草圖,請學生把鮮花這個詞語貼上。請學生判斷“鮮”的部首。(鮮的部首是個難點,學生不易判斷,教師該點撥的要點撥。)(查字典)
*水庫好似明鏡。出示圖,直觀感受,問:還可以說“水庫好_明鏡。”(用換詞的方法理解好似。)
*山坡點點人家。人家在哪?學生在圖中找,老師順勢貼出:山坡,這個詞語。指導學生看圖理解:這幾戶沒,那幾戶,離得很遠。讀出感受。(必要時,這句老師可以范讀。)
3、我們從第一小節的景色描寫中,仿佛和小作者在火車上看到的一幅“流動的畫”。(再次點題)你能試著用“流動”說一句話嗎?(在理解流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積累運用的意識。)
4、請你們帶著感情,再讀書中對這幅畫的描寫。
5、這幅流動的畫真是太美了!板書:美
6、背誦喜歡的詩句,配樂。
7、發散思維:武老師,在暑假去了西藏,乘坐火車沿著青藏鐵路駛向拉薩,沿途我也看到了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牦牛山野遍地、梯田層層疊疊、雪山高聳入云、牧民悠閑自得)這流動的畫中都有什么?
8、這么多寫也寫不完,怎么辦呢?你們從書上找一找,仔細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省略號)
9、再來讀第一小節,感受祖國大地的美麗。
(同學們讀得多投入阿,有的還帶有表情,有的還加上動作,F在讓我們帶著這份美麗的心情讀一讀第一小節。)
(二)
1、過渡:小作者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是怎樣想的呢?誰來讀讀第二小節。
2、大屏幕出示第二小節,指名讀,提示學生注意變紅的字的讀音。(忽然,扔出,弄臟,臉頰,都是比較容易讀不準的,點紅讓學生注意讀音,如果學生又讀不正確的,及時指正。)
3、再讀讀這小節,想:為什么媽媽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滲透環保意識)
4、理解“臉頰”。
5、師:這個小作者如此懂事,所以微笑浮上了媽媽的“臉頰”——貼詞語。你在平時做什么事情時微笑會浮上你的、媽媽的或老師的臉頰?(即指導說話,又滲透思想教育。)
6、請你臉頰上浮著微笑來讀第二小節,讀出媽媽的喜悅心情。
7、你認為這是個怎樣的娃娃?為什么?
8、讀句子“窗外是祖國的美景,千萬不要弄臟它!”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你知道不能弄臟它的原因嗎?板書:愛。
9、國慶節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隨父母坐上火車去外地旅游,你會怎么做呢?
10、你們也是懂事的孩子,再讀第二小節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過渡:你們用自己的方法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用朗讀理解了課文內容,所以這課里的字詞都愿意和你們交朋友。
2、指名當小老師帶讀黑板上的詞語。
山腰、白紗、鮮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臟、浮出、一幅、微笑、臉頰
3、生字火車開啟來:開火車游戲鞏固生字。
4、出示:嗚,腰,紗,鮮,似,浮,哦,幅。觀察這節車廂的字有什么共同特點。(左右結構,形聲字,用部首可以幫助理解字義,記住這個字。)
5、悄悄話游戲:選擇一個形聲字和同桌說說怎么記。(鞏固并運用這種識字方法)
6、請一名學生說一個字,展示方法。
7、別的生字你還可以怎么記?(上下結構)
8、看,現在開來了一列火車,滿載著我們今天剛剛認識的生字朋友,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些詞?讀對了,小火車就會繼續前進。
9、讓我們再次和小作者一起欣賞這流動的畫,拿起書齊讀課文。
六、課外延伸,小結全文。
祖國的山河美如畫,國慶節快到了,希望你們能走出家門暢游祖國的山山水水,別忘了把美好的景色拍下來,也別忘了向小作者那樣,做個懂事的孩子。
七、拓展作業。
1、積累本課的好詞句。
2、搜集祖國名勝古跡的圖片,寫上一句說明,辦個展覽。
2、識字與閱讀相結合,感悟詩歌的美。這首詩歌充滿童趣,對祖國美景的描寫也非常優美,因此,我把對課文中一些字詞的理解、積累、運用放到閱讀中,放到語言環境中。在教學中,邊理解字詞,邊閱讀感悟,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全文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情感,同時滲透熱愛祖國,保護環境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老師的引導、點撥作用,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4、體現隨文識字,先是整體通讀全文,然后過渡到逐句理解,最后結尾反饋識字效果。
5、注重低年級的寫字教學,不是安排在課尾,做上課靈活機動的部分;而是把寫字放在課前,真正落實8分鐘左右的寫字教學,夯實寫字教學。
6、引導學生發散時有圖片輔助。在教學中我們總希望讓學生聯系自己展開想象來說。但針對低年級孩子對外界接觸較少的現狀,我們不能讓孩子憑空想象,胡想亂說,于是我利用課外的圖片(西藏風光),引導學生,有了視覺沖擊,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說,發散不能漫無邊際,仍需要老師的點撥引導)
不足:老師的板書與課件的呈現差距比較大,老師繪畫的基本功還需要加強。
思考:低年級的隨文識字教學怎么搞?要繼續不斷摸索。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接觸文章課內容,能夠準確流利的誦讀文章。
2、調動學生運用已有識字經驗,讓學生在情境中認字13個,會寫“流”、 “動”、“扔” ;通過識字,感受到形聲字部首表義的特點,從文字中尋找趣味,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和語文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情境中認字13個,會寫“流”、 “動”、“扔”
一、激趣導入,揭示目標
1、 談話:課前,同學們從大屏幕上所看到的一幅幅圖片,是老師通過網絡搜集到的咱們祖國的一些名山大川、風景勝地。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美麗可愛的地方,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有一個小作者,他和媽媽一起坐著火車外出旅行,在車上,看到那美麗如畫的景色,情不自禁地把看到的美景寫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詩,名字叫《流動的畫》。這節課,我們就走進第四單元“祖國”,一起來欣賞它。
2、板書課題,跟老師一起寫。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流動的畫上畫的是什么?畫怎么會流動?)
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3、出示目標:
(1)、隨文認字13個,會寫“流”、“扔” 。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聽讀課文,想象畫面
。1)現在請大家欣賞“流動的畫”,不過,這幅畫不是用眼睛來欣賞,而是用“心”來欣賞。閉上眼睛,看誰看到的畫最美麗。教師配樂朗讀課文。
。2)睜開眼睛吧,剛才看到“流動的畫”了嗎?看到什么了?
。3)多美的圖畫!你們想不想讀一讀課文,更近距離地欣賞“流動的畫”?
2、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同學們,請自由讀一讀課文。你對自己有什么要求呢?遇到了不認識的生字,你想怎么去解決它?
3、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1)同桌共讀課文,遇到不認的字想辦法解決。
。2)相互認讀綠色通道及生字格中的生字,讀正確的畫一張笑臉。
時間:3分鐘
4、檢測:
。1)認讀詞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2組),齊讀,再打亂順序讀
一幅畫 山腰 白紗 鮮花 忽然 微笑 浮現 流動 弄臟 扔掉
。2)認讀生字。
①嗚 啦 哪 啊 哦(你發現了什么?這些字都帶口字旁,都和說話有關系,再讀一讀課文里的句子,體會一下) 出示句子:嗚——
火車開啦!
快看哪!
啊,真的!
哦,媽媽,我知道啦!
、诜 腰 紗 鮮 流 動 扔 臟 (抽查2組,再齊讀)
③ 似 忽 弄 微 。ㄒ龑Ю斫庖馑迹
還有幾個字寶寶,要單獨和大家見面。認讀生字,并把他們送回家。
課件出示句子,
▲ 似
師:這句話什么意思啊?(水庫好像一面鏡子一樣,山坡上還有一些住家的人)
師:多美啊,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吧!
▲ .“忽然”還可以換成什么詞?(突然)來,把“突然”帶進去讀一讀看看對嗎?
▲ 師: 你能用“弄”說一句話嗎?
▲ “浮”為什么是三點水旁?那浮的反義詞是什么?(沉)
“臉頰”在哪?來,咱們大家一塊用手輕輕地拍拍我們的小臉頰。
好多同學都找對了,臉頰就是臉部的兩側。
來,讓微笑浮上我們大家的臉頰吧!
。3)游戲鞏固:小火車把生字送回課文。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字學得這么好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加通順、流利,趕快試試吧!
2、師: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這么多同學都想展示自己?
那咱們來個對抗賽吧,男、女生各請一名代表比賽,看誰讀的好!
3、初步理解,感知內容
。1)讀第一小節
、僬n文我們已能正確流利的朗讀了,課前的小疑問相信同學們也已經能解決,誰能說一說:流動的畫指的是什么?為什么畫是流動的?(坐在火車上,看到外面的景物就像流動的畫,景物是在變化著的)
②誰能從文中找出畫上的內容?
師:我們來讀一讀這畫中的景色吧。指生讀
出示:課件:小河彎彎曲曲, 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
③畫中有哪些景物?指生回答,板書:
、軄,睜大眼睛,透過車窗,向外看:欣賞課件,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高興、喜悅、激動、新奇)多美的畫呀,把你的高興、喜悅讀出來,把你的新奇讀出來:
啊,真的!小河彎彎曲曲, 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
讓我們乘上火車,和小作者一起再來感受:讀第一小節
⑤火車繼續在向前開,欣賞美景:課件
。2)、讀第二小節
多美的景色呀,欣賞著美景,小作者最想做什么?
此時你們最想做什么?(拍照、唱歌、畫畫) ?你愿意破壞這美景嗎?小作者呢?他看見了什么?他知道了什么?
來,讓我們一起留住這美景,保護好這美景。
生齊讀第二小節
。3)讀全文:
這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的畫,我們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讓它變得更美麗,千萬不能弄臟它。讓我們伴著音樂,再來欣賞這幅流動的畫,用我們的朗讀把它留下來。
四、寫字練習
同學們剛才還有很多想法,想拍照片,想唱歌,想畫畫,想不想像作者一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我們還要掌握寫字的本領,到時候就可以用我們的筆把它記錄下來。
1、觀察一下,那一個字最難寫?
指導寫:扔
2、學生寫字 展示 評價
五、拓展閱讀,反饋檢測
1、今天大家學生字,讀課文,學寫字,都表現得特別棒。
(1)連線
。2)選詞填空:
紗 沙 留 流
。 )土 。 ) 窗 。 ) 下 。 )動
2、老師想送給大家一件禮物,我邀請大家和我一起欣賞幾幅畫!想看嗎?
祖國是張五彩畫
東海水,舞浪花, 海南島,穿綠褂,昆侖山,戴雪蓮,
黑龍江,披銀沙,東南西北處處美,祖國是張五彩畫!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字形,自主識字。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感受詩的韻律美,語言美,感受祖國山川的秀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詩歌預留的生成點,引導學生想象和有創意的表達,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感悟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詩歌預留的生成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有創意的表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坐過火車嗎?你在火車上看見過哪些美麗的景色呢?
2、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登上火車,去欣賞一幅流動的畫。
3、老師寫詩題,學生書空。
4、全班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讀通課文。
1、這流動的畫里會畫些什么呢?想知道嗎?聽配樂朗讀。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
2、你們想讀嗎?不過詩中有許多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3、學生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
4、認讀生字詞,檢查識字情況。
(出示課件)誰愿意來讀一讀,說一說怎么記住它。
5、指名分小節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三、創設情境,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生齊讀第一詩節)
2、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們都看到什么樣的美景?(師板書相關詞語)
3、課件出示相關語句,指導感情朗讀。
。1)“山腰飄著白紗” 這里“白紗”是指什么?(結合畫面理解意思)“白紗”怎么飄的?指導學生輕柔地讀。ㄖ该x)
。2)理解“汽車往來穿梭” 一句。汽車在馬路上,來來往往,開得多快呀!讀時要快些!奥愤呴_滿鮮花”要讀得慢些。(同桌互相練習朗讀)
。3)美麗的畫里還有什么呢?“山坡上點點人家”這句話該怎么讀?(多種形式練讀)
4、反復誦讀,體會詩情
(1)現在連起來誦讀這一節詩,邊讀邊想象畫面。還可以加上加上動作,等會兒請你們來表演!
(2)全班表演讀。
5、展開想象,借詩習詩
。1)作者看到的景色真是太美了!但這幅流動的畫里只有這些景物嗎?這么多美麗的景色都寫不下了,所以詩中用什么表示?(師板書省略號)。
(2)想想在火車上還可能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色?現在請你們來當回小詩人,學著課文中的句子,把作者沒寫出來的美景說一說。(生說詩句,評議激勵)
四、深入品讀,感悟詩情。
1、是呀!祖國處處都有美麗的景色?吹竭@迷人的景色,詩中的小朋友他想做什么呢?一起讀讀第二個詩節。
2、你喜歡這個娃娃嗎?為什么?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誰來朗讀他說的兩句話。
3、祖國的的畫中有個懂事的娃娃,祖國的畫就更美了!我們的校園也是祖國的一部分,同學們應該怎樣做一個懂事的娃娃呢?(師板書:愛祖國)
五 回歸整體,深化感情
祖國的景色如詩如畫,祖國孩子的心靈比畫更美,讓我們一起來贊美贊美她們吧!生誦讀這首詩歌。
欣賞歌曲《綠色的祖國》。
[板書設計]
小河
汽車 流動的畫 愛祖國
人家……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介: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首兒歌主要講“我”坐在火車的車窗邊看到窗外的風景隨著火車開動而“動”起來,更加美麗,禁不住發出贊嘆,并且在媽媽的幫助下以實際行動愛護它的事。小詩既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情趣。它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氣息。
教學片斷:
師:誰來說說“我”看到的是一幅怎么樣的畫?畫中都有哪些風景?
生:畫中有小路。
師:小路是怎么樣的呢?
生:彎彎曲曲的。
師:好,還有什么呢?
我指名一個學生回答,他答不上來,我讓另一名學生幫幫他,另一名學生說:“你看看書就知道了。”果然,第一位學生看了書,回答了。
他說:“山腰飄著白紗。”
師:對,這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說說嗎?
生:就是山上很白,地上有沙子。
師:是這樣嗎?看看這個:“紗”字,它是表示“沙子”嗎?誰來說說不同的意見?
生:我知道,這句的意思是:山腰上飄著白云。白紗就是白云啦。ㄋ呎f還邊用雙手在自己的腰間做出白云飄動的樣子,十分生動。)
師:說得太準確了。掌聲送給他!只在這樣積極地動腦筋,才能找到最準確的答案!誰接著說?
學生繼續根據書上的描述說著。突然有一名學生回答說:“水庫里還在天鵝在游來游去。
師:哦,是啊,駿赫同學還想象到了這么清澈的水庫中還有天鵝在游呢。這是書上沒寫到的,那你還能接下去想象,坐在火車里還能看到些什么風景嗎?
生:山上有一大片的果樹林。
生:果子都成熟了。
生:有農民在秋收。
生:可以看到天空中白云在飄。
生: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
生:蜻蜓在水庫上點水。
師:哦,你的眼睛還真尖,連小小的蜻蜓也能看得見。
生:我想還可以看到大雁往南飛。
生:瀑布后面還有洞,就像水簾洞一樣。
師:大家的想象可真豐富。連水簾洞都想到了。如果我們能把剛才說的內容記下來,學著書上的句子的樣子來說一說,也就成了一幅幅流動的畫了。你能試著編一編嗎?每人編一句試試!
生:我能!小鳥飛來飛去。
師:好的,就像這樣!
生:小兔蹦蹦跳跳。
師:多可愛的小兔呀。
生:農民在收果實。
師:好,秋天有這么多的果實,農民伯伯一定會收得很忙的,如果能換個說法肯定會讓句子更美。
生:農民忙著秋收。
師:真棒!能讓句子更優美了!水平真高!
生:樹葉紛紛落下。
師:啊,還懂得用“紛紛“這個詞了!真是了不起!把樹葉一片片落下來的樣子都表現出來了。
生:秋風涼涼地吹。
師:啊,多涼爽的風。
生:牛兒吃著青草。
師:多悠閑啊!
生:小馬練習奔跑。
師:多勤奮的小馬!就像我們在練習說句子一樣,在訓練自己的本領呢!
生:白云飄來飄去。
生:說得太好了,連靜平同學也在積極動腦筋呢,還說得這么好。大家都要加油喔!
生:楓葉都變紅了。
師:說出了秋天的特點,好!
生:小魚躍出水面。
師:同學們說的一點都不比書的差!如果我們回去后把剛才說的記錄下來,就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流動的畫!如果再給它配上插圖,那就更美了!今天回去就讓我們來完成這個作業吧!
教學反思:
教完這堂課,我感到無比的輕松和愉快。我看到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一步步地深入課文,進入文章所描繪的畫面,從中感悟到祖國的美好山河,激發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再進一步學編句子,在仿編中積累語言,學會創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因為,我做到了以下這兩點:
一、給學生一個舞臺,他就能盡情地演出。在本節課中,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漲的情緒,積極地投入到思考創造中,編出了一句句優美的詩句。這正是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帶給我們的最大的收獲!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一個很重要的指導思想,那就是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它要求我們根本性地改變學習狀態、學習情感、學習方式,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培養的人才需要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更要求我們轉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讓他通過自己去獲得更多的知識。
自主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究方法,并在教師的適度點撥引導下,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感悟得到原創性的知識!白灾鲗W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倡導以人為本的原則。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領域。
在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實踐、感悟、積累。學生學習課文時,不是進行分析講解,而是創設情境,讓學生直接課文中具體、生動的形象,進入課文報描繪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到,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產生了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愿望,他們的思維處于異;钴S的狀態。先是通過想象畫面,再對語言進行組織、提煉,仿編句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層層深入文本,在語言實踐中超越文本,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任其發揮的舞臺,才會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從而去體驗成功,感受快樂!課堂上,我是引導者,學生是創造者,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通過自己來獲得的,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的,這正是我想努力體現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二、能把表揚與激勵藝術融合在一起,寓激勵于表揚中,在表揚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開發群體智慧,激發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的奧秘不在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課堂上,學生有了興趣,才有交流的動機;有了興趣,思維才會活躍,而培養興趣的重要途徑就是“激勵” 。
教師對學生的激勵話語不是簡單蒼白的“你真棒!”,而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的。教師的話語中充滿了感情,充滿了熱情,滿懷深情地期待學生,細致入微地關愛學生并在語言方面進行引導。在課堂上造出鼓舞人心的氛圍。每個孩子得到表揚后,坐下來都是帶著滿足感的,孩子們在課堂上始終是搶著發言的。這樣的互相激發也是互相促進。就連班上最差的學生靜平同學也得到了啟發。他回答的那一句“白云飄來飄去”雖然不是非常好的一句,但對于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飛躍了,這對他來說是最可寶貴的。要知道,他平時是很少發言的,作業也都基本上無法獨立完成的。
在這整堂課中孩子們始終處于一種快樂的狀態。孩子在自然、充滿溫馨的氣氛中傾聽、交流、表達,顯示出自己的獨特性,同時也讓孩子不斷地樹立起信心。學生在老師的引導、表揚下,不斷地增強了自信心,對學習也有了更強的自主性,課堂的質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愛因斯坦說過:“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所有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掌握方法,具備學習的能力和養成學習的習慣,當學生們長大后離開了學校,在教室里學會的東西也許會忘記,但永遠留在他們身上的,是一種鼓勵、一種信心、一種創造。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9個。
2.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感受詩的內涵,有感性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教學重點:自主識字9個。
教學難點:通過各種形成的朗讀,感受詩的內涵。
教具準備:錄音機,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引言導入,提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坐過火車嗎?坐過汽車嗎?在汽車上你們都看到過什么?今天我們就和一位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車,去看一幅流動的畫。(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撓祵W生生活實際,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興趣,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杂勺x課文
1.標出文中不認識的生字,看看你用什么辦法記住它?
2.你讀了這篇課文,知道了什么?
(二)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回憶學過的識字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反饋交流。
。1)出示小黑板:讀詞。你會讀哪個詞就讀哪個詞。
。2)認識生字:看看你是否還認識我們這些生字朋友?認讀生字。
三、讀通課文,整體感悟
1.師: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課文,找一找詩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提出來,請大家幫忙。
生:我發現課文中有許多不認識的符號。
2.師:我也發現了,現在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這些標點符號。(再此特別點撥一下省略號的用法)
生 1:為什么說:“窗外有一幅流動的畫”?
生2:“我忽然看見”是看見什么了呢?
生3:為什么說“祖國的畫中,還有個懂事的娃娃”?這個娃娃是誰?
3.分小組討論大家提出的問題。
4.指名匯報。
生1: “一幅流動的畫”不是真的畫,是車窗外美麗的景色就像畫一樣。這畫中小河在動,汽車在動,云霧也在動,所以說是流動的畫。
生2:“我忽然看見”可能是看見媽媽責備的臉了。
生3:“我”看到的景色這么美,就不忍心破壞它,所以媽媽夸我是個懂事的娃娃。
5.指導朗讀。
。▽W生不懂的問題往往是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在這里給學生提供的質疑的機會,既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提問習慣。)
師:作者把祖國的景色描寫得這么美,這么迷人,那你們能不能讀出祖國美麗的景色,讓我們大家感到美麗的景色就在我們眼前。
師:自己試著找出描寫景色的語句,練習讀一讀。
。1)指名讀
師:誰還愿意讀一讀?小河讀得再舒緩一些,山坡讀得再朦朧一些,汽車跑得稍微快一些,鮮花開得再美一些……
。2)再指名讀,誰還愿意讀, 請站在講臺上,注意臺風。
。3)分角色朗讀(師相機板畫)
師:大家讀得可真美呀!小作者坐在車廂里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多,他用省略號省略了。沒有寫出來,你能不能聯系你看到的美麗景色幫他補出來呢?
生:小河清澈見底。小魚游來游去。小草青青翠翠。藍天朵朵白云……
師:你們真是了不起的小詩人呀!
(在模仿與聯想中進行口語交際,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文中的小作者用寫詩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喜愛之情,你還可以用什么方式表達你熱愛祖國的感情呢?
生:可以繪畫。
生:我也可以寫詩。
生:我還可以唱歌和跳舞。
師:講得真好!課余時間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這項作業。最后請大家伴隨著歌曲《娃哈哈》的旋律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
。ㄟ@既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同時將音樂這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對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活躍課堂氣氛都有好處,同時使學生在學習之余得到休息與放松。)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7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
教材分析
這首小詩既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情趣。它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學生的口味。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12個。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感受詩的內涵,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美麗河山,并且能夠以實際行動愛護她的情感。在當前情況下跟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坐過火車嗎?在火車上你們都看到過什么?今天我們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車,去看一幅流動的畫。(板書課題)(生發言)
二、整體感知,讀準字音
1.把預習中畫出的生字讀一讀,看看都認識了沒有。(自由讀課文)
2.你讀了課文,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識字實踐
1.請同學回憶學過的識字方法。(學生回憶學過的識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這排字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了什么?你喜歡說哪一個就說哪一個。(觀察思考后,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識字方法來記住這些字的。)
(2)這里有兩個難字:“梭”“橘”,誰能想出記住它的辦法?(出示課件,并談認識兩個字的方法。)
(3)出示課件,認識“忽”“弄”,前面我們認識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結構的,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讀音。(指名讀)
3.鞏固識字。(游戲法檢測)
看!現在開來了一列火車,滿載著我們今天剛剛認識的生字朋友,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些詞語。讀對了,小火車就會繼續前進。(指名讀詞語)
四、學習課文
第一小節:
1.創設情境讀課文。請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火車就要開了,讓我們坐上這列火車,一起去看這幅流動的畫,你都看到了什么?它們都是怎樣的?(學生聽火車開的聲音,然后自由讀課文的第一小節,學生回答所看到的車窗外的景色。)
2.讓我們透過車窗來看看這幅流動的畫,(出示課件)你看了這幅流動的畫,你覺得怎么樣,你有什么要說的?(學生看圖,想像并回答。)
3.請同學們帶著感情讀讀書中對這一幅流動的畫的描寫。(自己在小組里練讀并指名讀)
4.出示對比句子,請學生讀,說說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學生自由讀)
5.發散思維:火車在不斷地前進,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學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節:(出示課件)
1.看圖談感受。面對這樣一幅幅美麗的景色,你會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學生談感受,看圖說意思。
2.讀課文第二小節,思考:你認為這是個怎樣的娃娃?為什么?
讀句子:“窗外是祖國的畫,千萬不要弄臟它!”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你知道不能弄臟它的原因了嗎?板書:愛(看課件,指名讀、齊讀。)
3.看到他如此熱愛祖國的美景,媽媽是怎么做的?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4.國慶節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隨父母坐上火車去外地旅游,你會怎么做呢?(結合實際,自由發言。)
五、總結全文
1.配樂朗讀。
2.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
3.結束語:
今天我們登上火車去看了一幅流動的畫,祖國的山山水水這么美,我們都要用我們的行動去熱愛她,保護她,只有那樣,我們的祖國才會更美麗。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8
【案例】
我忽然看見——
“哦,媽媽,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國的圖畫,千萬不能破壞它!
媽媽聽了點頭,
微笑浮上臉頰:
“祖國的畫中,還有個懂事的娃娃!”
。ā读鲃拥幕ó嫛繁睅煷蠖昙壣蟽裕
近日外出聽課,一位青年教師上《流動的畫》一課,在指導學生學習文中第二節時,對“我看見了什么?”這一句話是這樣處理的:
師:你們想想,文中的我看見了什么?
生:我看見媽媽生氣了。
師:對呀,扔橘子皮就會——
生:弄臟了環境。
師:對呀,我看見媽媽生氣了,就明白了不該——
生(學生稀稀拉拉地):不該破壞環境。
細細思量,此處:“我忽然看見——”是文本的一個空白點,是放飛學生想像,訓練語言,升華情感的一個極好的契機。這位教師的教學出現的問題在于:(1)孤立的教學,導致答案的“一元”;(2)教師指導欠缺,導致課堂教學的“沉悶“;(3)教師自身對文本解讀的不到位,導致教學出現”錯誤“。如果我來教,我會這樣處理:
師:我忽然看見——看見什么呢?咱們別急著回答,先來讀讀前面的句子。
師生(合作讀第一節):嗚——火車開啦!媽媽說:“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動的畫!”!真的!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
師:呵,彎彎的小河,飄著白紗的山腰,往來穿梭的汽車,開滿鮮花的小路,好似明鏡的水庫…… 風景如畫!我正要把橘子皮向窗外扔去,突然看見了—— 請再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并放飛想象的翅膀,想想“我“可能看見了什么?
生(自由讀書后,恍然大悟。)
生:看見了山腰的云朵,好白好白,像棉花一樣,讓我不忍去丟橘子皮。
生:看見汽車上,有個叔叔向我擺擺手,好像告訴我:這么美的風景,你不能丟橘子皮,丟了會污染環境。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
生:看見了水庫再陽光的照耀下,水面好像灑了金子一樣,好美!
師:請你美美地讀小河彎彎曲曲——
生(搖頭晃腦地美美地讀):略。
生:我突然看到了,一位老大爺在彎著腰撿垃圾。老爺爺在保護環境,我們也不能亂扔垃圾。
師:請帶上你的理解來讀第一節——
生(小心翼翼地,輕柔地讀)略。
生:我突然看見路邊的花兒在向我搖頭,好像在說:“你這樣做,可不好!“
師:想象真奇特!請你帶上你的感受讀——
生(格外珍惜地讀):略。
生:我突然看見火紅的石榴花在裂開嘴朝我笑,好像在說:“你是懂事的孩子,怎能丟垃圾呢?”
生:我突然看見媽媽朝我擺擺手,好像在說:“窗外風景如畫,我不能破壞它。”
……
師:流動的畫在你們的想象中更生動 、更美麗了;課文中的“我”在你們的想象中變得更懂事;“媽媽”在你們的想象中變得更溫情。這都源自你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一顆美麗善良的心靈。來,讓我們一起讀第二節。
生:我連忙打開畫板,邊吃橘子邊畫。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我忽然看見——“哦,媽媽,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國的畫,千萬不能弄臟它!”媽媽聽了點點頭,微笑浮在臉頰:“祖國的畫中,還有個懂事的娃娃!”“窗外是祖國的畫,千萬能不能弄臟它!”
【反思】《流動的畫》這首詩因詩中描繪的自然風景美麗,更因詩中描繪的人文風景動人。詩中的“我”坐在火車上,欣賞窗外優美的風景,禁不住要把它畫下來!拔摇边叜嬤叧蚤僮,正要將橘皮扔出窗外時,“我”忽然看見——此時,文本給讀者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繼而是“我”的幡然醒悟:窗外是祖國的畫,千萬不能弄臟它;是“媽媽”的微笑:“我”為流動的畫中增添了一幅動人的“畫”——一個懂事的娃娃。
上述執教的青年老師簡單地讓學生理解為:我看見媽媽生氣了。這不僅將“媽媽”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且也使“我”的形象減了十分。當孩子犯錯誤時,媽媽都是這樣粗魯?“我”縮回扔橘皮的手變成了攝于“媽媽”的威力。
教育教學其實有很多的美好,正如我的教學設想。這樣的設計使文中的“媽媽”溫情起來,使“我”的頓悟真實起來,使學生的感悟真切起來!拔摇钡念D悟也許源自媽媽、叔叔、老爺爺等人的暗示,但更多的是源自“我”對窗外風景的喜愛、迷戀。“美得使人不忍心破壞它!薄拔摇睈垩矍暗娘L景促使我內心的覺醒,使另一種愛在瞬間生成——不扔橘皮,讓美永存!而“我”的這一舉動,恰恰為“流動的畫”增添了新的內涵:“我”使流動的畫更生動,祖國的畫因像“我”一樣懂得愛護環境的孩子,而真正 “流動”起來。這一切,我們的學生都是在親近文本、放飛想象、聯系生活中感受到的!傲鲃拥漠嫛痹趯W生眼前流動,更在學生心中流動。我相信:他們以后該如何做,無需贅言。
不同的方法,導致截然不同的教學境界。我們在拿到一篇課文時,可能有許多的念頭,但語文教學為學生的言語智慧的增長,為學生精神成長的理念我們應牢記。為師者,如果用這“愛”的眼光來對待教學,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會走出逼仄的空間,師生會享受更多的“愛”的陽光。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學習第一節詩,理解省略號的用法。
1.師范讀課文。有意識把"山坡點點人家……"一句讀得緩慢、舒展。
2.學生先是模仿著讀,讀著讀著,讀出問題來了。他們開始發話了:
生:"老師,為什么這句要拖長音來讀呢?"
師(故意地):"因為畫中的景物多呀,所以要強調了。"
生:"可是,畫中只有6種景物呀?"
生:"6種景物要這么讀嗎?"
3.師(不失時機地):"那你們想想看只有六種景物嗎?如果你是作者,你還可以寫哪些景物?"
。ㄟ@下,熱鬧開了,學生不停嘴了)
生:"還可以寫裙帶似的公路。"
生:"茂密的樹林。"
生:"遼闊的草原,還有草原上像朵朵白花似的羊群。"
生:"蔚藍的大海,反正好多好多呢。"
4.師:"同學們說得真多、真美呀?彀涯銈冋f的美景都寫到課文里去好嗎?"
生:"好!好!好!"
師生從"山坡點點人家"之后續寫:一條裙帶似的公路,公路兩旁有茂密的樹林。遠方遼闊的草原上有像朵朵白花似的羊群。蔚藍的大海上漂著點點白帆……
5.寫著寫著,學生們又有新發現了。
生:"怎么寫不完了呢?"
生:"老師,這得寫多少呀?"
生:"哎呀,這讀起來多費勁呀。"
生:"老師,怎么辦呢?"
6.師:"別急,有一位新朋友會來幫你們。"
生:"誰呀?誰呀?老師快說呀!"
師:"你們從書上細心找一找,仔細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了。"
生很認真地從書上找著。聰明的玉婷第一個站了起來問:"這六個小點點是什么呀?"
繼軒:"我想起來了!我以前見過。這六點叫'省略號',林老師,對不對?"
7.師:"對!玉婷和繼軒真聰明!"
師:"現在,請你們看看課文,再想一想,討論一下,課文中省略號能幫你們什么忙呢?"
四人小組開始討論。接著,全班交流。
生:"省略號可以幫我們少寫很多景物。"
生:"這樣,寫起來很方便,讀起來也很方便。"
生:"省略號忙我們節省時間。"
機靈調皮的偉龍拉著長腔語出驚人:"省略號--省略號--省略內容。"
師又出示了有關省略號用法的兩道練習題,學生很快做出來了。
[教學反思]
我在朗讀課文時,有意識地把"山坡點點人家……"一句讀得舒緩,引起學生注意和質疑,激發其好奇心,再有目的地引導他們續寫。學生發現還可以寫很多景物并遇到了難題,由此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尋找解決的辦法--用省略號。通過剛才的續寫,他們已模糊地認識到省略號的作用了,這時讓他們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然后全班交流,總結。最后進行強化訓練、鞏固練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學習過程中既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又鍛煉了學生的質疑能力。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0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四單元“祖國”的第二篇課文。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
在這堂課上,我一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重視朗讀,以朗讀帶領孩子走進詩歌世界。
這次開放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延續了上節課的質疑,圍繞著第一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為什么?”“什么樣”,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示范讀等方式,(課件出示: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范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么美景?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二、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在處理“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幾句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語句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理解和品讀,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如“路邊開滿鮮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開滿”,有的孩子注重“鮮花”,無論他們讀得怎樣,這至少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時給予鼓勵,評價語“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花的芬芳” 等溫馨的話語提高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這個環節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眼里的祖國是美好的,一個省略號結束帶領他們進入無盡的想象空間,在感受的同時又掌握了省略號的作用。
三、以圖片叩問學生的心靈。
可能每個學生都知道要愛護環境,每每提到這個話題,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亂扔垃圾,其實,這些孩子的行動和語言還是有脫節的地方。對地段孩子來說能沖擊他們視覺、叩問他們心靈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圖片。為此,我給孩子們展示了充斥著牛奶盒、紙屑、水果皮的河流,纏滿了塑料袋的樹枝,煙頭殷大的火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這些行為我們其實也做了!從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怎樣做才是一個懂事的娃娃?
這堂課中,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講的過程中,尤其是后面部分,有包辦的嫌疑,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板書設計也欠妥。學無止境,相信在今后的不斷磨練中會成就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我。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1
尊敬的專家、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流動的畫》。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
我從三個方面來向大家匯報: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過程。
一、教學理念
根據教材的特點,其字里行間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審美資源。因此,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把引導學生審美作為重點,把這節語文課上成一堂美的欣賞課!白屧娊逃礼v語文課堂”,這就是我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實“讀”——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2、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為學生創設一個“書聲瑯瑯”的課堂氛圍,讓他們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中,豐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置教學目標:
1、將“讀”的訓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讀通、讀順、讀美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養語感。
3、激發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河山。
●教學重點
通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整堂課中,力求做到:
(課件顯示:過程——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參與;
問題——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
疑難——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探究;
朗讀——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評價;
詩歌——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感悟。)
三、教學過程
1、讀出詩歌的形,披文入境發現美(課件顯示)
“讀出形”即讓學生通過讀,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描繪的形象,發現詩歌的美。這個環節通過3步來實施:●“猜謎激趣,讀題質疑”;●“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觀畫說景,感自然美”。
上課一開始,我用了一首優美的關于“畫”的謎語詩。(課件演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樣,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學習、探究。
接著,讓學生通過三次自讀(課件顯示:一讀,自主解決課題質疑;二讀,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三讀,合作探究新的質疑),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
利用課件“活化”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課件演示:車窗外不斷變換的美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結合詩歌中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在頭腦中喚起詩歌描繪的形象,讀出詩歌的“形”。
這個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初步讀懂詩歌。
2、讀出詩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賞美
“讀出情”即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蘊涵的情感,由發現美進而到欣賞美,提高了審美的層次。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為突破口,讓學生主動走向教材。
●首先,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范讀、配樂讀等方式,(課件出示: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范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么美景?二年級學生的生活感受畢竟有限,我用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略讀課文,悟人文美”。通過“三讀三說”學習詩歌的第二小節,(出示課件:三讀三說——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么;分角色讀,說說沒讀懂什么;集體讀,說自己的感想。)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感悟到詩歌中蘊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此時,學生的理解已經層層深入,能明確地領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蘊美了。
3、讀出詩歌的神,導之以行創造美
這個環節里,我再次借助多媒體,通過兩個方面和學生一起來感受、學習,引導學生讀出語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達到審美的更高境界。
●“廣泛閱讀,拓展知識”。(出示課件:模擬網站)我試著讓學生自主上網,廣泛閱讀課外資料,更多地了解祖國的壯美山河。通過泛讀拓展,“讀出神”。
●“感官閱讀,延伸情感”。讓學生通過課件“飽覽祖國美麗河山”,(課件演示:一張中國地圖,圖上演示從長沙出發的鐵軌圖,鏈接著名風景點的美景)又一次讓學生從感官上來“閱讀“祖國的畫,延伸情感。從課內知識自然地拓展到課外生活,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愛,來創造美!
在迷人的風景中,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戛然而止,“課已盡而意無窮”。
總之,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自主完成對詩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審美情趣。力求在詩歌的教學上有所創新,“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懇請領導、專家批評指導。謝謝!
教學目標:
1、 讀中感悟課文內容。
2、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
3、 學習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參與;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自覺維護環境的行為。
教學準備:
有關課件、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閱讀展示
師:同學們,注意啦!現在又到了我們的“閱讀小能手”展示的時間,今天到誰啦?
生1:朗讀《看熱鬧》
師:真勇敢,今天第一個上臺。
生2:朗讀《一只鳥和一顆樹的故事》
師:讀得挺流利的。]
生3:朗讀《小燕子》
師:讀得真投入。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課余時間都能認真的、積極的去閱讀課外知識,希望你們能堅持下去。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對你們有個要求,希望你們在這節課里能認真的學習,做得到嗎?
生:能。
二、 復習導入
1、 檢查生字詞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流動的畫》這一課的生字詞,不知道同學們學得怎么樣了。先請幾位同學讀一讀生字詞。
課件顯示(流動、往來、好似、扔出、忽然、知道、不能弄臟、臉頰、山腰、白紗、鮮花、浮上)
指名按順序讀、不按順序讀,師生及時糾正讀音
2、 檢查朗讀
師:你們把詞語讀得這么準確,是不是也能把課文準確的讀下來呢?接下來,請幾位同學來讀課文。
指名兩個分小節讀。
其他生評:讀得很準/讀得挺流利的/聲音很響亮
三、 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ㄒ唬 美讀第一小節
1、欣賞美文、美景
師:接下來,讓我們乘著火車,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欣賞窗外的景色。
課件顯示文中插圖、播放課文錄音,創設情境。
2、 獨立朗讀
師:課文中描寫的景色美不美?
生:美/美極了
師:那你想自己讀一讀嗎?
生:想。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朗讀第一小節。并思考:(“我”和媽媽坐在火車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課件顯示問題
生自由讀、思考
3、學生匯報
生:“我”和“媽媽”坐在火車上看到了美麗的鮮花/彎彎曲曲的小河/長長的公路/……
教師隨機板書*小河、山、白紗、汽車、公路、鮮花、水庫、山坡、房子……*
4、美讀感悟
師: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誰來讀一讀?
生1讀
師:讀得多流利!誰也能這樣讀一讀。
生2讀
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文中的景色。
播放音樂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我看到了五顏六色的鮮花/我看到了清清的水/我看到了白云,象棉花一樣/我看到山上有好多高高的樹
師:看到這么美麗的風景,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我覺得很高興/很快樂/很吃驚
師:說得真好,自己試著用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課件顯示(“啊,真的!”)
生齊讀
師:有的同學還睜大了眼睛,表情很驚奇,大家再試讀一下。
生齊讀
師:真好,試著把這幾句話美美的讀一讀。
課件顯示(3到6句)
生獨自練習、指名讀、全班讀
師以評引讀:讀的時候還帶著微笑,誰也能這樣。
讀得真美,有誰能讀得更美。
有的同學還加上了動作。
師:除了這些美麗的畫面,還可能看到什么?
生:還可能看到長長的瀑布/還可能看到小鳥在天空中飛舞/還可能看到美麗的彩虹/還可能看到柳枝在跳舞
師適時評: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啊!
說的真好!
師:我們祖國美麗的景色還有很多很多,現在跟著老師一起去欣賞欣賞。
課件播放景色錄像,師生欣賞
師引生讀:多美的景色!讓我們把它表現出來,“啊,……山坡點點人家”
生有感而讀
師:同學們讀得多投入啊,有的還帶有表情,有的還加上動作。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份美麗的心情讀一讀第一小節。
生美讀
。ǘ┳x悟第二小節
1、 導入
師:看到這美麗的風景,你想用什么辦法留下它?
生:我要用五彩的畫筆畫下它。
我要用歌聲留下它。
我要用優美的句子記下來。
我要把它照下來。
2、讀悟
師: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誰來讀一讀第二小節?
生1讀
師:“我”邊吃橘子邊畫,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我”扔了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沒扔?
生:看見媽媽不高興/因為窗外是祖國的畫
師:是啊,窗外景色這么美,誰也不能弄臟它。
板書*不能弄臟它*
師:誰來讀讀“我”說的話?
課件顯示“我”說的話
生1讀
師:讀得多誠懇啊!誰也來試試。
生2讀
師:媽媽聽“我”的話怎么樣?
生1讀
師:表情真好,還帶著微笑呢!
生2讀
師:讀得真像“媽媽“呀!
隨機板書*懂事的娃娃*
師引生齊讀:媽媽聽了點頭……娃娃
師引生分角色讀
師:“媽媽”為什么夸“我”是個懂事的娃娃?
生:因為沒有把橘皮扔出窗外/他沒有弄臟流動的畫/他懂得要保護環境
師:如果是你,你要怎樣使這幅流動的畫永遠這么美麗,也做個懂事的娃娃?
生:不亂扔果皮紙屑/我要珍惜它/我要保護祖國的畫/我要保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
師:懂事的娃娃們,現在和你小組的同學練習讀第二小節吧,邊讀邊體會“我”和“媽媽”當時的心情。
生練習
指名讀、分角色讀
四、 鞏固
1、 自由組合讀
師:這么美的畫,這么美的課文,不多讀幾遍多可惜。∠旅,你可以選擇你最好的好朋友、選擇你們喜歡的小節來讀。
師生共讀,配樂
師:現在讓我們再次欣賞這幅流動的畫
師生共賞讀全文
五、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從中感受到了祖國美麗,也懂得了“祖國是我家,美化*你、*我、*大家”(課件顯示,師生共讀)。希望課后同學們以實際行動,開展“我做環保小衛士”活動;收集有關描寫祖國的句子、文章。
板書設計:
流動的畫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2
一、談話引出課題。
二、進入新課。
。ㄒ唬、檢查預習情況。(識字)
1、 如何預習?
2、 不認識的字怎么解決?
3、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4、 聽錄音朗讀課文。
5、 自由讀或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二節。
。1)、指名朗讀第二節。
。2)、評價,再指名讀,齊讀。
。3)、讀了這一節,你有什么問題嗎?
。3)、教師的問題:解釋破折號;討論:“我”“突然看見”什么了?
。4)、看見媽媽責備的眼神后,“我”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樣做?
板書“祖國的畫”
2、學習第一節。
。1)、小朋友看到哪些美麗的畫?出示掛圖,看圖引出第一節。
。2)、有感情朗讀第一節。
。3)、討論:為什么說“窗外是一幅流動的畫”呢?
板書:流動的畫。
。4)此時此刻,如果你也和小作者一樣坐在火車上看著美景,你想說些什么?
3、進一步學習第二節。
。1)、小朋友沒有去弄臟他,媽媽是怎么夸我的?
。2)、討論:為什么說“我是個懂事的娃娃?”
板書:懂事的娃娃
。3)、交流:你覺得這個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你想對他說什么?
4、延伸:討論:在生活中,我們用什么實際行動做“懂事的娃娃”?
(三)、展示收集的資料。
(四)、欣賞歌曲《娃哈哈》。會唱的跟著唱。
。ㄎ澹、評價: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是比較滿意,還是非常滿意,還是不太滿意?笑臉、平臉、哭臉。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3
習題精選
組詞
流( ) 彎( ) ( )花
景( ) 臉( ) ( )國
忽( ) 道( ) ( )往
參考答案:流動 彎曲 鮮花 景色 臉頰 中國忽然 道路 開往
補充標點符號
給完整的句子加標點
①嗚( )火車開啦( )
、谇f不要弄臟它( )
、勰隳茉诘貓D上找出你的家鄉嗎( )
答案:
、賳瑁 —— )火車開啦( ! )
②千萬不要弄臟它( ! )
③你能在地圖上找出你的家鄉嗎( ?)
填一填
讀課文,然后填空
。 )的畫 ( )的小河
。 )似的水庫 山坡上( )的人家
答案:
( 流動)的畫 (彎彎曲曲 )的小河
。 明鏡)似的水庫 山坡上( 點點 )的人家
排順序
整理下列句子,在( )中寫上序號。
。 )奶奶高興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 )媽媽買回幾個蘋果。
( )李巖把大蘋果給了奶奶。
。 )她給李巖一個大蘋果。
答案:
。 4 )奶奶高興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 1 )媽媽買回幾個蘋果。
。 3 )李巖把大蘋果給了奶奶。
。 2 )她給李巖一個大蘋果。
佳句賞析
1.窗外有一幅流動的畫。
“流動的畫”是指祖國美麗如畫,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畫”動起來,更美麗。
這幅流動的畫中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呢?
小朋友,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環境,想一想,寫一寫。
2.水庫好似明鏡。
“好似”,好比,好像。這一句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寫出水庫的清。清澈見底的水中倒映著藍天白云、綠樹鮮花,真像一面明晃晃的大鏡子。
小朋友,請你也用“好似”寫兩個這樣的句子。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4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第三單元的主體課文之一,這是一首富有兒童趣味的詩歌,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本課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及生字的書寫。第二課時則圍繞朗讀展開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讀中感悟課文內容;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美麗;3、學習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參與;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維護環境的行為。
教學貴在反思,回顧本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培養閱讀興趣是本節課的重點。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在語文滴前設計了一個“閱讀小能手”展示臺這一環節,讓學生展示他們平時收集的兒歌、童謠、美文等等,使他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并在最后一個環節“總結延伸”讓學生回去收集有關描寫祖國山水的文章、童謠、兒歌,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使學生逐步養成閱讀的行為習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本節課,我從“欣賞—自讀—體驗—自悟”等多個層次,循序漸進的激發學生賞讀、想讀、樂讀、會讀的內心情感,其中,我運用多種媒體技術,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并采用了情景教學法、情感引讀法,學生們在其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中讀文,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學生有感而讀,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學生們在課堂朗讀中,自發地以豐富的表情,恰當的手勢來表現他們內心的喜悅、興奮與快樂。真正地融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要善于抓住“學生”這一方面的活資源。這一點也是我所欠缺的,在“讀悟第二小節”中,在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媽媽夸我是個懂事的娃娃”“怎樣使這幅流動的畫永遠美麗”是,若能讓學生結合到讀中去討論,從學生的身邊事說起、做起,這樣學生在讀時會更有體會。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流動的畫” ,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樹立用實際行動愛護它的意識。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感受詩的內涵,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3﹑學會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流動的畫”指的是祖國的景色美麗如畫。
難點:理解“祖國的畫中,還有個懂事的娃娃!”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謎語詩激趣。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都喜歡猜謎語,今天,我就特地帶來一首謎語詩送給你們: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是什么呢?(課件出示謎語詩)
生:畫。
師:對,這就是“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和畫有關的詩歌,名字叫:流動的畫。
2﹑師生同寫課題。
師:請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注意“流”的這一點(﹑)不要忘寫,最后一筆是豎彎勾。“畫”的豎折要一筆寫成。記住了嗎?請大家齊讀課題,如果把詞語讀在一起就會更有韻味,試著再讀一讀。
3﹑引導生質疑。
師:讀了課題誰來說說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流動的畫?
生2:我想知道這幅畫里都畫了什么?
生3:我想知道這幅畫是真的嗎?……
師:那就讓我們趕快走進這幅流動的畫一起去尋找答案吧!不過出發前要先和生字寶寶交朋友,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二﹑自學生字。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小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課件出示讀書要求,生讀。)
師:剛才看大家讀的那么認真,我也想來讀讀了,行嗎?老師讀的時候認真聽,看你剛才的讀音讀準了嗎。(師范讀)看大家聽的那么好,為了獎勵你們,我把生字寶寶們請來了,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大家來學習?(小老師領讀,講解字詞)
師:看這些字,你們還有什么發現或是要提醒大家的嗎?
生1:我發現“嗚,啦,哦”都是口字旁。
師:對,這些帶有口子旁的字多數是擬聲詞,語氣助詞或嘆詞,想想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這樣的字呢?
生:啊,呢……
生2:我提醒大家“似”是個多音字,除了念si,還念shi。
師:對,它有兩個讀音,跟我讀si好似,shi似的。你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真了不起!我要提醒大家“微”這個字。山下的一小橫不要忘寫,橫下面不是幾,右面是反文,不是折文。下面我們來玩“開火車”的游戲。(開火車認字)看來大家都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它們也替你們高興,已經悄悄地回到了課文中,還認識它們嗎?
生:認識。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再來讀讀小詩吧!
三﹑體會意境,朗讀感悟。
1﹑解決質疑,體會感嘆號的用法,指導朗讀。
師:課文讀完了,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這幅流動的畫不是真正的畫,而是小朋友坐在火車上看到的美麗景物;
生2:我讀懂了因為小朋友坐的火車在動,所以看到的景物好像也在動,所以題目是流動的畫
生3:我知道了這幅畫里都畫了小河……
師:你們真是會讀書的孩子,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大家看,在第一小節中有這樣幾句話,自己讀一讀看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這幾句話里有3個感嘆號。
師:對,一個標點符號用了3次,這就是“!”以前老師講過“!”是抒發感情的,在這里抒發了誰的什么感情呢?
生:寫了小朋友和媽媽高興和激動的心情。
師:他們為什么那么高興激動呢?
生:火車開動了,看到了美麗的景物……
師:帶著自己的體會讀讀吧。ㄉx)你們讀得仿佛讓老師也坐上了這列火車,激動不已了。
2﹑美讀第一小節。
師:到底是什么美景讓媽媽和小朋友如此感嘆呢?
生:小河彎彎曲曲……
師:在這句話中有一個aabb形式的詞,誰找到了?(出示: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
生:彎彎曲曲。
師:誰還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詞?(生:明明白白……)這里說山腰飄著白紗,是真的紗嗎?那是什么?(生:不是紗,而是云。)(出示白紗白云圖)
師:為什么不說是白云而說飄著白紗呢?(生:因為白紗比云更輕飄)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女生齊讀)你們的聲音真輕柔,讓老師也感受到了青山白云間的輕飄。
師:還看到了(出示: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這里有一個四個字的詞:往來穿梭。形容車很多。誰來試著讀一讀。(生讀)路邊還開滿了美麗的鮮花。還看到了(出示: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句話中有好似一詞,誰能給它換個詞?(生:好像)
師:這里把水庫比成了什么?(明鏡)水什么時候像明鏡呢?
生:沒風時,干凈……
師:誰能用好似說句話?(生造句)可以看到山上的人家,為什么又說是點點人家呢?(生:坐在火車上,離山很遠,山很大,所以看到的人家很小,就說是點點人家。)你解釋的真精彩,掌聲送給他。隨著火車的開動,我們看到了小河彎彎曲曲……(指板書,讓生讀)這些景物美嗎?它們都屬于我們美麗的祖國。(板書:祖國美)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美表達出來吧!(生讀)
3﹑聯系生活,續編美景。
師:小朋友在車廂里看到的美麗景物很多很多,他用省略號省去了,你能聯系平時生活中看到的美麗景物幫他補出來嗎?同桌互相交流想好了再匯報。(生匯報,出示圖片進行引導想象。)你們真是了不起的小詩人,誰愿意把你編的詩句讀一讀。
4﹑讀悟第二小節。
師:面對這樣一幅幅美麗的景色,你會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趕快讀讀課文第二小節,你就知道了。(生:小朋友把它畫了下來)你們會怎么做呢?(生:拍下來……)
師:小朋友邊吃邊畫,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他忽然看見了什么?
生:媽媽責備的目光;祖國的畫……
師:媽媽責備的目光里會對孩子說什么呢?(生:不能亂扔果皮……)小朋友明白媽媽的意思了嗎?(明白了)你怎么知道的?(生:哦,媽媽,我知道了……)此時媽媽怎么樣呢?(生:媽媽聽了點頭,微笑浮上臉頰。)
師:剛才還是責備的目光,現在已經是微笑浮上臉頰,那就讓我們也帶著微笑來讀讀這句話吧。ǔ鍪荆鹤鎳漠嬛羞有個懂事的娃娃。)
師:為什么說他是個懂事的娃娃呢?(生:因為他沒有扔果皮……)你們體會的那么好,一定也是個懂事的娃娃。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會一起來讀讀這一小節吧!
四﹑總結延伸。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祖國美麗如畫,我們的校園也美麗如畫。(出示祖國美景圖)我們應該用什么實際行動做個懂事的娃娃呢?(生:不亂扔垃圾……)當你外出到這些美麗的地方旅游時,你又該怎么做呢?(生暢所欲言)你們說的真好,老師希望大家都能說到做到,做文明小游客,環保小衛士,更加熱愛我們親愛的祖國。ò鍟簮圩鎳。┳屛覀兣渲@優美的音樂完整地讀讀這首小詩吧!
五﹑作業。
1、續寫第一小節省略號省略的部分。
2、想像畫面,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流動的畫
小河 彎彎曲曲
祖 白云 飄在山間 愛
國 汽車 往來穿梭 祖
美 路邊 開滿鮮花 國
! 水庫 好似明鏡 !
山坡 點點人家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6
《流動的畫》是一首詩歌。初次接觸這篇文章,覺得詩歌寫得很美,人文性很強,課文的插圖也很美麗,學生一定對這首詩歌很感興趣?墒,教材的掛圖遲遲未來,怎么辦呢?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備課時,我準備用自己極不熟練的簡筆畫展示插圖上的景物,創設情境,進行說話練習。
第一節就是語文課。我滿懷信心地走進教室,興奮地說:“孩子們,我們的祖國美麗如畫,坐在火車上觀察祖國大地,‘畫’動起來會更加美麗,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一幅美麗的畫。請同學們打開語文課本第14頁,先仔細觀察,然后讀一讀課文的第一節,說說都看到了什么景物?”隨著教學導入,學生們悄然無聲地翻開語文書,認真觀察起來。
兩分鐘過后,一只只可愛的小手爭先恐后地舉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事先準備的彩色粉筆,將要展示心中早已醞釀的簡筆畫。
“我看見了許多房子。”
學生說著,我在黑板上畫出了一棟極普通的房子。
沒想到我的畫筆剛落,平時思維敏捷的謝一睿就舉起了手:“周老師,我有問題。”
莫非她又想將我一軍?但我還是連忙把發言權交給了她。“有什么問題,請說!
“周老師,既然你說是美麗的畫,那為什么不把最美的房子畫下來?”
果然不出我所料,唉,細細想來,她說的也不無道理,不如看看她會怎樣畫。于是,我又把“球”踢給了她:“你的想法很好,你能把心中最美麗的房子畫出來嗎?”
謝一睿興奮地接過我手中的粉筆,跑到黑板前,很認真地畫了起來。畫果然很出色:高高的樓房有好幾層,屋頂是黃色的、半球體狀,在樓房的周圍還有觀光電梯呢!
沒有我的提示,學生的想象力竟也如此豐富,不如就讓他們自己畫吧。“同學們,謝一睿真有想象力,我相信大家也能行,下面我想請愿意展示自己繪畫才能和想象力的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你看到的或想到的景物!币幌伦樱畮讉同學接二連三地擁上講臺。
五分鐘過去了,小朋友們有的畫了阡陌縱橫的立交橋,有的畫的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有的畫的是彎彎曲曲的小河、你來我往的漁船,還有的畫的是千姿百態的汽車……雖然整幅畫面極不和諧,但可以看出每一個景物都是孩子們大膽想象和精心繪制的結果。既然可以繪出來,說應該不在話下,于是我對學生說:“誰能告訴大家,你畫的是什么?”
“我畫的是水平如鏡的水庫。”
……
學生邊說,我邊在景物旁寫下景物名稱。一連介紹了十多個后,我實在想讓學生認一認書寫在黑板上的生字新詞,可看到孩子們興趣盎然,我就讓他們輕輕地齊讀課文,把認字計劃撤回來,換成極有難度的仿說: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第一節,把自己畫的景物說出來。緊接著,又一個小小的高潮陡然迭起:
公路彎彎曲曲,
公路上下交錯,
公路寬闊無比,
大船小船水中劃,
漁船往來穿梭,
……
正在學生們說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下課鈴響了。這節課,我雖然好像并沒有教給學生什么知識,但我知道在繪畫和仿說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已經異彩紛呈。
〖案例點評〗
葉圣陶先生曾言“教是為了不教”。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想象力,以學定教,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閱讀教學主張個性閱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順學而教,培養主體意識和想象力是對的,但必要的閱讀指導和積累語言等也是必須的。在學生沒有對文本進行正確解讀、感悟、賞析和積累語言的前提下,進行繪畫和仿說,雖然能促使學生藝術創造,甚至表達能力的提高,但是否有點兒讓語文找不到家的感覺,需要推敲。試想:設若我們只會幾個詞,即使如何變換順序,恐怕也不會寫出好的語句來吧?因此,個人認為,語文綜合活動、開放教學應與基本知識和內容的學習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7
之三
作者:姚雅麗
教學目標 :
1、學生自主識讀“嗚、腰”等10個生字,并書寫“流、往”等9個生字。
2、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感受詩的內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揭示課題。
1、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土地遼闊,有數不盡的美麗風景。昨天,姚老師讓同學們回去搜集有關祖國各地風景的圖片或文章,也可以是你去外地旅行拍攝的照片,F在請同學們拿出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好嗎?
2、揭示課題。
師:姚老師真羨慕你們,你們去過的地方,有很多姚老師還沒去過呢!有一個小朋友,他和媽媽一起坐著火車外出旅行,在車上,就看到許多美麗的景色,還把看到的美景寫成了一首很美的詩,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流動的畫〉(板書:流動的畫)。請大家齊讀一下課題。誰來說說“流動的畫”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流動的畫?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一)初讀課文。
1、同桌互讀。
師:姚老師布置大家回去預習課文,你們有沒有認真預習呢?課文會讀了嗎?請你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要認真聽,如果你的同桌哪個字沒讀好,你要幫他糾正一下。
2、指名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當小評委,注意:小評委可要認真聽,才知道他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有幾個小節。(請兩個同學分別讀一、二小節。學生評,讀好的獎勵小紅旗。)
3、小組讀。
師:還有這么多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請舉手的同學一起讀。(讀得好,掌聲表揚自己。)
(二)認讀生字。
1、出示生字詞,自由讀。
師:詞寶寶看到大家讀課文讀得挺不錯的,就從課文中跳出來了,你還認得出它們嗎?請大家自己讀一讀。
師:你認為哪個字比較難讀,或容易讀錯,請到臺上來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好嗎?
2、小老師帶讀。
師:誰愿意到臺上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讀?出色的小老師姚老師要送他小星星。
3、摘果子游戲。
師: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認真,姚老師帶來了一些禮物要送給大家?,這滿樹花花綠綠的果子,你們想得到嗎?不過姚老師有個要求:你要先把果子上的詞語讀準確了,才能摘下來,然后請大家跟你一起讀。這個果子才能送給你。
4、理解詞義。
師:詞語會讀了,懂得理解它的意思嗎?你知道哪個詞的意思,就站起來告訴大家。哪一個不懂,也可以請大家幫幫忙。(結合擴詞、造句等。)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ㄒ唬┲v讀第一小節。
1、全班輕聲讀。
師:現在,我們把詞寶寶放回課文中,相信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有信心嗎?請大家輕聲讀第一小節。
2、理解詩意。
師:誰能告訴大家,這一小節在講什么嗎?哪些景物?(相機板書:小河、山腰、汽車、路邊、水庫、山坡。)
師:還有什么不懂要請大家幫忙?
師:小作者把他在火車上看到的景色寫得多美啊,我們也來把這些美麗的景色美美地讀一讀好不好?姚老師讀前面,你們接著讀后面。
師:現在,你們也來考考姚老師,好不好,你們讀前面,看看姚老師能不能把后面的讀出來。
3、拓展說話訓練。
師:小河、山腰、汽車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師:小朋友坐在車廂里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多,你看,課文里用省略號省去了,你能說一說,小朋友還會看到什么景色嗎?
課間音樂:書上的小朋友用美麗的詩來贊美祖國,我們用歌聲來夸夸我們的祖國好不好?(表演唱:《娃哈哈》)
4、指導書寫生字:流、扔。
師:現在我們學寫第一小節里的兩個生字:流、扔,請大家先看姚老師在田字格上寫,好嗎?在小組里分析一下,這兩個字應怎么寫,怎么記。
師:請大家試著在自己的本子上各寫兩遍。比一比,誰寫得好看。
。ǘ┲v讀第二小節。
師:看到車窗外流過這么美的景色,坐在車廂里的小朋友想干什么呢?請大家讀讀第二小節就知道了。
1、輕聲讀第二小節。
2、領會詩意。
師:我想干什么?(邊吃橘子邊畫畫,想把橘子皮扔出窗外。)
忽然看到什么?(媽媽嚴厲的目光,好像在批評我。)
媽媽為什么夸我是個懂事的娃娃?
四、總結談話,明理導行。
1、齊讀課文。
2、師:讀了這首詩,你覺得我們應該向書上的小朋友學習什么?
3、怎樣做個懂事的娃娃?(例:愛護花草樹木,不任意采摘;愛護公共設施,不亂刻亂畫;多植樹,讓祖國到處都是綠樹,都是鮮花。)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8
班級情況: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本班的學生12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很好,自學能力強,學生的識字能力較好,老師只要好好加以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很輕松的。
教材簡介:
本課是以“祖國”為主題的一首小詩,通過一個孩子和媽媽外出旅行,坐在車窗邊與媽媽的對話,表達了孩子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覺保護祖國的自然環境的情感。這是既充滿了款款的深情又充滿了濃濃的情趣的一首兒歌。這首小詩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學生的口味。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14個,會寫6個字。
2、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祖國的秀美山川,并學習用實際行動來愛護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教學重點:
通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1、借助多種手段引導孩子入情入境地朗讀
2、仿照課文的樣子續寫
課前準備:教學課件、詞卡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動畫激趣。
1、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四單元:祖國(齊讀),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了你們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的贊美之情。是啊,我們的祖國有壯麗的河山、秀美的風景,像一幅動人的山水畫,今天,老師也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幅畫,你們想看嗎?(生:想)讓我們坐上火車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動畫)
2、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祖國的畫很美麗;這一幅幅的畫好像動起來了)
3、師小結:是啊,我們的祖國美麗如畫,坐在火車上來觀賞,畫好像在流動,看上去更美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幅流動的畫吧!(板書:流動的畫)認讀
4、寫“流”字
①仔細看一看這個“流”字,怎么記住它?閉上眼睛書空
、谟涀〉暮⒆痈蠋熞黄饘懸粚
、墼跁21頁描一描,注意關鍵筆畫,跟你的同桌說一說(注意右上有四畫,第三畫是撇折)
、茉谝惶柋旧蠈憙蓚,自評,寫好后想一想可以組什么詞。
5、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己練習寫一寫“動”字,再次齊讀“流動”一詞。
二、鞏固字詞,讀通文章
教師活動:
1、師: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要來考考你們了,有信心嗎?(開雙列火車讀詞語,正音)
2、“大轉盤”游戲認讀
3、自己小聲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4、反饋:齊讀課文,讀流利
學生活動
1.開火車讀詞,讀準字音;感情讀詞,讀出自己的理解。(如“微笑”讀時應帶著笑意,“白紗”應讀得輕柔)
2.學生自由練讀文章,讀準,讀通。
3.全班自讀,反饋情況。
三、品讀文本
教師活動
(一)學習前三句
1、師:孩子們,聽“嗚,火車開啦!”這時的你坐在火車上,是什么心情啊?(生:非常激動)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指名讀)
2、引讀第二句,媽媽說——“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動的畫!”(齊讀)
點撥:注意后面是個感嘆號哦!應該怎么讀?誰再來試一試?(指名讀,生評價)
3、師:是啊,我也看見了窗外這幅流動的畫,并且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啊,真的。ǔ鍪揪渥樱R讀)
4、師:帶著你們的體會,自己練習讀一讀這幾句,(出示句子,生練讀)
5、反饋:誰來讀一讀?其他孩子認真聽,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指名讀,交流)(預設:如果孩子沒有表達完整,引導孩子知道以下三點)
生:①都有感嘆號,讀的時候語氣強烈
、凇皢、啦、哪、啊”這幾個字都有口字旁,是感嘆詞(板書)
、邸澳摹笔莻多音字,有哪兩個讀音,組詞。(哪 na 天哪、看哪;nǎ 哪兒、哪里)改:教學這一知識點后緊接著完成課堂趣味練習
6、師:帶著我們的贊美,一起來讀一讀這三句話
。ǘ⿲W習4、5、6句
1、師:“流動的畫”是怎樣的?找到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讀一讀
2、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流動的畫”是怎樣的?(指名答,相機板書:小河 山腰 汽車 路邊 水庫 山坡)
3、師:你們也是找的這幾句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幾句,想想你讀的時候腦海中都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請你來讀一讀這一句(指名讀)多美的畫面呀,我們也來讀一讀吧!
4、小結學法:一邊讀一邊想象,讀起來課文來特別有味道。以學定教:你還看見了哪些畫面?讀一讀。(出示圖畫)我們也來看一看這美麗的圖畫吧!(齊讀)
點撥:“白紗”實際上指的是什么?“點點人家”是怎樣的情景?
6、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表現這豐富多彩的美景吧!
學生活動
1、個性朗讀,讀出感嘆詞的語氣
2、借助語言文字和圖畫品讀4、5、6句
3、掌握多音字“哪”
四、拓展延伸,續寫句子
1、師:我看到的美景只有這么多嗎?“我”還會看到哪些景物?改:引導孩子結合生活經驗談看到的景物,如,平時你坐在汽車上或早上坐著媽媽的電瓶車上學的時候看見了哪些景物?讓孩子想開來說,說充分,然后再拔高要求:你能像課文中的小作者一樣用簡短的句子來說一說嗎?
2、你能仿照課文的樣子再說一句嗎?先自己練習說一說,全班交流后寫在書上改:考慮到時間關系,寫話省略
3、師:坐在飛馳的火車上,我看見了祖國秀麗的圖畫,(指板書)小河——,山腰——,汽車——,路邊——,水庫——,山坡——,我還看見了——
4、師:原來我還看見了這么多的美景啊!真是說也說不完,于是作者用了這樣的符號來表示——(板書:……),這六個小圓點叫做——省略號
五、練習背誦,完成課堂練習
教學反思:
我在朗讀課文時,有意識地把"山坡點點人家……"一句讀得舒緩,引起學生注意和質疑,激發其好奇心,再有目的地引導他們續寫。學生發現還可以寫很多景物并遇到了難題,由此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尋找解決的辦法--用省略號。通過剛才的續寫,他們已模糊地認識到省略號的作用了,這時讓他們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然后全班交流,總結。最后進行強化訓練、鞏固練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學習過程中既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又鍛煉了學生的質疑能力。
教學資源:課件。
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祖國”為主題的一首小詩,通過一個孩子和媽媽外出旅行,坐在車窗邊與媽媽的對話,表達了孩子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覺保護祖國的自然環境的情感。這是既充滿了款款的深情又充滿了濃濃的情趣的一首兒歌。這首小詩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學生的口味。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14個,會寫6個字。
2、通過情景朗讀,感受祖國的秀美山川,并學習用實際行動來愛護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教學重點:
通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內容及教學背景簡介:
《流動的畫》是一首敘述性的兒歌,是作者坐在飛馳的火車車窗邊欣賞祖國大地時看到祖國美麗的景象。詩歌朗朗上口,富有兒童情趣,是一首極好的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適合學生閱讀的兒歌。
教學札記:
《流動的畫》是一首詩歌。初次接觸這篇文章覺得詩歌寫得很美,人文性很強,課文插圖也很美麗,我想學生一定對這首歌很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備課時,準備用自己極不熟練的簡筆畫,展示插圖上的景物,創設情境進行說話練習。
開始上課,我興奮的說:“孩子們,我們的祖國美麗如畫,坐在火車上觀察祖國大地,‘畫’動起來會更加美麗,今天我們一起去欣賞一幅美麗的畫。”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了什么?學生邊說邊畫,“看見了許多房子!蔽医又诤诎迳袭嫵隽藰O其普通的房子。突然有個學生問我:“于老師,既然你說是美麗的畫,那你為什么不把最美的房子畫出來呢?”我一想說:“你的想法很好,你能把你心中最美麗的房子畫出來嗎?”他接過我手中的粉筆認真畫起來,果然很出色。沒有我的提示,可學生的想象力竟如此豐富。接下來讓學生邊讀邊畫,在整節課中,繪畫和仿說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卻異彩紛呈。
多給學生一份空間,多給學生主動權,相信孩子們會給你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