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 詩意策劃——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詩意手法(一)
在研讀教材方面,我的體會是8個字:表里求索,左右勾聯。在教學設計方面,我的做法是8個字:化靜為動,尺水興波。
為了達到“化靜為動,尺水興波”的教學境界,在設計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或一節閱讀課的教學時,我們可爭取做到這樣8個字:理性思考,詩意策劃。
理性思考與詩意策劃是教學設計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像寫文章的“意在筆先”一樣。
所謂“理性思考”,指的是對“教學設計”本身所進行的比較嚴整細密的思考。理性思考比較深刻的課,從教學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組織起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從教學過程 來看,其步驟、層次科學而又嚴謹,生動而又自然;從其外在的形態來看,表現出一種建筑之美;從其內在的結構來看,表現出一種或彼此承接、或起承轉合、或拾級而上、或漸入佳境的層次之美;從其活動的細節來看,則表現出一種圓潤、自然、細膩和富有文氣之美。
如果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理性思考”對教師的要求,那就是,閱讀教學設計應追求:①深化課文研讀;②優化教材處理;③強化課型創新;④簡化教學思路;⑤細化課中活動;⑥美化教學手段。
這“深化、優化、強化、簡化、細化、美化”六“化”中的每一“化”都可以說是教學設計理性思考的一個側面,有了這種理性的思考,相對于我們所習慣的教學設計過程來講,無疑是教學藝術上的提升。因為從操作的層面來看,我們往往是從感性的、經驗的、重復的常用套路出發來進行教學安排,個人雖然各異而教學過程 卻大致一樣,于是長久地大面積地表現出一種通俗的感性操作方式。
所謂“詩意”,在這里可以理解為教學過程 比較生動美好,比較有文氣和比較雅致;所謂“詩意策劃”,就是指充分地考慮與設計閱讀教學過程 中層次的美、活動的美和細節的美,就是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某一細節、某一步驟方面所醞釀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詩意的教學情境。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詩意,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而言。作為語文教育,應該讓學生在教學的美感中生活,讓學生在一種高雅的語文環境中生活,這不僅僅只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種美好情趣的培養,一種健康性格的養成。
理性思考與詩意策劃,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其實是統一的,是同步的。比如前面所說的“簡化教學思路、細化課中活動、美化教學手段”等內容,就既是理性的,同時又是詩意的。所以我們說,一節層次比較高的課,從整體的布局上,應該讓人們看到它表現出了一定的理性特征;從教學情景中,應該讓人們感受到它運用了一定的詩意手法。
如《鶴群翔空》的教學創意。
創意說明:這是對教材的一種側面的處理手法。它根據課文的內容用三個教學板塊來整合教學內容,用一種巧妙的手法讓學生充分而有序地活動起來。
1.速讀課文,擴寫一個句子
活動內容:請同學們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擴寫“這是一篇寫鶴的文章”這個句子。這次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整體上多角度地理解課文內容。
2.尋讀課文,續寫一個句子
活動內容:請同學們讀課文,續寫“我從文中積累了……”這個句子。這次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自主地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
3.細讀課文,創造一個句子
活動內容:請同學們從品析、欣賞、發現、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課文內容說一句欣賞的話,這就是“創造一個句子”。這次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美點賞析。
這樣,整節課以“閱讀交流”為主線,通過“擴寫一個句子——續寫一個句子——創造一個句子”這三個引子、三個話題的展開來理解品評課文,思路簡明,手法生動,教學內容豐滿而又扎實;這樣的三個教學板塊實際上達到了這樣的教學目的:
(1)速讀,整體式概括。
(2)尋讀,自主式積累。
(3)細讀,多角度品味。
(湖北荊州市教研室:4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