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世界何時鑄劍為犁》活動設計
綜合性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對有關戰爭的各種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2、通過文字、圖片、表演、論辨等形式展示成果,開闊文化視野,增加有關戰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的積累。
3、 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寫作訓練,鍛煉自己圍繞某一事件進行評論的
口語表達能力和就某一問題闡明自己觀點的寫作能力。
二、教師準備
1、向學生介紹幾本有關戰爭的圖書和提供相關網站,讓學生閱讀或查閱。
2、讓學生根據自己興趣,自愿組成活動小組,確定小組負責人,提出要求。
3、設計一張活動表格,由小組長負責記錄填寫。表格內容包括活動項目、內容、方式、時間、地點、參加人員。
三、活動指導
本次活動包括五個專題,每一項活動由包括若干小項,學生自由組合自主選擇活動項目。
一)“硝煙彌漫的歲月”(二戰)。
主要通過媒體介紹的方式,讓學生在一般意義上了解戰爭,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重點考察對象,認識戰爭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
二)動蕩不安的地區沖突(當前熱點問題)
放眼世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但形勢不容樂觀,世界范圍內仍時時燃起戰爭的硝煙。在世界動蕩的現實中,在現代科技發展的背景下,思考戰爭。就美國攻打伊拉克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進一步思考在現代科技的背景下的戰爭性質。特別是現代戰爭以及現代戰爭與科學技術的關系,從中獲得一定感悟。
三)記住歷史,珍惜和平
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領土,殺害我國同胞,是非正義的戰爭;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消滅敵人,是民族自衛,是正義戰爭。就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探究以下問題:為什么會發生這場戰爭?中國人民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誰該對這場戰爭負責?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人類責任感。
四)文學/影視與戰爭
圍繞戰爭主題,通過不同形式的,富有文學、文化色彩的交流活動,如背誦古今詩詞、講故事、賽成語、寫名言等研討交談,使學生對戰爭與文學的關系有所感悟,使學生對文學知識有所積累。
五)鑄劍為犁應有日
討論(有個人見解):
1“鑄劍為犁”的雕像在聯合國總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個春秋,可是和平的鐘聲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們敲響,戰火和死亡仍然時時踐踏著公理和正義,這是為什么?
2有人說,戰爭有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方面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又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3怎樣理解“我們反對戰爭,但我們不怕戰爭”這句話的含義?
4你認為將來的世界是否會有永久的和平?怎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
四、活動評價
教師除了在學生活動前做好參謀外,還需對學生參與整個活動的情況給予督導和評價,當好裁判員。學生是評價的主體,也是評價的對象,步驟如下:
先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然后是五大小組互相評價,其中包括每個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收集資料的情況等,最后教師結合學生評價進行再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