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活動目標:
1、開闊文化視野,積累有關戰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
2、培養學生搜集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活動重點:
學會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過活動,提高對戰爭的認識。
●課時安排:3-4課時。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搜集與戰爭有關的資料并做成一份手抄報
●活動過程 :
全班交流階段(一課時)
各小組選出自己的代表,在全班展示本組的活動成果(成果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講故事、編劇本,也可以展示搜集的資料、圖片,還可以制作課件或編輯手抄報等等,只要有利于展示自己的成果即可)。然后再利用兩個星期的課余時間繼續交流,準備進行知識競賽。
一、進行第一個環節:講述英雄的故事。
要求:1、故事真實、連貫,2、內容集中、鮮明,3、靈活運用方法、技巧。
生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2:黃繼光堵槍眼,劉胡蘭寧死不屈。
生3:狼牙山五壯士,面對敵人,毫不畏懼,英勇獻身。
生4:……
師點評:不錯。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雖然這些英雄為了革命事業、為了人民的幸福,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但人民不會忘記他們。今天我們重溫英雄的故事,緬懷先烈,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二、進入第二個環節:吟誦古今描寫戰爭的詩詞。
生: 青青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
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生: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眼。(毛澤東《七律長征》)
生: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田間《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點評:學生吟誦、讀讀、背背、議議,體會詩歌的獨特魅力,領略戰爭的悲慘和戰士的感受。)
三、進入第三個環節:記憶、背誦。
首先,比一比,關于戰爭的成語,看誰說得多。
生1: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尸。
生2:烏合之眾、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生3:打草驚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備。
師點評:看來同學們課后下了不少功夫,一個個成語后面都有一段戰爭故事。
四、進入第四個環節:關于戰爭的古今名言。
生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戰國 孟子》)
生2:勝負兵家常事,善用兵者能因敗為成。(三國 諸葛亮)
生3: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戰爭結束。(希臘 柏拉圖)
師點評:好,名人們對戰爭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對這些名言需要反復體味,才能領略他們思想的精髓。
五、討論:“鑄劍為犁”的雕像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前矗立了四十多年,可是和平的鐘聲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們敲響,戰火和死亡時時踐踏著公理和正義,這是為什么?
生1:世界上仍存在著霸權主義國家,如美國,它經常粗暴干涉別國的內政。
生2:日本侵華的歷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
師:你認為將來的世界是否會有永久的和平?怎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
生:不會。
生:只要世界各國都能遵守我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定能夠實現真正的和平。
師:我們都企盼和平,拒絕戰爭。但是,我們不怕戰爭,如果有來敵侵犯,我們定會捍衛我們的主權,為正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