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指路》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學習問路和指路的應對用語。課文通過解放軍叔叔問路和小學生指路的一段對話,告訴大家問路、指路要注意的問題。老師在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應提示學生注意“問路”是請求別人的幫助,因此,必須注意禮貌,要恰當地使用禮貌用語,使人樂于為你指路。“指路”,是幫助別人,因此,必須聽清楚問路人所問的問題,態度要熱情,把路名、方向和路線說明白。
分析學生:
在本次訓練中會涉及一些禮貌用語,小學低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些生活經歷,在日常家庭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已對禮貌用語有一定的認識,以前學過的不少課文中也已接觸過,這為本次訓練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大部分同學均知道在什么場合下用怎樣的禮貌用語,但由于年齡結構的特點,這一階段的孩子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在給別人指路時往往會有表達含糊不清和語速過快的情況。因此,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重點放在如何回答別人的問路方面,用聽一想一說一演一評的活動形式把學習內容串聯起來,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實踐證明,把學習實踐活動落實在課堂是吸引低年級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的有效方式。
設計理念:
新課程在低年級段所增設的口語交際訓練內容與以往的看圖說話和看圖寫話有所不同,它沒有提供固定的樣本,只是給出一個語言的環境,讓孩子們在人與人的溝通和對話中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所在,從而激起他們表達的欲望和寫作的興趣。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科學與人文整合的課程文化觀。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從“說”人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力求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孩子們盡量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在生活中碰到的類似事件,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說說、演演、評評,使口語交際成為孩子們傾吐的樂事,從中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學會表達。
教學目標 :
1、知道問路時要注意有禮貌,要恰當地使用禮貌用語;指路時要態度熱情,要把路名、方向和路線說清楚。
2、初步學會問路、指路;能把從學校到家里的路線說清楚。教學重、難點:
重點:懂得問路、指路要注意的問題,并能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
難點:按指路應注意的問題說清楚從學校到自己家怎樣走,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畫出路線草圖幫助學生說話。
教學流程:
一、課前猜謎語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1、有個老公公,整天熱烘烘,晚上落在西,早上出在東。
2、白天出現,晚上不見;又紅又圓,照亮地面。
3、一個球,圓溜溜,雨天不見晴天有。
師導語 :“謎底是太陽”;“也是太陽”;“還是太陽”。
你們看,同是太陽這個事物,我們抓住它的不同特征,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描述它,我們祖國的語言是多么豐富啊!你們愿意學嗎?
[注]開課用三個謎語引出,有利于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由此而生出好奇心,求知欲就會轉化為學習新知的強大的內驅力,也為下面抓住特征說清路線做好鋪墊。
二、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發現學習要點。
根據學生剛才猜謎語時聽、說的表現肯定優點(如:聽得認真,邊聽邊思,能大膽說,說得響亮),指出缺點(如:未等老師把話說完,就急著打斷老師的話,這是不禮貌的),從而引導學生說說:應該怎樣聽人說話和對人講話。
引導學生答出:
“聽”:1、集中注意力;2、邊聽邊記;3、邊聽邊想。
“說”:1、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態度自然;2、比較有條理。
師:我們每天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離不開聽和說,聽說能力的強弱有時關系到一個人生活和事業的成敗。
三、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氛圍。
聽《指路》錄音,要求:注意力集中,邊聽邊記邊想,聽明白講誰要去哪兒、去干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揭題:當有人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不知路該怎么走時,就要向別人問路;當別人向我們問路時就要給他人指路,問路和指路可大有學問哩,愿不愿研究研究?
學生自讀對話,邊讀邊想邊進行小組交流。屏幕出示思考題:
1、光明小學在哪里?
2、解放軍叔叔是怎樣問路的?你覺得問得好嗎?好在哪里?
3、小學生是怎樣指路的?
4、從解放軍叔叔的問路和小學生的指路中,你知道問路和指路要注意學什么?
根據學生的交流,由學生提議教師隨機板書:
問路:問標記(地點)有禮貌
指路:說清楚說明白(方向、路名、路線、路程、標記)
[注]采用自讀和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的形式,能帶動和啟發一些表達和理解能力慢些的同學,兼顧全體。這里教師的角色也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鼓勵說話、肯定優點激發學生表達欲望。
1、讀解放軍叔叔和小學生的對話,同桌表演。
2、教師做解放軍叔叔,一生做小學生,示范表演。(這時要求學生看得仔細,聽得認真。這樣等會兒才能說得好,評得好。)
3、學生評論。(根據板書的要求評論)
4、指名二生表演。(要求其余學生仔細看,認真聽,想想好在哪兒,不夠在哪兒。)
5、再評。
[注]運用學生喜歡的表演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和表達的欲望,在提高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在演和評的過程中不吝嗇表揚,要注意及時的肯定學生的優點,不要否定表達能力慢些的同學,意在激發學生說話的熱情和興趣。
五、運用新知拓展訓練,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
指導學生說說從學校到家里怎么走。
1、創設情境:你們都這么聰明,這么好學,老師想到你們家里去請教你們的父母,向他們去取取經,你們樂意告訴老師你們家的地址嗎?(指名說家庭地址)
2、老師對這一帶不是很熟悉,勞駕你說清楚從學校到你家的路線,行嗎?
[注]因為這個環節是難點,老師可以用幻燈片(畫有路線簡圖)幫助學生說話,引導學生說清方向、路名。學生說路線時,可以抓住方向說,可以抓住路名說,可以根據標記說,也可以說說路程,當然有能力的同學也可綜合運用。同時,要指導學生有禮貌地說,比如:“歡迎老師光臨”。“我非常樂意為您指路”,老師也要作出相應對答:“謝謝你為我指路!”“辛苦你了”等。
3、增大訓練面:找自己喜歡的同學說說學校到家的路線。(可以先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地址共同討論一下。)
4、把你家到學校的路線告訴你的好朋友。
教學后記:這次口語交際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和表演等方式進行教學,在這種新的課程環境下,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改變了過去那種單純接受式的學習,力求構建的是一種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合作學習。因為老師和學生在口語交際練習中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而表演、猜謎等形式又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大大的激發了同學們的表達欲望。這次口語交際練習,學生們都基本掌握了問路和指路要注意的問題。有的學生課后還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如能說清楚學校到天天見的路線、家里到柳侯公園的路線等,從哪里走,坐幾路車,到哪一站下車,下車后怎么走等都表達得比較清楚。在教學過程 中,也有同學提出同一目的地,誰說的路線最快捷方便誰就是說得最好的,對這一點我認為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
(作者單位:柳州鐵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