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會寬容”主題班會
⑶從失中尋找得,從吃虧中感悟索取。
再次對ab劇進行討論:a同學與b同學各有何得失?
⑷為他人的成功喝彩——擺脫嫉妒。
有競爭性的人群中間,通常都會有嫉妒現象或心理產生的,我們不用忙著去掩飾,但這畢竟是一種不好的心理,是狹隘自私的表現,我們應當克服它、擺脫它。擺脫的方法就是把嫉妒變成競爭,變壓力為動力。他人的長處對自己是一種挑戰,但自己也總有長處,對他人不也是挑戰嗎?他人超過了自己,對自己形成了壓力,自己應該歡迎這種挑戰,積極迎戰,在競賽中趕超,在較量中相互促進。為你的對手的成功表現去喝彩,這是強者豁達品質的體現。
5. 面對別人的寬容,你怎么做?
在準備班會期間,有些調皮的男生鉆空子,經常在欺負女同學后說:“你要寬容,不要發火,不要告訴老師。”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設計了這一環節。請同學們發表看法。
三、 寬容感言
請同學們說一說與“寬容”有關的名言名句,以及同學自己寫的“寬容感言”。
四、 再看寬容
看看下面的幾件事,是不是寬容?
——如果某同學經常不完成作業,老師睜只眼閉只眼,不聞不問,老師的這種做法是否寬容的表現?(這是沒有責任感!)
——我們的衛生工作沒做好,老師不聞不問,老師的這種做法是否寬容的表現?(這是放任!)
——班里墻面上的貼畫松動了,一角垂了下來,同學們都對之持以寬容的心態:垂著好了!(這是沒有集體主義觀念,自私!)
——對罪犯是否也采取“不聞不問”的“寬容”態度呢?(不能,這是“麻木”!)
再請同學們說說還有哪些如此“寬容”的事例?
所以,寬容不等于沒有原則。
五、老師贈言: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它的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人際關系和它的處世能力。 ——戴爾·卡耐基
班會效果:
在班會準備期間,班級里已經開始形成“寬容”氛圍,同學們說“寬容”、演“寬容”、找“寬容”,紛紛開始對照著檢討自我行為。期間,一位男同學在午自修時,因為一圈修正帶又對另一同學動手,同學們紛紛指責這位同學。我到教室后,請發生過類似事件的同學講述了他們當時的處理方式。面對同學們的公憤,以及與他人的對照,這位同學前所未有的低下了頭。
班會進行過程中,同學們雖然沒有直接地指出我班的一些不寬容行為,但我在口頭有所針對地舉了幾個我班的實例,一些同學在與他人對照中頗有感觸。
班會結束了,短短幾天內,班里的氛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學之間的爭執大大減少,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事每天發生。我讓值日班長每天特別關注、特別記錄此類事件,我則在每日總結中高密度的進行表揚。正值期中考試復習期間,我順勢引導同學們在學習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學會為他人的成功喝彩,彼此間形成良性競爭。
一次班會,從著手準備到進行完畢,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同學們似乎一下子長大、成熟了很多。“寬容”讓同學們更加融洽、更加快樂。班級氛圍的轉變也令同學們感受到友誼、團結的魅力。